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綜合復習:話題作文的扣題與審題
關于感情與認知之間的關系,考生認為感情與認知之間有某種關系,談前者對后者或后者對前者會產生影響,這是可以的;考生覺得前者與后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闡明一方對另一方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也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論是從理論探討還是以生活實例證明,不論是肯定性立意還是否定性立意,不論是順向立意還是逆向立意,都是允許的。
5.正確對待規定語。
“三自”(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和對試題提供的材料“可用也可不用”的寬松要求,給考生寫作以充分的自由度,有利于揚其個性之所長。
關于切入的視角,考生無論寫什么文體,既可從情感的角度切人,也可從認知的角度切入。關于文體,指的是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的文體,試題沒有文體限定。寫議論文的,從理性的認識、理論的高度來闡述是可以的;如果寫記敘文,應允許考生選取生活體驗中的某一個情節或細節去反映某種認識或表達某種情感,只要考生在敘述過程中已暗示“情感與認知”二者間存在某種關系就可以。
對于規定語,不能因為馬虎對待,否則,作文就會出現 “硬傷”。
6.緊緊把握“關注點”。
在正確解讀話題和提示語、正確把握寫作要求的基礎上,立意定體,確立再創造的主旨、觀點、人物、事件與寫作方向,這是話題作文全程的“關注點”。在進行創作構思時,無論是選材取事,還是布局謀篇,要始終如一地圍繞這一“點”來展開。要把握“關注點”的穩定,排除干擾,哪怕是極具閃光點的靈感出現,只要與“關注點”無關,都要忍痛割愛。同時又要把握“關注”的廣度、“關注”的深度,要摒棄單一思維,要運用聯想與想象,在“點”上生發,從生活到書本、從喻體到本體、從正面到反面、從具體到一般、從個別到整體,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拓展思維的空間,跌宕有致,開合有度,從而使話題作文觀點明確,主題突出,內容充實,形象感人,論證有力,意境深遠。
下面的例子就沒有注意“關注點”的把握。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平時不斷聽到國人這樣的言談:某作家差一點獲諾貝爾文學獎,某數學家差一點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某國足球隊員在“世界杯”賽上差一點踢進兩個球,某科研項目差一點在國際上領先……
“差一點”是什么意思?每一天都念叨“差一點”,每件事都扯上“差一點”,是怎樣一種“情結”?你是如何看待這“差一點”的?
請以“差一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學生習作:
成功與失敗只差一點點
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失敗降臨的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想法:“算了吧!也只不過比別人差一點嘛!下次一 定努力戰勝他!笨墒沁有多少人實現了這一誓言呢?可見,成功與失敗在人們看來僅只差一點點。
當然上面的結論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是我是這樣認為的。
在小學時,我沒有考出好的成績,我不在乎,因為我相信還有下一次,這次也只比別人差一點。
在中學時,我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在中考中失利,開是我又安慰自己說:“失敗,也只不過比別人差一點點,到了高中一定好好努力沖擊獎學金。”
到了高中,我又失敗了,一次次的考試失敗與自己的“獎學金夢”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