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要學會從教材中挖掘
中學作文教學中,每個老師都非常重視素材,都要求學生建立自己的素材庫,并不斷積累、充實。在考試前一般都要求學生對素材加以分類、整理。所以說,每個中學生應該在從初中到高中的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但是在考場作文中,我們發現作文最大的幾種缺陷中,學生素材運用方面出的問題最多:材料單薄、運用不當、使用不準、濫用亂用、記憶不清、張冠李戴、老調重彈、生拉硬拽現象比比皆是。直接導致作文內容不豐富、缺乏新意或材料不扣觀點等問題。
所以,后期作文復習,除了要搞好審題立意、文體規范等方面的工作,指導學生不但要積累素材,更要教給學生合理運用素材,準確引用素材,緊扣觀點分析素材,這應該成為作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我們很多老師和學生過于熱衷社會新聞、名人逸事、時文選粹、明星動態、流行歌曲之類的素材。這些并無不當,但是千人一例,未必產生一例千用的效果,大凡高考前半年內的社會熱點是學生素材運用的熱點,別人已經用玫瑰花贊美女人,你不妨用桂花、梅花、海棠、迎春花,或者用玫瑰花或贊美其他人或批評諷刺某種人,總之老材料要寫出新意思,新材料要把握準本質含義。
其實,多數閱卷老師喜歡學生靈活運用教材,把教材作為語文各項能力的基礎,是為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知識遷移。教學過程中,包括高考復習中要教給學生把教材讀薄,再把教材讀厚,從每天所學的課本中深入挖掘,從更深的層次認識教材。不必好高騖遠,不必舍近求遠,認真研討教科書,也是作文材料“無盡藏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高考優秀作文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此列舉一組成功運用教材,靈活、深入選用教材內容作為素材的例子,試做引導。
教材:《荷塘月色》 心靈一荷塘
月下,秉一支心燭,駐足荷塘,靜觀游魚撥動水的漣漪,輕聞荷花細瓣上的幽香,聆聽小草休憩時的呼吸,還有那里星月的私語……就在這月下,賞玩花間,徘徊池上,看點點流螢,數絲絲落蕊,別有風情。
當朝陽升起的時候,停下你疾馳的腳步,留心一下你周圍的點點美麗,畢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鎖不住清霜。不要總是為物質的享受而不停的奔波,心靈也需要沐浴陽光,也需要覓得一處寧靜。所以,當我們埋頭苦干至深夜時,我們也應該給自己的心靈一個自由的廣場,去感受月下獨步,去領略心靈的輕松。
其實,疲憊了,就離開你的書桌,放下所有的憂愁和煩惱,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綻雪,秋菊批霜。就讓這短暫的美景裝飾你空蕩的心靈。站在戶外的天地里,聞一聞淡淡的青草香,伸開雙臂擁抱一下向你奔來的和風。若是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就抬起頭,讓淘氣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緊皺的額角。仰望藍天,讓春愁隨云散;俯視江河,看飛花逐流水……總有一點美會驅散你的疲憊。
就像這樣: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讓一顆輕松的心在花間游蕩,是一種情趣;郁達夫租一 椽破屋,在院中細數一絲絲的陽光,是一種閑情;陸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對生命的一種愛戀;梭羅棲息瓦爾登湖,是一種自由。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片屬于自己心靈的自由天地,給心靈一片空間,你會收獲許多美麗。霞映澄塘,你會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會感悟到生命姿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