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用艾絨為原料,做成艾炷或艾條,借灸火的熱力和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腧穴,刺激機體,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醫學入門》中指出:“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施灸的原料很多,有艾絨、燈心草、白芥子等,但以艾絨最為常用。艾絨是由艾葉制成,艾葉氣味芳香、辛溫、味苦,易燃,火力溫和,《名醫別錄》記載“艾味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艾絨即由干燥的艾葉去除雜質,搗爛后制成純凈細軟的艾絨,曬干備用。
灸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祛濕、消腫散結、回陽救逆及預防保健康復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寒濕性疾病。
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條灸和溫針灸。
艾炷灸
艾炷是由純凈的艾絨搓捏成上尖底平的寶塔形狀,大小可根據施灸部位的不同選用,大小可如麥粒、蓮子或半截棗核。
施灸時,將艾炷置于所選的穴位上,點燃尖頂部,每燃完一個艾炷,稱為一壯。根據施灸時,皮膚與艾炷之間放不放中介物,又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