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詩詞鑒賞部分(含賞析)
[注] ①萼:花萼。這里指花瓣。
22、詞中的“兩種”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2分)
23、簡析這首詞的手法和情感。(4分)
【參考答案】
22.①梅花與雪花 ②大自然
23.手法:對比(反襯)。
情感:對梅與雪的品格有所褒貶,突出了對梅花的喜愛和贊賞之情。
【作者介紹】王旭(生卒年不詳),字景初,東平(今山東省泰安縣)人。元世祖至元前后在世,與王磐、王構等皆以文章著名,號稱“三王”。因家貧,教授四方,活動的地方很廣。著有《蘭軒集》。
【補充注釋】①風流——風度、標格。②這句意指雪和梅都是大自然的產物。③萼(厄è)——花萼。這里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系)。④這句說: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⑤著(招zhāo)——等次。⑥散彩——放射出光彩。⑦簾——窗帷。這兩句說: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賞析】宋盧梅坡云:“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花與飛雪往往同時出現。正因為梅與雪相同的時令特點,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詩人詞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系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自古以來,文人詠梅往往不離雪,以雪作背景;詠雪往往不離梅,以梅作襯托。王旭這首詞在眾多的梅雪詩詞中雖不算出類拔萃,也自有其獨到之處。通過雪花與梅花的對比,著意歌頌梅花的品格。筆調生動活潑,語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飾,意趣橫生。詞開頭“兩種風流,一家制作”指梅與雪同處于冬天,而氣質不同!把┗ㄈ泼坊ㄝ唷笔菍ρ┗ㄐ蜗蟮谋扔!凹毧床皇茄o香,天風吹得香零落!痹诨菊J同“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共識下,詞人彷佛在為雪花叫屈,雪非無香,而是為天風所吹散。詞的下闋,“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雖然看起來相似,實質有高低。“雪花不似梅花薄。”“薄”字一語雙關,是形薄,也是情薄!懊坊ㄉ⒉氏蚩丈,雪花隨意穿簾幕!弊詈髢删渖鷦拥乇憩F段了梅花的孤高與雪花的隨和,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形象地說明了“惟高一著”之意。此詞語言明快,詞意淺顯,見解獨到,情理相生,不失為一首好詞。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與不似都奇絕
——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賞析
踏莎行•雪似梅花
呂本中(南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賞析
詞的上片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為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系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八啤笔茄陨,“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月下奇景,本應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是詞人認為是“惱人”的!皭廊恕奔础傲萌恕保私忉屧娫~中屢見不鮮。那么為什么會撩撥起人的心事?詞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說:“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詞人此處設下了懸念,令人揣想。因為心中本有事,見了這樂景則與她心情抵觸不入,反而觸景添愁。詞的下片則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痹瓉硎侨ツ昝坊ㄩ_放時節,曾同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觸景生情!詞到結句時才點明詞人為什么別來頻醉頻醒,是為了“輕離別”的“恨”。全詞先設下重重迷障,層層云翳,然后驅霧排云,露出了本意這樣使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明白過來,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別恨委婉道出,有著一種朦朧美。這種朦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澀。如果一首詞讓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卻了意義。這種詞沒有朦朧美,而是晦澀。朦朧美如霧中之花,紗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細辨可見其形態,這種境界給人一種含蓄美。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猶恨輕離別”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