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主權后,各所大學的學費將更具競爭力。即使學費增加,校方將確保課程素質也會提高,為學生的教育增值。
教育部常任秘書林泉寶說,如果大學自主的建議被接納,學費都由各大學制定,教育部無法預測學費的走勢。他認為學生一般上會愿意為高素質的教育付出多一點,而明智的做法就是提高大學教育的素質。
南洋理工大學校長徐冠林以私人企業的競爭為比喻,說明如果有三家公司在競爭,總會要將價錢維持在合理的水平以吸引消費者。
他說,新的環境會制造的情況是,各家公司會設法提升總體素質,并以此來強化加價的理由,否則它們將保持合理的價格以免流失客戶。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表示,大學將會引進更多教學人才來加強教育素質,確保能為把時間和金錢投資在大學教育的學生增值。
他也強調大學還是會繼續以學生的成績來招生,而不是以他們的經濟情況為入學依據。無法負擔學費的學生將能獲得經濟援助。
大學自主將為本地的大學在管理、策劃和動用資源方面帶來更大的自由,但基本上不會改變大學的發展方向,而是加快發展的步伐。
施春風說:“國大這幾年來朝向為學生提供更個人化和廣泛的課程,而當大學有更大的自主權以后,將能加速有關的發展。”
徐冠林則認為在資金方面的自主權將讓大學有更多自由向外界籌措資金,進一步發展硬件設施、聘用人才、學生海外學習等方面的計劃。 摘自: 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