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這門課表面看起來在最后三門里面是比較恐怖的,但如果深入了解了它的特點,相對于3.6,它的復習考試的可操作性和可把握度都比3.6要好多了,甚至比3.5還要好把握。從其絕對難度上來說,還是比3.5、3.6要高些。這門課的實用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學好了3.7,再看財經類報紙或聽財經類英語節目,有關投融資、并購、期貨、期權、國際金融方面的內容都能很容易看懂和聽懂了。
整個3.7的知識體系看起來比較復雜,但如果分門別類地準備,通過做典型題來帶動復習,總體來說還是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的。
整個3.7分為大概4個大模塊,明細如下:
1)財務戰略:包括財務預測、績效評估、公司治理等。
2)投資和融資:包括:投資分析、資本成本、capm、投資組合、m&m模式、wacc、apv、收購與合并、企業重組、mbo等。
3)風險管理:遠期合約、期貨、期權、互換、期權定價模式等。
4)國際金融和投資:pppt、影響匯率的因素、跨國投資評估、轉移定價等等。
其中,投融資和風險管理是重點,風險管理是難點。
至于如何準備3.7,說起來其實簡單:首先要認真仔細地閱讀教材或者notes,了解里面的理論體系和做里面的例題,獲得整個知識體系的感性認識,此時還只是初步了解。然后就是開始做全真題,將全真題根據知識體系分好類,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琢磨,徹底弄懂每一個專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同時認真看后面的評分標準,知道考官打分的套路。最后就是對真題的進一步熟練和對理論的總結升華,做到對任何典型題都能快速解題,對任何理論工具都能熟練地運用,而且要清楚這個工具的優缺點和它的假設前提和局限性。還有,理論和理論之間的有機聯系也一定要很清楚。
考試時,要確保3.7通過,首先要確保70分的必答題能順利完成,必答題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的話,后面的兩道可選題就是錦上添花了。必答題的額定時間是126分鐘,留一點余量,爭取必答題要在兩個小時零10分鐘解決戰斗,剩下50分鐘做兩道后面的可選題。
一、財務戰略(包括財務預測、績效評估)。
這一部分已經考過兩次了。典型題為2001/12和2004/06第一題,還有2003/12第二題。這一部分的復習和考試沒什么訣竅,就是要細心,仔仔細細地從問題里面讀出考官給出的文字信息。
二、投融資。
這一部分主要有很多理論分析工具,理解和熟練并不是很難,仔細看書加上做真題,應該會很快掌握它的內容。但重要的是,所有理論都是建立在很嚴苛的假設前提上的,所以在學習運用公式計算時,一定不要忘記了那些前提條件,計算完了時,一般都要求有討論。這個時候,只要將理論的假設條件拿來討論,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戰略等等,就可以很輕松地寫出很多有效的論點出來。3.7的必答題的討論部分有個這樣的特點,不需要深入展開,只需要寫要點,一個要點一分,如果一個要點稍微展開就可以有兩分,所以這部分的分數是很容易拿到的,只要多看真題里面考官的答案,很快就能找到其中重復出現的規律性的內容。
這一部分有以下幾種典型題型:
1、海外投資。(典型題:pilot paper 第一題,2003/12第一題)
海外投資就是在2.4的npv計算的基礎上,加上pppt(購買力平價理論),用來計算未來幾年的匯率,然后將海外的現金流折算成為本幣,最后計算出在本國的npv。它的格式和套路非常典型,容易記憶,其他內容與2.4基本一樣,多了pppt,多了兩國的企業所得稅差額的補足的計算,有時還有加上了real option. 比如:在海外投資時,可能本國的工廠可能要關閉或者削減生產能力,這里面就有一個綜合權衡的問題,都有npv可以計算的。反復將典型題摸熟了,應該能舉一反三。
2、并購。(包括公司估值company valuation,典型題為pilot paper 第二題,2002/12第一題)
企業重組(典型題:ftms notes seminar 4:第四題goodsleep,真題2003/06第一題)
這一部分非常復雜,特別是企業重組,但只要找到了竅門,還是有辦法的。具體的套路就不詳細說了,教科書和真題里面都講得很詳細,只要認真做題,一定能找到規律。
這里著重強調一下projected operating free cash flow, 這一技能可以說是并購重組類解題的最重點,這個會了,其他的問題都迎刃而解。我們知道,凡是涉及到并購、投資、重組,都要對目標公司進行公司價值評估,有很多很多評估的方法,比如:凈資產(net asset valuation)、p/e ratio method、dividend yield method等方法,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就是free cash flow valuation method。在2002/12 q1、2003/06 q1、2003/12q2中,考官都詳細給出了怎么樣計算projected operating free cash flow的方法,比如2003/12第二題里面,他給出的計算方法是:profit before tax + depreciation + interest(1-tax rate) – tax – increase in working capital – replacement investment,但這并非是唯一答案,考生可以自己設定自己計算公式,答案后面有這樣的附注:other definitions of free cash flow are possible, including adjustment for the change in loan and disposal of assets. 所以這樣的題型解題還是很靈活的,只要考生自己設定的前提和后面的計算前后相符,都能拿到分。
3、apv(典型題:2004/12第一題,ftms notes seminar 第2題 tovell)。
這種題型其實也不難,關鍵在怎么辨別:到底是用apv還用adjusted wacc?其實教科書上給出了一個辨別標準:如果給出了project debt or debt capacity, 就用apv;如果給出了project d/e ratio, 就用adjusted wacc.
三、風險管理。
這一部分在3.7里面算是比較復雜的,原來即使考過cpa的朋友也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避險工具,學起來還是有點吃力,不過不要緊,找到了訣竅加上反復練習,一定可以掌握好這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