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高考語文最容易用錯的25個成語
1.間不容發
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不是“形容距離小”。
【誤例】近段時間,“超級女生”在全國巡回演出,每到一處,那場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間不容發來形容。
2.對簿公堂
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不能誤用為“雙方打官司”。
【誤例】事情一拖再拖,懸而不決,雙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對簿公堂。
3.拍手稱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歡快的場面。
【誤例】文藝演出現場,身著盛裝的表演者光著腳,微笑著,一邊跳著傣族舞,一邊向人們潑水致意,在場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4.不足為訓
足:值得。訓:準則,典范。指不值得作為準則或典范。不能理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
【誤例】這樣的小錯誤對于整個項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我們決不能只糾纏于細枝末節而忘了根本的目標。
5.不刊之論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不能理解為“不能刊登、發表”。
【誤例】這篇文章內容粗俗,只有華麗的辭藻,竟然在報刊上發表,簡直是不刊之論。
6.目無全牛
全牛:整個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不能理解為“沒有全局觀念或看不到整體”。不能誤用作貶義詞。
【誤例】各部門都要有全局觀念,那種目無全牛而忽視整體利益的做法是錯誤的。
7.下里巴人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不能理解為“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誤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間剪紙,認為這只是下里巴人創造的玩意兒,沒有藝術價值,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8.不贊一詞
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也指一言不發。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誤例】我對任何邪教組織的言論不贊一詞。
9.不絕如縷
絕:斷;縷:細線。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兒就要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誤認為“連續不斷”。
【誤例】大街上,商場里,到處是游玩購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絕如縷。
10.長此以往
長期這樣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結果。
【誤例】新學期伊始,教師要引導高一新生聽好課、做好筆記、完成好課后作業,長此以往,定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1.久假不歸
假:借。長期借去,不歸還。不能理解為“長期請假而不回來”。
【誤例】人事處通知,對那些久假不歸的同志要查明情況,對其中的無故曠工者要嚴肅處理。
12.明日黃花
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后逐漸萎謝的菊花。后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來的東西。
【誤例】李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是明日黃花,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努力呀!”
13.炙手可熱
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為“熱門”或“商品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