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綜合復習:話題作文的扣題與審題
而高考擺在我們的面前,令千萬家長學生等待的高考不可以說不是苦難,我們應用怎樣的眼光看待高考呢?
我很欣賞有句名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風卷云舒”,我也很喜歡范仲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陽掛在天上每12小時出來一次,總有白天和黑夜,人總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要以接受的眼光看待苦難。因為苦難是一筆財富。
【簡評】
該考生掌握的材料不少,此文詞語豐富,句式整散結合。但話題要求談情感與認知的關系,此文完全不顧話題。因為跑題,只得了22分。
對于話題作文,考生為什么會偏題甚至跑題呢?其重要原因是:
1.思想認識的缺陷。
以為話題作文這種命題方式已經最大限度地取消了作文的“枷鎖”,話題一目了然,不需要審題。話題作文是個筐,什么都可往里裝。
2. 寫作態度的粗疏。
①沒有準確理解話題的含義,寫似是而非的內容。如將“誠信”寫成忠義、義氣,或單純寫成承諾,離得更遠一點的寫成老實敦厚、默默奉獻、嚴守紀律、不虧待他人等等。
②閹割話題,取其局部意義作文。如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明明是一個完整的主謂句:“答案豐富多彩。”可是有一些考生卻偷換主語,寫成“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知識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是豐富多彩的”……離開了話題的原意。再如話題 “心靈的選擇”,有的考生只就“選擇”展開,忽視了“心靈”的思考。
③把話題作文當成一般的給材料作文來寫。圍繞引領話題的材料轉圈圈,因而偏離了話題。
為了緊扣話題,必須認真審題。
二、話題作文的審題
審題時要慎思明辨,上下求索,要弄清題目的“限制”和所給的“自由”。
話題作文審題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話題作文的試題構件
話題作文試題的文字,由材料、提示語、話題、具體規定四部分組成。如XX年全國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系呢?是什么樣的關系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智子疑鄰”——屬試題中的材料,第二段包含提示語和話題,第三段是寫作規定。
2.正確對待“材料”。
材料是話題產生的基礎,能幫助作者理解話題,打開思路。如,XX年高考作文試題,了解了“智子疑鄰”的故事,就能幫助理解“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便于作者構思文章。
一般而言,原材料體現出多維性,“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原材料,由一個點可以引出許多條路徑。而寫作是極具個性化的活動,在閱讀原材料的同時,作者要努力尋求自己與原材料的感情共鳴點,進而激發起感情波瀾,“郁于中而發于聲”,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產生自己的獨有情感,確定寫作的切入點,從而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這樣的文章,較原材料的主題更突出,觀點更集中明確,內容更具體,描述更細致或論證更加充分有力,體現出真實性的前提下的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