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應用十大技巧
在對素材引用表達中,為了更好地支持論點,我們還要對素材從語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輝。請對比以下文段。
(1)李白所走的路更讓我佩服。這樣說雖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覺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難雖然是坎坷的,但他堅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實現,正如他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李白灑脫,不寄托于高堂的莊嚴,不艷羨那官場的利祿,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詩人的位置上,任清風滌蕩心胸,隨月輝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氣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冊上又多了幾分厚重、靈動的神氣!難道能說無仕途作為的李白沒有體現自己的價值嗎?不能。
以上例(2)比例(1)要生動,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2)在處理素材時多用描寫和想象,從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三、高考作文素材應用技法之組合排比
素材應用中的“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辭手法,而是一種運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稱做“多料合用”。這里所說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連續使用甚至堆砌同類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將同類材料進行精要的表述,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說明同一論點。其好處是顯得滔滔不絕,材料充實,理直氣壯,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辭效果。在組合時,語言表達要注意精要整齊,排列順序要合理(比如按時間先后,由遠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江南,是你心靈棲息的地方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這里尋找到了生命的歸宿。傳奇女子三毛,浪跡天涯幾十年,頭發上沾的什么風都有的她,一來到江南便哭了,像見到了親切的老祖母,她終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靈的地方。江南巨賈沈萬山,歷經商場的風風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莊的水邊,不再爭名逐利。還有不留名的文人隱士,或許他們也曾想金榜題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復一日的爾虞我詐,鉤心斗角,終于使他們累了,于是他們打點行囊。到了江南,終老于斯。(節選自XX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棲息江南》)
文中用了三個例子,共同說明江南是心靈棲息的地方。這三個例子都很典型,一個是浪跡天涯的三毛,一個是“歷經商場的風風雨雨”的沈萬山,一個例子是群體形象,是中國古代曾經“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這些人都把江南作為生命的歸宿,就更顯出了江南的美好。這當然是單獨一個例子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作者將同類素材排比組合,既在觀點上加大了力度,豐富了內容,又在語言上顯示出了一種氣勢,表現了一定的文采。這種用材的方法,是經過了作者主觀的精選、加工,和那種無視內容的需要與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高考作文素材應用技法之避熟求生
高考大綱關于寫作的“發展等級”部分有“材料新鮮”的要求。有些材料,從它誕生的時代看,未必屬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們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當的新鮮感。然而事實上,高考作文材料老化是個嚴重的問題,總是“重復昨天的故事”,特別是喜歡應用歷史題材,到古人那里去討救兵。“李杜文章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陳谷子舊芝麻,誰會喜歡呢?“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時代進步一日千里,社會發展日新月異,選材也應當與時俱進,用當新事物代替舊陳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時代感和現實性。傳統材料當然也可以有,但新鮮的材料一定會給讀者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