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三國演義》學案
人物形象
全書所寫人物有四百多人,成功的有十幾人,性格最鮮明、特征最突出的是“三絕”。
一、曹操
是書中刻畫最成功的人物,具有深廣的內涵和鮮明的特征,是一個價值和道德判斷上被徹底否定的人物,美學評判上不朽的典型。被稱為古今第一奸雄。
1、 奸
殘暴、權術,是經典的陰謀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類社會的一切丑惡和罪孽。年輕時許邵為其看相,預言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聽了之后,激動不已,每天盼望動亂的到來。最能體現其殘暴本性的是大量殺人。
其一,中風誣叔。初嘗奸詐的甜頭,獲得了自由空間。
其二,殺人方式繁多,富有創意。
借謀反殺人:除掉政治對手,掃清奪權障礙,展示出無中生有、造謠的力量。僅一次就殺掉了伏皇后、董貴妃、馬騰、伏完、吉平等七十余個強勁對手和七百余口無辜者,連懷孕五個月的生命也不放過。
疑而殺人:華佗,呂伯奢一家,蔡瑁、張允水軍都督
借刀殺人:殺禰衡是為了泄私憤。
夢中殺人:殺管家是為了保護自己
酒后殺人:殺劉馥是為了警告別人。
忌而殺人:楊修。活——一合酥——雞肋
其三,狡詐善變(對部下、朋友)。
刺卓。由刺殺到獻刀,由兇相到媚態,在瞬間完成角色的轉變,不露聲色,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了一場殺身之禍,又獲得了英雄的美名。
釋遼。張遼被擒歸來,先是拔劍在手,定要親自殺掉張遼,此時,劉備挽住他手,張飛跪求于前,他立即明白了殺張遼弊大于利,瞬息之間,電擊雷轟的臉上變得春風蕩漾,擲劍在地“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座”。這一招效果明顯,既收買了人心,又延攬了大將。
哭笑。哭笑的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赤壁之戰后三次中伏時的三次大笑,以激勵將士們的勇氣和斗志,逃出重圍后,真正地解除了危機,卻捶胸頓足的大哭了一次,大哭早死的郭嘉,如郭奉孝不死,那有今日之敗。這一哭,既祭奠了死者又罵了生者。多么反常又多么具有深意。
謊言。官渡之戰時與許攸的對話。“可支一年”、“半年耳”、“三個月”對別人的真誠,也使用謊言,一點也不臉紅,訓練有素。
2、 雄
即英雄的一面,毛澤東評價說,曹操是一個英雄。
他有頭腦、有眼光、有膽略、有氣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樣樣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許;橫槊賦詩,以周公自比。
(1)目光遠大、識才重才。
其一,識關公于弓馬手之時,說服袁紹讓關公出戰,斬華雄前斟酒壯行;始終與關公交好,關公義釋曹操。識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徐晃本是袁紹之將,后為曹操所用。毛宗崗說:“操愛才如此,焉有不得天下。”
其二,燒信,是收買人心很高明的一招。事情發生在諸侯混戰,社會無序的時候。官渡之戰剛剛結束,在戰利品中發現了許多不愿看到的東西——部下寫給袁紹的信件。如何處理,很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要殺這些人,那很簡單,要用這些人,使這些不堅定分子,成為了死心塌地的擁護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羽毛未豐滿,需要人才。此招實從晉公子重耳“摘帽”那招變化而來。
其三,不做皇帝,顧全大局。三國的元老,只有曹操沒有做皇帝。但他的權利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當作遺產,留給了兒子。他怕樹敵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為兒子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