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閱讀•鑒賞作品的語言
第②小題的“領取”是動詞,它后面的賓語從具體的季節“春”、“秋”到“四季”到“生活”,可見是層層擴大范圍的。“領取”又是作者一種面對現實的人生態 度。“領取”不是“索取”,只“領取自己那一份”,“只在心中領取”,便悠然自得,因為生活每時每刻都向人們展示美好的一面,也總有自己應得的那一份,只需及時領取就是了。這樣看來,本小題的答案是: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
第4題是綜合賞析題,正確的三項是a、c、e。b項對本文主旨的概括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文中講玉簪花的精神只是順便提及的,說成“主要”贊美它沒有根據。d項錯在“不要有非分之想”,因為它在文中根據不足。下項講“綠波”能使人聯想到生活的長河,有某些道理,而“有廣闊的空間感和深邃的時間感”則夸大過分,有牽強附會之嫌。
從本題看,文學鑒賞,從作品的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很重要的。
五、練習的答案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野菊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過一分鎳幣大小,密密匝匝,重重疊疊,織造出淮河堤畔、大別山麓夢幻般神奇的織錦。分明是太陽和月亮的灼目滾燙的合金,讓造物主隨意傾倒潑灑在這里,叫人心靈久久震顫。
幾番秋雨秋風秋霜。山野早已斂去了遼闊的綠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間;紫燕和鴻雁的呼喚,杳然寂滅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兒和羊兒的哞咩,在枯草敗葉間低回……縱然是松柏,也已減色,縱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獨野菊花,卻以她野性的勇敢與進取,舉起了開放的拓展的金旗,“欲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
她不禁錮自己,有花就盡情地開,有香就盡情地放。這一朵遲遲不肯謝去,那一朵掙出半個臉兒來就開了。從莖頂,從脅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間被風喚醒,一齊把眼睛睜開,睜得又圓又亮,再也不想閉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飾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藥香毫無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霧。這時,假若你靜下心來,你會從裊裊升騰的忽聚忽散的濃香里諦聽到廣樂音樂《金蛇狂舞》的活潑,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壯烈……
她不固守現成,匍匐的枝條看似柔弱,卻從不攀援依附。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卻射出,迅速占領周圍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狀分裂的葉片擴張開來,鋪展如蒼鷹的翼翮,擁護著黃花,風來想凌空而去,云過含不盡向往,活脫脫是一幅潘天壽飽和金石的《鷹瞵圖》,從大別山巔掛到淮水河沿。當霜雪卷藏這幅宏篇巨構時,她的宿根卻在這片沉重而冷靜的土地下醞釀謀劃,將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結在心,待時以串發。今年崖頭嶺上的幾株,明年一定要發展成簇;今年籬前坎下的幾叢,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龍。星散的,要匯聚;成塊的,要連片。然后,在荒灘坡,在貧瘠卻是自由的土地上,左沖右突,向四面八方擴張、挺進,步步為營,為營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還是她的野性誘發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這是一種怎樣的野性的美啊!而這野性美的燭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開放的態勢和拓展的行動中,于生命的運動里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實現自我,教人體味出一種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顫回蕩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