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是一種經靜脈輸入大量無菌溶液或藥物的治療方法。靜脈輸液是利用液體靜壓的物理原理,將液體輸入體內。輸液瓶是一個入口和大氣相通,下連橡膠管的玻璃瓶。瓶內液體受大氣壓力的作用,使液體流入橡膠管形成水柱,當水柱壓力大于靜脈壓時,瓶內的液體即順暢地流入靜脈。
一、目的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常用于治療燒傷、出血、休克等。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堿平衡,常用于各種原因的脫水、禁食、大手術后。
3.輸入藥物,達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種感染等。
4.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輸入脫水劑,提高血液的滲透壓,以達到預防或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目的,同時借高滲作用,達到利尿消腫的作用。
二、常用溶液
根據病情選用以下溶液:
1.供給水分和熱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給電解質,用0.9%氯化鈉,5%葡萄糖氯化鈉,復方氯化鈉等溶液。
3.調節酸堿平衡,用5%碳酸氫鈉,11.2% 乳酸鈉溶液等。
4.增加血漿滲透壓,增加血容量,用各種右旋糖酐注射液、羥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膠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漿。
5.利尿脫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濃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用于特定治療目的,如濃縮白蛋白注射液,可維持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補充蛋白質;還有一種營養液可由靜脈輸入,能供給病人熱量,維持其正氮平衡,并供給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液體,多用于不能進食的重癥病人。
三、用物
(一)無菌物品無菌輸液器有密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可根據病情及輸入溶液性質選擇應用。
1.密閉式輸液器輸液橡膠管(或一次性輸液器)一套,滅菌后供密閉式輸液用,內有一條通氣管連接粗徑針頭(插入護針套內),輸液管一條包括粗徑針頭→短橡膠管→茂菲氏滴管→長橡膠管→接管→針頭(插入護針套內)(圖12-1)。
2.開放式輸液器 帶蓋輸液瓶(500mlt 1000ml, 小兒用100ml),依次連接橡膠管→茂菲氏滴管→長橡膠管→玻璃接管→靜脈穿刺針頭(插入保護針套內)。
(二)其他用物注射盤內另加止血鉗、調節器、網袋(密閉式用)、膠布、剪刀,必要時備夾板、繃帶、輸液架。
(三)藥液、按醫囑
四、操作方法
(一)周圍靜脈輸液常用部位同靜脈注射法。頭部淺靜脈適用于小兒,也用于成人。
1.密閉式輸液法利用原裝密閉瓶插管輸液的方法,其操作簡便,污染機會少,廣泛用于臨床。
(1)按治療本,帶輸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釋輸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選擇合適的靜脈,調節輸液架高度,囑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據醫囑備藥,擦去瓶上灰塵,檢查瓶口有無松動、破裂現象,認真核對藥名、濃度、劑量和有效期,在光線充足條件下檢查藥液的質量,將瓶上下搖動,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檢查,每瓶對光檢查時間不少于10秒鐘,如發現有絮狀物、沉淀、變色等均不得輸用。取下輸液瓶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網袋,檢查輸液器的有效期和無菌狀態,備齊其余用物攜至床旁。
(3)操作前認真做好查對,協助病人擺體位,放妥止血帶(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療巾、止血帶每人“一巾一條”),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內需加藥時則應在治療室進行,加入其他藥液應搖勻(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在瓶簽上注明床號,所加藥物名稱、劑量、。將輸液管的針頭和通氣管針頭去掉針帽,同時插入瓶塞至針頭根部,通氣管另一端固定在網袋上。
(4)將輸液瓶倒掛在輸液架上,用手擠壓點滴管,然后松開,使藥液進入點滴管的1/2為止,排氣后將調節器置于緊貼茂菲氏管下端夾緊,以便穿刺時易見回血。
(5)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扎止血帶,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7)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藥物性質調節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鐘60-80滴,兒童每分鐘30-40滴,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患輸入速度宜慢;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適當加快,當輸入高滲水、含鉀藥物、升壓藥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對,交待注意事項,護士消毒雙手后,方可為下一位病人治療。在輸液過程中應定時巡視病人,隨時觀察反應及滴速。如為繼續輸液,原則上輸一瓶配一瓶,以防準備過早造成藥物污染,或降低藥效,應及時更換輸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網袋,常規消毒瓶塞后,掛于輸液架上,從第一瓶內拔出通氣針頭與輸液管瓶針,分別插入瓶內,待輸液暢通方可離開病人,若輸兩瓶以上液體,而溶液間又無配伍禁忌者,可采用連續滴入法,兩瓶間用短管相連,短管兩端連接針頭,插入兩個相連的瓶塞內,在遠端輸液瓶內插入通氣管(圖12-5)。
(9)輸液過程中,需臨時加入少量藥物,應先按注射法抽吸藥物,常規消毒輸液瓶塞后,將藥液注入瓶中并搖勻,再按藥物性質調節輸液速度。
(10)輸液完畢,夾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利用敷蓋針眼的紗布按壓穿刺點上方,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針后應按壓片刻),整理病床單元,整理用物,歸還原處。
2.開放輸液法此法能靈活變換輸液種類及數量,隨時按需要加入各種藥物,危重搶救、手術病人及病兒常采用此法,但易污染,故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要求。
(1)同密閉式輸液(1)、(2)。
(2)除去溶液瓶的鋁蓋,消毒瓶塞及瓶頸,以瓶簽側面位置為起點,用無菌鉗翻轉瓶塞,再次消毒,拔出瓶塞,輕放在瓶口上。
(3)打開輸液包一手持輸液瓶,將其底部橡膠管折疊,將接管夾于指縫中。另一手持溶液瓶,按無菌溶液倒出法,倒入30-50ml溶液沖洗輸液瓶和橡膠管,以減少輸液反應。將液體排入彎盤(輸液器接頭應距彎盤15cm左右),再向輸液瓶內倒入所需溶液(溶液瓶不要緊貼輸液瓶口,倒液速度要均勻,防液體外濺,蓋好瓶蓋,掛好輸液瓶,排盡管內空氣,待茂菲氏滴管液面為1/2時,用止血鉗夾緊橡膠管,將玻璃接管與帶保護套的針頭相接備用。
(4)按要求常規消毒皮膚,扎緊止血帶,囑病人握拳,再次檢查。排盡針頭內空氣,穿刺成功后固定方法與密閉式輸液相同。
(5)如需向輸液瓶中加入少量藥液時,應先將藥液抽吸在注射器內,再取下針頭,打開瓶蓋,在距瓶口1cm處注入藥液,蓋好瓶蓋,輕搖輸液瓶,使藥液混勻,酌情按藥液性質調節滴速。如需加入大量液體時,可將無菌溶液直接倒入瓶中。如需迅速發揮藥物作用時,可以通過調節孔注入(夾緊上段橡膠管,開放調節孔,將藥液注入后關閉調節孔,松開上段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