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法是用中醫傳統的毫針刺法、三棱針、梅花針、皮內針、水針等方法進行治療的方法。它是根據經絡學說理論對人體一定穴位進行針刺,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扶正祛邪,調整陰陽的作用。臨床護理常用于止痛、調理脾胃、解除尿閉、降低高熱等。常用的方法有毫針刺法、皮膚針法、皮內針法和水針法。
毫針刺法
適應范圍及臨床作用
、 適應范圍
由于毫針刺法用途廣泛,如用法得當則立竿見影,所以,臨床最為常用。其適用范圍最廣,凡能夠針刺的腧穴,皆可使用毫針進行針刺。
② 臨床作用
毫針刺法之所以用途廣泛,效果顯著,是跟其作用分不開的。首先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其次能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臨床根據病情辨證,選擇穴位,達到治療和護理目的。
操作程序
、 洗手,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再次核對醫囑。
、 協助患者松開衣服,按針刺部位取合適體位。
③ 選好腧穴,用拇指按壓穴位,詢問病人有無感覺。
、 消毒局部皮膚,選取合適的毫針,檢查針柄是否松動、針尖是否有鉤等,術者消毒手指。
、 根據針刺部位選擇相應的進針方法,正確進針。
⑥ “得氣”后,根據病情決定留針時間,期間觀察有無異常情況。
⑦ 起針,整理用物,洗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