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李 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請聯系寫作背景,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答案】從襯托角度回答:從表面看,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
從虛實相生的角度回答:夢中的景物描寫是虛,現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實。詞人通過繁華生活的夢境,有力地表現了現實中的亡國之痛。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詞,回答以下問題。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注:①斷腸天,指明麗美好的春日。
試析這首詩對比的表現手法。
【答案】前兩句寫春日之柳追逐東風,在繁花似錦的春日,在熱鬧非凡的樂游苑的舞筵上,與舞女翩翩起舞;后兩句寫秋日之柳,清秋斜陽,秋蟬哀鳴,何等蕭條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襯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現出作者對秋日之柳的悲嘆之情,也表達了作者自傷遲暮,自嘆身世之情。
5、閱讀一首宋詩,按要求答題。
村行
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第二聯“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是歷來所傳誦的名句,試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分析人們傳誦贊嘆的原因。
【答案】運用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將無情之景賦予人的靈性,顯得形象生動;又以聽覺寫動景,以視覺寫靜景,動靜結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麗。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作者是采用什么樣的藝術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請結合詩
句具體分析。
【答案】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
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惜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