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針法
耳針是采用針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等)刺激耳穴上的穴位或反應點,通過經絡傳導,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操作方法。
耳穴分布及適應范圍
① 耳穴的分布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區域,人體的內臟或軀體發病時,往往在耳郭的相應部位出現壓痛敏感、皮膚電特異性改變和變形、變色等反應,參考這些現象來診斷疾病,并通過刺激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根據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圖看到:與頭面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干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體部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臟相應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② 適應范圍
耳穴治病有廣、廉、簡、驗、無副作用等特點,臨床常用于:
◆ 疼痛性疾病:如各種扭挫傷、頭痛和神經性疼痛等。
◆ 炎性疾病及傳染病:如急慢性結腸炎、牙周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膽囊炎、流感、百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 功能紊亂和變態反應性疾病:如眩暈綜合征、高血壓、心律不齊、神經衰弱、蕁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 內分泌紊亂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糖尿病、肥胖癥、更年期綜合征等。
◆ 其他:有催乳、催產,預防和治療輸液、輸血反應,同時還有美容、戒煙、戒毒、延緩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禁忌癥與物品準備
① 禁忌癥
耳部有炎癥、凍傷的部位或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禁用。
② 物品準備
治療盤:針盒(短毫針)或菜籽、消毒液、棉球、鑷子、探棒、膠布、彎盤。
操作方法
① 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做好解釋,取合理體位。
② 核對醫囑,探查耳穴。
◆ 觀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郭的相應部位尋找充血、變色、丘疹、脫屑、凹陷處等。
◆ 按壓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輪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郭的相應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毫針柄或火柴梗)輕巧緩慢、用力均勻地按壓,尋找耳穴壓痛點,壓痛最明顯處即為耳針治療點。
◆ 電測定法:應用耳穴測定儀測定到的反應點,即為針刺的部位。
③ 核對穴位后,常規消毒,消毒范圍視耳郭大小而定。
④ 左手固定耳郭,右手進針,進針深度以刺入軟骨,但不透過對側皮膚為度。留針時間一般為10~30分鐘。
⑤ 為使局部達到持續刺激,臨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磁珠等物,以小方塊膠布,附在相應耳穴部位,俗稱“埋豆”。留埋期間,矚患者用手反復按壓以刺激局部腧穴,每次1~2分鐘,每日按壓2~3次以加強療效。冬季留置7~10天,夏季可留置1~3天。
⑥ 在針刺及留針過程中,患者感到局部熱、麻、脹、痛或感覺循經絡放射傳導為“得氣”,告訴病人其為治療作用,不要緊張。并密切觀察有無暈針等不適反應。
⑦ 起針時用無菌干棉球按壓針孔片刻,以防出血;并局部消毒,以防感染。
⑧ 操作完畢,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如為埋豆者應教會其按壓方法。
⑨ 整理用物,洗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