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11
比太陽更早起的清潔車里裝載著霉變的食物和菜葉,用過的包裝紙和垃圾袋,廢舊書報、拆開的信函和扔掉的電池、牙膏皮、廢燈泡、玻璃瓶、打碎的餐具,一次性輸液器和各種顏色的衛(wèi)生紙。嘀嗒的污液從鐵皮縫里溢出來,幾只蒼蠅兀自巋然不動。我們總是看見一輛輛清潔車滿載著這個城市制造的垃圾穿過黎明的寂靜飛向郊外。至于清潔車把這些垃圾運到哪里,似乎從沒有人問過。但我想肯定是運到城外,城市在不斷擴大,清潔車就得越走越遠。更多的高樓大廈無可選擇地建在了垃圾之上。兩座城市之間的村莊已經(jīng)被夷為平地,一望無際的田園變成了垃圾山,互相支撐、重疊、混雜在一起。
在這座看不見的城市里,你像一粒塵埃一樣快樂地活著,在轟隆隆的喧囂里把滿城的燈火燒向灰蒙蒙的天空,把鐵甲長龍的清潔車趕向遙遠的大海里去。 (選自《散文》XX年第10期)
1.在作者看來,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fā)展帶來了哪些變化?請分點概括回答。
答:
答案 ①人際關(guān)系日漸淡薄。②城市的版域日漸擴大,壓縮著農(nóng)村。③城市人一次又一次迷失了生活的方向。④城市制造的大量垃圾,侵蝕著潔凈的鄉(xiāng)村。
2.文章在行文之中使用第二人稱,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作簡要賞析。
答:
答案 面對面交流、促膝談心式的行文方式,更易于激發(fā)讀者聯(lián)系自身生活經(jīng)歷、生活感受來感知文章內(nèi)容,更易引發(fā)共鳴,便于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章標題為“看不見的城市”,為什么“城市”竟然會讓人“看不見”?作者這樣說有什么意義?
答:
答案 城市化的盲目發(fā)展,讓城市在變得繁華、喧囂的同時,也讓人倍感污穢、冷漠;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只會讓人一次又一次地迷失方向。在作者看來,這樣的城市就是“看不見的城市”。作者這樣說,流露出心中的迷茫和困惑,更蘊含著深深的憂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