《游褒禪山記》的結構特點
作者:likegang《游褒禪山記》是王安石的前期作品,寫這篇游記時他正在舒州通判任上,才三十四歲,政治舞臺上還沒有露頭角,但已有與山爭險、與海爭深的志氣。
本文名為游記,其實正如《古文觀止》評語所云:“借游華山洞,發揮學道。”這個“道”,我們可理解為治學之道,也可理解為創業之道。它的具體內容正是文中提出的中心論點:“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很顯然,它不是一般記游之作,而是傾吐抱負、借題發揮的思想小品。作者這樣寫,正體現其“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這一主張。因此全文的重點應在后一部分的發揮議論、闡明道理上。
粗看全文,會覺得前邊記游,后邊抒感,兩大部份界線分明,幾乎可各自獨立成篇;但如認真琢磨,就會發現其結構是十分緊湊的。這可從文章的布局上得到證明。我們先從整體來看,前邊的記游是為后邊的感慨和議論提供形象根據,為它服務;反過來,后邊的抒感又揭示了記敘的意義和作用,賦予記游以一種特定的思想意義。這樣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足。而后段開頭的“于是予有嘆焉”,正是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前后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次,再從各個自然段間的關系看,除了末尾兩小段記同游者和寫作年月日外,主要四段的安排是,一、四相呼應,一、三相呼應。第一段引出“華”字的“音謬”,第四段則應“音謬”,對“后世之謬”抒發感慨,提出必須“深思而慎取”的勸勉。以二、三兩段而論,寫前洞是為后洞的幽深難“窮”作陪襯,而兩洞的敘述又作為第三段的張本。第二段記前洞的“其下平曠”和“而記游者甚眾”,記后洞的“窈然”“甚寒”和記游者之“已少”“又加少”,則是與第三段中“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遙相呼應。也可以說,后者是前者的概括。至于第三段的“世之奇偉……常在于險遠”,實因前段中“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一句而得到啟發,加以引申發揮。最后,這兩段末了都在“悔”上作結,也顯得作者在布局上的精心安排。綜上所述,可見決非任意湊合之作可比。
文章結構的嚴密還表現在題材的選擇和詳略安排上。可以這樣說,文中所用題材都是圍繞著所要闡明的道理的。因而其詳略無一不經過精心裁定。凡與所提的中心論點有關的就寫得詳一點,反之,就簡略一點,甚至干脆不寫。試看作者對褒禪山、華山洞的景色就不作具體詳盡的描寫,對登山探洞的動機,所作準備和當天氣候等一般游記常寫的內容略而未提,而在頭段中卻用大半文字寫與華山的“華”字直接有關的內容。這一處理顯然是為后文說明“深思而慎取”的必要性預下伏筆。但這一點又與全文中心論點無直接關系,所以第四段只用不到五十字帶過。第二段寫前后兩洞更是詳略分明。后洞較詳著筆,其實也只著重于寫“余與四人擁火以入”以下的經過情形和未能“極夫游之樂”后的悔恨,而洞內所遇卻未著一字。警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異常簡括,用連鎖句式強調洞“深”、進“難”、見“奇”三者間的因果關系,以便為后文“非有志不能至也”這一觀點提供依據。這樣,有詳有略,詳略完全服從于思想內容的需要。
第三段是全文的中心段。它從古人“有得”談起,接著以“有志”為中心進行分層論述。文章作在“至”和“悔”上。先說“至”。作者肯定“非有志者不能至焉”,說明“有志”,是“至”的首要條件。而后又用兩個“亦不能至也”,說明“力”和“物”在一定條件下對“至”也會起決定作用,因此“有志”還不能說是充分條件。最后又通過對比“力足以至”而不能至和“盡吾志也不能至”兩種情況,得出“有悔”和“無悔”兩個不同的結論,從而強調“有志”的必要性。這正是作者的所謂“所得”,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總覽全文,盡管作者“意之所至,筆亦隨之”(《古文觀止》評語),但除為說理者外,實無多余之筆,因此顯得章法謹嚴,無隙可擊。
- 高中文言文《游褒禪山記》精品教案(精選15篇)
一、教學導入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在作文課上集中練習了“感受生活—描寫生活”這一專題,其實在古文中不乏這樣的范例,“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大都是寫生活的典范散文。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等均是由生活而感,由感而成文。...
- 高一教案《游褒禪山記》(精選12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字詞。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 》教案(精選3篇)
教材簡析:《游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補世力作。這篇游記,敘述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的經過,并借此生發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并...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通用12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高中語文必修二《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一、教學目標1.掌握文章大意,提升品味游記類古文的能力。2.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和結構,體會作者“有志”“盡吾志”的人生態度。3.學習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勇于探究的精神。...
- 2023屆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課時復習教案(精選16篇)
一、通假字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二、古今異義詞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 今義:數詞。2.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平常。 今義:用作表程度的副詞,十分,很。...
- 《游褒禪山記》的優秀教案(精選17篇)
知識與技能:1.掌握“各”、“極”、“觀”、“求”、“其”等實、虛詞的多種含義;辨析詞類活用的情況;學習判斷句的兩種形式,等文言的基本知識。2.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寫作意圖。...
- 《游褒禪山記》優秀教案(通用16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 B.教學目的: 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 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 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案范文(通用14篇)
學習目標課標考綱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通用3篇)
游褒禪山記原文:(宋) 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 《游褒禪山記》(精選15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游褒禪山記》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 2、學習敘議結合,因事說理的寫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誦全文。 4、借鑒學習作者“盡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學重點]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 游褒禪山記(精選12篇)
A.課時安排:三教時。2001年3月7~8日No.19&20&21B.教學目的:1.思想教育目標:認識作者“盡吾志”的思想。2.基礎知識目標:了解借游記抒發議論的寫法。3.能力培養目標:古文的字詞句篇。...
- 高一下冊語文《游褒禪山記》教案(精選16篇)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
- 高三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