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18久久久久_日韩欧美色_江苏极品身材白嫩少妇自拍_曰本人做爰大片免费观看一老师_久草视频网_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11、宋詞兩首

11、宋詞兩首

11、宋詞兩首

十一、宋詞兩首

一、教學目的:

   1、理解懷古詞借古人古事來表述對現實人、事的看法,抒發自己情懷的特點。

   2、領會《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3、領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典貼切的特色。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詞里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懷古寄情。

   2、難點: 準確理解和掌握作品中的典故及典故所包含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

 

                             第 一 課 時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  軾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省眉山縣人,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蘇軾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度過的。這首詞寫于1082年 (元豐七年 ),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當時蘇軾由于王安石變法,為新派官僚羅織罪名,被貶到黃州當團練副使,思想上很苦悶,經常游山玩水以排遺,這首詞就是當時游黃州赤壁磯所作。蘇軾的許多代表作就產生在此時。蘇軾認為,謫居黃州是自己創作生涯的轉折點。蘇軾在文學藝術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詞是豪放派的開創者;詩歌創作亦有杰出的成就,與北宋的黃庭堅合稱“蘇黃”,或與南宋的陸游合稱“蘇陸”;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fú草木茂盛) 并稱為“宋四家”;又善于繪畫,善畫竹和枯木。所著有《東坡七集》等。

 

解題:

    蘇軾所游的赤壁,指黃岡城外的赤壁磯。懷古: 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古代文人學士,登臨山川勝地,憑吊前人遺跡,發為吟詠,叫做懷古。這類作品往往聯系歷史往事來抒發個人的感慨。《念奴嬌》是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久負盛名的作品,《赤壁懷古》詞一出,后人就以它的首句和末句的“大江東去”、“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可見這首詞的藝術成就是很高的。

 

前人對此詞的評價:

    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 ’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東坡為之絕倒。

    陸游《 老學庵筆記》:“……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豪放派詞的特點:

   1、題材上: 詞在五代和北宋初年,題材狹窄,大抵不脫離離愁別恨,男女戀情之類。到蘇軾手里,突破陳規,舉凡懷古、感舊、記游、說理等是詩人所慣用的題材,他都可以入詞。詞從“樽前”、“花間”走向轉為廣闊的人生。辛棄疾則進一步開拓詞的境界,思想內容比蘇軾的作品更為深廣。蘇軾的《念奴嬌》寫赤壁憑吊古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歷史人物的神往,抒發了人生的感慨。這在以前的詞中是少見的。而辛棄疾的《永遇樂》更抒發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同樣寫壯志未酬的感慨,辛詞則更富社會內容。    

   2、語言上: 蘇軾一改花間詞人鏤金描彩的作風,用詩句入詞,偶爾也運用口語,每每放筆直書,豪邁奔放。寫江山則亂石驚濤,寫豪杰則雄姿英發,境界開闊,氣魄宏大。辛棄疾在蘇軾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文為詞”,舉凡經、史、子、集中的書面語言及可利用的口語都拿來為我所用,語言鏗鏘,感情強烈。《永遇樂》一詞中,作者說古道今,議論國事,抒寫情懷慷慨悲壯。

 

課文分析:

    大江(2)東去,浪  淘盡,千古  風流人物。

    長江向東奔去 大浪      千百年英雄

    風流: 有功績而又有文采。 風流人物: 英雄人物、杰出人物。

    分析: “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這是一種文學手法,以永恒的自然現象與短暫的社會現象互相映襯,以示社會現象的短暫,從而引起對往昔歷史的懷念。

    這一句成為千古絕唱,而“大江東去”也成為“念奴嬌”詞牌之別稱原因有三:

    其一、先把后面所有具體描寫的赤壁之戰放到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極為悠久的時間背景之中,氣魄極大,一起句先聲奪人。

    其二、“浪淘盡”三個字,將景“大江”與人“風流人物”聯系起來,一起句就進入情景交融,因景懷古的境界。

    其三、千古風流人物總要隨著有如江水而逝去的時光被浪打風吹盡,這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在豪放慷慨之中又透露出一些悲壯蒼涼。

第一層: 泛寫懷古。

 

    故壘(3)   西邊,人  道是:     三國    周郎        赤壁。(4)

    古老營壘的西邊  人們說(那)是  三國時候周瑜(作戰的)赤壁

    分析: 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三國、人物周郎和地點赤壁,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吊,進入懷古境界。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而蘇軾所游的黃州赤壁則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外,所以詞中用了“人道是”,說明傳說如此,并非歷史上赤壁之戰的所在地,只是根據傳說借以抒發自己的感慨和懷抱。

第二層: 進入具體內容,點明本詞的題意: 就事來說是三國赤壁之戰,就人來說是周瑜。

 

    亂石穿  空,  驚    濤  拍  岸,  卷起    千  堆雪(5)。

        直穿云空  驚人的巨浪拍擊崖岸  浪花有如千萬堆白雪

    分析: 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 巖石壁立,怒濤洶涌,浪花千迭。這三句寫出了赤壁古戰場雄偉的景象。向上看: 陡峭的石壁直插高空側重寫姿態;向下看: 狂奔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側重寫聲音;視線由遠而近,波濤起伏,洶涌推進,到岸邊,如堆堆耀眼的白雪側重寫色彩。短短三句話,僅用數十字,一幅動人心魄的雄奇圖畫就展示在讀者的面前從內容上說;“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對仗十分工整;“卷起千堆雪”用詞精當,描摹貼切,足見功力從語言上說;雄奇的景物對下文描寫歷史上風流人物的光輝業績正起到了一種襯托作用從整首詞說。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上有過一場驚天動地的赤壁大戰,“雄姿英發”的周瑜在這里建立了不朽的功業。山勢嵯峨,江水奔騰的形象與貫穿全詞的豪邁沉郁的情懷在格調上極其一致,于是這江景亦成為千古名句。

第三層: 寫驚心動魄、壯觀奇險的江景。

 

    江山    如畫,一時        多少豪杰。

        壯美          間涌現出

    一時: 那一時,當時,赤壁之戰時。

    分析: 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闕寫周瑜作了鋪墊。指的是在這古戰場上,對立的雙方匯集了不少英雄豪杰,如曹操、孫權、劉備、魯肅、諸葛亮、周瑜、黃蓋等,他們曾在這里演出過一場威武雄壯的活劇。

第四層: 承上啟下。

上闕: 詠赤壁,著重寫景,即景抒懷,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6)初嫁了,雄姿英  發(7)。

        當年的           剛          英俊奮發

    羽扇    綸巾(8),談笑  間(9),檣櫓(10)  灰飛          煙滅。

手握    頭戴             之       曹軍的戰船像灰一樣飛舞,像煙一樣破滅

    分析: 集中寫周瑜的形象。“遙想”一詞聯接上文,從兩個方面具體寫周瑜的雄姿英發:1、英雄美人相結合,以美人襯英雄。 2、英武與儒雅相結合,是典型的儒將形象。“羽扇綸巾”寫出裝束儒雅,談笑破敵寫其儀態從容,這比寫其身著戎裝,沖鋒陷陣更顯得“雄姿英發”。作者贊美周瑜,沒有寫他如何指揮千軍萬馬與曹軍廝殺,而寫了“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可見作者欣賞他的年輕有為,英氣不凡,新婚不久,春風得意。“羽扇綸巾”三句,寫了周瑜的成功。“檣櫓灰飛煙滅”指火燒赤壁之事。“檣櫓”以局部代整體,指戰艦。赤壁之戰以弱勝強,周瑜儒將風流,指揮若定,具有非凡的膽略與豪邁的氣概。詩人贊頌周瑜,既表達了對周瑜的仰慕之情,又抒發了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無成的感慨。這樣寫戰爭,手法高超,同時以傳神之筆,把周郎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第一層: 寫周瑜的形象及其戰功。

 

    故國神游,(11)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發。(12)

    我神游于故國的戰場  應笑自己多情善感  頭發早已斑白了

    國: 古時三國的戰場。

    人生如夢,      一尊(13)  還        酹(14)江月。

        象夢幻一樣  面對江月,還是用酒來祭奠吧

    分析: 從歷史回到現實,從懷古歸到傷己。蘇軾常以功名自許,渴望能做出一番事業來,然而聯想到自己,得罪當朝,被貶黃州,年華已逝(47歲),心情沉重起來。“人生如夢”兩句貌似超脫,實是無可奈何的感嘆。“人生如夢”的思想是消極的,同前面追慕古人的逸氣豪情放在一起,說明作者思想上的矛盾。

第二層: 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小結:

    寫景、詠史、抒情地完美結合:

    懷古詩詞,往往先寫山川景物,再寫人事;由景入情,由感性到理性,這種想法最自然,這種寫法最普遍。作者由赤壁之景聯想到赤壁之戰,由赤壁之戰聯想到指揮作戰,三十多歲就建功立業的周瑜,進而再與早生華發,迄今一事無成的自己作對比,抒發感慨和不平,自然地展開聯想,自然地抒發感慨。景物描寫不是主題所在,但在引出主題方面起到不可缺少的鋪墊作用,而景物描寫本身也滲透著作者豪邁的情感,形成了豪放派一個方面的特色。寫景、詠史、抒情、議論融為一體,氣勢奔放,一瀉千里,猶“大江東去”,語言精練形象,交錯使用倒裝句,使句式靈活多變。

    這首詞反映了作者世界觀的矛盾。可是,在這首詞里,那種追求理想,有所作為的`心情,仍然是掩蓋不住的。他感嘆自己的功業未成和年華逝去,但并不否定人生。他不象有些封建文人那樣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干脆避開塵世,到名山大川中去過隱居的生活。在作品中他熱情贊美祖國的壯麗山河,仰慕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這就說明作者的思想主流是熱愛人生的,而且是奮發向上的,這是我們應該借鑒的。

 

                             第 二 課 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生于山東聊城。年輕時曾參加以耿京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擔任掌書記(掌握軍中文書)。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棄疾等突騎渡江與宋廷聯絡,授江陰簽判之職。以后歷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撫使。他寫的詩詞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他的詞題材廣泛,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與蘇軾接近,世稱“蘇辛”辛詞充滿了誓復中原的愛國思想感情。所著有《稼軒詞》或《稼軒長短句》

 

時代背景:

    本詞作于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秋天,那年三月,辛棄疾被宰相韓  胄任為鎮江知府,到達京口。當時,韓高談伐金,不作實際準備,同時繼續過著奢靡荒淫的生活。北固亭,一名北顧樓,取其不忘中原的意思,位于京口西北北固山上,面臨長江,形勢險固,是歷來用兵之地。辛棄疾登上此樓,面對著破碎的山河,感慨著歷史的興亡,憂慮著復雜的形勢,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此詞。

    詞中一方面緬懷古代抵抗外侮,收復中原的英雄,表達了對南宋茍且偏安的不滿以及力主抗戰,收復失地的愛國熱情,一方面援引歷史教訓,對要草率用兵的決策者提出警告,并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感慨。

   

    千古    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2)

    千百年來江山如故  可是無處尋找英雄孫仲謀那樣的人物了

    千古: 長遠的年代。“無處覓英雄孫仲謀”的倒置句

    舞榭歌臺,(3)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歌舞的樓臺   連同那英雄的業績都被雨打風吹成了過去

    風流: 指英雄業績。總: 全、都。

    分析: “江山”冠以“千古”,一入手便勾起了人們綿綿不斷的今古興亡之思: 物換星移,滄桑屢變,神州大地上幾番分合,幾番易主。在這幅歷史畫軸面前不禁從江山聯想到人事,于是引出與京口有關的第一個典故: 孫權。他曾多次于此拒強敵于江北,但這樣的英雄現在卻不復存在了,就是連昔日的繁華與功業也都被歲月的風雨消磨殆盡。這決不僅是對孫權一個人的評價問題,它已成為抗戰派與投降派斗爭的焦點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孫權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對南宋政權茍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極大不滿,是對長期以來投降主和派的強烈譴責。

 

 

    斜陽    草  樹,  尋常  巷陌,(4)人道寄奴(5)曾    住。

        照著草叢樹木和普通的街道   人們說     曾在這里住過

    想當年(6),金戈鐵馬(7),氣吞萬里如  虎。

               兵強馬壯             猶如猛虎

    分析: 繁華已逝,蕭條滿目,于是引出了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典故: 劉裕。人們傳頌著那斜陽照射的草樹之間,那平常的巷陌之內,就是劉裕當年生活過的地方。雖然荒涼,但它畢竟孕育過這樣的英雄,這是對英雄的向往,這是民族的驕傲;劉裕雖然偉大,他生活戰斗過的地方而今變得如此荒涼,這又是對英雄的哀嘆,對不肖子孫的譴責。“萬里”指被敵人占據的中原地區。孫權曾在京口建都,劉裕曾在京口住過,兩次從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業。作者登臨北固亭,自然要想到他們,借古諷今。作者借贊揚孫權、劉裕,諷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

上闕: 懷念孫權、劉裕,表現出對英雄業績的向往。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  倉皇

    劉義隆在元嘉年間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那樣的功績,只落得自己北顧。(8)北望敵軍而倉皇失措。

    草草: 時間倉促,行動草率。倉皇: 手忙腳亂。北顧: 回頭看。贏得: 落得。

    分析: 這里引用第三個典故: 劉義隆。劉義隆是劉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險北伐,結果大敗,北魏軍一直追到長江邊,幾乎遭到覆滅的危險。劉義隆只落得倉皇北顧,“北顧涕交流”。這是多么慘痛的教訓啊! “贏得”二字沉痛萬分,悲憤之至。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張浚北伐,在符離集遭到大敗。作者希望當局接受歷史教訓,不要輕舉妄動。引用這一典故有力地證明了辛棄疾在北伐中有正確的戰略思想及講求實際,他力主用兵又決不茍同韓  胄之冒進。

    四十三年(9),望中猶記,烽火(1)揚州路。

    還記得四十三年前,遙望中原揚州路上的戰火。

    分析: 從拓拔燾的入侵自然想起了金兵的入侵,詞從懷古轉到傷今。這一句指自己南歸已四十三年,四十三年過去了,當時的慘象記憶猶新( 指1162年金兵對南宋發動進攻,占領了揚州一帶地區,“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這種辛酸的場面時刻縈繞在作者心頭。如今登上北固亭面對揚州路,想起劉義隆的歷史教訓,自然又涌上心頭,作者將它寫出來也是為了警告統治者切莫重蹈復轍。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一片      神鴉      社鼓(2)!

    哪堪      如今          是    搶食的    咚咚的

    可堪: 哪堪,(堪: 能)怎么能。回首: 回頭看。

    分析: 這里使用第四個典故: 拓拔燾。作者寫下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情景: 佛貍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卻早已忘掉這一點,在那里歡天喜地地祭社。這是多么令人怵目驚心的不協調,在這“喜慶”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與恥辱。作者寫此情景在于從反面激勵人們只有收復失地,光復祖廟,才能使同胞免除災難,同時也是指責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復失地。

    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3)

    現在憑誰去問            飯量還好嗎

    分析: 這里使用第五個典故: 廉頗。但作者一片復國的熱情誰能理解呢! 他雖身居抗戰前線卻并未受到重用,政敵在時刻窺探著任何可利用的機會迫害他,所以他不禁想起了廉頗。辛棄疾雄心一似廉頗,但在更為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在更為腐敗的政局中比廉頗還不得意,竟連人過問都沒有。“憑誰問”三字包含著屈原式的“荃不察余之中情”的悲憤與感慨。懷念廉頗,正說明壯志未酬,但朝庭不重用,又有什么辦法呢?      

下闕: 借譴責劉義隆,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張;借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

 

小結:

    用典巧妙、貼切:

    全詞自始自終幾乎全在用典使事中展開。首先,這些典故含意豐富,蘊藉深厚,具有強烈的傾向性、明確性、針對性及和諧的統一性,融注著作者鮮明的愛憎感情。作者借古諷今,對孫、劉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治者的指責;對劉義隆的諷刺,就是對韓  胄的警告;對“佛貍祠下”的感嘆,就是對統治者不思收復中原的不滿;以廉頗自比,則是內心的獨白。用典而不被典所縛,句句懷古,句句不離現實,在歷史的波濤中翻卷著時代的風云,使事事更為精辟,抒情益見慷慨。其次,這些典故用得很巧妙,體現了作者的才氣與學識,上下幾千年,人物五六個,但是作者如數家珍,信手拈來,處理妥貼有序。借用典故以增加詞的容量,擴大詞的表現力,是辛詞的一大特色,也是辛棄疾對詞的重大貢獻。

 

中心思想: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及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憤慨。

 

作業 :

[思考和練習]: 第二題、第三題、第四題、第五題、第六題

11、宋詞兩首 相關內容:
  • 詞 兩 首(通用16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 詞兩首(精選16篇)

    《憶秦娥婁山關》這首詞描寫了紅軍在婁山關戰斗中的行軍情景和戰斗勝利后越過雄關的情形,表現了紅軍不怕任何困難,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主義的豪邁氣概,藝術地反映了遵義會議給黨和紅軍帶來的歷史性轉折和巨大變化。...

  • 詞 兩 首(精選12篇)

    教學要求:1、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對于淳樸美麗的大自然的贊美、懷念之情。2、想象詞中描寫的意境,理解詞的內容。3、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教學重點:了解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

  • 9詞兩首(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 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精選14篇)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

  • 9詞兩首

    教學目標: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 9詞兩首知識點

    1、《詞兩首》 《如夢令》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 歌詞兩首

    【教材簡析】這篇課文選自兩首歌詞。《讓世界充滿愛》是音樂人郭峰在1986年為紀念國際和平年所創作的主題曲。歌詞揭示了愛是關心、愛是幫助、愛是奉獻的主題。《手拉手》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的主題曲。...

  •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

    9.詞兩首(《如夢令》《漁歌子》)重點、難點: 1. 什么是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

  • 4.毛澤東詞兩首學案

    ◎課前自主【走進作者】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詩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基本解讀】《沁園春 長沙》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

  • 詞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習“塞”、“笠”、“蓑”三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 2.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 3  歌詞兩首(教科版)

    3歌詞兩首松花江上教材說明:《松花江上》是張寒暉寫的一首歌的歌詞。《松花江上》是一支震撼人心的抗戰歌曲。歌曲用悲愴的旋律訴說了故土淪喪的悲慘遭遇,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蠻暴行,表達了抗擊日寇的決心與早日收復失地的期望。...

  • 10  毛澤東詞兩首

    10 毛澤東詞兩首教學目標:1.了解詞的特點。2.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詞作的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樂觀主義教育。3.把握詩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品味詞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發展形象思維能力。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下來。...

  • 第二十九課:詩詞兩首

    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認識詩與詞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并背誦,默寫本課詩詞.2.學會本課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詩詞的意思.3.感受詩詞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教學準備搜集有關辛...

  • 9詞兩首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 學會本課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在线天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久久久久久伊人 |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 免费午夜影片 | av片免费大全在线观看不卡 | 91丨九色丨国产在线观看 | www.欧美黄 |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 亚州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手机板 | 久久久国产毛片 | 色青青草原桃花久久综合 | 91视频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看片 | 国产肥老妇视频 |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91 | 久久久久福利视频 | 日韩和的一区二在线 | 女性裸体无遮挡无遮掩视频蜜芽 | 老黄色片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四虎 |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四卡无卡网站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放 | 未成年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综合专区在线在线观看 | 欧美日日操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人 | 精品少妇爆乳无码专区久久 | 精品二区 | h成人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