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針法
又稱穴位注射,是將水劑藥物注入穴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將針刺和藥物結合起來,利用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藥物的藥理作用,發揮綜合效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適應范圍及用物準備
① 適應范圍
適應范圍很廣,臨床常用于關節痛、胃痛、高熱、小兒麻痹后遺癥、慢性鼻炎、斑禿等。
② 用物準備
治療盤:遵醫囑備藥、注射器(套)、消毒液、棉簽、棉球。
常用藥物和劑量
常用藥物:凡肌內注射用的藥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藥注射液有:復方丹參、川芎、柴胡等。西藥有:維生素b1、維生素c、0.25%~2%鹽酸普魯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
注射劑量:一般以穴位部位來分,耳穴:0.1ml,頭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ml~5ml或5%~10%葡萄糖液10ml~20ml。
療程:急癥患者1~2次/日,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一次,6~10次為一個療程。反應強烈者,可隔2~3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個療程間可休息3~5日。
操作程序
① 洗手、戴口罩,按醫囑準備藥液。
② 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旁,做好解釋,取得合作。
③ 根據病情選穴、選擇體位,暴露局部皮膚。
④ 再次核對,確定注射穴位,常規消毒局部皮膚。
⑤ 左手繃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提供針尖對準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將針緩慢推進,達一定深度,產生得氣感應后,如無回血,推注藥物。
⑥ 推注藥液時,急性病、體強者可用較強刺激,推液可快;慢性病、體弱者宜用較輕刺激,推液可慢;一般疾病,可用中等刺激,推液也以中等速度。如所用藥液較多時,可由深至淺,邊推藥液邊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