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考題借鏡一】
第三間,盛放我們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龜,也可以在危難時刻縮回去,重新審視世界。作為有成熟心智的人類,更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難,也可以進過思考,找尋出路。堅信,我是自己的主宰,雖然失望,但不絕望。
晉朝時代黑暗,朝廷腐敗,卻自有“竹林七賢”在一片亂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價值觀。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鐵,廣陵絕唱,有了阮籍的“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喟嘆,有了劉伶抱檻而舞,把盞而歌的輕狂。
這精神的三間小屋,需要有能夠承受苦難的心靈作柱,能夠遇事三思的大腦作梁,最后以自己為墻,建成窗明幾凈,陽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編者注:蘇東坡《致李常書》:“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生死之際。……雖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禍福得喪,付與造物。”
【閱卷評點】
這篇文章的題目比較新穎,有幾許新意,吸引了閱卷者的眼球。文章開頭用著名作家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引出“我們心中的‘三間小屋’”:一曰盛放苦難,二曰盛放思想,三曰盛放自己。而這三點都沒有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義的范圍,考生總是有意識地把它們與材料內容聯系起來進行論述。你不得不承認,他的聯系是有道理的,絕非胡拉亂扯,毫不著調。由于作文題材料的立意是開放的,因而對材料進行思考的角度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這位考生在對材料意義的挖掘上,顯示了較好的發現能力、選擇能力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