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序言教案2
閱讀時,讀者容易忽視的一個最關鍵最重要之處──
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
這是覺醒之后的人民大眾的懺悔,這段懺悔的話道出了悲劇產生的真正的根源!殺死創新者的真正的根源,不在于守舊者的冥頑不化和頑固殘忍,而主要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無知、盲從乃至推波助瀾,在于廣大人民群眾在無知盲從時不懂得對創新者寬容!正是這無知、愚昧、盲從造就了一種頑固、僵化、令人窒息的環境,也形成一種排斥拒絕新鮮事物、打擊扼殺新生力量的氛圍。畢竟,本文不是向守舊者呼吁寬容而是向廣大民眾呼吁寬容的──少數頑固守舊者是歷史的反動勢力,他們扼殺創新者是本性注定,是不可改變的,向他們呼吁是徒勞的;我們只能向廣大人民群眾呼吁寬容,呼吁他們在再一次無知盲從時或者說在不明真相時,記住歷史的慘痛教訓,謹慎一點,擦亮眼睛,冷靜理智,對創新者給予寬容。(《關于〈寬容〉序言》)
筆者以為,這種理解值得商榷。
作為《寬容》一書的序言,盡管作者使用了寓言這一特殊形式,它也要曲折地反映“寬容”這一主題?墒强催^這則寓言后,似乎從表面上卻找不到“寬容”這樣的字眼兒。
當然,寓言讓我們看到了封閉、專制、知識貧乏,因循守舊的社會對新生力量和創造性的摧殘,也讓我們對那些沖破舊勢力為大家尋找新生路而甘愿獻身的先驅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但這和作者所倡導的寬容又有什么關系呢?在序言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寬容這一思想呢?
比較明顯的地方,當然是村民在先驅者的路標引導下,找到綠色牧場后的懺悔之言:“他救了我們,我們反倒殺了他。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這話的意思,應該是“假如當時有一點寬容精神的話,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边@里透出了作者向廣大人民呼吁寬容的意思。
但作者所倡導的寬容精神僅限于此嗎?
潘先生說:“本文不是向守舊者呼吁寬容而是向廣大民眾呼吁寬容的──少數頑固守舊者是歷史的反動勢力,他們扼殺創新者是本性注定的,是不可改變的,向他們呼吁是徒勞的;我們只能向廣大人民群眾呼吁寬容,呼吁他們再一次無知盲從時或者說在不明真相時,記住歷史的慘痛教訓,謹慎一點,擦亮眼睛,冷靜理智,對創新者給予寬容!
這段分析,很顯然已經脫離了作為人文主義者的房龍的基本思想,是很值得商榷的。
房龍所倡導的寬容遠遠不止是村民對先驅者的懺悔。實際上,他從人文主義出發,倡導的是人類世界、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寬容,而阻礙這種寬容的只是陳舊的律法,封閉的社會,知識的貧乏,人們的貧窮和落后所孳生的狹隘、自私……房龍的矛頭是指向這些而不是指向專制者的,正如他自己對“寬容”的注解: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于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應有耐心公正的容忍。明白這些,才能明白他為什么同樣不能容忍革命時代的恐怖。
空口無憑,還是讓我們看看序言中的蛛絲馬跡吧!
當守舊老人要懲罰漫游者時,作者是這樣描寫的:“他們并不是天性殘忍,但律法畢竟是律法!嘏f老人本想寬大為懷,他們沒有忘記他母親的那雙奇異閃亮的眸子,也回憶起他父親30年前在沙漠里失蹤的悲劇。不過,律法畢竟是律法,必須遵守!边@是一種人性的流露,與其說是守舊老人的人性流露,還不如說是房龍的人性流露!氨鞠雽挻鬄閼选辈痪褪菍捜輪幔績刃氖窍雽捜莸模奥煞ó吘故锹煞ā,“守舊老人是它的執行者”。幾千年來流傳下來的就是如此,誰也無能為力。這是人性和傳統形成的矛盾,要解決這個矛盾,那就只有砸碎舊的傳統桎梏,使人性發出光輝。由此可見,房龍的矛頭指向的是陳舊的律法、傳統的思想。他把具體的人和這些律法、傳統分離,他力圖喚起人性的善良,消滅那些千百年流傳下來壓抑人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