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專題13:小說閱讀
3.請結合阿慶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時可以代替物質生活”的觀點。
答:
。
【答案】①精神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②在物質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外,人們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③精神生活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是物質生活所不能代替的。(需結合阿慶形象探究。如有其它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結合阿慶這一人物形象逐條分析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即可。注意要點的全面性與辯證性。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關鍵議論句的分析評價能力。
【專題測試】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日月行色
楊聞宇
我們村西有一條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灘廓大寬展,自遠處眺望,淺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鋪晾在沙灘上的一派銀箔,輕輕閃爍。
農村興訂婚,“訂”者“定”也,儀式既簡單又莊重,記得訂了婚的第二天,她隨我涉水過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開些距離,不即不離,不緊不慢地行走在勻凈細軟的沙灘上。夕陽銜山,晚煙縈樹,河那邊農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煙靄里,上下遠近靜極了。她不上二十歲,剛剛撞破鄉下小女兒的“殼”兒,正要步入農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膽擰過頭去,想仔細瞧瞧她。她那兒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擺過臉去,避開了我,故意注視那落日。順著她的眼光瞄過去,西方天際遙遠的地平線上起伏著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巒,那就地綿延著的黛青色與她那披下的潔亮濃密的烏發是同一個色調。半邊臉頰紅紅的,與銜山半隱的落日遙相映襯,如火的晚霞從側面鋪張開來,勾畫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沒有回頭,卻輕輕放過一句話來:“村里那么多贏人、出眾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說你聰敏、靈性。”我回答。
“誰說的?”
“老人都這樣說。老人經的事闊,我信老人的話。”
她順下睫毛,不吭聲了。我反問了一聲:“你……你對我的印象呢?”
灘上晚風習習,清暢、爽涼。她翹起指尖掠掠被晚風擾散了的鬢角,不打算回答。這怎么成!你能問我,我就問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見躲不過去,微微咬咬唇兒,有點不懷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說,不說不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