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歌(之一)》自學指導
(新人教版07版選修《外國詩歌散文欣賞》)
一、惠特曼的詩歌,往往由一組松散的句子構成,不僅沒有嚴格的韻腳,而且也打破了一般的詩歌形式,開創了一種近乎口語的散文化的自由詩體。閱讀這首作品,可注意這種“自由”的特征:句子的排列長短交替,非常疏散,最短的句子十幾個字,最長的句子多達近三十個字;另外,詩人使用的語言也平白如話,這種“自由”使得詩歌的展開,也“順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
二、雖然形式的自由,帶來了散文化的風格,但散文化的詩歌并不等同于散文,大聲誦讀此詩,會發現其中暗藏的節奏。這種節奏感的獲得,很大程度上,來自詩人對特定句式的使用,比如“我承擔的你也將承擔”,“父母的父母也是在這里生下的,他們的父母也一樣”,詞匯、句式的重復、遞進,使得自然之中包含了節奏。
三、此詩的主題是歌頌一種健康的、原始的生命活力,“我”在土壤、空氣中成長,靈肉,這里的“我”不單指詩人自己,也包括了他人(“你”),甚至所有人(“父母的父母”),是一種理想人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