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詞兩首·電子課文
語文新課程資源網——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的資源倉庫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婁山關〕在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貴州北部重鎮遵義的要沖。中央紅軍長征時,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領遵義,召開了革命歷史上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后,紅軍經婁山關北上,原準備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沒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義進軍,在途中經半天激戰打敗了扼守婁山關的貴州軍閥王家烈部一個師,乘勝重占遵義。這首詞寫的就是這次攻克婁山關的戰斗。前闋寫紅軍拂曉時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后闋寫紅軍攻占和越過徒稱天險的婁山關時,太陽還沒有落山。詞中的“西風”、“雁叫”、“霜晨”,都是當地二月間的真實情景。作者自注:“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憶秦娥·婁山關》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反映了這一種心情。”
〔咽(yè頁)〕在這里讀入聲。本義是聲音因梗塞而低沉,這里用來描寫在清晨寒風中聽來時斷時續的軍號聲。
〔從頭越〕重新跨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據作者說,是在戰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戰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話。
沁園春•雪
1936年2月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注】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注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風騷:《詩經·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天驕:漢朝人稱匈奴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
成吉思汗: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雕者”。
【題解】
題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