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語文通關目標11: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④設問和反問的區別:設問句有答或提請讀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請讀者注意,且必須用問號;反問句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嘆號。
2.訓練并掌握答題技巧
(1)提高聯想、想象等思維能力。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維的結果。因此,近年來高考對修辭運用能力的考查,與其說是考語言運用能力,不如說是考思維能力。要寫得出,寫得對,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對。如有些考生寫不出恰當的比喻句,不是因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語言表達能力差,而是思維能力不夠,想不出恰當的喻體。因此,要提高修辭運用能力,關鍵是要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聯想、想象能力。
(2)修辭試題的一般答題技巧:
①特征對照法
恰當地運用修辭格,關鍵是要掌握多種修辭格的基本特點。修辭格的外部形式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必須體現出該辭格的基本特征。原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格,仿造時,我們運用得是否恰當,就要用該辭格的基本特征去對照。
②語境協調法
恰當地運用修辭格,最重要的是要切合其語境。修辭格運用得恰當與否,要看它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環境氣氛是否相適應。如人物的心情在連綿的秋雨中變得很煩悶,描述此情此景為“秋雨跳著歡樂的舞”則顯然不妥。
③事理相符法
恰當地運用修辭,還要注意其表達的內容,包括事與理,要符合客觀實際,要體現事物間的邏輯關系。如夸張,要以客觀現實為基礎,否則不能給人以真實感;如比喻,喻體選擇要恰當,等等。
④文體統一法
恰當地運用修辭,還要注意和文體相統一。這主要是在寫作中,有些修辭方法只能用在某些文體類的文章中,其他文體的文章就不宜用。如科技說明文、說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張。
通關雷區——【考場失誤細琢磨】
1.把握不準,混淆修辭
解答修辭方法運用的題目,首先要準確把握每類修辭方法的含義、特征、適用范圍,能準確區分每類修辭方法的用法。否則,就可能運用錯誤。如前面提到的XX年高考全國卷,該題“要求每個句子都采用比擬的修辭方法,兩個句子之間構成對偶”,這個要求中就涉及對修辭手法中“比喻”和“比擬”的區別。考生若是對“比喻”和“比擬”的區別把握不準,就容易失分。如有的考生在答題中寫成“夢想如風、似雨”,“現實像畫、仿詩”,這個錯誤就是考生不能準確區分辨別比喻和比擬的區別,把句子寫成了比喻,從而把題目答錯了,導致失分。究其原因,這與考生平時的復習落實沒有到位、練習不夠扎實是有很大關系的。
2.形似神不似
解答修辭方法運用的題目,還要注意答題時不僅要注意到形似,更要注意到神似,即既要滿足修辭方法格式上的要求,符合該修辭方法形式上的特征,更要注意所寫內容的事理邏輯,要恰當,形式和內容要完美統一。如前面提到的XX年高考山東題,該題要求“請從比喻、比擬、排比、對偶中任選兩種修辭方法,對畫面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而有的考生在答題時,雖然兩種修辭手法能夠寫出來,但是關聯性不大,或者說在內容、主旨方面不夠深刻,不能揭示劉璇在自由體操比賽中的精彩瞬間和精神面貌。比如有考生寫成這樣的答案:她微笑著,像是一朵盛開的美麗的杜鵑花;她張開雙手,燕子般地展示優美舞姿;她雙腿用力,像一只蒼鷹全力展示自我。這樣的答案雖然使用了排比和比喻,但是卻缺乏神韻,不能與比賽的內容很好地結合,不能展示冠軍的風采,不能揭示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所以分數就較低。正因為如此,在做此類題目時,考生一定要注意形似更要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