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復習教案
韋應物的《聞雁》前兩句的“故園”、“歸思”便點出了思鄉之情。從解讀這首詩來說,更要研讀后兩句。韋應物家居長安,而現在身處淮南,兩地相隔千里以上。而現在適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個不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這秋天的暗夜聽著淅淅瀝瀝的秋雨,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齋的空寂,這樣的環境氣氛,不免觸動歸思!肮蕡@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我的故園是那樣的渺遠,我的歸思正綿遠悠長。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控時,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由遠而近(“來”)的雁鳴之聲。這聲音在秋天的雨夜顯得格外凄清,引發詩人聯翩的浮想;雁是南歸了,我卻不能歸去!
趙嘏的《寒塘》則是另一種寫法。前兩句寫自己早起臨水梳洗,因此(“坐”)在塘邊看到寒秋的景色。這兩句點明時序“秋”,這是觸動離愁的季節,與后文“鄉心”關合;暗示漂泊困頓——到塘邊梳洗,以水為鏡;令人想到“羞將白發照綠水”、“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的名句,換言之,第二句的“秋”不僅指秋天的景色。于是“鄉心正無限”便極有力度。“一雁過南樓”,看似寫景,言外之意其實是雁歸人未歸。因此本詩寫雁,與韋應物寫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兩問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五、練習與答案
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2)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
(1)從這首詩看,詩人處在怎樣的境況之中?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2)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