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高考2018系統復習24: 現代文閱讀“作用題”
不同人稱作用題答題程式
【真題回放】
例11(XX年浙江卷第21題)魯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運的見證,其重要性與本篇中的“我”相似。請賞析《烏米》中“我”的形象與作用。
例12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請賞析。(XX年遼寧卷,原文《楊柳》)
【解題思路】
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如:第一人稱則便于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感情真摯。第二人稱既自由、靈活,又拉近距離,便于抒情,有真切感、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結合內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備選術語】
第一人稱:敘述較為親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
第二人稱,是呼告修辭,便于直接對話,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點,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
【答題規范】
例11答:“我”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實感,通過“我”對烏米的情感態度突出了烏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觸揭示了全文主旨;
例12答: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問形勢,使作者的態度更為鮮明,便于直接抒發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烈的厭惡之情。
現代文閱讀作用題還有諸如“插入史實某一事件的作用”, “引用詩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標題的作用”,“寫作上由實而虛的作用”等等,由于篇幅關系,就不詳述了,可以參考上文例子,觸類旁通。我在這里特別要提醒考生,一定要結合文章內容答題,千萬不要只答一個術語。這是考生普遍犯的一個錯誤,也因此丟掉了許多分,丟掉了許多關系到命運的分。這是確確實實要吸取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