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教學設計導入新課:播放錄像:《北京申辦奧運宣傳片》
北京市為了申辦XX年奧運會,特意請著名導演張藝謀拍攝了一部宣傳片。這部片子介紹了北京的天壇、長城、天安門等著名風景,畫圖中有太極拳、腰鼓、風箏、京劇及立交橋、國際貿易中心、火車站、飛機場、成千上萬的北京市市民。該片子僅僅用了幾分鐘,但是極具沖擊力和感染力。在申辦奧運活動中多次播放,受到好評,為北京申辦奧運成功起到推動作用。
點評:《北京申辦奧運宣傳片》短小精悍、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可以快速感染奧運官員、奧運評委,也感染大家。
思考題: 為什么要在宣傳片中拍攝中國傳統的建筑、傳統的體育項目、中國民族服飾?
教師提示:
介紹中國傳統的建筑、傳統的體育項目、中國民族服飾……其目的就是為了介紹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讓世界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對中國舉辦奧運會感興趣。體育和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有推動作用。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板書)
(一) 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板書)
課堂探究: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建筑藝術、語言文字,承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請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說明。
教師總結: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獨特的文化,集中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展現出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生活在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創造出了形形色色,具有鮮明標識的民族文化,構成了多樣性的世界文明與文化。從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民族節日:(板書)
(1) 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板書)
我們的祖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等。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
(2)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板書)
在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合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獨存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無論身在何處的中國人都要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式來慶祝,許多客居他鄉的人還要趕回家中與親人團聚。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漢族和絕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共同節日。
(3) 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板書)
課堂探究:(1) 從春節和圣誕節兩個節日中,你能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
(2) 你還知道其他民族的節日嗎?
探究提示:(1) 中國春節俗稱“新年”,即農歷正月初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除漢族外,蒙古、壯族、布依族、朝鮮族等都過春節。春節源于原始社會的臘祭。春節活動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春節活動因地而異,主要有以下活動內容:操辦年貨、做新衣、撣塵、祭灶祭祖、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掛年畫等。節日期間人們還相互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包餃子、吃元宵、舞獅、扭秧歌、觀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