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通用16篇)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8-25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通用16篇)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

  【導學新概念】   

  高一的文言文單元,大體是按照文學史的順序編排的,本單元作為第一個文言文單元,在教學中應體現(xiàn)其初始單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讓他們加強朗讀和背誦環(huán)節(jié),不僅課下要完成誦讀作業(yè) ,課上也要給他們讀、背的時間并予以指導。   

  第二,讓學生確立文言文學習要重視語言積累的意識,讓他們了解大綱對文言文閱讀的具體要求,自覺地結合課后練習對實詞、虛詞、語句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對文意分析的方法加以體會、運用。  

  第三,讓學生了解先秦歷史散文的寫法。由于先秦歷史散文對我國古代敘事文體的影響很大,在課文學習中讓學生適當做一些品味和鑒賞,感受作品的語言風格、寫人記事的藝術技巧,會十分有益,而且也體現(xiàn)了語文是文化載體的性質。   

  有鑒于此,本課學習要反復閱讀課文,爭取在課堂上完成對第三段的背誦。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辨識“及”“甚”“少”“為”等詞的諸多義項,積累一部分實詞和翻譯知識。還要以第三段為重點,品讀觸龍的勸說語言,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注意情境氣氛的變化,感受人物形象的力量。在全部教學過程 中,誦讀應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設計】  

  本文情節(jié)生動而嚴謹,對結構略事修改就可制造懸念,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若把課文結尾太后同意長安君質齊、齊兵前來解圍移到第一段的后面,這樣就變成了倒敘結構。讓學生思考這樣寫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這種倒敘結構會產生很強的懸念。太后態(tài)度的劇變是怎樣完成的,讀者會對促成這一變化的觸龍這一形象產生強烈的心理期待,激發(fā)閱讀興趣。   

  讓學生討論這一結構的作用之后,再要求學生具體分析觸龍的說服步驟。   

  根據(jù)課文的段落劃分,寫觸龍的共有三段,可以把觸龍說服太后的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步,即課文第二段內容。觸龍所用計謀可叫做“假癡不癲”。面對盛怒的太后,觸龍藏起自己的來意,不提長安君,甚至不談秦軍圍趙的險惡形勢,像兩個普通老人見面一樣互致問詢,以消解太后怒意,緩和談話氣氛,這是勸說的準備階段。   

  第二步,課文第三段。觸龍的計謀可以叫徽“暗渡陳倉”。觸龍從為幼子求職開始,引起對誰更愛幼子的爭論,最后評論太后對燕后和長安君的不同愛法。在太后渾然不覺中已討論了如何憐愛長安君這一焦點問題,這是勸說的實施階段。  

  第三步,課文第四段。觸龍使用的計謀可叫做“上屋抽梯”。觸龍借助上一階段的燕后之愛這一正面例子,擴大戰(zhàn)果,此時對舉趙王和諸侯子孫侯者后繼無人的反面例子,有力地論證了愛子孫就要為之謀計深遠的觀點。這就使一直為觸龍牽著走的太后自然接受了觸龍的主張,沒有退路,說服遂告成功。這是勸說的完成階段。   

  通過分析,觸龍形象會清晰鮮明起來。

  [1]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2

  劉星河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

  2、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致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

  3、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4、認識凡事應從長遠考慮,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道理。

  教學要點

  1、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和游說技巧。

  課時安排: 安排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課文:

  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薄吧囝^”真有這么大的作用嗎?讓我們看看《戰(zhàn)國策》里的觸龍是如何運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太后,換來齊國救援之師的吧。

  二、簡介趙太后:

  趙太后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在《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三、介紹背景: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繼位,因他年幼,故四趙太后執(zhí)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國內動蕩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撐門面,但國勢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下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齊國求救兵,

  四、指導自讀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游說( )唾沫( )強諫( )有郄( )恃粥( )

  耆食( )老媼( )接踵( )膏腴( ) (二)誦讀指導

  第一自然段的誦讀: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后學生齊讀)

  第二自然段(齊讀課文)誦讀指導:

  1、后從盛氣凌人到態(tài)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第三自然段(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后作指導)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皼]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4、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ㄈ┰僮x課文,疏通文意

 。▽W生齊讀課文后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業(yè) :

  1、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體會游說的巧妙。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作業(yè) (學生讀課文)。

  二、師生一同對照注釋,串釋課文。

  1、中的敬詞、謙詞、委婉說法等。

  尊稱:子、君、足下、執(zhí)事、子大夫、媼、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寡人、老臣、仆、愚、賤息、賤妾……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2、文言實詞

  .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質地、底子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人質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腰斬時用得砧墊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詢問、質疑

  2及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到……時候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趁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表并列,和

  甚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嚴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非常

  少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zhàn)》 表短時間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稍微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對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wèi)填海》 年少的

  5.異

  此一異也 《馬鈞傳》 奇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驚異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特別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特別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為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做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變?yōu)?/p>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叫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表判斷,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因為

  公輸盤為我為(wéi)云梯 《墨子•公輸》 前一個“為”當“替”講,后一個“為”當“制造”講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對……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被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三、教師對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的點拔

  1、太后盛氣而揖之。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里呀!好,你來吧,老婦等著,小心你的臉!

  2、入而徐趨。

  “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tài),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為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3、太后之色稍解。

  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眾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強逼她交出愛子為質。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4、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為其幼子謀一衛(wèi)士之職,放松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5、持其踵為之泣。

  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四、簡析課文,體會觸龍的游說技巧

  《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迂回戰(zhàn)術”:首先,用“緩沖法”;其次,用“引誘法”;再次,用“激將法”;最后,用“欲擒故縱法”。

  五、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游說藝術

  ——燭之武,鄭國之“老”百姓也,其挑撥離間的游說藝術在晉秦圍鄭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場。鄒忌,齊國之美男子也,其“美”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說服齊王廣納群諫名揚天下。觸龍,老朽矣,世間皆知老婦人因嘮叨而著名,不料觸龍爺爺竟也大發(fā)嘮叨,迂回包抄,曉之以理,使得趙太后將其愛子長安君“恣觸龍之所使之”。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游說對象不同,游說方法不同,然而游說結果相同。何故?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說目的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六、延伸閱讀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板書設計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于齊 三對矛盾

  太后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于齊 矛盾解決

  [1]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課文字詞串講,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掌握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文言句式等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致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

  3、認識“凡事應從長遠打算,以大局為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道理”的道理,以及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

  1、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細節(jié)描寫和游說技巧。

  教法

  教授法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我一起背一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表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的深愛。的確,每一位母親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篇體現(xiàn)父母愛子女主題的古文《觸龍說趙太后》。

  解題:

 、儆|龍:趙國的大臣,擔任左師!罢f”:勸說。

  ②趙太后:即趙威后,趙惠文王的妻子。《戰(zhàn)國策齊策》中《趙威后問齊使》一文中,描寫趙威后接見齊使時先問齊國的收成情況,再問百姓,最后問君王。齊使聽后不悅,認為她是先卑后尊。而太后答曰:“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那這樣一個開明的君子有因何事讓大臣進諫勸說呢?

  我們一起來齊讀一遍課文。

  二、強調字音

  大家讀得很整齊,不過有幾個字的字音需要強調一下,請大家標記在課文上。

  強(qiǎng)諫 必唾(tuò)其面 揖(yī)之

  恃(shì)輦(niǎn) 耆(shì)食 不肖(xiào)

  沒(mò)死 溝壑(hè) 媼(ǎo)

  持其踵(zhǒng) 挾(xié)重器 膏腴(yú)

  百乘(shèng)

  三、課文整體梳理感知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疤蟛豢,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坝袕脱粤铋L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提問:我們讀了第一自然段,發(fā)現(xiàn)趙國此時對內對外是矛盾重重。那么本段中究竟提到了幾對矛盾呢?請一位同學來幫趙國歸納一下。

  明確:有三對矛盾!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而攻之”一句點明了趙國與秦國之間的矛盾;“趙氏求救于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說明了趙國語氣國之間的矛盾;“太后不肯,大臣強諫”,說明了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矛盾。

  作者還強調了這幾個字,“新”表明趙國國內正處在新舊交替之際,局勢不穩(wěn),“急”字突出了秦乘虛而入的急切,“必”字表明齊國要求長安君為人質的堅決,“乃”字強調了出兵的必要條件。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三個矛盾——趙國與秦國、趙國與齊國、太后與大臣

  (二)分析第二自然段

  提問:堂堂一國太后,都要“老婦必唾其面”了,可見太后態(tài)度之堅決。趙國此時危如累卵。同學們,小說和電影中,在這種千鈞一發(fā)之際,必然會有一位孤膽英雄瀟灑出場,力挽狂瀾,那么現(xiàn)在輪到了誰呢?

  (同學回答)

  明確:不錯,“左師觸龍愿見太后”。

  追問:太后是什么反應呢?

  明確:“盛氣而揖之”。

  太后已是料到觸龍的來意,氣沖沖的等著他了。觸龍又當如何呢?請大家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女生讀趙太后,男生讀觸龍,老師讀旁白。

  誦讀指導: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tài)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tài)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

  提問:這一段話中,觸龍問了太后什么問題?

  明確:日常飲食。

  提問:觸龍先自言年老,而后問候太后,最后達到了什么效果呢?

  明確:“太后色稍解”。

  難點詞義講解:徐趨、竊自恕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家常→色少解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

  觸龍閑話家常,關心太后的飲食起居,聰明的轉移了趙太后的注意力。讓太后的態(tài)度從“老婦必唾其面”轉變?yōu)椤吧俳狻。那么接下來,觸龍又要問什么了呢? 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三自然段。

  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皼]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提問:本段中觸龍對太后說到了誰?

  明確:舒褀,也就是觸龍的小兒子。

  提問:他提到舒褀的時候是怎么說的?

  明確:“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 ,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不肖,即不成材的意思。黑衣,指王宮侍衛(wèi)。觸龍知道這個小兒子不成材,但是私下里偏心他,就求太后準許他當王宮侍衛(wèi)。甚至說“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希望稱自己尚未入土,將這個小兒子托付給趙太后?梢娝麨檫@個小兒子設想之周到。

  提問:大家認為趙太后為什么會準許觸龍的請求呢?

  明確:趙太后同樣非常愛自己的小兒子——長安君,也就很理解觸龍的請求。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觸龍這一手可是很厲害的,他借此表明了自己在愛子方面與太后無異,就獲得了太后的認同感。當他和太后討論丈夫和婦人誰更愛小兒子的時候,已經是“笑曰”,完全解除戒備之心了。

  提問:觸龍為自己的愛子求職,已經和太后談笑風生了,這時他又提到了誰呢?

  明確:燕后,即太后的愛女。觸龍故意說“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討論太后如何不舍燕后卻為之計深遠。由此使得太后同意了“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打算)深遠”的理論。

  難點詞義講解:賤息、不肖、沒死、丈夫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愛子→“然”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我們先來一起翻譯前七句話。

  左師觸龍又說:“從現(xiàn)在的趙王上推三代,直到趙氏從大夫封為國君為止,歷代趙國國君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人,他們的后嗣繼承其封爵的,還有存在的嗎?”太后答道:“沒有。”觸龍又問:“不只是趙國,諸侯各國有這種情況嗎?”太后道:“我還沒聽說過!庇|龍說道:“這大概就叫做:近一點呢,禍患落到自己身上;遠一點呢,災禍就會累及子孫。難道是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嗎?但他們地位尊貴,卻無功于國;俸祿優(yōu)厚,卻毫無勞績,而他們又持有許多珍寶異物!

  提問:觸龍先問了兩個問題,問的都是一個意思。就是問趙太后,當初那些建立了諸侯國的君王們,他們的親生子孫中,現(xiàn)在有沒有哪一位繼承了他們的君位。答案居然是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世代傳席的君位居然沒有傳給自己的子孫。這是為什么?

  明確:因為他們“位尊而無功 ,奉厚而無勞 ,而挾重器多也!倍w太后寵愛的長安君此時豈不也一樣是“位尊而無功 ,奉厚而無勞 ,而挾重器多也”。所以觸龍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問趙太后“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其實此時并非只是觸龍在問這個問題,趙太后心中又何嘗不在自問呢?

  提問:之后太后如何回答?一起讀出來。

  明確:“諾。恣君之所使之!

  難點詞義講解:崩、恣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王位承襲→“諾”

  (五)分析第五自然段

  終于,趙國等到了可喜的結果“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齊兵乃出”。

  難點詞義講解:約、乘

  指導同學翻譯

  板書:聊的結果→質于齊

  四、結課

  這節(jié)課我們梳理了全文,了解到觸龍是在趙國面臨三對矛盾的時候挺身而出,以一問飲食起居、二求舒淇之職、三論王位承襲,解決了矛盾。這位來自《戰(zhàn)國策》英雄救趙國語危難之際,憑的是其高超的語言藝術,以柔克剛、以情動人,我們之前還認識了一位同樣來自《戰(zhàn)國策》的英雄人物,是誰呢?(同學回答)《戰(zhàn)國策》里的這些縱橫家們都是能以一人之言地百萬雄兵的,他們將語言藝術、說話技巧運用得淋漓盡致不像好萊塢那些只會動刀動槍的007邦德之流,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請大家課下在此朗讀全文,并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

  下課。

  《觸龍說趙太后》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領略了觸龍完美的語言藝術,高超的說話技巧。能說出如此精妙的言語,是要能掌握每個字詞的準確用法,以字與字,詞與詞之間微妙的差別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基礎知識。

  二、檢查作業(yè)

  (學生讀課文)

  三、課本劇表演

  四、歸納重點字詞

  這篇課文是觸龍作為一個臣子向太后進言。朝廷之上,稱呼以及一些委婉語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一起歸納本文以及這一單元古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識。

  (一)古文中的中的敬詞、謙詞、委婉說法等。

  尊稱主要有:媼(特指老婦人)、子、君、足下、執(zhí)事、子大夫、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主要有:寡人、老臣、仆、愚、賤息、賤妾、賤內、犬子……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些詞大多時候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的人稱代詞,即你、我、他、她即可。但是大家一定要從中注意到對話人之間的關系和身份差異,這些都是寶貴的信息。尤其像一些特別的稱呼,如“寡人”,只有國君才會自稱寡人,膽識這絕對是只有他自己才可以這樣稱呼自己的。大家不要先來不是自稱“寡人”啊,早上來上課,一見到同學和你打招呼就說:“寡人今日玉體有恙,爾等免禮!

  提問:尊稱別人的父母是令尊、令母、令堂,自己的父母如何稱呼?

  明確:是家母、家父。中國人稱呼妻兒可以說賤內、犬子、小女,但是很尊敬自己父母的。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中國人對死亡的說法尤其委婉,還有像“駕鶴西游”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填溝壑、山陵崩 ”這兩個詞也有區(qū)別。

  提問:為什么觸龍說自己是“填溝壑”,趙太后就是“山陵崩”呢?

  明確:一個是溝,一個是山,地位高度大不相同。這也是觸龍語言非常精準的一種表現(xiàn)。古文的精妙在于任何一個字,都是經過幾番錘煉的,古文雖短,蘊藏的信息量極大。

  (二)文言實詞

  這幾個實詞在我們所學的文言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那就意味著他們非常重要,請大家一定要清楚的分辨他們的每一個意思。

  1、質

  (1)質地、底子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2)人質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4)腰斬時用得砧墊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5)詢問、質疑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2、及

  (1)到……時候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2)趁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比得上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4)表并列,和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3、甚

  (1)大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2)厲害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3)嚴重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4)太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5)非常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4、少

  (1)表短時間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zhàn)》

  (2)稍微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3)同“多”相對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4)年少的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wèi)填海》

  5、異

  (1)奇異

  此一異也 《馬鈞傳》

  (2)驚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3)特別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4)特別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5)不同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6、為

  (1)做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2)變?yōu)?/p>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3)叫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4)表判斷,是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5)因為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6)前一個“為”當“替”講,后一個“為”當“制造”講

  公輸盤為我為(wéi)云梯 《墨子公輸》

  (7)對……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8)被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五、教師對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的點拔

  1、入而徐趨。

  “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生動的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tài),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2、持其踵為之泣。

  (1)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女兒出嫁時,其母須從女婿家選來的兩雙鞋中,去一雙為女兒穿上,至夫家。

  六、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游說藝術

  本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四篇古文,其中有三篇課文中的主人公,都以精湛的語言藝術取勝。燭之武,是鄭國之“老”百姓,他在晉秦圍鄭的危急存亡之秋大顯其才,成功分化了秦晉聯(lián)盟,令秦、趙撤兵。鄒忌,是齊國之美男子也,他以自己與徐公比美之事,說服齊王廣納群諫“戰(zhàn)勝于朝廷”。觸龍,一屆老臣,在太后盛氣只時,動之以情,曉之以大義,使得長安君“質于齊”,趙國免予危難。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游說對象不同,游說方法不同,然而游說結果相同。何故?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說目的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七、結課

  平時我們都會運用語言來交流溝通,但是,我們是否真的會運用它呢?有一句俗語叫做“話有三說,巧者為妙”。學會巧妙地運用語言,并不只是為了在國之危亡時力挽狂瀾,也是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和身邊的人融洽共處,讓我們的能力得以更好的發(fā)揮。對我們的學習也都大有幫助的。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4

  ybck

  [自讀目標]

  1、背誦并翻譯全文。

  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自讀設想]

  讓學生在理解熟讀原文的基礎上,把本文改編成劇本,培養(yǎng)其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觸龍說趙太后

  [自讀指導程序]

  一、導入  課文:

  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一個過路人脫掉衣服。北風刮起刺骨的寒風,企圖刮掉人們身上的衣服,但人們卻將衣服裹得越來越緊。太陽用柔和的陽光溫暖人,天氣漸漸暖和了。人們也就把衣服脫了。批評也要像太陽那樣,用溫和的態(tài)度、暖心的話語,讓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應用強制的手段,生硬的話語,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敝v究點說話的藝術,讓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队|龍說趙太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二、簡介趙太后:

  趙太后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威后!稇(zhàn)國策•齊策》的《趙威后問齊使》一文中,趙威后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認為她是先卑賤而后尊貴,而趙威后答曰:“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就是這樣一位頗為開明的太后,卻由于溺愛幼子,一時糊涂,甚至蠻不講理,對于大臣的強諫,她惱怒已極,公開下令警告群臣:“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在這樣情況下,觸龍去見她會有什么結果呢?

  三、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引導背誦)

  1、觸龍說趙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仝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谔蟛豢,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2、從文中找出觸龍對太后關心的句子。

 、倮铣疾∽,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

  ②日食飲得無衰乎?

  3、聽了觸龍一番噓寒問暖的話語后,趙太后的表情有何變化?

  太后之色少解。

  4、從課文中找出觸龍愛憐舒祺的句子。

 、佟岸妓,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

  ②“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5、關于男人和女人誰更愛幼子的問題,觸龍和趙太后是如何爭論的?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觸龍:“甚于婦人!

  太后:“婦人異甚!

  6、觸龍是怎樣看待太后對子女的愛的?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薄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M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8、觸龍哪些話最終打動了太后?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四、教師點拔

  1、對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的點拔

  ①太后盛氣而揖之。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她認為觸龍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竟敢求見,真是太肆無忌憚、太不知趣了,太后氣極,嚴陣以待,準備好了一口唾沫,隨時都可能吐觸龍一臉。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當做耳旁風)。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里呀!好,你來吧,老婦等著,小心你的臉!

  ②入而徐趨。

  “徐趨”與“疾趨”相對。據(jù)古書記載,古代行禮時的步伐有“疾趨”和“徐趨”兩種,當行禮人“執(zhí)龜玉”和“與尸行”時用“徐趨”,其特點是步子小,腳跟不抬起來。一般情況下,包括臣見君,用“疾趨”,其特點是步子較大,腳跟離地。觸龍見趙太后應“疾趨”,但因為他腳有毛病,只能按“徐趨”的步子走,用前傾快步走的姿勢,一步一步向前慢走!靶臁迸c“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tài),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趙太后看到觸龍這模樣,感情上會有什么變化?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為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③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閑聊會使太君怒氣稍平?原來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眾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只把她當成一國之后,強逼她交出愛子為質,無怪太后惱怒得要“唾其面”。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這如盛夏中吹來一般涼風,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芴笮υ唬骸皨D人異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會笑起來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為其幼子謀一衛(wèi)士之職,放松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莩制漉酁橹

  課本注釋為“握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樣解釋與情理相悖。哪有母親送女兒時握著她的腳后跟不讓她走的?實際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為不想離開她。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樣注釋:“持,制止意。踵,腳后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⑥太后曰:“然!

  一個“然”字,表面上是趙太后同意觸龍對自己對待女兒種種做法的理解;實際上,太后已經悟到自己不讓長安君為人質是短識的。太后在說“然”的時候,應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樣子。

 、咛笤唬骸爸Z。……”

  一個“諾”字,道出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五、知識點訓練

  1、下列各句中加線字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 B、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C、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D、乃自強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奉厚而無勞 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 D、太后之色稍解

  3、下列句中加線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念悲其遠也 B、趙王之子孫侯者

  C、其繼有在者乎?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E、祭祀必祝之

  F、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4、對下列句中加線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太后之色少解 (顏色) B、曾不能疾走 (竟)

  C、婦人異甚 (差異) D、持其踵為之泣 (大聲哭)

  一、選擇題

  1、下列各句中加線字的解釋,不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且貳于楚也 從屬二主

  失其所與,不知 給以

  B、川壅而潰 阻塞

  吾能弭謗矣 消除、阻止

  C、吾妻之美者,私我也 偏愛

  王之蔽甚矣 被蒙蔽

  D、曾不能疾走 快

  入而徐趨 小步快走

  2、加線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觸龍說(shuì)趙太后 大臣強(qiáng)諫

  B、盛(shèng)氣而揖之 沒(mào)死以聞

  C、媼(yùn)之送燕后也 老婦恃(sì)輦而行

  D、形貌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

  3、選出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組

 、傩欣钪鶃,共其無害 ②形貌昳麗

  ③失其所與,不知 ④鄒忌修八尺有余

 、莩瘽υO版焉 ⑥徐公來,孰視之

  ⑦少益耆食 ⑧老婦恃輦而行

 、岱詈穸鵁o勞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⑤⑧ D、⑤⑧⑨

  4、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偎炻首訉O荷提者三夫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夫戰(zhàn),勇氣也 ④予觀夫巴陵勝狀

 、莨蕿橹f,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奘咕杂袐D,羅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5、下列句中“猶”字用法相同的兩句是和

  A、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C、猶得備晨炊

  D、農夫猶餓死

  E、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6、下列句子中用了比喻說法的是

  A、原未及填溝壑而托之 B、一旦山陵崩

  C、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 D、老臣賤息舒祺

  7、下列句子沒有敬稱的是

  A、敢以煩執(zhí)事 B、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C、吾不能早用子 D、媼之送燕后也

  8、“與”字作介詞用的一項是

  A、失其所與,不知 B、秦伯說,與鄭人盟

  C、若壅其曰,其與能幾何 D、吾與徐公孰美

  9、“其”字作人稱代詞用的一項是

  A、吾其還也 B、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C、謂其妻曰 D、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10、下列每項中的兩句,后一句接得對的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武。

  B、防民之口,傷人必多。

  C、問之客曰:“吾孰與徐公美?”

  D、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11、選出加線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

  (1)A、不若長安君之甚 B、目似瞑,意暇甚

  C、由是觀之,王之蔽甚矣 D、甚矣,汝之不惠

  (2)A、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及郡下,詣太守 D、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

  (3)A、為川者決之使導

  B、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C、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D、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2、對下列各句中加線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組是

 、贂x軍函陵 ②若不闕秦 ③聞寡人之耳者

 、芤蛉酥Χ种 ⑤肆其西封 ⑥吾妻之美我者

 、吣苊娲坦讶酥^者 ⑧趙王之子孫侯者

 、崛敉鲟嵍幸嬗诰 ⑩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13、下列句中加線詞,古今同義的一組是

  A、行李之往來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B、國人謗王 財用于是乎出

  C、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親戚補察

  D、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父母之愛子

  14、省略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項是

  A、晉軍函陵 B、敢以煩執(zhí)事

  C、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D、使監(jiān)謗者

  15、下列句子中,結構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其無禮于晉 且貳于楚也

  而封以膏腴之地 賢于長安君

  B、夫晉,何厭之有 忌不自信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C、是障之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非弗思也

  D、客從外來,與坐談 敢以煩執(zhí)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使監(jiān)謗者

  16、選出停頓有誤的一組

  A、于是/入朝見威王。 今齊/地/方千里。

  B、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

  C、鄒忌修八尺/有余。 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

  D、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17、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春秋時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種官職。

  B、所謂“春秋三傳”,指的是解釋魯史《春秋》的《左傳》、《公

  羊傳》和《谷梁傳》

  C、我國古代有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其中包括《左傳》、《國語》

  和《戰(zhàn)國策》

  D、“曰”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單獨使用,它是作為一個語素在句子中充當成分的。

  二、填空題

  18、解釋下面句中加線詞,分別指什么人?

  “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公卿 列士 瞽 史師 瞍 矇 百工庶人 近臣 親戚 瞽、史 耆、艾

  19、委婉勸諫是一種高超的語言藝術。認真回答下列各題,體會課文主人公各自采用的勸諫方法。

  (1)燭之武之所以能說退秦師,主要在于他舉例析理的深刻,詳陳秦

  攻鄭之害,其害主要有三:

  其一,

  其二,

  其三,

  (2)鄒忌運用類比的方法諷諫齊王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令初下, ;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

  (3)觸龍用對比的方法,使趙太后明白了 的道理,進而使太后最終同意以長安君為人質。

  教學建議

  文言語言通俗易懂,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課文,并簡略介紹背景材料,對文句稍加點撥,使學生通過自學課文既受到培養(yǎng)自

  立能力的教育,又吸收游說語言藝術的營養(yǎng),同時掌握文中實詞、虛詞的用法,了解句式特點,并背誦文章第3段。教學時可分四個

  步驟進行:

 。ㄒ唬┖喗椤队|龍說趙太后》一文背景材料

  1.簡介當時趙國面臨的緊張形勢;

  2.簡介趙太后其人,她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威后,并非昏庸無能之輩。

 。ǘ┙柚⑨屪宰x課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問題,然后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觸龍說趙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2.太后怎樣從“盛氣而揖之”到“色少解”?

  3.觸龍認為父母應如何愛子女?

  4.觸龍自己是如何關愛他的幼子的?

  5.觸龍是怎樣看待太后關愛女兒的?

  6.趙先祖以及各國諸侯溺愛子孫留下了怎樣的慘痛教訓?

  7.觸龍哪些話最終打動了太后,使其欣然答應派長安君去齊國作人質的?

 。ㄈ┙處燑c撥

  1.對學生理解有誤處糾正。

  2.對精彩之筆的點撥,如“入而徐趨”。

  提示:以動作示觸龍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作輔墊。

  3.對文化常識的補注,如“持其踵”等。

  4.對弦外之音的解讀,如“太后盛氣而揖之”“太后之色少解”“太后笑曰”等。

  (四)將本文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要求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把對話時的心理活動寫進去。

  [1]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介紹故事背景。

  2.反復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

  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趙威后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后》。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zhàn)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說起趙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jié)來趙,她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后尊貴”。趙威后據(jù)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后.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后,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于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后執(zhí)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后剛執(zhí)政,處于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后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后使長安君質于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ǚ配浺,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ㄖ笇W生借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后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疤蟛豢,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坝袕脱粤铋L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ㄖ该粚W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后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么?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于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大臣的強諫,太后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齊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愿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tài)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tài)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

 。ń處煼蹲x,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閑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閑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后的第一步!笆舛局闭f明太后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可觸龍卻采用“緩沖法”,見面后,只字不提“令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后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進諫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ㄗ屢幻首x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后作指導)

  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皼]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于緩和,觸龍為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shù)”呢?

  明確:觸龍?zhí)峒吧僮邮骒髦拢粌H拆除了趙太后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后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后,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后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后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于使太后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后關鍵的一步。

 。▽W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于使趙太后改變了態(tài)度,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W生齊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生就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步驟 ]

  一、檢查復習。

  1.檢查背誦情況(采用集體背誦和抽查兩種方式)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小結:《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罢f”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ǚ配浺,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學生提問:“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該如何理解?

  明確:“日食飲得無衰乎?”句是古漢語得固定句式!暗脽o”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又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應譯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學生提問:“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摆w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

  三、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二題,再借助古漢語詞典加以梳理)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質

  例句

  出處

  意義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質地、底子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人質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腰斬時用得砧墊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詢問、質疑

  2.及

  例句

  出處

  意義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到……時候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趁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表并列,和

  3.甚

  例句

  出處

  意義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嚴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非常

  4.少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zhàn)》

  表短時間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稍微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對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wèi)填!

  年少的

  5.異

  例句

  出處

  意義

  此一異也

  《馬鈞傳》

  奇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驚異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特別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特別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為

  例句

  出處

  意義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做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變?yōu)?/p>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叫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表判斷,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因為

  公輸盤為我為(wéi)云梯

  《墨子·公輸》

  前一個“為”當“替”講,后一個“為”當“制造”講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對……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被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四、布置作業(yè)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復閱讀,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6

  邱龍濤

  [自讀目標]

  1、背誦并翻譯全文。

  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

  [自讀指導程序]

  一、導入  課文:

  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一個過路人脫掉衣服。北風刮起刺骨的寒風,企圖刮掉人們身上的衣服,但人們卻將衣服裹得越來越緊。太陽用柔和的陽光溫暖人,天氣漸漸暖和了。人們也就把衣服脫了。批評也要像太陽那樣,用溫和的態(tài)度、暖心的話語,讓對方心悅誠服,而不應用強制的手段,生硬的話語,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講究點說話的藝術,讓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队|龍說趙太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二、簡介趙太后:

  趙太后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趙威后!稇(zhàn)國策•齊策》的《趙威后問齊使》一文中,趙威后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認為她是先卑賤而后尊貴,而趙威后答曰:“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就是這樣一位頗為開明的太后,卻由于溺愛幼子,一時糊涂,甚至蠻不講理,對于大臣的強諫,她惱怒已極,公開下令警告群臣:“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在這樣情況下,觸龍去見她會有什么結果呢?

  三、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并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問題。

  (引導背誦)

  1、觸龍說趙太后的背景是什么?

 、仝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谔蟛豢,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2、從文中找出觸龍對太后關心的句子。

  ①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見太后。

 、谌帐筹嫷脽o衰乎?

  3、聽了觸龍一番噓寒問暖的話語后,趙太后的表情有何變化?

  太后之色少解。

  4、從課文中找出觸龍愛憐舒祺的句子。

 、佟岸妓,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

 、凇半m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5、關于男人和女人誰更愛幼子的問題,觸龍和趙太后是如何爭論的?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觸龍:“甚于婦人!

  太后:“婦人異甚。”

  6、觸龍是怎樣看待太后對子女的愛的?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薄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8、觸龍哪些話最終打動了太后?

  “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四、教師點拔

  1、對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的點拔

 、偬笫舛局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她認為觸龍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竟敢求見,真是太肆無忌憚、太不知趣了,太后氣極,嚴陣以待,準備好了一口唾沫,隨時都可能吐觸龍一臉。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當做耳旁風)。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里呀!好,你來吧,老婦等著,小心你的臉!

 、谌攵熠。

  “徐趨”與“疾趨”相對。據(jù)古書記載,古代行禮時的步伐有“疾趨”和“徐趨”兩種,當行禮人“執(zhí)龜玉”和“與尸行”時用“徐趨”,其特點是步子小,腳跟不抬起來。一般情況下,包括臣見君,用“疾趨”,其特點是步子較大,腳跟離地。觸龍見趙太后應“疾趨”,但因為他腳有毛病,只能按“徐趨”的步子走,用前傾快步走的姿勢,一步一步向前慢走!靶臁迸c“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tài),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趙太后看到觸龍這模樣,感情上會有什么變化?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為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厶笾越。

  何以一番閑聊會使太君怒氣稍平?原來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眾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只把她當成一國之后,強逼她交出愛子為質,無怪太后惱怒得要“唾其面”。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這如盛夏中吹來一般涼風,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芴笮υ唬骸皨D人異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會笑起來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為其幼子謀一衛(wèi)士之職,放松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⑤持其踵為之泣。

  課本注釋為“握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樣解釋與情理相悖。哪有母親送女兒時握著她的腳后跟不讓她走的?實際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為不想離開她。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樣注釋:“持,制止意。踵,腳后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尢笤唬骸叭!

  一個“然”字,表面上是趙太后同意觸龍對自己對待女兒種種做法的理解;實際上,太后已經悟到自己不讓長安君為人質是短識的。太后在說“然”的時候,應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樣子。

 、咛笤唬骸爸Z!

  一個“諾”字,道出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1]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下列詞語:趨、謝、曾、恃、崩、恣、約、乘、賤息、不肖、沒死、丈夫。歸納下列詞語的義項:質、及、甚、少、異、為、于、乃。

  2.掌握文中尊稱與謙稱。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的能力。

  2.進一步訓練結合上下文揣摩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的能力。

  3.訓練分析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能力。

  4.提高對曲折委婉的語言藝術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認識父母應為子女作長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愛的危害性。

  2.感悟觸龍的忠誠與處事能力。

  (四)美育滲透點

  1.體悟趙太后與觸龍君臣對話中人情、人性美。

  2.感受觸龍說趙太后的辭令美。

  二.學法引導

  1.本文細節(jié)生動,語言形象,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主要情節(jié)。

  2.在復述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課文,可以譯全文,也可只摘譯難句。如“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等。譯文可以不強求一致,但必須直譯。

  3.由翻譯引起的詞義辨析應引導學生進行詞語整理和積累。哪些是一詞多義,哪些是古今異義,哪句話成分有省略……都不能不記錄下來,以備后查。在這一過程中,抽時間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4.教材要求背誦的第三段也是本課賞析的重點部分,因此背誦和賞析可以結合起來完成。此前應讓學生再讀一次課文,可以分角色朗讀,活躍氣氛。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中心,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第三段。

  難點:對觸龍曲折委婉的勸諫語言的理解。

  解決辦法:讓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讀課文,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逐層背誦課文第三段。領悟觸龍的勸諫藝術。教師要介紹作品背景材料,對課文涉及的文言知識要點撥、歸納。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文章語言通俗易懂,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課文,并簡略介紹背景材料,對文句稍加點撥,使學生通過自學課文既受到如何學會自立的教育,又吸收游說語言藝術的營養(yǎng),同時掌握文中實詞、虛詞的用法,了解句式特點,并背誦文章第3段。

  2.這篇歷史散文學習的重點在于體味游說四個回合中透過人物的言語表情所展示的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通過自讀,若能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字里行間隱含的心理奧秘破譯出來,對提高自己的閱讀欣賞能力和思維延伸能力都有裨益。

  3.有興趣和有條件的話,可在前面兩項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改成劇本,推選學生表演。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2.理解文言詞語、句式及詞類活用的情況,掌握文中尊稱、謙詞。

  (二)整體感知

  1.導人新課

  本單元已經學過兩篇“諫說”類的歷史散文《燭之武退秦師》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兩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諫說”方面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成功。燭之武善于抓住矛盾,分析利弊,逐層深入,正反剖析;而鄒忌則善于以事設喻,以小見大,類比推理。這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從“諫說”對象的利益、心理出發(fā),統(tǒng)觀全局,并且具有很強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諫說”類的文章《觸龍說趙太后》,看看觸龍的“諫說”又有什么特點,是如何說服趙太后的。

  2.關于《戰(zhàn)國策》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關于戰(zhàn)國策有關知識,上一課剛學過,可以指名學生對該書作評價以鞏固復習。

  3.背景介紹

  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由太后執(zhí)政。趙國正處于新舊交替之際,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國內動蕩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國勢已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沙耍惆l(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顯然靠自身的力量趙國決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較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

  4.速讀全文,圍繞“說”字理解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點撥:《觸龍說趙太后》一文的題文關系是:題目是全文記敘的中心事件;題眼是:“說”。全文圍繞一個“說(shuì)”字展開:

  游說原由:趙太后不肯讓幼子為人質

  游說準備:以閑談消除太后戒心(第一回合)

  游說迂回:為子求職引起太后興趣(第二回合)

  游說包抄:肯定太后對女兒前途能夠深謀遠慮(第三回合)

  游說強化:以史為鑒由太后抉擇(第四回合)

  游說成功:太后答應讓幼子為人質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投影: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強(qiǎng)諫必唾(tuò)其面揖(yī)之有所郄(xì)恃(shì)

  輦(niǎn)耆(shì)食不肖(xiào)沒(mò)死溝壑(hè)

  媼(ǎo)持其踵(zhǒng)挾(xié)重器膏腴(yú)百乘(shèng)

  (2)注意下列句子的誦讀停頓

  日食飲/得無衰乎太后之色/少解年/幾何矣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則/為之/計深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讀出人物的心理。

  點撥:第一段太后的話,要讀出惱怒、嚴厲;第二段觸龍的話要讀得懇切、舒緩;第三段觸龍的話,要讀出影射之味,“甚于婦人”要瀆得風趣,“老臣竊以為”要讀得輕松,“則為之計深遠”要瀆得深沉,“豈非”要瀆得肯定;第四段觸龍的話要讀得從容、深沉,表現(xiàn)出憂慮。

  3.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對本文中的文言知識作分類歸納,教師巡視答疑指導。

  投影:

  (1)古今異義

  “用事”:執(zhí)政!罢煞颉保耗凶!靶熠叀保盒〔娇熳摺!凹沧摺保嚎炫!鞍俪恕保汗糯卉囁鸟R為一乘。“沒死”:冒著死罪!爸劣谮w之為趙”:到了……的時候。

  (2)通假

  “耆”通“嗜”,“反”通“返”,“奉”通“俸”。

  (3)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質于齊”(做人質)

  使動用法:“沒死以聞”(使聞),“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貴)

  動詞用作名詞:“其繼有在者乎”(繼承人)

  (4)句式

  “日食飲得無衰乎”(該不會……吧)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難道不是……嗎)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越”(……憑什么……)

  (5)尊稱與謙稱

  完成課后練習三,然后加以整理。

  (6)一詞多義

  完成課后練習二:“質”“及”“甚”“少”“異”“為”。

  補充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卻)

  趙氏求救于齊(向)

  和于身也(在)

  甚于婦人(比)

  5.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整體思路。

  本文通過觸龍勸說趙太后以幼子為齊國人質,讓齊國出兵解趙國之圍的故事,說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令其吃苦創(chuàng)業(yè),方為上策的道理。觸龍能言善辯,精通“游說他人,攻心為上”的談話策略,使游說的動機、方法及效果高度一致。

  文章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觸龍說趙太后”的背景,既交代趙國面對的嚴重形勢,又突出太后的短見、固執(zhí),為觸龍的“說”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5段)

  第一層(第2-4段)寫觸龍用迂回的辦法勸服趙太后。先言己年老力衰,再言“愛子”之情,最后才言及正題,歸結為太后“為長安君計短”,使太后自然而然接受新意見。

  第二層(第5段),寫長安君為質的結果。

  (四)總結擴展

  1.(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罢f”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和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2.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切忌望文生義。古今詞義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詞義范圍擴大。例如“江”古代專指長江,“河”古代專指黃河,現(xiàn)在則泛指一般江河。

  ②詞義范圍縮小。例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在則縮小為僅指夫妻中男的一方。

 、墼~義的轉移。例如“走”古代的意思是跑,而現(xiàn)在轉為行走。

 、芨星樯实淖兓。例如《忌諷齊王納諫》中“謗譏”是中性詞,而現(xiàn)在則為貶義詞。

 、莨糯莾蓚單音詞而現(xiàn)在是一個雙音合成詞。例如“地方”“至于”。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三段。

  2.體味觸龍的勸諫藝術。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內容,把握主題。

  2.學習觸龍抓住對方心理,設身處地,曲折委婉地勸諫的語言藝術。

  3.當堂背誦課文第三段。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在“說的原因”一段中哪幾個字突出了趙國面臨的危機?

  [點撥]一個“新”字,表明趙國國內正處新舊交替之際,局勢不穩(wěn)。一個“急”字突出了秦趁虛而入的急切。一個“必”字表明齊國要求長安君為人質的堅決。一個“巧”字強調了出兵的必要條件。

  2.大臣強諫后,太后的語言中哪個字突出表現(xiàn)了她的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點撥]“必”字充分表現(xiàn)了太后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的性格。這個字照應了前面齊國條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銳化。

  3.觸龍在說家常中說了哪幾層意思?在說太后中起什么作用?

  [點撥]說了四層意思:謁見目的,問起居,問飲食,談養(yǎng)生。作用是緩和氣氛,消除太后戒心。

  4.理解背誦課文第三段,用課文原句回答下列問題。(讓學生在理解中背誦)

  (1)左師公說愛子的主旨是什么?

  (2)哪些話是為這個主旨作鋪墊的?

  (3)哪些話反激出這個主旨?

  (4)哪些話論述了這個主旨?

  5.這段話骨子里是批評太后不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的,為什么太后樂意聽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

  [點撥]這是因為觸龍能體貼太后對幼子溺愛的心情,先從為自己幼子求“補黑衣之數(shù)”入手,影射長安君,從感情上讓太后產生共鳴;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襯,激趙太后反駁,順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著又設身處地進入角色,與太后一起動情回憶疼愛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

  6.如果說前面觸龍還是曲折迂回、旁敲側擊的話,第四段就直接闡明觀點了。說說這一段是分幾層講的?

  [點撥]第一層提出兩個“有在者乎”的歷史事實,欲擒故縱。第二層分析“無有”“不聞”的原因,得出規(guī)律。第三層水到渠成,類比長安君,批評趙太后,一針見血,擊中要害。第四層巧妙地歸結到“愛子”這個話題上,剛而轉柔,使太后深受感動而醒悟。

  7.本文善于用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心理變化,試找出反映太后心理變化的細節(jié)描寫。

  [點撥]“盛氣而揖之”一“太后之色少解”一“笑日”

  8.討論歸納本文的表現(xiàn)手法及觸龍的游說藝術

  (1)情節(jié)跌宕起伏

  觸龍入見太后,太后盛氣揖之,劍拔弩張,矛盾一觸即發(fā)。但出人意料,觸龍只字不提人質,卻談身體狀況,養(yǎng)生之道,太后色少解;既而觸龍又提出為幼子求衛(wèi)土:之職的請求,似乎是來找太后“開后門”來了;言談中太后覓得知音,轉怒為喜,并不由自主提出愛長安君甚于愛燕后;接著觸龍一番表揚,已使太后為自己在長安君為人質問題上的短識而慚愧;然后又蕩開一筆,寫觸龍大談諸侯溺愛子女的惡果,鞏固了游說戰(zhàn)果,終使趙太后被說服。情節(jié)尺水興波,扣人心弦。

  (2)說理正反對比

  本文談話的中心是父母如何對待子女,觸龍的觀點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正面說理:①令賤息舒棋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使其自主。②太后愛燕后,常祝之:“必勿使反!狈疵嬲f理:趙先主及同時代各諸侯之后嗣,位尊無功,奉厚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以至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在兩相對比的基礎上,置趙太后于何去何從的抉擇之中,觸龍一句“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如重錘擊鼓,振聾發(fā)聵,使趙太后猛然醒悟。

  (3)游說攻心為上

  觸龍游說,攻心為上。開始一番閑聊,起到了托長交談時間,緩和談話氣氛的作用。接著提出為子謀職的請求則聲東擊西,徹底消除太后的戒心,營造了良好的淡話氣氛。表揚太后為女兒深謀遠慮,是為了樹立太后的自信心,使她感到自己更能為長安君深謀遠慮,最后擺出兩條道路讓太后選擇,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可見觸龍的游說語言藝術爐火純青。

  (4)運用伏筆回鋒

  觸龍言及自己為兒子謀劃時說“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不經意處,伏下一筆,“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則回鋒相照應,文章細針密線,構思精巧。

  (三)總結擴展

  [總結]

  公元前266年,趙惠王死了,接任的孝成王年紀尚小,國政暫時由趙太后掌管。秦國看到趙國困難重重,欲乘機進犯。趙國只好向齊國求救,齊王卻提出拿孝成王的弟弟長安君做人質。長安君是趙太后的掌上明珠,太后執(zhí)意不肯讓他去。面對垂簾聽政而又愛子情切不能忍痛割愛顧全大局的婦人,進諫必須講求策略。當時,趙太后聞聽觸龍進諫,早已知道觸龍必定是來勸駕。于是,她先擺出吐唾的架勢,表明她的態(tài)度堅決。而觸龍進門后,先避實就虛,說明自己此次不是來勸駕而是問安,大出太后意外。趙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線被擊破,“色少解”,終于和觸龍攀談起來。觸龍這時因勢利導,又旁敲側擊,談起了子女的問題,并“走起后門”,要求太后顧惜他的小兒子,流露出愛子情深的真情。太后似乎找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和知音,竟說道:“丈夫亦愛憐其少子!钡酱耍|龍已經用激將法讓太后道出了真心話。“婦人異甚”,太后免提孩子的第二道心理防線又被觸龍擊破。然后,觸龍立即抓住這個時機,趁勢把話題轉到正題。但此時他還是絕口不提人質的問題,而又采用了迂回曲折的方法,拿長安君與燕后進行比較,逐漸提出了“愛子情切”的真正問題是為子女以后的前途著想的命題。這時候,他便開始直陳利害,點明了趙太后愛子態(tài)度方法的不當。至此,太后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在觸龍人情人量的分析上土崩瓦解,使她不由自主地說出“諾,恣君之所使之”。問題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通觀全文,觸龍的進諫成功就在于他使用了避實就虛、移花接木、巧于迂回的方法。這種說辨的方法,可以使論敵的說辨意識喪失平衡,心理防線崩潰,最終使論敵不由自主地就范,從而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

  [擴展]

  文言實詞詞義判斷六法

  (1)形訓法。即運用形訓,通過分析字形結構來解釋詞的本義。漢字中形聲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義符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如:

  “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的意義!霸臁钡牧x符為“之”,聯(lián)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lián)的詞義應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

  (2)聲訓法。即運用聲訓,找到通假關系,用本義去解釋借義。如:

  “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句中“頓”的意義!邦D”與“鈍”字形相似,讀音相近,“鈍”的含義是“不鋒利”,“甲兵頓弊”就是“甲敝兵鈍”,意思是長期放棄戰(zhàn)備,鎧甲破敝,兵器也不鋒利了。

  (3)相似法。即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求得詞涪正確的解釋。如: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本渲小磅筒健钡囊饬x,可從相應的“小流”來推斷,“跬步”即為小步、半步的意思。

  (4)成語法。即借助成語來推斷詞義。請看下面的例子:

  A.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

  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言聽計從)

  從上面幾個例子中,括號內成語中的加點詞詞義,我們平時是比較熟悉的,借助這些熟悉的詞義,幫助我們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5)對文法。即在一些整齊的文言句式中,相對應的位置上往往是同義詞或近義詞,我們可以用其中一個已知的,推知另一個難懂詞的詞義。如: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通五經,貫六藝。

  C.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D.忠不必用,賢不必以。

  A中由“被”推知“見”也作“被”;B中由“通”推知“貫”也作“通”;C中由“慎”推知“敬”也作“慎”;D中由“用”推知“以”也作“用”。

  (6)語法法。即借助語法結構分析詞義。如:

  A.煙濤微茫信請求

  B.楚王貪而信張儀

  C.信義著于四海

  A句中“難求”為謂語,“信”修飾“難求”,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充當,結合語境可推斷出“信”是“實在”的意思。B句中可以看出“信張儀”是個動賓結構,可斷定“信”作“相信”講。在D句中可以看出“信義”作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主語,由此可推知“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四)布置作業(yè) 

  1.歸納鞏固文言知識。

  2.反復閱讀,熟練背誦第三段。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8

  一、課文悟讀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趙國正處于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安。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趙太后只得“求救于齊”,但齊國按照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趙太后剛剛失去了丈夫,現(xiàn)在又要讓兒子做人質,作為一位母親,內心是何等痛苦!何等矛盾!難怪大臣強諫都沒有結果。

  國家的興衰安危,牽動著每個愛國者的心。國難當頭,觸龍挺身而出——說趙太后。

  觸龍針對趙太后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戰(zhàn)術”,動之以情,喻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趙太后。很多人贊嘆觸龍高超的勸說藝術,若止于此,僅得皮毛耳!透過那高超的勸說藝術,我們還應看到觸龍那種以滿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tài)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國排憂解難的精神。憑著這種精神,他讓太后懂得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這才是最終打動太后的原因,也才是我們學習此文的最大收獲。

  因“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才有了屈原的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才有了蘇武牧羊的動人故事;才有了班超的投筆從戎,岳飛的精忠報國;才有了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月干膽兩昆侖”……

  懂得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我們才能教育我們的子女、學生,當個人利益和祖國利益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集體和國家的關系,要舍私利而全大局,聽從祖國的召喚。

  二、亮點探究

  1.觸龍說趙太后之前面臨的是怎樣的局面?

  探究學習:觸龍說趙太后之前主要面臨三對矛盾:(1)趙與秦的矛盾——“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2)趙與齊的矛盾——“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薄L安君又是趙太后最疼愛的小兒子,太后自然不肯。(3)太后與群臣的矛盾——太后出于私情不肯讓長安君為質,群臣為趙國安危著想,竭力勸說,而太后卻“必唾其面”。

  2.齊國為什么一定要把長安君作為人質?

  探究學習: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常常由幾個國家結盟,共同對付另外的一個或幾個國家,結盟的憑據(jù)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別處或別國作抵押,叫“質”或“質子”,這在戰(zhàn)國時代已形成一種制度,主要是由于即使是盟國之間,彼此也不夠信任,才用“以人為質”的辦法來鞏固聯(lián)盟。

  3.觸龍采用什么方法說服了趙太后?

  探究學習:觸龍針對趙太后的心理狀態(tài)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戰(zhàn)術”。首先用“緩沖法”。觸龍見到“盛氣而揖之”的趙太后,根本不提“令長安君為質”的大事,而是避實就虛,從敘述生活瑣事人手,自訴“病苦”之情,再問候太后的飲食起居,使太后“色少解”。這樣,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線被擊破,為下一步進諫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其次用“引誘法”。氣氛雖有些緩和,但深談的時機尚未成熟,觸龍這時因勢利導,提出要為自己的小兒子舒祺謀個黑衣衛(wèi)士職位的事,這就使太后產生錯覺,認為觸龍此行只是為子求情,從而解除心中的戒備。同時,觸龍以自己的愛子之心為誘餌,巧妙地引出太后的愛子之情,使太后找到感情上的慰藉與共鳴。這樣,太后的第二道心理防線又被觸龍擊破。

  再次用“側擊法”。觸龍抓住時機,趁勢把話語轉到正題。但此時他還是不談人質的問題,而是采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拿長安君與燕后進行對比,提醒太后考慮是否真正做到了與愛燕后相比更愛長安君,同時提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然后,列舉事實,證明太后為燕后“計久長”,而真實意圖在于暗示太后為長安君“計短也”,并沒有考慮到要使長安君“有子孫相繼為王”。這樣,就在讓長安君去齊做人質的問題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緒。

  最后用“直人法”。當太后接受了愛子必須“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后,觸龍步步緊逼,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人手,分析趙國及其他諸侯國“繼者”絕嗣的原因,就在于其子孫“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接著,單刀直人地指出太后只知一味溺愛長安君是錯誤的,如不讓長安君為國立功,則將難以“自托于趙”。由于觸龍把愛子之心與關心國家命運之情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最后使太后心悅誠服地同意長安君到齊國去做人質。

  4.如何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探究學習:

  (1)站在趙太后的角度:

 、俑改覆荒苤豢紤]子女眼前的安樂,使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無功食祿,而應為子女作長遠打算,這才是對子女真正的愛護;

  ②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fā)生矛盾的時候,要擺正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做到克己奉公。將國家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站在觸龍的角度:

 、僖詽M腔的熱情和主人翁的態(tài)度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為國家排憂解難,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谡f話辦事必須找到使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講究動機、方法和效果的統(tǒng)一。

  5.文章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探究學習:

 。1)縱橫捭闔的游說特色。全文幾乎都是在人物對話中展開的,“其繼有在者乎”以下一連串反詰句,用語精辟簡約,表現(xiàn)了縱橫家巧舌如簧、縱橫捭闔的游說特色。

  (2)筆調輕松,刻畫細膩。觸龍旁敲側擊,深入淺出,娓娓而談,天下大事在口若懸河的游說中勝券穩(wěn)操。作者還通過“盛氣而揖之”“色少解”等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變化。

  三、選題設計4

  試分析《晏子使楚》的反駁藝術。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選自《晏子春秋》)

  研究方法:

  比較法,推理法。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

  2、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致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

  3、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

  4、認識凡事應從長遠考慮,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道理。

  教學要點

  1、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和游說技巧。

  課時安排: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課文:

  俗話說:“良言一語三春暖,惡言一句六月寒!敝v究點說話的藝術,讓話語像三春的太陽溫暖人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高度評價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薄吧囝^”真有這么大的作用嗎?讓我們看看《戰(zhàn)國策》里的觸龍是如何運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趙太后,換來齊國救援之師的吧。

  二、簡介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zhàn)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說起趙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用權者曰:‘歲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趙威后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認為她是先卑賤而后尊貴,而趙威后據(jù)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后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

  三、介紹背景: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繼位,因他年幼,故四趙太后執(zhí)政。新老交替,又加太后新政,國內動蕩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支撐門面,但國勢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下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不得不向齊國求救兵,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以幼子長安君為人質。一向頗為開明的太后,卻由于溺愛幼子,一時糊涂,甚至蠻不講理,對于大臣的強諫,她惱怒已極,公開下令警告群臣:“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在這樣情況下,觸龍去見她會有什么結果呢?

  四、指導自讀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游說( )唾沫( )強諫( )有郄( )恃粥( )

  耆食( )老媼( )接踵( )膏腴( )

  (指導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二)誦讀指導

  第一自然段的誦讀: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疤蟛豢希蟪紡娭G”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坝袕脱粤铋L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指名一學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后學生齊讀)

  第二自然段(齊讀課文)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愿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tài)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tài)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第三自然段(讓一名朗讀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后作指導)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皼]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學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生齊讀課文后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五、布置作業(yè):

  1、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2、熟讀課文,體會游說的巧妙。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作業(yè)(學生讀課文)。

  二、師生一同對照注釋,串釋課文。

  強調積累文言實詞和句式(得無……乎),以及本文中的敬詞、謙詞、委婉說法等。

  尊稱:子、君、足下、執(zhí)事、子大夫、媼、令尊、令母、令堂……

  謙稱:寡人、老臣、仆、愚、賤息、賤妾……

  委婉說法:填溝壑、山陵崩

  三、教師對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的點拔

  1、太后盛氣而揖之。

  該句說明太后對觸龍的來意早有戒心,她認為觸龍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竟敢求見,真是太肆無忌憚、太不知趣了,太后氣極,嚴陣以待,準備好了一口唾沫,隨時都可能吐觸龍一臉。

  太后旁白:這個老觸龍,他竟充耳不聞(當做耳旁風)。就算你年老功大,也不能不把老婦我放在眼里呀!好,你來吧,老婦等著,小心你的臉!

  2、入而徐趨。

  “徐趨”與“疾趨”相對。據(jù)古書記載,古代行禮時的步伐有“疾趨”和“徐趨”兩種,當行禮人“執(zhí)龜玉”和“與尸行”時用“徐趨”,其特點是步子小,腳跟不抬起來。一般情況下,包括臣見君,用“疾趨”,其特點是步子較大,腳跟離地。觸龍見趙太后應“疾趨”,但因為他腳有毛病,只能按“徐趨”的步子走,用前傾快步走的姿勢,一步一步向前慢走。“徐”與“趨”兩個互相矛盾的詞放在一起,活畫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卻走不動的老態(tài),以動作示其足痛,為下文閑談,乃至提出為子謀職做了鋪墊。

  趙太后看到觸龍這模樣,感情上會有什么變化?

  太后獨白:幾天不見,這老觸龍咋變成這樣了?也難為他了。且看他怎樣說吧。

  3、太后之色稍解。

  何以一番閑聊會使太君怒氣稍平?原來太后也有一肚子委屈,新近喪夫,新君年少;眾大臣不體察太后做為一個女人和一個母親的心情,只把她當成一國之后,強逼她交出愛子為質,無怪太后惱怒得要“唾其面”。而觸龍卻絕口不提太子的事,反而對太后噓寒問暖。這如盛夏中吹來一般涼風,給盛怒的太后一絲清涼的慰藉。

  太后獨白:到底是老臣,能理解我,知道關心我的身體。

  4、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么會笑起來呢?一是太后明白了觸龍的來意原來是為其幼子謀一衛(wèi)士之職,放松了警惕;二是觸龍一大老爺們竟也懂疼愛幼子,簡直與自己是志同道合了,難得遇上了知音。這一笑是寬慰的笑,是被人理解了的笑。

  5、持其踵為之泣。

  課本注釋為“握著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樣解釋與情理相悖。哪有母親送女兒時握著她的腳后跟不讓她走的?實際上,“持”的意思是“止”,“持其踵”,即“使其踵止”,意為不想離開她。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這樣注釋:“持,制止意。踵,腳后跟。人舉足則兩踵接跡而前。持其踵,就是說母親拉著女兒,女兒不能舉步。這是古人的形象語言。”

  6、太后曰:“然!

  一個“然”字,表面上是趙太后同意觸龍對自己對待女兒種種做法的理解;實際上,太后已經悟到自己不讓長安君為人質是短識的。太后在說“然”的時候,應是恍然若有所悟的樣子。

  7、太后曰:“諾!

  一個“諾”字,道出趙太后心悅誠服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讓長安君做人質。

  四、簡析課文,體會觸龍的游說技巧

  《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罢f”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向學生介紹吳小如《讀〈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見《教師用書》),突出講明觸龍說趙太后的一整套的“迂回戰(zhàn)術”:首先,用“緩沖法”;其次,用“引誘法”;再次,用“激將法”;最后,用“欲擒故縱法”。

  五、講解表現(xiàn)手法上的特色(見《教師用書》)

  1、描寫人物形象生動、性格突出,尤其是善于刻畫心理變化。

  觸龍,以柔克剛,言語溫和親切,娓娓動人,可謂“義正而詞婉”;

  趙太后,蠻橫固執(zhí),深明大義

  2、細密的風格

  A、文章結構安排做到層次分明;

  B、選材、用語方面做到精細而周密。

  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七、布置作業(yè)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復閱讀,背誦課文。

  3、試評說燭之武、鄒忌、觸龍的游說藝術

  燭之武,鄭國之“老”百姓也,其挑撥離間的游說藝術在晉秦圍鄭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派用場。鄒忌,齊國之美男子也,其“美”僅次于城北徐公,假此以己推人說服齊王廣納群諫名揚天下。觸龍,老朽矣,“蹩腳”的趙國重臣,卻長于口才。世間皆知老婦人因嘮叨而著名,不料觸龍爺爺竟也大發(fā)嘮叨,迂回包抄,曉之以理,使得趙太后將其愛子長安君“恣觸龍之所使之”。

  國籍不同,時機不同,事件不同,游說對象不同,游說方法不同,然而游說結果相同。何故?

  1.為對方打算——不暴露游說目的

  設身處地地為對方的切身利益著想,是游說時應遵循的原則之一。燭之武先講明秦和晉圍鄭(即使是攻下鄭國),秦國無大裨益;進而分析晉侯出征目的在于擴張領土,且欲壑難填。一方面使秦伯覺得枉費心機,一方面頓感危險將至矣?梢姡瑺T之武頭頭是道挑撥離間了“秦晉之好”。這叫曲線救國。

  鄒忌可謂酒色財氣俱全,竟還擁有聰明腦瓜支配下的厲害嘴巴,叫人刮目相看。他從妻、妾、客人的阿諛之詞“小題大作”——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獻身說法使齊王也同理得證“蒙蔽甚矣”,于是一聲令下,廣納諫言,終于“戰(zhàn)勝于朝廷”。也使齊國奪得人才乃至發(fā)展先機。

  觸龍用“緩沖法”拉家常套近乎,用“引誘法”開后門托幼子,用“旁擊法”談燕后陪襯人,用‘植入法”論歷史望未來。先用三寸不爛之舌變相息怒緩和氣氛,再用反證法“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來巧設魚餌,引魚上鉤,推出“為長安君計短也”的結論。迂回包抄使得趙太后主動繳械。

  2.用婉言相勸——忠言順耳利于聽

  下級勸說上級,由于尊卑關系不得不謙言以諫,否則會引來殺身之禍。雖然燭之武和觸兔年歲已高,但豈敢倚老賣老?燭之武早有言“無 能”,鄒忌實話實說“不如徐公美”,觸龍噓寒問暖“曾不能疾走……竊自恕……”沒話找話,話題輕松,鋪設情境。此三者諳習“良藥蜜口更于病,忠言順耳更利于聽”之道。事實亦如此,良言一聲三冬暖,冷語一句六月寒。

  3.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

  燭之武長于外交辭令,說理透辟,步步深人,層層逼緊。他抓住秦伯擔憂“幫晉滅鄭后反而惹火燒身”之心理,申明圍鄭對秦無任何好處,曉之以利害,因說服力很強,所以句句打動對方。鄒忌很了解齊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huán)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隱憂國之清明;又因曉得齊王有修明內政以興邦的宏志(心理),為此設喻使齊王欣然接受勸告,提升了齊國威望,贏得了諸侯的尊敬。觸龍非常了解趙太后愛子、憐子之心,便采用拿人心比自心,以己子做誘引,動之以情申明大義,進而解太后心結。當然更見觸龍為國之憂心,忠心明鑒。

  《觸龍說趙太后》原文和譯文

  原文:

  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卒,子孝成王新立,由太后掌實權。秦乘機攻趙,連拔三城,趙形勢告急。此時只有連齊抗秦,才是上策。本篇寫觸龍在太后盛怒、堅決拒諫的情況下,先避開矛盾,然后委婉地指出太后對幼子的愛,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愛。由于說理透徹,使趙太后改變了原來的固執(zhí)態(tài)度。觸龍對“王孫”“公子”們“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必將導致“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的警辟之見,至今仍有鑒戒作用。

  觸龍,原作“觸詟”,《史記·趙世家》作“觸龍”,《漢書·古今人表》也作“左師觸龍”。今本《戰(zhàn)國策》誤合“龍言”二字,遂成“詟”。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戰(zhàn)國縱橫家帛書,中有觸龍見趙太后章,正作觸龍,F(xiàn)據(jù)以改正。

  趙太后新用事(1),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2),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3)。太后盛氣而揖之(4)。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郄也(5),故愿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痹唬骸叭帐筹嫷脽o衰乎?”曰:“恃鬻耳(6)!痹唬骸袄铣冀裾呤獠挥,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7),和于身也!碧笤唬骸袄蠇D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8),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9),以衛(wèi)王宮(10)。沒死以聞(11)!碧笤唬骸熬粗Z。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12)!碧笤唬骸罢煞蛞鄲蹜z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碧笮υ唬骸皨D人異甚!睂υ唬骸袄铣几`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13)!痹唬骸熬^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弊髱煿唬骸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14),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15)!’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16),至于趙之為趙(17),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痹唬骸拔ⅹ氌w(18),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薄按似浣叩溂吧,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19)。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20),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碧笤唬骸爸Z。恣君之所使之!庇谑菫殚L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21):“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譯文:

  趙太后新掌權,秦國猛烈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必須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后不同意,大臣極力勸諫。太后明確告訴左右:“有再說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臉吐唾沫。”

  左師觸龍說希望謁見太后。太后怒容滿面地等待他。觸龍進來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請罪說:“老臣腳有病,已經喪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沒能來謁見了,私下里原諒自己,可是怕太后玉體偶有欠安,所以很想來看看太后!碧笳f:“我老婆子行動全靠手推車!庇|龍說:“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就靠喝點粥罷了!庇|龍說:“老臣現(xiàn)在胃口很不好,就自己堅持著步行,每天走三四里,稍為增進一點食欲,對身體也能有所調劑!碧笳f:“我老婆子可做不到!碧蟮哪樕詾楹途徯┝。

  左師公說:“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偏偏愛憐他。希望能派他到侍衛(wèi)隊里湊個數(shù),來保衛(wèi)王宮。所以冒著死罪來稟告您。”太后說:“一定同意您的。年紀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在老臣沒死的時候先拜托給太后。”太后說:“做父親的也愛憐他的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做母親的更愛!碧笮Φ溃骸皨D道人家特別喜愛小兒子。”回答說:“老臣個人的看法,老太后愛女兒燕后,要勝過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比不上對長安君愛得深。”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深遠一點。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抱著她的腳為她哭泣,是想到可憐她要遠去,也是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了子孫可以代代相繼在燕國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弊髱煿f:“從現(xiàn)在往上數(shù)三世,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國君主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后代還有能繼承爵位的嗎?”太后說:“沒有!弊髱煿f:“不只是趙國,其他諸侯國的子孫有嗎?”太后說:“我老婆子沒聽說過。”左師公說:“這是他們近的災禍及于自身,遠的及于他們的子孫。難道是君王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地位高人一等卻沒什么功績,俸祿特別優(yōu)厚卻未嘗有所操勞,而金玉珠寶卻擁有很多,F(xiàn)在老太后給長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給他,又賜予他大量珍寶,卻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對國家做出功績。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長安君在趙國憑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臣認為老太后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我以為你愛他不如愛燕后!碧笳f:“行啊。任憑你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庇谑菫殚L安君套馬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就出兵了。

  子義聽到這件事說:“君王的兒子,有著骨肉之親,尚且不能依靠沒功勛的高位,沒勞績的俸祿,而占有著金玉珍寶等貴重的東西,更何況作臣子的呢?”

  【注 釋】

  (1)趙太后:趙惠文王威后,趙孝成王之母。用事:執(zhí)政,當權。 (2)長安君:趙太后幼子的封號。質:古代諸侯國求助于別國時,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質。 (3)左師:春秋戰(zhàn)國時宋、趙等國官制,有左師、右?guī)煟瑸檎茖崣嗟膱?zhí)政官。觸龍言:原作“觸詟”二字,據(jù)《史記·趙世家》改。 (4)揖:辭讓!妒酚洝ぺw世家》“揖”作“胥”,胥為等待之意。義較勝。 (5)郄(xì戲):同隙。有所郄,是身體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說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試):通“嗜”。 (8)賤息:對自己兒子的謙稱。 (9)黑衣:趙國侍衛(wèi)所服,用以指代宮廷衛(wèi)士。 (10)宮:原作“官”,從《史記·趙世家》改。 (11)沒死:冒死。臣對君的謙卑用語。 (12)填溝壑:“死”的比喻說法。自比為賤民奴隸,野死棄尸于溪谷。 (13)燕后:趙太后之女,遠嫁燕國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輿輦將行,母不忍別,在車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諸侯嫁女于他國為后,若非失寵被廢、夫死無子、或亡國失位,是不回國的。 (16)三世以前:指趙武靈王。孝成王之父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為武靈王。 (17)趙之為趙:前“趙”指趙氏,周穆王賜造父以趙城,始有趙氏;后“趙”指趙國。公元前376年,魏、韓、趙三家滅晉分其地。趙國有今山西中部、陜西東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經趙武靈王至惠文王時,疆域又有所擴大。 (18)微:非。 (19)重器:指金玉珍寶。 (20)山陵:喻帝王,此處指趙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義:趙國賢人。

  《觸龍說趙太后》賞析

  從《觸龍說趙太后》看說話藝術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會說不會說大不一樣。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而身掛六國相印,諸葛亮靠經天緯地之言而強于百萬之師,燭之武因勢利導而存鄭于危難,觸龍循循善誘而救趙于水火。言語得失,小則牽系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非常重要。下面就以《觸龍說趙太后》為例,談談說話的藝術。

  1、 察言觀色,避其鋒芒。

  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秦國就急攻趙國,危急關頭,趙國不得不求救于齊,而齊國卻提出救援條件――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溺愛孩子、缺乏政治遠見的趙太后不肯答應這個條件,于是大臣竭力勸阻,惹的太后暴怒,“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面對此情此景,深諳說話藝術的左師觸龍并沒有像別的朝臣那樣一味地犯顏直諫,批逆龍鱗,而是察言觀色,相機行事。他知道,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缺乏政治經驗,目光短淺,加之女性特有的溺愛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談及人質的問題都會讓太后難以接受,使得結果適得其反。所以觸龍避其鋒芒,對讓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的事只字不提,而是轉移話題。先問太后飲食住行,接著請托兒子舒祺,繼之論及疼愛子女的事情,最后大談王位繼承問題。不知不覺之中,太后怒氣全消,幡然悔悟,明白了怎樣才是疼愛孩子的道理,高興地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

  2、 關心問候,緩和氣氛。

  面對怒氣沖沖、盛氣凌人的趙太后,首要的問題是讓她能夠心平氣和,平心靜氣,給人以勸說的契機,從而引起她談話的興趣,一步步進入正題。觸龍拜見太后并不難,但見到太后談什么卻很關鍵。話不投機,三言兩語也許就會被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觸龍反復揣摩太后的心理,選擇了老年人都共同關心的飲食起居話題,先從自己腳有毛病(也許是假的)、不能快走談起,以己推人,關心起太后的身體情況,自然而然,合乎情理。別人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問候,老年人同病相憐的真實的感受,讓趙太后冰冷的內心有了一絲的感動,她無法拒絕觸龍?zhí)岢龅膯栴},于是“色少解”,和觸龍交談了起來。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談話有了良好的開端。

  3、 大話家常,拉近距離。

  觸龍和太后接上了話,此時還不能步入正題,因為談話才剛剛開始,太后也只是“色少解”,此時如果談及人質問題,太后馬上會翻臉不認人,必定會唾觸龍滿面。但誰都知道,觸龍晉見太后不可能只是為了問寒問暖,談話還要繼續(xù),怎樣才能讓談話既顯得合情合理,又自然會引到人質問題上呢?觸龍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一面――求請安排孩子。自己雖然腳有毛病,太后雖然怒氣沖沖,但為了孩子將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進宮求見太后,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觸龍和太后談起了孩子,啦起了家常,無形之中拉盡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使得談話得以繼續(xù),事情向著觸龍預先設計好的方向發(fā)展。

  4、 投其所好,請君入甕。

  應當說,觸龍問候起居、關心孩子,都切中了趙太后的心理,但最能打動趙太后的恐怕不是這些,而是觸龍的一句話,“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孩子是娘的心頭肉,做父母的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呢?趙太后溺愛孩子,眾人皆知,觸龍從請托孩子談起,欲擒故縱,故意誘導趙太后談及“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從而自然引到趙太后疼愛孩子問題上,這一對話深深地打動了趙太后。它道出了趙太后疼愛孩子的事實。此時,作為母親的趙太后的心中也許會涌現(xiàn)出哺養(yǎng)長安君、持燕后踵哭泣、祭祀必祈禱的一幕幕往事。她的思想、感情已完全為觸龍所控制,自然也就完全聽由他擺布了。

  5、 曉之以理,循循善誘。

  說話技巧再高,它高不過“理”字!妒茦I(yè)道經》說,“言必契理,言可承領,言則信用,言無可譏”,意思是說,言論一定要合理,要讓別人能接納領受,要有信用,要令人無懈可擊。說話的前提要講一個“理”字,觸龍的話之最終所以能夠讓趙太后欣然信服,愿意安排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關鍵在于他能夠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以理服人。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就要為孩子考慮的長遠一些,就要讓孩子有立身之本,不要僅僅依靠權勢、父母。站在客觀事實的角度,觸龍步步誘導,旁敲側擊,明之以實,曉之以理,全部對話無一字涉及人質,但又句句不離人質。迂回曲折之中盡顯語言奧妙,循循善誘之余凸現(xiàn)事情必然。

  說話是一門藝術,為人處事離不開說話,要想把話說好,不妨多跟古人學學。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下列詞語:趨、謝、曾、恃、崩、恣、約、乘、賤息、不肖、沒死、丈夫。歸納下列詞語的義項:質、及、甚、少、異、為、于、乃。

  2.掌握文中尊稱與謙稱。

  3.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

  1.進一步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的能力。

  2.進一步訓練結合上下文揣摩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的能力。

  3.訓練分析人物形象,歸納文章中心的能力。

  4.提高對曲折委婉的語言藝術的鑒賞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認識父母應為子女作長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愛的危害性。

  2.感悟觸龍的忠誠與處事能力。

  (四)美育滲透點

  1.體悟趙太后與觸龍君臣對話中人情、人性美。

  2.感受觸龍說趙太后的辭令美。

  二.學法引導

  1.本文細節(jié)生動,語言形象,故事性強,可以讓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主要情節(jié)。

  2.在復述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課文,可以譯全文,也可只摘譯難句。如“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等。譯文可以不強求一致,但必須直譯。

  3.由翻譯引起的詞義辨析應引導學生進行詞語整理和積累。哪些是一詞多義,哪些是古今異義,哪句話成分有省略……都不能不記錄下來,以備后查。在這一過程中,抽時間完成相關的課后練習。

  4.教材要求背誦的第三段也是本課賞析的重點部分,因此背誦和賞析可以結合起來完成。此前應讓學生再讀一次課文,可以分角色朗讀,活躍氣氛。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中心,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熟讀背誦課文第三段。

  難點:對觸龍曲折委婉的勸諫語言的理解。

  解決辦法:讓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讀課文,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逐層背誦課文第三段。領悟觸龍的勸諫藝術。教師要介紹作品背景材料,對課文涉及的文言知識要點撥、歸納。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文章語言通俗易懂,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注釋自讀課文,并簡略介紹背景材料,對文句稍加點撥,使學生通過自學課文既受到如何學會自立的教育,又吸收游說語言藝術的營養(yǎng),同時掌握文中實詞、虛詞的用法,了解句式特點,并背誦文章第3段。

  2.這篇歷史散文學習的重點在于體味游說四個回合中透過人物的言語表情所展示的極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學生通過自讀,若能改寫成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字里行間隱含的心理奧秘破譯出來,對提高自己的閱讀欣賞能力和思維延伸能力都有裨益。

  3.有興趣和有條件的話,可在前面兩項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把課文改成劇本,推選學生表演。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2.理解文言詞語、句式及詞類活用的情況,掌握文中尊稱、謙詞。

  (二)整體感知

  1.導人新課

  本單元已經學過兩篇“諫說”類的歷史散文《燭之武退秦師》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兩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諫說”方面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成功。燭之武善于抓住矛盾,分析利弊,逐層深入,正反剖析;而鄒忌則善于以事設喻,以小見大,類比推理。這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從“諫說”對象的利益、心理出發(fā),統(tǒng)觀全局,并且具有很強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諫說”類的文章《觸龍說趙太后》,看看觸龍的“諫說”又有什么特點,是如何說服趙太后的。

  2.關于《戰(zhàn)國策》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關于戰(zhàn)國策有關知識,上一課剛學過,可以指名學生對該書作評價以鞏固復習。

  3.背景介紹

  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由太后執(zhí)政。趙國正處于新舊交替之際,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國內動蕩不安。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國勢已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顯然靠自身的力量趙國決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較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作人質。

  4.速讀全文,圍繞“說”字理解全文,整體感知文意。

  點撥:《觸龍說趙太后》一文的題文關系是:題目是全文記敘的中心事件;題眼是:“說”。全文圍繞一個“說(shuì)”字展開:

  游說原由:趙太后不肯讓幼子為人質

  游說準備:以閑談消除太后戒心(第一回合)

  游說迂回:為子求職引起太后興趣(第二回合)

  游說包抄:肯定太后對女兒前途能夠深謀遠慮(第三回合)

  游說強化:以史為鑒由太后抉擇(第四回合)

  游說成功:太后答應讓幼子為人質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投影: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強(qiǎng)諫必唾(tuò)其面揖(yī)之有所郄(xì)恃(shì)

  輦(niǎn)耆(shì)食不肖(xiào)沒(mò)死溝壑(hè)

  媼(ǎo)持其踵(zhǒng)挾(xié)重器膏腴(yú)百乘(shèng)

  (2)注意下列句子的誦讀停頓

  日食飲/得無衰乎太后之色/少解年/幾何矣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則/為之/計深遠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讀出人物的.心理。

  點撥:第一段太后的話,要讀出惱怒、嚴厲;第二段觸龍的話要讀得懇切、舒緩;第三段觸龍的話,要讀出影射之味,“甚于婦人”要瀆得風趣,“老臣竊以為”要讀得輕松,“則為之計深遠”要瀆得深沉,“豈非”要瀆得肯定;第四段觸龍的話要讀得從容、深沉,表現(xiàn)出憂慮。

  3.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對本文中的文言知識作分類歸納,教師巡視答疑指導。

  投影:

  (1)古今異義

  “用事”:執(zhí)政。“丈夫”:男子。“徐趨”:小步快走。“疾走”:快跑。“百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沒死”:冒著死罪。“至于趙之為趙”:到了……的時候。

  (2)通假

  “耆”通“嗜”,“反”通“返”,“奉”通“俸”。

  (3)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質于齊”(做人質)

  使動用法:“沒死以聞”(使聞),“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貴)

  動詞用作名詞:“其繼有在者乎”(繼承人)

  (4)句式

  “日食飲得無衰乎”(該不會……吧)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難道不是……嗎)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越”(……憑什么……)

  (5)尊稱與謙稱

  完成課后練習三,然后加以整理。

  (6)一詞多義

  完成課后練習二:“質”“及”“甚”“少”“異”“為”。

  補充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才)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卻)

  趙氏求救于齊(向)

  和于身也(在)

  甚于婦人(比)

  5.學生復述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整體思路。

  本文通過觸龍勸說趙太后以幼子為齊國人質,讓齊國出兵解趙國之圍的故事,說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令其吃苦創(chuàng)業(yè),方為上策的道理。觸龍能言善辯,精通“游說他人,攻心為上”的談話策略,使游說的動機、方法及效果高度一致。

  文章可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觸龍說趙太后”的背景,既交代趙國面對的嚴重形勢,又突出太后的短見、固執(zhí),為觸龍的“說”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5段)

  第一層(第2-4段)寫觸龍用迂回的辦法勸服趙太后。先言己年老力衰,再言“愛子”之情,最后才言及正題,歸結為太后“為長安君計短”,使太后自然而然接受新意見。

  第二層(第5段),寫長安君為質的結果。

  (四)總結擴展

  1.(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說”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和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2.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切忌望文生義。古今詞義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詞義范圍擴大。例如“江”古代專指長江,“河”古代專指黃河,現(xiàn)在則泛指一般江河。

 、谠~義范圍縮小。例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在則縮小為僅指夫妻中男的一方。

  ③詞義的轉移。例如“走”古代的意思是跑,而現(xiàn)在轉為行走。

  ④感情色彩的變化。例如《忌諷齊王納諫》中“謗譏”是中性詞,而現(xiàn)在則為貶義詞。

 、莨糯莾蓚單音詞而現(xiàn)在是一個雙音合成詞。例如“地方”“至于”。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三段。

  2.體味觸龍的勸諫藝術。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內容,把握主題。

  2.學習觸龍抓住對方心理,設身處地,曲折委婉地勸諫的語言藝術。

  3.當堂背誦課文第三段。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在“說的原因”一段中哪幾個字突出了趙國面臨的危機?

  [點撥]一個“新”字,表明趙國國內正處新舊交替之際,局勢不穩(wěn)。一個“急”字突出了秦趁虛而入的急切。一個“必”字表明齊國要求長安君為人質的堅決。一個“巧”字強調了出兵的必要條件。

  2.大臣強諫后,太后的語言中哪個字突出表現(xiàn)了她的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點撥]“必”字充分表現(xiàn)了太后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的性格。這個字照應了前面齊國條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銳化。

  3.觸龍在說家常中說了哪幾層意思?在說太后中起什么作用?

  [點撥]說了四層意思:謁見目的,問起居,問飲食,談養(yǎng)生。作用是緩和氣氛,消除太后戒心。

  4.理解背誦課文第三段,用課文原句回答下列問題。(讓學生在理解中背誦)

  (1)左師公說愛子的主旨是什么?

  (2)哪些話是為這個主旨作鋪墊的?

  (3)哪些話反激出這個主旨?

  (4)哪些話論述了這個主旨?

  5.這段話骨子里是批評太后不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的,為什么太后樂意聽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

  [點撥]這是因為觸龍能體貼太后對幼子溺愛的心情,先從為自己幼子求“補黑衣之數(shù)”入手,影射長安君,從感情上讓太后產生共鳴;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襯,激趙太后反駁,順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著又設身處地進入角色,與太后一起動情回憶疼愛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

  6.如果說前面觸龍還是曲折迂回、旁敲側擊的話,第四段就直接闡明觀點了。說說這一段是分幾層講的?

  [點撥]第一層提出兩個“有在者乎”的歷史事實,欲擒故縱。第二層分析“無有”“不聞”的原因,得出規(guī)律。第三層水到渠成,類比長安君,批評趙太后,一針見血,擊中要害。第四層巧妙地歸結到“愛子”這個話題上,剛而轉柔,使太后深受感動而醒悟。

  7.本文善于用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心理變化,試找出反映太后心理變化的細節(jié)描寫。

  [點撥]“盛氣而揖之”一“太后之色少解”一“笑日”

  8.討論歸納本文的表現(xiàn)手法及觸龍的游說藝術

  (1)情節(jié)跌宕起伏

  觸龍入見太后,太后盛氣揖之,劍拔弩張,矛盾一觸即發(fā)。但出人意料,觸龍只字不提人質,卻談身體狀況,養(yǎng)生之道,太后色少解;既而觸龍又提出為幼子求衛(wèi)土:之職的請求,似乎是來找太后“開后門”來了;言談中太后覓得知音,轉怒為喜,并不由自主提出愛長安君甚于愛燕后;接著觸龍一番表揚,已使太后為自己在長安君為人質問題上的短識而慚愧;然后又蕩開一筆,寫觸龍大談諸侯溺愛子女的惡果,鞏固了游說戰(zhàn)果,終使趙太后被說服。情節(jié)尺水興波,扣人心弦。

  (2)說理正反對比

  本文談話的中心是父母如何對待子女,觸龍的觀點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正面說理:①令賤息舒棋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使其自主。②太后愛燕后,常祝之:“必勿使反。”反面說理:趙先主及同時代各諸侯之后嗣,位尊無功,奉厚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以至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在兩相對比的基礎上,置趙太后于何去何從的抉擇之中,觸龍一句“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如重錘擊鼓,振聾發(fā)聵,使趙太后猛然醒悟。

  (3)游說攻心為上

  觸龍游說,攻心為上。開始一番閑聊,起到了托長交談時間,緩和談話氣氛的作用。接著提出為子謀職的請求則聲東擊西,徹底消除太后的戒心,營造了良好的淡話氣氛。表揚太后為女兒深謀遠慮,是為了樹立太后的自信心,使她感到自己更能為長安君深謀遠慮,最后擺出兩條道路讓太后選擇,把主動權交給對方。可見觸龍的游說語言藝術爐火純青。

  (4)運用伏筆回鋒

  觸龍言及自己為兒子謀劃時說“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不經意處,伏下一筆,“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則回鋒相照應,文章細針密線,構思精巧。

  (三)總結擴展

  [總結]

  公元前266年,趙惠王死了,接任的孝成王年紀尚小,國政暫時由趙太后掌管。秦國看到趙國困難重重,欲乘機進犯。趙國只好向齊國求救,齊王卻提出拿孝成王的弟弟長安君做人質。長安君是趙太后的掌上明珠,太后執(zhí)意不肯讓他去。面對垂簾聽政而又愛子情切不能忍痛割愛顧全大局的婦人,進諫必須講求策略。當時,趙太后聞聽觸龍進諫,早已知道觸龍必定是來勸駕。于是,她先擺出吐唾的架勢,表明她的態(tài)度堅決。而觸龍進門后,先避實就虛,說明自己此次不是來勸駕而是問安,大出太后意外。趙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線被擊破,“色少解”,終于和觸龍攀談起來。觸龍這時因勢利導,又旁敲側擊,談起了子女的問題,并“走起后門”,要求太后顧惜他的小兒子,流露出愛子情深的真情。太后似乎找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和知音,竟說道:“丈夫亦愛憐其少子。”到此,觸龍已經用激將法讓太后道出了真心話。“婦人異甚”,太后免提孩子的第二道心理防線又被觸龍擊破。然后,觸龍立即抓住這個時機,趁勢把話題轉到正題。但此時他還是絕口不提人質的問題,而又采用了迂回曲折的方法,拿長安君與燕后進行比較,逐漸提出了“愛子情切”的真正問題是為子女以后的前途著想的命題。這時候,他便開始直陳利害,點明了趙太后愛子態(tài)度方法的不當。至此,太后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在觸龍人情人量的分析上土崩瓦解,使她不由自主地說出“諾,恣君之所使之”。問題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通觀全文,觸龍的進諫成功就在于他使用了避實就虛、移花接木、巧于迂回的方法。這種說辨的方法,可以使論敵的說辨意識喪失平衡,心理防線崩潰,最終使論敵不由自主地就范,從而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

  [擴展]

  文言實詞詞義判斷六法

  (1)形訓法。即運用形訓,通過分析字形結構來解釋詞的本義。漢字中形聲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義符為我們領悟詞義提供了有利條件。如:

  “君徑造袁所寓之法華寺”一句中“造”的意義。“造”的義符為“之”,聯(lián)系下文“袁所寓之法華寺”,不難推測與處所關聯(lián)的詞義應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義“制造”、“成就”顯然與文意不符。

  (2)聲訓法。即運用聲訓,找到通假關系,用本義去解釋借義。如:

  “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句中“頓”的意義。“頓”與“鈍”字形相似,讀音相近,“鈍”的含義是“不鋒利”,“甲兵頓弊”就是“甲敝兵鈍”,意思是長期放棄戰(zhàn)備,鎧甲破敝,兵器也不鋒利了。

  (3)相似法。即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于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意義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求得詞涪正確的解釋。如: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句中“跬步”的意義,可從相應的“小流”來推斷,“跬步”即為小步、半步的意思。

  (4)成語法。即借助成語來推斷詞義。請看下面的例子:

  A.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勢拔五岳掩赤城。(出類拔萃)

  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言聽計從)

  從上面幾個例子中,括號內成語中的加點詞詞義,我們平時是比較熟悉的,借助這些熟悉的詞義,幫助我們推斷文言語句中加點詞的詞義。

  (5)對文法。即在一些整齊的文言句式中,相對應的位置上往往是同義詞或近義詞,我們可以用其中一個已知的,推知另一個難懂詞的詞義。如: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B.通五經,貫六藝。

  C.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D.忠不必用,賢不必以。

  A中由“被”推知“見”也作“被”;B中由“通”推知“貫”也作“通”;C中由“慎”推知“敬”也作“慎”;D中由“用”推知“以”也作“用”。

  (6)語法法。即借助語法結構分析詞義。如:

  A.煙濤微茫信請求

  B.楚王貪而信張儀

  C.信義著于四海

  A句中“難求”為謂語,“信”修飾“難求”,作狀語,狀語一般由副詞和形容詞充當,結合語境可推斷出“信”是“實在”的意思。B句中可以看出“信張儀”是個動賓結構,可斷定“信”作“相信”講。在D句中可以看出“信義”作主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主語,由此可推知“信”是名詞,作“信用”講。

  (四)布置作業(yè)

  1.歸納鞏固文言知識。

  2.反復閱讀,熟練背誦第三段。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掌握文中尊稱與謙稱。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的詞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2.結合上下文揣摩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的能力。

  3.分析人物形象,賞析曲折委婉的語言藝術。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疏通、評判、翻譯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父母應為子女作長期打算的道理,明白溺愛的危害性。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中心,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

  難點:對觸龍曲折委婉的勸諫語言的理解。

  解決辦法:讓學生借助注釋與工具書自讀課文,理解課文文言詞語和句式,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逐層背誦課文第三段。領悟觸龍的勸諫語言。教師要介紹作品背景材料,對課文涉及的文言知識要點撥、歸納。

  學生活動設計

  1.借助課文注釋與工具書自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

  3.制作文言詞語、詞類活用以及文言知識卡片,積累文言知識。

  4.討論課文層次結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評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

  討論觸龍的勸諫語言藝術。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

  本單元已經學過兩篇“諫說”類的歷史散文《燭之武退秦師》與《鄒忌諷齊王納諫》。兩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諫說”方面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成功。燭之武善于抓住矛盾,分析利弊,逐層深入,正反剖析;而鄒忌則善于以事設喻,以小見大,類比推理。這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從“諫說”對象的利益、心理出發(fā),統(tǒng)觀全局,并且具有很高的運用語言的能力。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諫說”類的文章《觸龍說趙太后》,看看觸龍的“諫說”又有什么特點,是如何說服趙太后的。

  2.背景及人物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繼位,因年小故由趙太后(即趙威后)執(zhí)政。此時,秦見趙新舊交替,國內動蕩不安,以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攻趙。趙向齊求救,而齊則要趙讓孝成王之弟(趙太后最小的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方才出兵。趙太后溺愛小兒子,堅決不肯讓長安君去做人質。于是觸龍出面勸說趙太后,終于使她同意讓長安君去做人質,齊國才出兵救趙。

  趙太后,趙惠文王之妻趙威后;菸耐跛篮,孝成王年幼,威后執(zhí)政。《戰(zhàn)國策•齊策》中記載了趙威后問齊使的一段對話,她先問齊國的年成和百姓,然后才問齊國國君,并對齊國兩個賢士不被重用,一名孝女沒有受到敬重要深表不滿,體現(xiàn)了她以民為本的政治見解和積極用士的精神,是個開明君主。這是她最終接受觸龍勸諫的思想基礎。

  觸龍,趙國的大臣,擔任左師。他年齡大、資格老、關系深,有豐富的人生經驗,目光長遠、對趙國忠心耿耿,這也是他勸諫成功的基礎。

  3.學生自由誦讀課文

  (1)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強(qiǎn)諫 心唾(tuò)其面 揖(xū)之 有所郄(xì)

  恃(shì)輦(niǎn) 耆(shì)食 不肖(xiào) 沒(mò)死 溝壑(hè) 媼(ǎo) 持其踵(zhǒng) 挾(xié)重器

  膏腴(yú) 百乘(shèng)

  (2)注意以下句子的誦讀停頓

  日食飲/得無衰乎 太后之色/少解 年/幾何矣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則/為之/計深遠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4.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盡量讀出一些味道。

  提示:第一段太后的話,要讀出惱怒、嚴厲;第二段觸龍的話要讀得懇切、舒緩;第三段觸龍的話,求職要讀出影射之味,“甚于婦人”要讀得風趣,“老臣竊以為”要讀得輕松,“則為之計深遠”要讀得深沉,“豈非”要讀得肯定。第四段觸龍的話要讀得從容、深沉,表現(xiàn)出憂慮。

  5.學生制作文言知識卡片

  (1)古今異義

  “用事”:執(zhí)政。“丈夫”:男子。“徐趨”:小步快走。“疾走”:快跑。“百乘”: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沒死”:冒著死罪。“至于趙元為趙”:到了……的時候。

  (2)通假

  “耆”通“嗜”,“反”通“返”,“奉”通“俸”。

  (3)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質于齊”(做人質)

  使動用法:“沒死以聞”(使聞),“今媼尊長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貴)

  動詞用作名詞:“其繼有在乎”(繼承人)

  (4)句式

  “日食飲得無衰乎”(該不會……吧)

  “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難道不是……嗎)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憑什么……)

  (5)尊稱與謙稱

  完成課后練習三,然后加以整理。

  (6)一詞多義

  完成課后練習二“質”“及”“甚”“少”“異”“為”。

  補充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才)

  乃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 (卻)

  趙氏求救于齊 (向)

  于 和于身也 (在)

  甚于如人 (比)

  6.擴展

  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切忌望文生義。古今詞義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范圍擴大。例如“江”古代專指長江,“河”古代專指黃河,現(xiàn)在則泛指一般江河。

  2.詞義范圍縮小。例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現(xiàn)在則縮小僅指夫妻中男的一方。

  3.詞義的轉移。例如“是”古代的意思是跑,而現(xiàn)在轉為行走。

  4.感情色彩的變化。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謗譏”是中性詞,而現(xiàn)在則為貶義詞。

  5.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xiàn)在是一個雙音合成詞。例如“地方”“至于”。

  7.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二。

  附:板書設計

  說的原因

  說家常

  說 說的內容

  說愛子

  說的結果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分析課文內容,賞析勸諫藝術

  1.在“說的原因”一段中哪幾個字突出了趙國面臨的危機?

  一個“新”字,表明趙國國內正處新舊交替之際,局勢不穩(wěn)。一個“急”字突出了秦趁虛而入的急切。一個“必”字表明齊國要求長安君為人質的堅決。一個“乃”字強調了出兵的必要條件。

  2.大臣強諫后,太后的語言中哪個字突出表現(xiàn)了她的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在全段中起什么作用?

  “必”字充分表現(xiàn)了太后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的性格。這個字照應了前面齊國條件中的“必”字,立刻使矛盾尖銳化。

  3.觸龍在說家常中說了哪幾層意思?在說太后中起什么作用?

  說了四層意思:謁見目的,問起居,問飲食,談養(yǎng)生。作用是緩和氣氛,消除太后戒心。

  4.理解性背誦課文第三段,用課文原句回答下列問題。

  (1)左師公說愛子的主旨是什么?

  (2)哪些話是為這個主旨伏根的?

  (3)哪些話反激出這個主旨?

  (4)哪些話論述了這個主旨?

  5.這段話骨子里是批評太后不為長安君作長遠打算的,為什么太后樂意聽下去,并且接受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的?

  這是因為觸龍能體貼太后對幼子溺愛的心情,先從為自己幼子求“補黑衣之數(shù)”入手,影射長安君,從感情上讓太后產生共鳴;然后又借燕后作反襯,激趙太后的反駁,順理成章地提出主旨;接著又設身處地進入角色,與太后一起動情回憶疼愛燕后的情景,使太后完全接受了道理。

  6.如果說前面觸龍還是曲折迂回、旁敲側擊的話,第四段就直接闡明觀點了。說說這一段是分幾層講的?

  第一層提出兩個“有在者乎”的歷史事實,欲擒故縱。第二層分析“無有”“不聞”的原因,得出規(guī)律。第三層水到渠成,類比長安君,批評趙太后,一針見血,擊中要害。第四層巧妙地歸結到“愛子”這個話題上,剛而轉柔,使太后深受感動而醒悟。

  7.本文善于用精當?shù)募毠?jié)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心理變化,試找出反映太后心理變化的細節(jié)描寫。

  “盛氣而揖之” “太后之色少解” “笑曰”

  二、總結、擴展

  本文是《戰(zhàn)國策》中寫謀臣巧諫成功的最佳篇什之一。其所以能干載傳誦,歷久不衰,就在于它富有永遠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和發(fā)人深省的思想啟迪。本文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是善于用輕松細致的筆觸,描寫人物委婉親切的說辭,表現(xiàn)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豆盼挠^止》對《觸龍說趙太后》評曰:左師悟太后,句句閑語,步步閑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人。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至今讀之,猶覺天花滿目,又何怪當日太后之欣然聽受也。

  課文鼓勵子女培養(yǎng)獨立奮斗、創(chuàng)業(yè)立功的自立精神,而不應依仗父母財產權力的蔭庇坐享其成的重要思想,這一點對今天也有深刻的啟迪。

  三、布置作業(yè)

  1.閱讀《古文觀止》中選自《戰(zhàn)國策》的《趙威后問齊使》。

  2.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課文讀后感。 附:板書設計

  謁見目的

  問候起居 緩和氣

  說家常

  問候飲食

  解說養(yǎng)生

  說太后 說補衛(wèi) 將心比心

  說燕后 智用激將

  點主旨 說辭之綱

  說愛子 憶送別 設身處地

  擺史實 欲擒故縱

  得規(guī)律 水到渠成

  批大后 擊中要害

  歸“愛子”剛而轉柔

  資料庫

  一、譯文

  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秦國就急忙進攻趙國。趙太后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后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后公開對左右近臣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唾他一臉!”

  左師觸龍愿意去見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做出快步走的姿勢,慢慢地挪動著腳步,到了太后面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我私下原諒自己呢。又總擔心太后的貴體有什么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后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后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很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后說:“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遞補上黑衣衛(wèi)士的空額,來保衛(wèi)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后。”太后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后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后笑著說:“婦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后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摸住她的腳后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并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后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后人還有在的嗎?”趙太后說:“我沒聽說過。”左師公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勛,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占有的珍寶卻太多了啊!現(xiàn)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xiàn)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長安君憑什么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后。”太后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救兵才出動。

  二、背景材料

  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由太后執(zhí)政。趙國正處于新舊交替之際,趙太后剛剛執(zhí)政,國內動蕩不安。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國勢已大不如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顯然,靠自身的力量趙國決不是秦國的對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較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按當時的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趙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后。在《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她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后尊貴”。趙威后據(jù)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問者言之鑿鑿,步步進逼,對者狼狽不堪,囁嚅語塞。趙威后從此青史留名。但在這篇課文中,她卻表現(xiàn)出溺愛子女、甚至蠻橫不講理的一面,完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說明統(tǒng)治者的子女觀并不絕對地與個人品質有關,而是與社會制度和當時的社會文明程度有關。

  三、補充注釋

  1.關于“觸龍”

  觸龍,人名,《戰(zhàn)國策》的各種傳本均作“觸詟”,王念孫《讀書雜志•戰(zhàn)國策雜志二》曾據(jù)《史記•趙世家》等史料訂正為“觸龍”,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戰(zhàn)國策》殘本記此事均作“觸龍”。另外,有人認為“觸龍”后還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關于“質”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互相攻伐,常常由幾個國家結盟,共同對付另外的一個或幾個國家,結盟的憑據(jù)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別處或別國作抵押,叫“質”或“質子”。

  3.關于“盛氣而揖之”

  據(jù)王念孫《讀書雜志•戰(zhàn)國策雜志二》,“揖”是“胥”字之誤。因為在隸書中“胥”字作“”,因訛而為“”,后人又加“扌”,誤作“揖”字。趙太后也不會對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氣”的時候。“胥”為“等待”義。這一點,也已為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戰(zhàn)國策》所證實。

  4.關于“三世以前”和“趙之為趙”

  趙國是從趙烈侯一代稱侯立國的,經過趙敬侯、成侯、肅侯,到趙武靈王時始稱王,然后傳至惠文王,再傳至孝成王。文中所說的“三世以前”,是指趙肅侯時代,即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之為趙”,則指趙烈侯開國之時。

  四、《古文觀止》對本文的總評

  左師悟太后,句句閑語,步步閑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至今讀之,猶覺天花滿目,又何怪當日太后之欣然聽受也!

  五、讀《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吳小如)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當時趙惠文王剛死,孝成王初即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后執(zhí)政。故事中的趙太后,《戰(zhàn)國策》里也稱“威后”,就是惠文王的王后,孝成王的母親。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定,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于是遣兵將“急攻之”。故事的第1段就從這里寫起,長安君是諸侯國的貴族公子的封號。他是趙太后最小的兒子,是孝成王的幼弟,當然受到母親的溺愛。“老婦”,是趙太后自己的謙稱。這篇文章的主要矛盾在于太后的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于不顧,堅決不肯讓長安君到齊國去做人質(這在戰(zhàn)國時代已形成一種制度,主要由于即使是盟國之間彼此也不夠信任,才用以人為質的辦法來鞏固聯(lián)盟),以至于發(fā)展到不講道理的地步。一方面見出趙太后“新用事”的威權,一方面也看出當時趙國形勢的危急。作者有意識地把這場“戲”擺在矛盾的焦點上來寫,使文章波瀾起伏,也使讀者的心弦被繃得緊緊的。短短的幾行文字寫出了故事的起因,但作者寫得簡括、明確。一個“新”字,一個“急”字,用字很恰當。而齊國的“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和太后的“老婦必唾其面”,兩個“必”字就活畫出這人為的矛盾幾乎已達到無法統(tǒng)一的地步。故事一開頭,矛盾的主要方面似乎是趙太后;而太后的對立面乃是下文即將出場的左師公觸龍。我們在這篇故事中,主要就是看觸龍使太后的思想轉變,矛盾的主要方面逐漸轉化到觸龍方面來,從而得到統(tǒng)一。第2段看似娓娓閑談,實際是觸龍同太后在解決矛盾上的正式交鋒的第一個回合。左師公的戰(zhàn)術是這樣的:首先要使自己的談話出乎太后意料之外;其次,要用閑話拖長交談的時間,來緩解太后的“盛氣”;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年齡大、資格老、關系深等種種有利因素,從本身的體衰多病說起,以同病相憐的切身體會來打動太后。既說他“愿見”太后,則太后必以為是來勸說自己放走小兒子遠離國土、入質齊國的,所以先做了精神準備,以“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等著對方來用唇舌交鋒。而觸龍卻有意識地顯出老態(tài),“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根據(jù)禮節(jié),大臣見國君時應“趨”行前進,即急走;“趨”字本身同“徐”字就有矛盾。作者偏偏把這兩個有矛盾的詞兒放在一起,來刻畫左師公應當快走而走不動的神態(tài)。見面以后,先不說話就自我道歉(“謝”是謝罪的意思),說明自己不良于行,所以少來謁見;但對太后的健康又表示關切,仿佛再不來謁見太后就實在放心不下了。這一席話全出乎太后意料之外,太后早就準備好的全副精神武裝根本沒有用上。這實際上左師已取得了幾分勝利,他不是“先聲奪人”,而是用情感把太后給軟化了。兩人的對話很自然,但也并非毫無層次。由左師公的走路引起太后說她:“恃輦而行”,是由此及彼;然后左師又從飲食問起,從太后的“恃粥耳”又回到左師本人談到本來飲食不香,結果靠輕微鍛煉(每天走三四里路)來增強食欲,使身體得到好處,又是由彼及此。“老婦不能”,是指不能像左師那樣靠走路來引起食欲。這樣東拉西扯,終于“少解”了臉上的怒色。這一段并非空話。左師公是用同情、慰藉和關心的“將心比心”的感情來解除太后的精神武裝,轉變她無理可喻的錯誤態(tài)度的。我們不妨借用今天的說法,觸龍是個真正會做思想工作的人。試想,從太后個人的角度來著想,她也有一肚子委屈。自己新死了丈夫,國家一攤子事情要等著自己去操心處理,偏偏最心愛的小兒子又成了關鍵人物;外交上強國虎視眈眈在出兵侵略自己的國家,危及自己的政權,而盟國的條件又如此苛酷;內政上,盡管自己掌了權,可是大臣們并不體諒自己,一味“強諫”,把局面搞得很僵。就在這時,觸龍出現(xiàn)了,對太后卻充滿了同情,十分關心她的身體,并且現(xiàn)身說法,告訴她人老了要講養(yǎng)生之道,希望太后多多保重。這時在太后心中,似乎覺得到底是年老舊臣對自己還比較體貼,而且說了半天并未涉及長安君的事,不由得精神上就放松了警惕。而太后的放松警惕卻正是矛盾轉化的契機,是左師公的勝利。

  第3段包括雙方交鋒的兩個回合。從開頭到“不若長安君之甚”是第二個回合,后面才進入第三個回合。觸龍?zhí)岢鲎屪约旱男鹤尤雽m當禁衛(wèi)軍的要求很容易引起太后的錯覺。第一,她以為左師公是為自己的小兒子來“走后門”的,不是為長安君;第二,她感到這個年老的大臣跟自己的想法相同,兩人有共同語言,都疼愛小兒子,不但應該彼此互相關切,而且簡直是“志同道合”了。這就不僅使太后放松警惕,而且還對左師公表示同情。這一節(jié)的妙處,是太后自己上了鉤而不自覺,竟于無意中把矛盾的焦點所在從自己口中說了出來。關鍵乃在于左師摸透了太后的心理,用父親疼愛小兒子的心情翻轉來引起了太后的關注和同情。太后既把左師引為知音同調,所以由“盛氣而揖之”而臉色“少解”,最后竟然情不自禁的“笑”了。作者的刻畫真是細膩而深刻。但這時觸龍仍故意說反話,意思說你不要以為你疼愛兒子,其實你更疼愛女兒。太后當然不同意,趕緊聲明:“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說到這兒,事實上已接觸到矛盾本身,可太后卻并未覺察。左師公的迂回戰(zhàn)術已取得包抄性的勝利。按照讀者的一般想法,以為下文總該說到長安君了,誰知偏不然。是作者在故弄狡獪嗎?不。這恰恰是文章的精彩而深刻的地方。

  在這一段的后一半即第三個回合,有兩個地方需要略加解釋。一個地方是母親送女兒出嫁“持其踵為之泣”應怎樣理解,另一個是“必勿使返”的道理何在。“持其踵”有二說:一是居者送行者,居者匍伏于地,持行者之踵而泣,表示舍不得而挽留的意思;但作為母親,似不宜伏地持女兒腳踵,這里面有個尊卑的等級關系。另一說是女兒登車之后,母親立于車下,古代車身甚高,車下的人正好可以抱持車上人的腳踵。同樣表示舍不得讓女兒離開的意思。這里我們姑且后說。“勿使返”,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侯國的公主嫁到另一諸侯國做王后,只有因廢黜而被逐,或丈夫的國家滅亡了,才不得已而返回娘家。所以趙太后祈禱自己的女兒千萬不要回來,意思是她在燕國不僅做皇后,而且丈夫死了還可以做太后,同時國家也越來越興旺,她在燕國可以永遠受到尊重。左師公談到太后愛女兒的一段話,實際上也仍舊出乎太后的意外。這個意外是,居然她自己沒想到原來所更疼愛的倒是女兒而非小兒子。而左師公既把道理講明,太后也不得不承認事實確是如此。左師公這段話包含以下幾層意思:一、太后對女兒的前途是有長遠考慮的;二、從對燕后的態(tài)度看,太后是深明大義,懂得是非,很講道理的;三、事實證明,父母疼愛子女并非一味溺愛,而且就拿趙太后本身來說,也有不溺愛的時候:既有不溺愛的方式方法,更有不溺愛的對象──自己的女兒燕后;四、太后對燕后并非沒有親子之情,只是從長遠考慮,使理智戰(zhàn)勝了感情。凡此種種,恰好與溺愛長安君形成鮮明對照。而造成這個鮮明對照的并非別人,恰好正是太后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樣的說服力最強,也最容易打通解不開扣兒的人的思想。所以進行到這一回合,太后已經立于必敗之地,矛盾眼看著就解決了。

  最后一段也是雙方交鋒的最末一個回合。趙太后完全被說服,不折不扣地接受了觸龍的勸告。但這一段從文章設計上講,是用的欲擒故縱手法。讀者會想,筆鋒該轉到長安君身上來了吧?誰知左師公仍沒有點明主旨。豈但沒有說到長安君,反倒把筆蕩開了。先說到“三世以前”,然后說到趙由三家分晉自成一國開始成為趙國的時候,甚至說到其他諸侯各國。話題愈說愈遠,仿佛不著邊際。但說得范圍愈大卻扣題扣得愈緊。從廣泛舉例中終于得出一條必然規(guī)律:即作為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為國君的如果不讓他的子孫為國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權享受揮霍,如果他不是王位的繼承者而只是作為旁系的貴族公子,那他遲早會喪失了封爵和土地,被剝奪了特權,降而成為非貴族,甚至觸犯刑律,斷絕子嗣。而目前太后對于長安君的一切“照顧”,也蹈了前人覆轍,因過分溺愛而在將來自己死后終不免使她最心愛的兒子遭到更為嚴重的不幸后果,“雖曰愛之,其實害之”,反而把他的前途給葬送了,這究竟是愛他呢,還是讓他自食苦果?如果目前能使長安君“有功于國”,那么他就不是只享受特權而不付出代價的人,也算對趙國有了貢獻,將來就能立住腳跟,可以“自托于趙”了。這才是真正為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做出的長遠打算。這些話,如“一旦山陵崩(指太后去世),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實際上在前面已有了伏筆,那就是觸龍?zhí)孀约簝鹤忧笄闀r說的“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可見觸龍并不是真心為小兒子“走后門”,而是將己心比人心,用現(xiàn)身說法的辦法來促使太后自己從溺愛中清醒過來。讀者如果只從字面上看問題,那就不僅埋沒了左師公的巧妙策略,也辜負了作者在藝術構思上的苦心孤詣了。然而這欲擒故縱的說理方式巧妙地打中了對方要害,趙太后也不是個不懂政治的糊涂女人,因此不等左師公把話說完,就痛痛快快地答應了,而且表示長安君的一切都由以左師公為代表的大臣們去處理、支配。矛盾既已解決,文章也就戛然而止。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2

  一   教學設想

  中學教材中的文言課文可以說是是祖國燦爛悠久文化中的精華,通過學習可以大大豐富學生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審美趣味,然而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卻總是被當作積累文言字詞知識和學習文言句式的工具,并試圖以此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際上達到什么程度姑且不論,其閱讀目的則早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閱讀興趣也很寥寥。   可是為什么文言文教學會陷入如此尷尬的處境呢?我以為有這樣兩個原因。

  (一) 閱讀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荒誕

  文言文閱讀能力正如其他一切能力的形成一樣,理論的指導、教練的提醒固然重要,然而主體的的訓練、摸索、反思、改進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因為語文特別是文言文沒有數(shù)理學科那種嚴密的知識體系,要養(yǎng)成純熟的閱讀理解能力,惟有大量自覺主動閱讀以舉十反一,而絕對不是先學語法舉一反三。游泳是在水里學會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也惟有投入自主閱讀的海洋。可是多年來我們一直習慣于以探求、掌握事物的規(guī)律來取得舉一反三之功效,于是把每一篇文章都當作培養(yǎng)能力的工具(例子),逐句翻譯、精講細講,抓住字詞反復比較歸納,再做些針對高考的訓練題,于是大功告成。其實這培養(yǎng)的不是文言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至多不過是文言應試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逐句翻譯,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尊重、對學生理解能力的不信任和對學生自學權力的剝奪,強行注入的最多是知識,而永遠不可能是能力。學生不能從探索學習中體會樂趣,又沒有自學的習慣,只是被動的接受,容易疲勞,學習效果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一味強調文言字詞的積累、文言句式的分析,也容易造成對作品思想內容、藝術美感的放逐,如此心勞力瘁之后非但沒有能力的形成,反而日漸喪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精品的神往和親近。

  教人學游泳,如果只在岸上講解技巧而從不讓人下水,這是滑稽而又荒唐的事情,可現(xiàn)在大家都極為嚴肅認真地以這種方式進行文言文教學,一切卻顯得那么正常,甚至天經地義,實在很荒誕。

 。ǘ 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本身也很荒誕

  因為知識是無限的,灌輸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作為文言文教學的首要目標,2000年版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更是對此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然而在這樣的目標指導下,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不甚明顯,而學習閱讀興趣越來越低,對文言文學習有重要意義的認同率也有一定下降,教師中也有很多人認為文言文學習意義不大甚至是浪費時間,作為教育的成品(至少是合格的),教師的閱讀能力也不理想,在工作中除語文、歷史學科之外基本不接觸文言文。教師尚且如此,其他“教育成品”“半成品”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的,能力卻沒有明顯提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形成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基本并不去運用它,這能力是不是有些“屠龍”之嫌呢?而且水平再高如果總得不到強化能力也會日漸荒廢,既然如此這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的的文言文教學到頭來不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嗎?實際情況當然不是如此,通過學習,“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英雄氣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奇畫卷、“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人生哲理乃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早已經深深地融入心靈深處。是不是可以說“有心栽培的‘能力之花’沒能迎風怒放,而無意熏陶的‘思想之柳’卻自在飛揚”呢?倘若真是如此為什么當初不索性以“思想之柳”的熏陶為主要目的呢?況且整天在河里游來游去還用你刻意地教他如何在水里伸展四肢嗎?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自由發(fā)展的人,文言課文歷經千百年時間長河的淘洗,是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語文教師倘使能激發(fā)出學生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自覺閱讀文言作品的習慣,引導他們超越時空與古圣先賢對話,從而豐富思想、啟迪智慧、開闊胸襟、砥礪心志,那該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至于能力只不過是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途徑而決非目的本身,現(xiàn)在為培養(yǎng)能力而犧牲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實在是“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

  文言文教學應當轉換教學模式,我認為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做些嘗試。

 。ㄒ唬┳鹬貙W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養(yǎng)成能力,這一切要想落到實處,就必須讓作為教育主導者的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建構文言文教學新模式。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練就閱讀能力?墒墙處煵恢v,學生自讀課文能行嗎?文言文畢竟是漢語,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三年,書上又有大量的注釋,只要給學生相應的時間,未曉處且放過,他們對課文是能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的,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揣摩局部的含義,反復吟詠體味,滯澀處一般都能通過,剩下的那些疑難又可在與同學老師的討論和相互啟發(fā)中得到解決。就在這感知揣摩中,閱讀能力自然養(yǎng)成。

  (二)教師要確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自己深情的解讀引導學生投入學習。文言課文應該說都是古典文學的經典,有著豐富的內涵、深厚的底蘊和極高的美學價值,但畢竟是千百年前的作品,而我們的學生成長于電視、卡通等快餐文化,又受制于應試壓力,在閱讀興致、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等方面自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常常下意識地對其敬而遠之。語文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鋪墊引導,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從而為學生的自覺自主閱讀作好必要的準備。因為思想要思想引導,熱情要熱情點燃,語文教師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誨人不倦”的同時更“學而不厭”,浸淫于燦爛的文學精品中,以提高自己的古典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文化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以這種熱愛之情感染學生,帶著學生一起穿越渺遠的時空,觸摸先賢的靈魂。而一個自己都厭煩古文的老師能夠將文言課文上得妙趣橫生激情四溢是不可想象的,至多不過是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罷了。

 。ㄈ┪难哉n文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現(xiàn)實,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思想內容。熱情感召之外,要讓絕大部分學生都投入學習,老師還要做好細致的鋪墊工作,利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拉近與作品的距離,使其自然而然地走近先哲走近經典。我們進行了這樣一些嘗試,比如在上《伶官傳序》時,播放MTV《霸王別姬》,帶學生一起誦讀“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名句,再投影展示李存勖人生經歷的四幅圖片,努力營造氣氛,激發(fā)學生對英雄橫空出世的神往、又為他的窮途末路而嘆惋神傷,在唏噓感慨之后深情吟詠,在吟詠之中細細品味,品味之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在上《季氏將伐顓臾》時根據(jù)孔子師徒問答設計以現(xiàn)實學習生活為內容的師生問答,使課文教學具有現(xiàn)場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明白一個人應當誠實正直、盡職盡責作好本職工作。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指出:“當今世界政治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增長迅速。世界范圍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講,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主動地位!蔽难宰髌肥俏覀冎腥A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兒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創(chuàng)造源泉,所以語文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要帶著我們的學生親近傳統(tǒng)、親近歷史,在古典文化的月光下徜徉,以豐富思想、發(fā)展智慧、砥礪心志、提高品位,在繼承和發(fā)揚中反思自我、發(fā)展自我、超越自我,成為21世紀最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中華民族兒女。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不求甚解”的方式訓練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盡量消除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感和距離感,讓他們認識到文言文原來也可以看懂,文言文原來很有意思。

  【教學方法】

  讓學生結合注釋,直接親近文本,反復誦讀,同桌間相互翻譯。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揣摩字詞意義、句式句法特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老師巡視,解答疑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讓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更清晰更具體,幫助他們把新知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

  能分析觸龍成功的原因,欣賞其說詞的藝術;

  進一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學以致用,嘗試以言辭解決生活中的交際沖突。

  【教學過程 】

  一 分角色朗讀,熟悉文本。

  二 投影檢測學生對字詞句的理解。

  少  乃  甚  賢  而

  三 學生分析觸龍成功的原因,欣賞觸龍說詞的藝術。

  四 創(chuàng)設情境,帶學生嘗試設計說詞,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1 羅德滿的作業(yè) 又沒交,這是開學以來的第八次(老師布置過9次)了,賈可訓老師怒不可遏,沖進教室,“羅德滿,你給我滾出去!”

  “我交了學費就有資格坐在教室里上課,誰也不能剝奪我學習的權利!彼浩鹁髲姷念^,咕噥了一句,沒有動。

  “好,你不走我走。以后只要你羅德滿在教室,我就不到這個班上課!”賈可訓老師甩下全班學生,氣鼓鼓地回辦公室去了。

  作為課代表的你,受同學的委托去請老師回來,你該怎么說呢?(允許對賈老師的個性進行想象加工。)

  2 上了一天課的大雄,走在回家的路上,又餓又累?墒羌覍λ麃碇v,不再是溫馨的港灣,因為自從爸爸下崗以來,家就成了爸爸媽媽比試挖苦謾罵、摔砸器皿甚至格斗技巧的擂臺。每當大雄瑟瑟縮縮地請求他們不要吵時,總是被一句“大人的事不要管,搞好你的學習就行了”頂回去。爬上六樓,打開門,就聽見玻璃爆裂的聲音,接下來是壓抑的哭泣……作為大雄的好朋友,技安打抱不平了,你覺得他該怎樣說更管用呢?

  五 拓展閱讀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惟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佑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唯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唯馨!衷唬骸癫灰孜,唯德馨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也。神所憑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zhí)虞公。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3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單元 《觸龍說趙太后》。

  一、說教材:(含說目標說重難點)

  (一)教材基本情況

  《觸龍說趙太后》一文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必修一第五單元,是一篇世代喜聞樂見的縱橫家游說名文。其原作選自漢代歷史學家劉向的國別體著作《戰(zhàn)國策•趙策》。文章講了一個溺愛兒子的母親(趙威后)在別人(左師觸龍)的勸說下改變自己的想法讓自己心愛的兒子(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題是說明父母真正地愛孩子,就要放手讓孩子去經受鍛煉、建功立業(yè)。也即觸龍所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篇文章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主題,而且在觸龍的論辯藝術。所以教授這一課要抓住“母愛”的實質與“論辯藝術的特點”去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實際和高一學生學習基礎情況我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和識記作者和《戰(zhàn)國策》的知識。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歸類分析文言詞句的能力;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3、情感目標:領悟“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可以將分析“論辯藝術”作為重點,因其是本文的最突出特點,是本文教學的最重要內容;可以將討論“父母之愛”作為難點,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學生還存在模糊認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含說學情說理念)

  此課的教授對象是高一學生。從生理心理看,高一學生處于青少年之間的過渡時期,剛剛經歷身體劇烈發(fā)育和心理斷乳,生理心理雖說比初中生穩(wěn)定成熟一些,但依然充滿身體的困惑和心理的矛盾;從知識與能力方面看,通過高中前的學習,他們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看,他們對自然社會和人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受,但認識不全,感受不深,甚至有錯誤的認識與感受。所以教授這樣的學生,教師要信守“學生為本”的觀念,堅持“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原則,用靈活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說,不管是記誦知識,訓練能力,還是進行思想道德熏陶,教師都要發(fā)揮教的主體性,做好引導工作,注意啟發(fā)誘導和歸納總結,注意過程與方法,并盡量讓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式學習。當然,在實施上述正確教學原則和學習方式的同時,我們要結合文言文課堂教學實際,搞好自學、講授、問答、討論、練習等具體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三、說過程:(含實施教法學法的過程)

  (一)俗語導入,直指重點:(主要用講授法)

  俗話說:“一句話使人跳,一句話使人笑。”同是良言,說得有技巧,就能產生好的效果“使人笑”;說得不講技巧,直來直去,就產生壞的效果“使人跳”。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以特別注意說話技巧(像孫叔敖勸阻楚莊王伐晉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蘇秦勸阻趙慧王伐燕用“鷸蚌相爭,魚翁得利”)。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主要人物觸龍也是這樣一個有著高超的說話技巧的政治家。讓我們看看在別人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他是怎樣使趙太后納諫的。

  (二)自查資料,識記知識:(主要用自學法)

  1.作家知識:劉向(前77-前6),西漢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其代表作是《新序》《說苑》和《戰(zhàn)國策》。

  2.作品知識:《戰(zhàn)國策》是主要記載戰(zhàn)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和辭說的國別體史書。具有敘事簡明,描寫生動,語言富文采等特點。

  3.背景知識: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于趙孝成王元年。當時,趙惠文王已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小,便由太后趙威后執(zhí)政。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攻趙,趙國勢單力薄,形勢危急,只得向齊救援。齊卻要“以長安君為質”才同意派兵。太后因溺愛小兒子,不肯。本篇課文就是在此背景下發(fā)生的。

  (三)疏通文本,誦讀全文:(主要用自學法)

  1.古音字: 郄xì(病痛);乘shèng(四匹馬拉一輛車)等

  2.通假字:耆通“嗜”; 反同“返”等

  3.謙詞:老婦;賤息(犬子)等

  4.婉詞:填溝壑(臣民死);山陵崩(君王死)等

  5.古今異義:左右(古義:身邊大臣;今義:左邊和右邊)

  6.活用字:日——每天;侯——封侯等

  7.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譯文:不僅趙國,諸侯的子孫還有繼承為侯的人在嗎?)

  (四)分析結構,辨析藝術:(主要用問答法)

  1、分析文本結構: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圍繞“諷”字,全文可分成“諷”的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一樣,《觸龍說趙太后》則是圍繞著“說”字可將全文分為三部分,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

  (1)“說”的起因(第一自然段):三隊矛盾。

  (2)“說”的經過(第二、三、四自然段):論辯藝術

  (3)“說”的結果(第五自然段):矛盾解決

  2、辨析論辯藝術:

  (1)分析第二段中的說話技巧(觸龍知道太后一時被愛子所惑的厭煩敵視心理,為了避免“唾其面”的尷尬,更為了“說”有效果,所以他注意了說話技巧,改變了硬說的勸說策略,另辟鼷徑,從毫不相干的其他事談起)。

  提問1:觸龍見到太后后他首先從什么談起?

  回答:敘家常——問飲食起居。(非常聰明。因健康是老人最關注、喜聽愛談的話題!且由“徐趨”的“病足”老人之口說出,更動人更具威力!)

  提問2:在本段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緩沖法。

  提問3:緩沖法取得的效果怎么樣?

  回答:從“盛氣而揖之”到“太后之色少解”。(效果好極!平靜下來就好說話了!)

  (2)分析第三段中的說話技巧(敵對情緒、緊張場面雖有所緩和,但畢竟太后還沒有從對兒子的溺愛中走出來,還沒做到理智化,所以這時還不能著急提“人質”的事,還需從太后喜歡的話題慢慢引入)。

  提問1:談家常后,觸龍又談了什么?

  回答:托幼子——求舒祺之職。(非常有膽識。不讓談兒子,我偏要談兒子,但談的是自己的愛兒子,目的是與“愛兒子”的太后產生“共鳴”,再伺機進一步講道理達成“共識”。)

  提問2:這里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引誘法。(觸龍不失時機地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shù)”,即入宮當禁衛(wèi)軍,這給太后造成錯覺,并引以為志同道合的知音,以為他此番來,不過想走后門而已,所以她放松了警惕,解除了戒備,“笑”了起來,這里運用了心理學上的引誘法)

  提問3:在太后心情好起來之后觸龍談做人質的事情了嗎?談了什么?為什么?

  回答:沒有。談燕后——談燕后之愛(為之計久遠)。(非常有耐心。因為這時太后雖然心情高興了,但還沒有明白愛兒子的深刻道理,沒有意識到溺愛兒子的壞處,所以必須旁敲側擊從對燕后的愛談起。這樣用太后自己正確處理對女兒的愛的事例現(xiàn)身說法,更容易讓太后趕快醒悟。)

  提問4:“談燕后”后太后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回答:“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久遠。”

  提問5:這里觸龍用了何計策?

  回答:旁擊法。

  (3)分析第四段中的語言技巧(既然趙太后已經明白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久遠”的道理,那么此時就不妨直言相勸了)。

  提問1:此段是用什么時候的什么事例來對太后直言相勸的?

  回答:憶歷史——論王位承襲。(提出“王位”是直接承襲奉送子孫,還是讓子孫憑本事?lián)碛型跷坏膯栴}。)

  提問2:文中趙先祖及各國諸侯溺愛子孫“奉送王位”留下了怎樣的慘痛教訓?

  回答:“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禍)及其子孫”(趙先祖及其他國先祖不讓子孫為國出力,坐享其成,最終導致喪失封爵與土地,降為平民,甚至觸犯刑律,殃及性命的后果)。

  提問3:相反,不坐享其成,而是建功立業(yè),會有什么結果呢?

  回答:獲得臣民的信任、擁戴,不靠祖上的權勢,也能擁有牢固的不可動搖的地位。

  提問4:觸龍最終的哪些話打動了太后,使其欣然答應派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

  回答:“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因這些話說明了“為之計短”則必亡,“為之計長”則地位穩(wěn)固,昌盛發(fā)達的道理。)

  提問5:本段的勸說方法是?

  回答:直入法。(本段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觸龍借趙侯和各國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于使趙太后改變了態(tài)度,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五)小組討論,體悟母愛:(主要用討論法)

  1、趙太后不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是一種愛,讓長安君去做人質也是一種愛,這兩種愛有什么不同?(嬌生慣養(yǎng)的溺愛和經受鍛煉的大愛。)

  2、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是怎么痛愛孩子的?(溺愛和打罵孩子的都有)你覺得我們的家長需要樹立一種怎樣的愛子觀?(嚴慈有度的大愛。)

  (六)課堂小結,了解所學:(主要用講授法)

  通過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作者和《戰(zhàn)國策》的知識,積累了文言字詞和句式,明白了說話要顧及別人的心理,有分寸,更重要的是從觸龍說服趙太后讓小兒子去建功立業(yè)的故事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明白了讓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無功食祿,只能害了子女。而支持孩子到艱苦的實踐中去鍛煉,提高能力和精神素質,才是真正的愛孩子。本文確實為愛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一篇不可多得的參考學習資料,值得學習與借鑒。

  (七)延伸拓展,比較異同:(主要用練習法)

  作業(yè):比較本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論辯藝術的異同。

  四、說板書:

  1.板書圍繞“說”去設計,體現(xiàn)了從結構分析到內容分析再到藝術特色分析的教學思路。

  2.板書設計以“論辯藝術”“愛子觀”為主要內容,不面面俱到,突出了重難點。

  3.板書設計若求具體詳細,還可以增加關于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字詞句等副板書。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4

  一.有關知識

  1.《戰(zhàn)國策》的編訂者

  劉向(約前77—前6年),西漢人,是經學家、目錄學家和文學家。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受命收閱整理經傳、諸子詩賦為書籍,寫成《別錄》一書,是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說苑》、《新序》《列女傳》等書,還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和《楚辭》等。

  2.鄒忌,戰(zhàn)國時齊國大臣,有辯才,善鼓琴。齊威王二十一年(前358年),鄒忌以鼓琴游說齊威王,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威王大為贊賞,任為相國。任職其間,勸說威王進賢納諫,修訂法律,監(jiān)督官吏,整治軍容,選拔得力大臣堅守四境,使齊國的國力漸強。后受封于下邳縣西南,號成侯。

  3.學法指導

  《鄒忌諷齊王納諫》用了大量的筆墨寫鄒忌之妻、妾、客美鄒忌,忌自省,看似與主題無關,實是為突出主題作鋪墊。鄒忌先從自己的私事說起,隨后用私事比國事,讓齊威王從兩事相似之處受到啟發(fā)。這種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由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用設喻講述道理,表明見解的方法,在寫作方面可加以借鑒。

  學習《觸龍說趙太后》一文,有兩點藝術技巧也需注意。一是用細節(jié)來展示人物的內心變化。一是通過對話從日常生活瑣事談起,一步步引入主題,進而說服對方。

  二.能力訓練

  1.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A、皆以美于徐公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D、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2.對下列句中紅色詞意義和詞性判斷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受上賞 ┏③至絕壁下

  ┗②上書諫寡人者 ┗④乃下令

  A、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3.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國語》,第一部紀傳體史書是《史記》。

  B、古代帝王自稱“孤”、“寡人”、“朕”,都是謙稱。

  C、古代稱別人為“公”、“子”、“夫子”都是敬稱。

  D、舊時對婦女的代稱有“裙釵”、“拙荊”、“蛾眉”等。

  課外文言閱讀

   齊王使(a)使(b)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c)使(d)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乃進而問之曰:“齊有處士曰鐘離子,無恙耶?是其為人也,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是助王養(yǎng)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葉陽子無恙乎?是其為人,哀鰥寡,恤孤獨,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業(yè)也?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huán)填,至老不嫁,以養(yǎng)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業(yè),一女不朝,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諸侯,此率民而出于無用者,何為至今不殺乎?”

  《戰(zhàn)國策·齊策》

  4.“使”字有如下幾個義項:A、使命,B、使者,C、命令、派遣,D、使、讓,E、出使。請選出文中四個“使”字的正確意義。

  使(a)__________ 使(b)____________

  使(c)__________ 使(d)____________

  5.與“書未發(fā)”句中的“發(fā)”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B、發(fā)閭左,戍漁陽九百人

  C、使人發(fā)書至趙王

  D、使桓公發(fā)倉困而賜貧窮

  6.文中有兩個通假字,請選出

  ____通____,____通____

  7.下列句子中紅色的詞與“何以王齊國,子萬民乎”句中“子”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晉軍函陵

  B、既東封鄭

  C、必廟禮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文中威后問使者時,提到的四個人,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豈光賤而后尊貴者乎?”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難道要先說貧賤的人,后說尊貴的人嗎?

  B、難道您要把貧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

  C、為什么要先說貧賤的,后說富貴的呢?

  D、難道原先貧賤的人,后來就成尊貴的人了嗎?

  10.“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在文中正確的理解是

  A、這些都是帶領百姓行孝的行為。

  B、都是帶領百姓行孝的人。

  C、這是給百姓做表率而行孝的人。

  D、這些都是讓百姓起表率作用而行孝的行為。

  11.“威后曰:‘不然!视猩岜径鴨柲┱咭薄Υ司淅斫庹_的是

  A、“然”指“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這件事,有道歉之意。

  B、“然”指使者看法“歲與民賤”,“王尊貴”,“不然”是對使者看法的否定,有批評之意。

  C、“然”是指“先賤而后尊貴者”,這句話是威后進一步解說自己的意思。

  D、“然”是指“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體現(xiàn)了趙威后的“民本思想”。

  參考答案

  1.A.比,B.對,C.在,D.到

  2.A(①上等,名 ②送上,動 ③下面,名 ④下達,動)

  3.B(“朕”,原為第一人稱代詞,秦始皇后專為皇帝自稱)

  4.(a)C,(b)B,(c)A,(d)E

  5.D(A.射出,B.征發(fā),C.發(fā)送,D.打開)

  6.說—悅,徹—撤

  7.D(意動用法)

  8.鐘離子、葉陽子、嬰兒子(北宮:古代的復姓)、子仲

  9.B

  10.A

  11.B

  隨 筆 二 則

  一.假期作業(yè) 

  高一(8)劉哲

  深夜,沖了一杯咖啡放在寫字臺上。

  我是不愛喝咖啡的,所以把它沖得很淡,嘗了一口,覺得這味道還可以接受,于是在咖啡的陪伴下,我開始挑燈夜戰(zhàn)。

  這情形我已經習慣了,短暫的假期已進入尾聲,而作業(yè) 依舊沒有寫完,只好在開學前兩天浴血奮戰(zhàn)。

  我也很想改變這種狀況,在每次放假前都痛下決心:一定要在放假第一天就努力學習。只可惜我從來就沒有明確過哪一天算第一天。直到頭一個星期過去了,才會幡然悔悟——我還沒有學!

  自責之后,拿起筆本開工,卻又是好景不長。思路總能被各種小事打斷,擋不住這樣那樣的誘惑,于是自我安慰:作業(yè) 先放一放,就玩一會兒,以后有的是時間,明天起一定好好學。

  明日復明日,已到了假期的后半段。見作業(yè) 實在拖不下去了,只好硬著頭皮寫了兩天。寫著寫著,要求不高、極易滿足的小市民心態(tài)又開始作祟,見一本作業(yè) 已寫完于是心花怒放:效率好高!照這速度,用不了幾天作業(yè) 不就都寫完了——那今天下午就休息休息吧。

  就這樣,作業(yè) 還是壓到了開學前。每個假期都這樣,有什么辦法?像我這種人,沒有壓力是不會有動力的。

  喝一口咖啡,覺得好苦。看看杯中,咖啡將盡,杯底還有未溶的顆粒。怪不得越喝越苦——又沒沖開。于是起身去找水,發(fā)現(xiàn)開水已經沒有。看來下次得提前把咖啡攪勻了。

  二.必 然

  不知不覺地,臉上的青春痘似乎少了很多。心中釋然了很多,想我多年心愿終也了卻。早就應該料到,這種順其自然的事不應過多操心,太多人為之努力也未必就會有效。

  想當初為了去痘,這膏那霜地一通亂抹,所用數(shù)量驚人不說,種類也幾乎覆蓋了所有知名品牌。飲食上也忌諱頗多,酸、甜、辣樣樣不沾,倒為保持身材、身高奠定了良好基礎。

  如此這般苦心經營,究竟對我今天的“釋然”有沒有幫助?雖然當初的努力毫不見效,可是誰又敢說我每天先拿熱水洗臉,再抹洗面乳,再用涼水沖,再涂護膚霜會一點兒用處都沒有呢?

  正如幾乎所有四中同學都認為自己考上四中是必然的,如果上天再給一次機會,自己一樣會進來。為什么會有如此輕松的想法?因為你現(xiàn)在已經忘了初三那年的艱辛,無法體會到當時對前途的無知甚至恐懼;因為你現(xiàn)在身處四中,這已是歷史的結果,沒有懸念,沒有刺激,以致你敢斷言“再來一次”的結果。

  實際上這的確是必然結果,但這結果又的確是以努力為基礎的。也許在你心中,再來一次的動作只圈定了中考,而并未涉及到初三甚至整個初中的學習生活。實際上,你一直在努力,所以考取也自然是在意料之中。

  我們可以設想兩年后,在自己所中意的某大學某個系中,回想高考,會覺得它并不可怕,自己能考上大學,也是必然結果。

  那現(xiàn)在,在高考結果還是個未知數(shù)時,是否也能抱以同樣的心態(tài)面對它呢?現(xiàn)在需要做的,只是努力,而大可不必為高考緊張。等待我的是什么,只取決于我現(xiàn)在干的是什么。

  面包會有的——青春痘都下去了。

  評語

   從這篇隨筆里,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領悟——從身邊的瑣碎小事寫起,看似同主題無關,實際上這正是為突出主題作的鋪墊。由近及遠,由小見大,說突出做作業(yè) ,先提喝咖啡;談努力必有得,先講青春痘。這種寫法,既能引起人的興趣,又能令人深思。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5

  我說課的篇目是《觸龍說趙太后》,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

  大綱對高中階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如下:

  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見附錄一)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讀懂課文,學習用現(xiàn)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zhàn)國策》里一篇表現(xiàn)了高超的語言藝術的文章。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本文最大的特點。根據(jù)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 如下:

  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及難點。據(jù)此原則,我確立本文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1、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教學難點 :2、分析本文層層遞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語言藝術

  3、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根據(jù)大綱要求和學生學情,要遵循兩個原則:一、以誦讀為主線貫穿本課的教學,掌握主要實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二、在誦讀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鑒賞,重在點撥。

  具體教學過程 如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膠片展示)

  趙威后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段文字中,趙威后問得言之鑿鑿,步步緊逼;齊使者則狼狽不堪,囁噓語塞。這充分表現(xiàn)出了趙威后作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正因如此,趙太后才會名垂青竹帛,聲施后世。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趙威后也并非至圣至賢之人,她也曾固執(zhí)任性,蠻橫專斷。也曾以溺子之私,置國家危亡于不顧。至此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誰又能挽狂瀾于既然倒,撐大廈于將傾呢?我們今天學習了《觸龍說趙太后》之后,就會認識這位滄海橫流,顯出英雄本色的老人。

  二、齊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難句舉釋(面上展開)

  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1-2節(jié),第二組負責3節(jié),第三組負責4-5節(jié)。結合注釋分組翻譯,找出難句相互討論,討論不決,推舉一同學指出疑詞難句,教師集中加以講解。如此,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

  2、掌握重要實詞(點上突破)

  獨立完成課后練習(二)“質”“及”“甚”“少”“異”“為”?煞纸M展開競賽,提高課堂效率。

  3、完成課后練習三,了解文言文中的敬詞與謙詞

  三、復述課文,培養(yǎng)表達能力

  先讓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然后點名要求學生復述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 。這樣就能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意概括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四、三讀課文,體味文章妙處

  學生朗讀課文,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處,為下節(jié)課鑒賞評價奠定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因為學生通過朗讀固然能體味到文章的一些精妙之處,但也會遇到疑難,產生疑惑,學生的學習心理就會處于焦慮狀態(tài),迫切需要解疑答惑。于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解疑答惑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字詞難句,鞏固所學內容(膠片展示)

  1、下列各句中加線字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 B、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C、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D、乃自強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奉厚而無勞 B、少益耆食 

  C、祝曰:\"必勿使反。\" D、太后之色稍解 

  3、下列句中加線字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念悲其遠也 B、趙王之子孫侯者 

  C、其繼有在者乎? D、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E、祭祀必祝之 

  F、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 

  4、對下列句中加線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太后之色少解 (顏色) B、曾不能疾走 (竟) 

  C、婦人異甚 (差異) D、持其踵為之泣 (大聲哭) 

  二、分角色朗讀,進行賞析品位

  分角色朗讀能讓學生進入特定的語言情境,進入特定的角色,領悟觸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高超的語言藝術,并能激活課堂氣氛,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課后練習一,引導學生賞析觸龍由遠及近,迂回包抄說服太后的策略。教師拋出問題:觸龍是通過幾個回合讓太后入轂的?都采用了哪些策略?然后師生共同討論賞析。

  1、敘家常,緩和氣氛

  “入而徐趨,至而致謝”--年邁羸弱,老態(tài)龍鐘

  自訴病苦之況--引起太后憐憫之心

  問候飲食起居--以士關心同情

  如此將心比心,趙威后心頭的堅冰開始融化,心靈之門已經開啟?磥,觸龍確實深諳太后此時的心理!白约核懒苏煞,國家一攤子事情等著自己去操心處理,偏偏最心愛的小兒子又成了關鍵人物,外交上強國……出兵侵略自己的國家,危及自己的政權,而盟國的條件又如此苛刻;內政上,盡管自己掌了權,可大臣們并不體諒自己,一味‘強諫’,把局面搞得很僵!贝藭r趙太后可謂滿腹委屈,迫切需要體貼安慰。觸龍經過敘寒溫,話家常,讓趙太后感到到底還是年老舊臣體貼自己,從而解除了太后的精神武裝,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下一步進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談幼子,托及身后(誘敵深入)

  盡管打破對峙,氣氛雖有所緩和,但深談時機仍未成熟,所以觸龍便“王顧左右而言它”,提出讓幼子舒褀“補黑衣之數(shù)”。可就勢提問:“觸龍此舉目的何在?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觸龍此舉意在引起太后的錯覺:一、這老家伙竟然也為幼子走后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二、這老家伙竟然也那么疼愛幼子,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并且觸龍還說:“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用自己的愛子之情翻轉來引起太后的關注與同情,引出太后的愛子之情,從而引起太后的情感共鳴。這就使太后進一步放松了警惕,而且還把左師公引為知音同調。談話已經觸及矛盾本身,而太后卻渾然不覺,這就是左師公的高明之處。

  3、談燕后,辨明愛法(避實就虛)

  按照常理,下文該談及長安君了吧,誰知卻不然,左師公反而談起了燕后,而且故意強調太后愛燕后甚于長安君。左師公的一番陳詞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一、太后對自己的女兒的前途考慮長遠;二、太后是深明大義的;三、事實證明,疼愛子女并非一味溺愛。就太后來說,也有不溺愛的時候:既有不溺愛的方式方法,更有不溺愛的對象。四、太后對燕后并非沒有親子之情,只是從長遠考慮,讓理智戰(zhàn)勝了感情。這一番陳詞,表面上大談燕后之事,實際上是借客形主,與溺愛長安君形成鮮明對比。凡此種種,無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摧垮了太后的精神防線。

  4、話今昔,點明后果(單刀直入  )

  行文至此,似乎應該觸及問題的本質,但作者仍欲擒故縱,非但沒有提及長安君,反而把筆蕩開,這不禁讓人感到納悶?左師公從三家分晉說及諸侯各國,話題越說越遠,范圍越來越大,但扣題也越來越緊。這番話看似漫無邊際,實則步步緊逼。左師公“從廣泛的舉例中得出了一條必然規(guī)律:作為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為國君的如果不讓他的子孫為國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權享受揮霍……那他(子孫)遲早會喪失封爵和土地,被剝奪特權……甚至觸犯刑律,斷絕子嗣!敝链俗髱煿銌蔚吨比,指出昔之諸侯如此,今日太后亦然。太后正在溺愛長安君,過分的溺愛只能斷送長安君的錦繡前程。反之,如果讓長安君“有功于國”,那么將來他就能在趙國站穩(wěn)腳跟,飛黃騰達。通過對比,其中利害,孰輕孰重,判然分明。趙太后雖然一時糊涂,但聽到當頭棒喝,又怎能不猛然警?文章由遠及近,層層深入,從冰凍三尺到堅冰消融,從溪流潺潺到波濤洶涌,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5、以《古文觀止》總評作結

  左師悟太后,句句閑情,步步閑情。又妙在從婦人情性體貼出來。便借燕后反襯長安君,危詞警動,便爾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誠則生巧。至今讀之,猶覺天花滿目,又何怪當日太后之欣然聽受也。

  三、自讀(第)三節(jié),完成背誦任務

  文言文誦讀不僅可以積累相關的文言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作品的情感,更可以讓學生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而“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文化品位”。誦讀感悟,至關重要!

  四、借古鑒今,培養(yǎng)寫作能力

  1、由趙太后溺愛幼子所想到的

  2、談左師公的語言藝術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

  2.體會本文高潮、雄辯的諷諫技巧。

  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背誦課文。

  5.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質、揖、走、郄、恃、不肖、沒死、崩、恣、約、乘”詞語。

  2.歸納“質、及、甚、少、異”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2.領悟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

  教具準備

  錄音機、《觸龍說趙太后》朗讀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故事背景

  2·反復閱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每當看到有些人用公車接孩子時,每當看到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備受寵愛時,每當聽到有些父母為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的工作,謀一個“好”的前程東奔西忙,不惜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時,總會想起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趙威后與左師觸龍之間的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今天,我們就學習選自《戰(zhàn)國策》的歷史散文《觸龍說趙太后》。

  一、介紹故事背景

  《觸龍說趙太后》屬《戰(zhàn)國策·趙策》。觸龍是趙國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擔任“左師”職務。趙太后則是赫赫有名的趙威后。說起趙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戰(zhàn)國策·齊策》里,有一段“趙威后問齊使”的佳話:齊國使節(jié)來趙,她先問收成,后問百姓,最后才問到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后尊貴”。趙威后據(jù)理以對,道出了“茍無歲,何有民?茍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趙威后從此威風八面,青史留名。就是這位青史留名的趙威后,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有時卻過于溺愛,甚至蠻不講理。觸龍就此點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這個故事大約發(fā)生在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當時孝成王還小,所以又趙威后執(zhí)政。當時的趙國,雖然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撐門面,但趙太后剛執(zhí)政,處于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蕩不安,國勢大不如以前。秦國認為有機可乘,便發(fā)兵東下,一舉攻占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齊國求援。齊國雖答應出兵,但按當時慣例提出了一個條件:即趙國必須派太后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太后是如何考慮這件事的,觸龍又是怎樣巧妙地說服太后使長安君質于齊的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二、指導自讀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指導學生借助書下注釋和詞典掃清文字障礙)

  2.再讀課文,疏通文意

 。▽W生齊讀課文后用10~15分鐘時間結合課文下面注釋疏通文意)

  3.三讀課文,指導誦讀,理清思路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為敘述語氣,要讀得平緩、清晰!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讀!疤蟛豢,大臣強諫”句中的“強”讀為qiǎng,既要重讀,又要讀準字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頓,“唾”字要重讀,要將趙太后的蠻橫無禮讀出來。

 。ㄖ该粚W生讀,教師作指正,然后學生齊讀)

  提問:第一自然段,寥寥幾筆,交待了什么?

  明確: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摆w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一句點明趙國危在旦夕。趙氏求救于齊,齊必以長安君為質。大臣的強諫,太后的不肯,拉開了這個故事的序幕。

  第二自然段

 。R讀課文)

  誦讀指導:

  “左師觸龍愿見太后”使太后與大臣之間的緊張氣氛得以緩解。本段則是觸龍與太后之間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1.此段中,趙太后言語不多,開始“太后盛氣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態(tài)的變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將太后從盛氣凌人到態(tài)度稍好轉的心理變化讀出來。

  2.觸龍是在太后與大臣僵持不下時出場的。他的有意識的蒼老,他的機智,他的從容不迫都寓于其溫和、親切的拉家常的言語之中,讀時要注意。

  3.“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一要讀出關切之情,二“日”與“食飲”后要略作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提問:對這段貌似娓娓閑談話家常的對話,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確:此段貌似閑談,實際上是觸龍巧妙地說服趙太后的第一步。“盛氣而揖之”說明太后的思想上有準備,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照樣讓你過不去?捎|龍卻采用“緩沖法”,見面后,只字不提“令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是訴自己的病苦,問太后起居,在敘寒問暖中使太后“色少解”,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為進諫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三自然段

 。ㄗ屢幻首x基礎好的同學讀,然后作指導)

  誦讀指導:

  1.“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沒死以聞!”句“令”后略作停頓!皼]死以聞”要讀得堅定可信。

  2.“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要讀出疑問語氣中得關切之情。

  3.“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句較長,一要讀出反問語氣,二要在“非”“計久長”后略作停頓。

  4.此段中觸龍與趙太后得對話已很投機。左師公疼愛小兒子“沒死以聞”的懇切;太后對“愛子”話題的興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婦人異甚”“君過矣”要讀得心平氣和,“然”更要讀得心悅誠服。

 。▽W生齊讀,男女聲分角色讀)

  提問:敵對情緒逐漸消失,緊張氣氛趨于緩和,觸龍為何還不提“以長安君為質”之事,而提出讓自己的小兒子“得補黑衣之數(shù)”呢?

  明確:觸龍?zhí)峒吧僮邮骒髦,不僅拆除了趙太后心中的戒備,而且使她在愛子的問題上引起共鳴。這是觸龍說服趙太后的第二步。

  提問:觸龍在使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引起共鳴后,又是如何進一步引水入渠的?

  明確:借太后的愛子之情,避實就虛地將燕后與長安君作比較,順勢引出了“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觀點,如此的旁敲側擊,終于使太后心悅誠服。這是說服趙太后關鍵的一步。

 。▽W生齊讀,嘗試背誦)

  第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中觸龍單刀直入,侃侃而談;趙太后怒氣全無,心悅誠服,讀時要把握好此點。

  文意簡析:

  本段寫觸龍借趙侯和各國諸侯的子孫不能永保爵位的歷史教訓,當面指出趙太后在愛子問題上的錯誤,終于使趙太后改變了態(tài)度,同意長安君質于齊。

 。▽W生齊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三自然段

  2.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學生就文中難解詞句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2.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教學步驟 ]一、檢查復習

  1.檢查背誦情況(采用集體背誦和抽查兩種方式)

  2.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于齊            三對矛盾

  太后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于齊        矛盾解決

  小結:《觸龍說趙太后》一文記敘了觸龍勸諫的全過程。先言“說”的前因;再詳寫“說”的過程;最后交代“說”的結果!罢f”字貫穿全文始終。以柔克剛,以情動人,能言善辯的觸龍;蠻橫固執(zhí)、愛子心切的趙太后在敘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辭中栩栩如生。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難

  (放錄音,學生再次整體感知課文,邊聽邊在有疑之處畫線)

  學生提問:“日食飲得無衰乎”句中的“得無”該如何理解?

  明確:“日食飲得無衰乎?”句是古漢語得固定句式!暗脽o”與語氣詞“乎”組成“得無……乎”的句式。此句式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可譯為:“該不會”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飲得無衰乎?”應譯為: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

  又例:“得無教我獵蟲所耶?”(《聊齋志異·促織》)應譯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學生提問:“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又在者乎?”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三世以前”指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晉國,三個新的諸侯建國時起。即指趙肅侯時代,趙國未稱王的時代。“趙王之子孫侯者”的“侯”為“封侯“,名詞作動詞。此句應譯為: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后繼人有還在的嗎?

  三、梳理歸納“質、及、甚、少、異、為”等詞語的義項。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二題,再借助古漢語詞典加以梳理)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質

  例句 出處 意義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捕蛇者說》 質地、底子

  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人質

  今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史記·屈原列傳》 “質”通“贄”為古代初次拜見長輩得禮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腰斬時用得砧墊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送東陽馬生序》 詢問、質疑

  2.及

  例句 出處 意義

  及返,市罷 《韓非子·鄭人買履》 到……時候

  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趁

  自以為能不及孫臏 《史記·孫子列傳》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與王及諸公子逐射千金 《史記·孫子列傳》 表并列,和

  3.甚

  例句 出處 意義

  夜半雪愈甚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長安君之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厲害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嚴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驢》 非常

  4.少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 《赤壁之戰(zhàn)》 表短時間

  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 《史記·西門豹治鄴》 稍微

  自經喪亂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對

  是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經·精衛(wèi)填海》 年少的

  5.異

  例句 出處 意義

  此一異也 《馬鈞傳》 奇異

  漁人甚異也 《桃花源記》 驚異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黔之驢》 特別

  太后笑曰:“婦人異甚。” 《戰(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特別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為

  例句 出處 意義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 《史記·孫子列傳》 做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惟天時,抑亦人謀 《三國志·隆中對》 變?yōu)?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莊子·逍遙游》 叫

  必為有竊疾矣 《墨子·公輸》 表判斷,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 因為

  公輸盤為我為(wéi)云梯 《墨子·公輸》 前一個“為”當“替”講,后一個“為”當“制造”講

  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史記·信陵君竊符救趙》 對……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被

  附:1~5句“為”讀wéi,6~8句“為”讀wèi。

  四、布置作業(yè) 

  1.鞏固梳理歸納的成果。

  2.反復閱讀,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

  秦急攻之                        

  前因                  求救于齊            三對矛盾

  太后與大臣                     

  一問飲食住行                      

  說           過程                  二求舒祺之事        三個方面

  三論王位承襲                           

  結果                  長安君質于齊        矛盾解決

  [延伸閱讀]閱讀下文,完成1~3題。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戰(zhàn)國策·齊策四》)

  1.解釋下面兩句中四個加點“使”字的意義。

 。1)齊王使①使②者問趙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使者不說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說:         然:         本:        末:

  3.將這段文字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案:1(1)派遣     使者    (2)   使命     出使

  2.(1)通“悅”,   高興     (2)是的,對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

  3.翻譯:齊王派使者拜問趙太后,信還沒打開,威后就問使者:“年成沒有災吧?百姓也沒有禍吧?齊王也沒有病吧?”使者不高興,說:“小臣奉命出使拜見威王,現(xiàn)在您不先問齊王卻先問年成和百姓,難道是卑賤的在前,而尊貴的在后嗎?”威后說“不對。如果收成不好,哪里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哪里會有國君?所以,有所問,能舍棄根本的而問不重要的事嗎?”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精選21篇)

    邱龍濤[自讀目標]1、背誦并翻譯全文。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自讀指導程序]一、導入課文: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一個過路人脫掉衣服。...

  • 《觸龍說趙太后》 教案(精選15篇)

    邱龍濤[自讀目標]1、背誦并翻譯全文。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自讀指導程序]一、導入課文: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一個過路人脫掉衣服。...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通用6篇)

    教學目標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背誦課文。5.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

    【導學新概念】 高一的文言文單元,大體是按照文學史的順序編排的,本單元作為第一個文言文單元,在教學中應體現(xiàn)其初始單元的特殊要求。 第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讓他們加強朗讀和背誦環(huán)節(jié),不僅課下要完成誦讀作業(yè),課...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教師中心稿)教案

    邱龍濤[自讀目標]1、背誦并翻譯全文。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自讀指導程序]一、導入課文:有一則寓言故事這樣說:太陽和北風比賽,看誰能讓一個過路人脫掉衣服。...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教案

    ybck[自讀目標]1、背誦并翻譯全文。2、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3、品味鑒賞本文個性化的人物語言、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自讀設想]讓學生在理解熟讀原文的基礎上,把本文改編成劇本,培養(yǎng)其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

  • 觸龍說趙太后(教案)|教案

    劉星河教學目標1、了解本文委婉曲折、層層深入、縱橫捭闔的論說技巧。2、學習本文通俗生動的人物語言和細致入微的人物行動和對話描寫。3、歸納本文文言知識點。4、認識凡事應從長遠考慮,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道理。...

  • 《觸龍說趙太后》 教案(二)

    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理解下列詞語:趨、謝、曾、恃、崩、恣、約、乘、賤息、不肖、沒死、丈夫。歸納下列詞語的義項:質、及、甚、少、異、為、于、乃。2.掌握文中尊稱與謙稱。...

  • 《觸龍說趙太后》 教案(一)

    教學目標1.領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積極意義。2.體會本文高超、雄辯的諷諫技巧。3.理解和歸納重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4.背誦課文。5.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斷文言實詞詞義的能力。...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一级片 | 国产一级免费视频 | 太大太粗太爽免费视频 | 欧美3p两根一起进高清免费视频 | 亚洲天堂成人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游戏 | 91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 午夜影吧| 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劲爆婷婷五月久久 |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毛片韩国 | 欧美一级视频播放 | 欧美二区精品 | 一二三四日本高清社区5 | 一个色综合网 |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久久国产一 | 成年人天堂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美女毛片 |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的视频免费 |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黑人 | 日韩看片| 91天天色 | 国产精品视频99 | a天堂中文在线观看 | 黄在线观看网站 |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桃花影视 |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99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在线播放 | 国产中文字字幕乱码无限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妖精 | 嗯啊亚洲 |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 | 91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 欧美性1生交XXXXX无码 | 久久久精品2020免费观看 | 美女视频很黄很a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