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法
電針是在針刺得氣后,在針上通以接近人體生物電的微量電流,利用針和電兩種刺激相結合,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能代替人做長時間的持續運針,節省人力,控制刺激量。電針有調整人體生理功能,可止痛、鎮靜,促進氣血循環,調整肌張力等作用。
適應范圍及用物準備
① 適應范圍
電針的適應范圍基本同毫針刺法,臨床常用于:
◆ 各種痛證、痹證。
◆ 心、胃、腸、膀胱、子宮等器官的功能失調。
◆ 癲狂和肌肉、韌帶、關節的損傷性疾病等。
◆ 針刺麻醉。
② 物品準備
治療盤:電針儀、毫針盒、無菌持物鑷、棉簽、棉球、皮膚消毒液、彎盤、浴巾、屏風。
操作程序
①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得合作。
② 核對醫囑,選好穴位,皮膚消毒,按毫針刺法進針。
③ 得氣后,將電針儀輸出電位器調至“0”,再將電針儀的兩根導線分別連接在兩根針柄上。打開電源開關,選擇適當波型,慢慢調至所需電流量(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抽動)。
④ 通電時間一般為5~20分鐘。
⑤ 需強刺激時,應由小到大調節電流量,切勿突然增強。行針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以防發生意外。
⑥ 電針完畢,將電位器撥至“0”位,關閉電源,拆除輸出導線,將針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
⑦ 協助病人衣著,取舒適臥位,整理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