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詩歌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特定內涵。
2、感悟詩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
3、引領學生從紛繁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到自己的一塊凈地,從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教學重難點:通過“采菊”“見”等表示動作的詞,理解詩人的生活志趣。
教學設想:從我校學生的實情考慮,語文基礎較薄弱,知識面較窄。在初中階段學習詩歌僅僅停留于記誦層面。因此,首先需要老師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在理解的層面之上再引導學生走進詩人所寄寓的情感層面慢慢地去感悟。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手段:多媒體、探討式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歷來有“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說。
請問1:“三友”、“四君子”各指代什么物?
(展示多媒體課件)
問2:你們能背出與之相關的名句嗎?
(名句展示)
問3:透過詩句,你們能說說它們各自的品性嗎?
教師歸納:(課件展示)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竹:堅強不屈,瀟灑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
松:傲霜斗雪,正直堅貞。
蘭:空谷幽香,孤芳自賞。
有一句公益廣告說得好:“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陶淵明的鄉居天地,去感悟他的愛菊情結。 學生搶答:松、竹、梅
梅、蘭、竹、菊
預設:
1、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
3、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梅)
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菊)
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
學生回答:
竹:正直……
松:堅強……
菊:清高……
梅:頑強…… 扣住“花草樹木”單元要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打開學生的記憶閘門,讓背得出的同學有成就感。
順藤摸瓜,增強學生的記憶。
調動學生的生活體念,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一)分節奏朗讀。
(二)解讀詩句。
1、研習第一層:
2、研習第二層
結廬/在/人境, 采菊/東籬/下,
而無/車馬/喧。 悠然/見/南山。
問君/何能/爾, 山氣/日夕/佳,
心遠/地/自偏。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辯/已/忘言。
提問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