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實施方案模板(精選16篇)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
三門峽市中心醫院
病房樓項目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快病房樓建設步伐,緩解病區住院緊張局面,改善病人住院環境,滿足患者需求,更好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使病房樓盡早發揮經濟效益。為完成20xx年經濟收入指標和五年規劃奠定基礎。
二、建設目標
病房樓建設達到設計要求,即完成內外裝修,內部設備安裝到位,具備接收病人條件。
三、建立組織機構
組長:梁智斌
副組長:任仲振
成員:張伏牛、仝茂章、潘華、楊曉存、莫海平、趙虹、吳榮、武元衛、梁世森、萬寶華、羅少珍
四、具體措施
1、制定施工計劃,繪制施工節點完成詳圖。
2、按照施工計劃,組織施工單位討論,分析,確定單位施工方案和進度。
3、以內部裝修施工為主線,制定月,周施工計劃。安裝等配套施工按內裝計劃制定施工方案并落實施工計劃.確保裝
修進度落到實處。
4、采取交叉施工,分班作業的方式推進施工進度。
5、制定獎懲措施,確保病房樓建設施工進度如期完工。
五、考評和獎懲
1、病房樓投入使用后,對提前完成目標任務的院相關配合科室和個人給與獎勵。
2、每月對工程進度實施定量考核,對按時完成工程量計劃的施工單位在資金撥付上優先考慮。對未能按時完成施工計劃的給與經濟處罰。
六、進度計劃
1、外裝飾工程:2月25日—5月27日完成外墻裝飾板施工。其中包括東立面3月8日前完成。西立面3月11日前完成。北立面3月25日前完成。南立面4月18日前完工。屋面及六層4月30日前完工。裝飾板刷漆,5月27日前完成。
2、內裝飾工程:3月1日—5月20日完成裝飾裝修工程。其中地磚墻磚施工4月12日完成。吊頂,窗簾盒,封墻頭施工5月20日前完成。樓梯間、病房、辦公用房墻面漆施工5月10日完成。不銹鋼拉桿施工5月12日完成。
3、土建工程:3月1日—4月30日完成土建粗裝施工。
4、給排水工程:3月1日—6月2日完成給排水工程施工。其中,冷熱水系統施工5月25日前完成。排水系統施
工5月17日前完成。潔具安裝6月2日前完成。
5、強電工程:3月1日—6月9日完成電氣工程施工。 其中,層橋架,線管,配線,電纜。4月10日前完成。配電箱安裝及壓線5月9日前完成。電纜敷設及壓線4月24日前完成。燈具、面板安裝6月2日前完成。衛生間排風扇吊架及風管安裝3月26日前完成。防雷接地4月19日前完成。通電運行調試6月9日完成。
6、其他工程:消防系統、弱電系統、空調系統、醫用氣體系統、凈化系統、連廊施工、外圍管網施工和硬化等配套施工積極配合內、外裝修施工進度,5月30日前具備交工條件。
7、工程后續工作:7月份報主管部門給與組織驗收,并組織對所有工程資料進行核實,做好審計前的準備工作。8月份將工程決算資料報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力爭年底前結束審計。
七、中心醫院病房樓20xx年進度計劃表(附后)
20xx年3月13日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2
項目編號:GCNT-LN-02
承擔單位:遼寧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
參加單位:沈陽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鐵嶺市、朝陽市、盤錦市、葫蘆島市、綏中縣、昌圖縣種畜禽監督管理(畜牧技術推廣)站
一、項目實施的意義和效果
(一)項目實施的意義
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養豬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在種豬資源的開發利用、豬的遺傳與繁殖、豬的營養與飼料、養豬生產工藝、豬舍的環境控制、豬病防治、豬場經營管理、豬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劃時代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進入21世紀,世界養豬科學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改進產品質量、減少疾病損失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動物育種、設施技術、生物技術、健康管理技術、遠程控制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出現,迎來了新的養豬生產科技革命,對21世紀世界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我國現代養豬業開始興起,全國建起了一大批現代化養豬場,從國外引進優良種豬、先進的養豬技術和設備,使我國養豬業從分散副業型向以商品生產為目的集約化養豬方向轉變。中國的養豬業也逐漸由傳統的小規模生產向集約化、工廠化生產轉變,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生豬飼養技術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使生豬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科技貢獻率顯著提高。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在世界養豬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生豬養殖業作為肉類產品供給的主要生產方式,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迎合了人們對肉類產品不斷增長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是單一的追求品種的高生產性能,并在人工的高壓下被迫生長發育,使生豬的健康始終處于在亞健康狀態,導致豬病發生的頻率增大;二是由于生豬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復雜、投入成本和運行費用高、很多規;a經營主體投入不足,導致生豬養殖集中地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三是在生豬生產過程中,過多地使用藥物和化學促生長劑技術,使抗生素和化學促生長劑過量地在動物體內沉積,又通過食物鏈傳導給人類,導致人類健康的損害。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生豬養殖業將難以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為了解決生豬養殖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國內外養豬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開始轉變養殖觀念,調整養殖模式,從生豬健康、環境健康和人類健康出發,大力發展生豬健康養殖新模式,并取得了顯著效果。近年來,我省開展的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研究也取得了較好效果。該模式將陽光豬舍、優良品種、優質無藥飼料、科學飼養管理等多項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到生豬養殖生產中,不僅取得了增產、增收的顯著效果,而且還保證了產品質量安全,對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生豬健康養殖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的一種養殖模式。它是根據生豬品種的生物學特性,以保護生豬健康、人類健康和生態健康為目標,運用動物生理學、營養學、生態學原理來指導養殖生產,為生豬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和安全營養飼料,最終生產出質量安全的豬肉產品,以實現生豬健康養殖的質量保障和價值提升功能,滿足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生產者利益最大化和政府社會福利最大化。
(二)項目實施的效果
1.改善了豬舍環境
在陽光豬舍中,將塑料膜、陽光瓦和陽光板等與電地熱、天窗、地窗、卷簾棉被、正壓通風機和噴淋等設施設備配套應用,為豬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創造了適宜的環境。一是改善了豬舍溫度。陽光豬舍通過太陽能、電地熱、遮陽保暖被、正壓通風機、天窗、地窗、噴淋等設施設備來調節豬舍的溫度。據試驗,在寒冷季節,陽光豬舍比普通豬舍溫度可提高8攝氏度左右,在通電地熱時,豬舍有效溫度可提高12攝氏度以上;在炎熱的夏季,豬舍溫度可降低5攝氏度左右;二是改善了豬舍濕度。陽光豬舍通過天窗、地窗、前后窗戶、正壓通風機和陽光棚舍上下通風帶等設施設備來調節豬舍濕度,一般情況下,豬舍濕度可達到50%-70%,符合豬舍環境技術標準;三是降低了豬舍有害氣體的含量。陽光豬舍通過天窗、地窗、前后窗戶、正壓通風機和陽光棚舍下通風帶等來降低豬舍有害氣體含量。
2.改善了豬肉品質
在陽光豬舍里,豬住的是冬暖夏涼,天冷有電地熱,天熱有淋浴,呼吸著新鮮空氣。豬吃的配餐是優質玉米、大豆、食用級豆油、進口魚粉和維生素等制成的飼料,營養均衡,且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藥物。在管理上,享受人性化管理,住的舒適,吃的營養。這樣養出的豬不僅健康,而且也改善了豬肉品質。據遼寧省畜產品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應用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飼養的育肥豬,其豬肉質量達到了國家無公害豬肉標準的要求。
3.提高了豬的抗病力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通過改善環境、加強營養、科學管理、疫病控制等,提高了豬的抗病力。一是為豬的生長發育、繁殖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豬舍溫度、濕度、有害氣體等含量符合養豬環境技術標準;二是為豬提供優質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藥物的飼料,飼料配合符合豬的飼養標準,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允許量符合飼料衛生標準;三是在管理上嚴格按照各類豬飼養管理技術規范進行科學管理;四是在疫病控制上,堅持以養為主,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治相結合的原則。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的應用,減少了不良因素對豬的應激,增強了豬的免疫力,同時大大減少了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等藥物,避免了藥殘的存在和耐藥性菌株的產生,從而提高了豬的抗病力。
4.提高了豬的生產性能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將陽光豬舍、優良品種、優質無藥飼料、科學飼養管理等多項技術集成、配套應用到養豬生產中,提高了豬的生產性能。通過遼寧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試驗,生豬健康養殖模式與傳統養豬模式相比,仔豬成活率提高5個百分點,保育豬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豬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5.提高了養豬經濟效益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在提高了豬的生產性能的同時,也提高了養豬經濟效益。一是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為豬的生長發育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電地熱在加熱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提高豬舍和水泥地面表面溫度,改善了豬只體感溫度,降低了冬季水泥地面冷應激,提高了冬季豬的生長速度,豬生長快了,減少了維持消耗,節省了飼料成本;二是采用優質、無毒飼料,提高了消化率,降低了飼料成本;三是提高了豬的抗病力,減少了用藥成本;四是采用電地熱,降低了供暖成本。通過遼寧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試驗,生豬健康養殖模式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每頭育肥豬增加經濟效益150元左右。
二、項目區的基本情況
(一)項目區畜禽養殖業基本情況
項目區畜牧業生產主要以養豬、養禽、養牛、養羊為重點。據20xx年統計,項目區內生豬飼養量3576萬頭,生豬存欄1344.7萬頭,生豬出欄2231.3萬頭;禽飼養量10.84億只,禽存欄3.9億只,禽出欄6.94億只;牛飼養量593.3萬頭,牛存欄339.2萬頭,牛出欄254.1萬頭;羊飼養量1318.3萬只,羊存欄658.6萬只,羊出欄659.7萬只。豬肉產量192.6萬噸,禽肉產量90.1萬噸,牛羊肉產量44.4萬噸,蛋類產量251.6萬噸,奶類產量124.5萬噸。
(二)項目區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基本情況
目前,項目區建立了省、市、縣、鄉四級推廣機構,其中省級站1個,市級站13個,縣(區)級站73個,鄉級站650個,共有畜牧技術推廣人員4074人,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健全,技術力量雄厚,可以為該項技術的推廣提供技術支撐。
三、主要技術內容、技術路線
(一)主要技術內容
1.推廣標準化陽光豬舍建筑
(1)單面式陽光棚舍
2.推廣陽光豬舍配套設施、設備
(1)電地熱。電地熱主要用于哺乳仔豬、保育豬和育肥豬,在豬欄休息區鋪設寬約1米的電地熱。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內溫度。
(2)地窗。在單面式陽光棚舍北墻,封閉式陽光豬舍南北墻,距豬舍地面0.2米設立地窗,高0.4米、寬0.6米。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風換氣。
(3)天窗。在單面式陽光棚舍和封閉式陽光豬舍后坡頂部及拱圓型陽光棚舍頂部設立天窗,采用直徑0.4米的無動力風機。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風換氣。
(4)卷簾機和卷簾被。在陽光豬舍頂部架設卷簾機和卷簾被。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溫和遮陽。
(5)正壓通風設備。在陽光豬舍內安裝正壓通風機和通風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風換氣。
(6)噴淋設備。在陽光豬舍內安裝微滴灌管和淋浴噴頭。它的主要作用是降溫。
(7)增效料槽。它的主要作用是減少飼料浪費。
(8)可調節飲水器。它的主要作用是滿足豬對飲水的需求。
3.推廣優良品種
(1)選擇杜洛克、長白、大約克等優良瘦肉型純種豬和二元母豬及地方優良純種豬。
(2)利用杜洛克、長白、大約克等優良瘦肉型豬進行三品種雜交,生產雜交仔豬育肥。
(3)利用杜洛克、長白、大約克等優良瘦肉型公豬與本地優良母豬進行三品種雜交,生產雜交仔豬育肥。
(4)利用配套系生產雜交仔豬育肥。
4.推廣優質、無毒、無藥飼料
(1)飼料原料及添加劑選擇
、龠x擇優質、無毒飼料原料及添加劑。
、诮故褂棉r業部公布的飼料原料目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以外的任何物質生產的飼料原料及添加劑。
、劢故褂梦慈〉棉r業部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證書的新飼料和新飼料添加劑。
④飼料原料及添加劑中有害物質及微生物允許量應符合飼料衛生標準。
(2)飼料配合
、倥浜巷暳仙a,其營養水平不低于《豬的飼養標準》。
、谂浜巷暳现杏泻ξ镔|及微生物允許量應符合飼料衛生標準。
、叟浜巷暳现胁惶砑涌股丶捌渌幬。
5.推廣科學飼養管理技術
陽光豬舍養豬在按照各類豬飼養管理技術規范飼養的同時,還要加強陽光豬舍的管理,特別是夏季防暑降溫和冬季防寒保暖。
(1)防暑降溫
、侔滋烨缣鞎r,封閉式陽光豬舍將卷簾被全部放下,陽光棚舍將卷簾被放至距離地面1.5米左右。晚上或白天陰天時,將卷簾被卷起。
②封閉式陽光豬舍打開前后窗戶、天窗和地窗;單面式陽光棚舍打開窗戶、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風帶;拱圓型陽光棚舍打開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風帶。
、廴绻鞖鉁囟冗^高,自然通風效果不理想時,可啟用噴淋設備,每天中午開1-2小時。
、苋绻醿韧怙L速接近零,可啟用正壓通風機進行通風。
(2)防寒保暖
、侔滋烨缣鞎r,陽光豬舍將卷簾被卷起,晚上或白天陰天時,將卷簾被放下,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據豬舍溫度和豬群狀態而定。
②晚上或白天溫度過低時,打開電地熱。
③封閉式陽光豬舍關閉前后窗戶、天窗和地窗;單面式陽光棚舍關閉窗戶、天窗和地窗;拱圓型陽光棚舍關閉天窗。
、転楸WC寒冷季節陽光豬舍通風換氣,可根據舍內溫濕度和有害氣體含量高低,打開天窗和進氣口,必要時啟用正壓通風機進行通風。
6.推廣疫病防控技術
(1)堅持以養為主,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治相結合的原則,搞好疫病控制。
(2)定期搞好豬場周圍及豬舍內環境衛生和消毒。
(3)科學控制豬舍溫度、濕度,保持舍內空氣新鮮。
(4)根據當地傳染病發生病種及規律,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預防接種工作。
(5)平時注意觀察豬群健康狀況,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
(二)技術路線
本項目采用技術集成、示范應用和輻射推廣相結合的方式,主持單位遼寧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的專業技術人員與項目區的市、縣、鄉財政、畜牧獸醫行政主管和畜牧技術推廣部門密切配合,結合我省養豬生產發展實際,在項目區大力推廣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養豬技術。同時組織多學科、多部門、多層次專家、推廣人員分工與合作,解決我省養豬業疫病、環境污染、產品質量安全及生產水平等問題,促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四、預期目標及效益
(一)預期目標
項目實施后,生豬健康養殖模式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仔豬成活率提高5個百分點;保育豬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豬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二)效益分析
1.仔豬效益
生豬健康養殖模式仔豬成活率按95%計算,應用生豬健康養殖模式比傳統養殖模式多飼養仔豬8190頭,每頭三元雜交商品瘦肉型仔豬350元,可增加經濟效益8190350=286.65萬元。
2.保育豬效益
應用生豬健康養殖模式推廣三元雜交商品瘦肉型保育豬155650頭,每頭保育豬比傳統養殖模式增加經濟效益50元,可增加經濟效益50155650=778.25萬元。
3.育肥豬效益
應用生豬健康養殖模式推廣三元雜交商品瘦肉型育肥豬155650頭,每頭育肥豬比傳統養殖模式增加經濟效益150元,可增加經濟效益150155650=2334.75萬元。
以上三項合計,每年可創造總經濟效益為3399.65萬元。
五、項目實施年限與進度安排
(一)項目實施年限
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二)進度安排
20xx年12月
編制項目總體實施方案,落實示范推廣任務,進行任務分工。各項目區按照總體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與項目區簽訂項目實施合同。
20xx年
1月~2月召開項目啟動會,布置20xx年工作任務。根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各項具體任務。
3月~4月項目組技術人員深入項目區,對養豬場(戶)進行技術培訓。
5月~10月項目組技術人員深入項目區,對養豬場(戶)進行技術指導,適時召開現場會。
11月~12月完成項目總結和驗收工作。
六、經費使用計劃
該項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80萬元,其中:省本級推廣經費30萬元,市、縣(市、區)級推廣經費434.5萬元,養豬場(戶)陽光豬舍補貼815.5萬元。
培訓指導費用包括專家教授技術指導、技術資料印刷、組織培訓班、現場會等相關費用;試驗示范費用包括場地租賃、試驗豬、設施設備和勞務費等費用;陽光豬舍補貼每平方米70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為了使生豬健康養殖模式綜合配套技術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實施,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遼寧省財政廳的直接領導下,集中畜牧科研、推廣、生產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以省財政廳、省畜牧局、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及有關市財政局、種畜禽監督管理(畜牧技術推廣)站參加的項目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加強對項目的組織管理,建立完善的項目運行機制,在組織、人力、物力、技術和資金上給予充分保證。
(二)明確責任,分工合作
本項目由財政部門和畜牧獸醫部門共同承擔,并實行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省財政廳負責項目組織及資金管理;省畜牧獸醫局負責項目監督管理、檢查指導、組織協調等工作;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負責項目實施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咨詢等工作;項目市、縣財政負責本級項目組織及資金管理;項目市、縣種畜禽監督管理(畜牧技術推廣)站負責本級項目實施方案制定、組織實施、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咨詢等工作。
(三)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為確保項目推廣工作落到實處,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和項目實施單位要根據項目總體實施方案要求認真實施。一是各項目實施單位要按照項目總體實施方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二是落實任務指標。按照項目總體實施方案的要求,將項目數量指標、技術指標、經濟指標逐級分解,層層落實到市、縣(市、區)、鄉、場(戶);三是簽訂項目合同書。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與項目區市、縣(市、區)、鄉、場(戶)層層簽訂項目實施合同書;四是項目領導小組、技術小組要經常深入項目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并對項目推廣效果、先進經驗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交流,確保項目推廣工作順利開展。
(四)加強培訓,搞好服務
省種畜禽監督管理站和項目區種畜禽監督管理(畜牧技術推廣)站要緊緊圍繞項目主要技術內容,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大培訓力度,實行梯次培訓的方式。首先要抓好市、縣(市、區)、鄉畜牧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再從培養、培訓農民技術骨干入手,通過舉辦培訓班、播放錄像、編印技術資料等形式宣傳培訓,使生豬健康養殖綜合配套技術進入千家萬戶,提高該項技術的普及率,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五)加強管理,確保質量
為使項目保質、保量完成,要建立起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一是按照省級績效考評制度的有關要求,實行項目責任人負責制和目標管理制,建立層層負責的監督考核機制(考核辦法另行制定)。根據項目區各地承擔的任務指標,合理確定考評指標,在項目實施完成后,組織成立考評小組,對各地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把年終考評結果作為下一年度調整項目資金分配的依據;二是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要求承擔項目各單位設立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避免項目資金挪作它用。推廣補助費主要用于陽光豬舍補助,按每平方米70元的標準,由縣財政按報賬制管理要求直接發放到農戶,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在項目實施中,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參加項目的各單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3
一﹑項目摘要(附表)
1.項目名稱:南永青村生豬養殖擴建項目
2.項目申保單位:絳縣郝莊鄉南永青村養豬專業合作社
3.項目建設性質:擴建
4.項目建設地點:絳縣郝莊鄉南永青村
5.項目建設期限:1年
6.項目建設規模:擴建豬舍5座
7.項目投資結構及資金來源:項目建設總投資金90萬元,其中固定投資50萬元,申請財政資金10萬元,申請銀行貸款10萬元,合作社自籌20萬元。
二﹑項目依據
1.項目建設理由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組織載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配合全縣百萬頭生豬大縣和郝莊鄉生豬一鄉一業示范鄉鎮建設,為社員提供科學飼養管理技術,促進區域牧業增效農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2.項目建設條件和可行性
南永青村位于絳縣郝莊鄉西側,交通便利。耕地面積20xx余畝,自然條件優越,經濟情況良好。全村共有居民組三個總戶數220戶,總人口1050口。共有勞動力750人,養豬戶占全村總戶數50%以上,養豬大戶達到20戶以上,年飼養量超過20xx口,歷年來,在上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支委一班人帶領廣大黨員和村民大搞經濟發展和科學種田,把建設生態養殖作為發展養殖業的重點來抓,以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步伐,提升養殖生產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項目設計方案
1.項目目標
擴建豬舍5座,配套相應設施。
2.項目實施地點級規模該項目位于絳縣郝莊鄉南永青村,地勢平坦。現有豬舍2座,母豬16頭,后備母豬8頭,種公豬2頭。
(1)預計擴建標準化豬舍5座,每座建筑規格60米?5米,建設面積為300平方,總計豬舍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
(2)新修污水糞便處理池三處,新修200m3的水池1個、30m3的水塔1個,購買分娩、保育床各88套,母豬限位欄100套,購買轉豬車輛1輛,配套完善飼料加工設施、設備,年加工生產混配合飼料100噸。
(3)建設動物無害化處理及糞便無害化處理設備設施。
(4)計劃引進優良品種大白種母豬20頭,大白種公豬2頭,長白種母豬20頭,長白種公豬2頭,新美系杜洛克種公豬2頭,預計年出欄育肥豬2800頭。
3.技術實施.
一是技術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集中授課、分散指導、現場交流等方式培訓;二是培訓技術骨干,對項目農戶在項目實施前進行一次系統化培訓;三是對農戶建豬圈、引種、配種前分別分期分批進行培訓;四是請專家對技術骨干和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五是采取編制養豬實用技術資料和制作光盤等形式培訓農戶。
4.實施內容及資金使用計劃
(1)支持環節及資金補助標準:強化合作社自身建設,必須加快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步伐,購置電腦、打印機、傳真機、投影儀和服務車輛,實現網絡平臺對接,利用網絡和電教設施設備等現代手段發布、收集產品購銷信息和技術信息,進而實現生豬購銷網上交易,打造網上平臺,擴大銷售渠道,增加養殖收益,投資10萬元。
(2)實施內容
建設規模,擴建豬舍5座,一是加強標準化生豬圈舍建設,對于圈舍建設標準化程度高、生豬飼養規模大、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合作社社員在圈舍建設和購置機械設施等方面給予一定資金補貼。二是加速生豬良種普及率,引進良種二元母豬,以半價投放給社員,加速基地生豬品種改良,提高優質三元仔豬生產率。對于合作社成員購買飼料給于價格補貼,讓合作社成員享受購置飼料低于市場價格,達到降低生豬飼養成本的目的。
5.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本項目共需資金90萬元,其中申請財政資金扶持資金10萬元,銀行貸款資金10萬元,固定投資50萬元,合作社自籌資金20萬元。
四﹑組織及管理措施
1、項目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建設內容、規模、標準進行建設,不隨意擴大或減少。
2、項目實行理事長負責制,嚴格按照合作社章程進行生產、經營和管理。
3、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管理小組、資金使用與監督組和規劃實施建設組三個組織機構,做到財務公開、單獨建賬、全程監管,確保項目資金合理使用和項目建設質量。
五﹑項目效益評價
1、經濟效益:通過良種補貼、標準化圈舍補貼和飼料購銷補貼,使合作社成員戶均增收3000元,預計增收100萬元;合作社通過投入品和產品統購統銷,自身可實現利潤10萬元,可實現自身發展壯大,進一步提升輻射帶動能力。
2、社會效益:通過實行規;、標準化、無公害化的飼養管理,使全體社員生豬生產水平得到提升,生產方式進一步轉變,通過糧食轉化和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帶動全鎮新增飼養量1萬頭,農民養豬純收入增加100元。
3、生態效益:通過標準化圈舍建設和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在提升養殖水平的同時,有效解決了養豬糞便污染難題,加速了畜牧業循環經濟的發展。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4
一、項目養殖場簡介
濮陽縣大河肉牛養殖場立于20xx年11月,位于梨元段寨村占地面積15畝,經營性質為股份制。擬新建500頭畜位標準化肉牛生態養殖場,并建設場內基礎設施。建設污染物減排和治理設施,實現污染治理,從而營造生態養殖場。
二、模型與目標
1、模型
本項目將執行“新建500畜位標準化肉牛生態養殖場(區)模塊設計”設計模型。
2、目標
模塊設計以500畜位肉牛場為目標對象,對養殖場選址,飲料與日糧配制、飼養管理,牛舍建筑設計、衛生防疫、糞便及廢棄物處理進行設計,為河南省黃河轉變肉牛養殖生產方式提供示范指導。
三、建設用地
肉牛場建設用地一般為每頭牛13平方米,按照該指標存欄量500頭,養殖規模的肉牛場約占10畝用地。
四、建設內容與投資
本模塊建設內容包括育肥牛舍,地面改造、消毒室、青貯室等建設物和各種設備的購置等。
該模塊工程造價181.89萬元,其中土建工程135.19萬元,設備設施工程46.4萬元,養殖場設計0.2萬元,施工監理0.1萬元。(詳見表1-3、表1-4)
五、招投標
養殖場委托河南興偉招標有限公司全權負責項目招投標工作。20xx年2月17日《河南日報》刊登了招標邀請書,3月21日9時在濮陽市桃園酒店二樓會議室公開開標,除了投標人和養殖場之外還邀請了縣法院、縣紀檢委、發改委、項目辦等現場監督。經過評定河南三林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標。
六、建設
1、整理土地、拆除原有設施大概用時10天。
2、土建基礎建設用時約80天。
3、內部配套設備(水電等)和土建同時進行。
4、完工后即招聘員工。
七、驗收與投產
由縣項目辦組織,縣項目辦、財政局、審計局有資質的工程師組成驗收組,分兩階段驗收。(達到70%一次,達到100%一次)項目完工后及時投產。
八、預期效果
1、項目實施后,該養殖場(區)出欄量可達1000頭,年產有機肥料400噸,直接效益達980萬元。
2、通過項目的實施,牛尿和牛舍沖洗用水100%收集,牛糞100%收集。
3、通過項目實施可殺滅牛糞中的病原微生物中、寄生蟲卵,雜草種子,減少蚊蠅危害90%以上,減少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等的排放,達到無害化處理的目的,經過處理,牛糞中的COD可削減70%。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5
一、項目區慨況
根據縣扶貧辦要求,項目在瓢井鎮平塘村實施。
我鎮年均氣溫11—13.2C,年降雨量1130—1300毫米,無霜期221—245天,年日照時數1500—1600小時;最高海拔2325米,最低海拔1400米,各類人工草生長四季賞青,適宜多種植物和牲畜的繁衍生息。
項目村"水、電、路"三通,通訊設施已建成,村級公路基本建成,可保證項目建設物資和項目產品的運輸。
二、產業項目建設內容
此次羊種為湖羊或小尾寒羊,在平塘村共扶持農戶5戶(其中2戶為扶貧戶)。飼養基礎母羊95只,配置種公羊5只,新建圈舍775平方米,建人工草地500畝。總投入資金12萬元(其中縣級配套資金10萬元、籌資配套資金2萬元)
三、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一)3月——4月,開展建圈培訓,完成羊圈的修建。
(二)5月,開展種草現場培訓,完成種草任務。
(三)6月,開展草地田間管理培訓,完成建圈任務、配套設備和羊只采購培訓工作。
。ㄋ模7月,完成基礎母羊、種公羊采購及發放,開展羊只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培訓,制作安裝項目區和項目戶標志牌。
。ㄎ澹9月——10月,完善檔案材料,完成縣級自查驗收。
四、項目效益分析
。ㄒ唬┥鐣б妗m椖糠龀洲r戶5戶,到末養殖戶實現銷售收入4.5萬元,按每戶4.2人計算,養殖戶人均收入10714元,可使5戶農民通過實施項目擺脫貧困轉化成牧民,1個良種繁育場建成,基本滿足下年度項目區種公羊配置和老項目區種公羊交換需求,以提高畜牧業生產總值,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切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地方經濟和快速發展。
。ǘ┥鷳B效益
草場500畝建成后,可提高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凈化空氣質量,羊群放牧給草場帶來羊糞、羊料等有機肥,人工草場、天然草坡和灌叢草實行劃區輪牧,減少人為生態破壞生態。同時,充分利用秸桿和人工牧草,儲備冬季草料,經過腹還田,提高土地肥力,促進生態良性循環,使農、林、牧相互促進。
五、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成立瓢井鎮草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科技扶貧種草養羊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其成員如下:
組長:張民(鎮人民政府鎮長)
常務副組長:陳杰(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分管農業農村工作)
副組長:劉此昌(鎮人民政府科技副鎮長)
易斌(瓢井財政分局局長)
成員:羅莉(黨政辦主任)
梅?。ㄞr業服務中心主任)
孫飛成(林業環保站站長)
宋順康(水利站負責人)
付玉(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
胡貴霞(紀委工作人員)
張盛宇(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負責畜牧獸醫)
龍震(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負責扶貧工作)
陳永(平塘村黨支部書記)
領導下組下設辦公室在農業服務中心,由龍震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項目的審批和資料收集工作;技術服務組設在鎮畜牧獸醫站,人員由畜牧獸醫站和項目村獸醫協勤員組成。{扶貧養羊到戶實施方案}.
六、主要措施
(一)明確職責
鎮領導小組負責研究、解決項目實施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項目實施日常工作。負責項目建設的發動、宣傳,與項目戶簽訂《承諾書》、《協議書》,并組織實施,完成項目建設內容和任務。
成員單位職責為:
(1)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編制項目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采購供應草種、肥料和農藥,指導種羊場建設和種公羊選(培)育、調運、交換等技術工作;制定項目實施技術操作規程,并督促項目村落實;督促指導項目生產運行、滾動發展和效益分成;積極引進社會
資金組建龍頭企業,形成產品加工、銷一條龍服務體系。
(2)財政所:負責項目資金撥付與報賬、物資采購監督及項目資金專項審計。
(3)農業服務中心(扶貧站、獸醫站):負責組織審查項目實施方案,督查項目進度及質量,定期對項目進行階段性檢查驗收;申報配套沼氣池、項目村獸醫室、農機具等項目并組織實施;對重大動物疫病,農藥、肥料、獸藥、飼料使用進行監測;搞好在鎮外引進羊只的監督管理,禁止疫病傳入,做好項目區市場檢疫和產地檢疫,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進行處置;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投入項目區,完善項目區村寨道路、庭院硬化和房屋美化。
(4)水利水保站:負責配套項目村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并組織實施。
(5)社會事務辦:切實解決好項目村貧困農戶的`生產生活困難。
(二)資金和物資管理
1、資金管理:嚴格執行省、市、縣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嚴格報賬管理制度。(1)公示:對項目實施農戶花名冊、物資發放或資金投入補助及標準、政府統一采購物資價格等,在項目村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2)撥付報帳:嚴格執行《大方縣種草養羊扶貧項目資金報帳實施細則》。
2、物資采購管理:(1)基礎母羊由項目戶自行采購,種公羊由草地中心采購、鎮負責發放;草種、肥料采購由草地中心負責,草種實行詢價方式采購。(2)實施單位對采購的物資實行專人發放管理和出入庫登記管理。
3、檔案管理:鎮嚴格按照縣、鎮、村項目建檔目錄要求,將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資料,進行分類歸檔,裝訂成冊,作為項目技術服務、檢查指導、跟蹤管理和項目竣工驗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6
項目編號:
一、工作目標
為了更好更快推進我校示范校建設、改變我系教學模式,使學生體會到一體化教學的優勢,達到產教合一的目的,使教學水平更上一個臺階,我系與長治太工安培礦業教學模型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制造掘進機教學模型
二、工作內容
詳細說明本項目年度內的工作范圍、具體的內容和技術要求等,能量化的指標應盡可能量化。
三、技術路線
說明完成項目本年度工作目標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四、預期成果
說明項目完成年度目標預期達到的`有形或無形成果。
五、項目工作進度安排
詳細說明各階段工作安排的時間和年度項目工作內容完成的時間。
六、實施組織形式
詳細說明承擔單位、協作單位和各自分工的主要內容。
七、項目實施預算表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7
一、項目名稱
省前中學生成長系統
二、項目背景
學校自19xx年開始建設校園網絡,在常武地區率先進行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研究,提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模型,進行了相關課題的研究。學校目前擁有服務器十多臺,交換機20多臺,計算機400多臺、信息點1000多個,是常州市首批一級校園網,所屬網站被評為常州市和武進區十佳網站。多年來,學校信息化工作堅持適度超前和主流技術,以穩定的系統服務和不斷創新的教學嘗試,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近年來,隨著學校辦學特色化、多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我校組織了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調查研究目前學校的信息化應用狀況,溝通交流了相關需求,制定了省前中數字化校園發展規劃,形成新的數字化校園建設模型——五三模型,五層分別是:
1、基礎設施層;
2、協議數據層;
3、教育服務層;
4、應用系統層;
5、終端界面層。
“三”主要是指三大支持,分別是:標準、安全和運維。該信息化發展規劃經校長室和教代會代表的審議,已經納入到學校新一輪的三年主動發展規劃中。
在我們的信息化發展規劃中,我們將學校的應用系統分成十大系統,分別是課程學習系統、教學支持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生成長系統、教師發展系統、學校辦公系統、檔案管理系統、后勤服務系統、學校門戶網站和團隊協作網站。我們認為,學校的主要業務是教育和教學,是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教育支持的活動,所以,課程、教學與學習應是學校的主要業務。圍繞著這些核心業務,我們需要重點建設的是課程學習系統、教學支持系統、學生成長系統和教師發展系統,這些系統都具有教育行業特有的管理思想與業務流程,統籌協調這些系統需要一個教務管理系統。以上五個系統可以作為學校的核心業務系統。其它的屬非核心業務,可以采用其它行業的業務流程和管理思想來進行。
三、項目目標和內容
根據上述信息化規劃,我們將學生成長系統作為常州市數字化學校的項目來進行申報,試圖解決學校目前需要的學生管理信息化的問題。
1、項目總體目標
學生成長系統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從學生在校的三年學習經歷和成長歷程來考慮,根據學生成長的經歷、時段、主要活動和成長特點采集相關數據,包括學籍、學業成績等基礎信息外,也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常規管理等記錄,還包括學生三年的所有活動、學生作品、成長經歷等內容。通過對這些數據的管理、存儲和分享,一方面是為學校的其它管理信息系統等提供信息服務,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進行成長思考與回顧。
由于目前學校有許多和學生成長相關的系統,存在著數據混亂、分類不清、交換不暢的情況,如何整合這些數據,我們覺得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分類與規劃,形成一個滿足現有狀況和今后需要的學生成長數據結構,再根據這個數據結構進行分期分批的項目實施,最終進行一定程度上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綜合形成省前中學生的成長指數。
學生的成長數據應該與其它系統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數據共享,能滿足不同層次上的數據共享要求,如數據的導入與導出、數據交換和互操作等,要能兼容已有的學校原有各種學生管理系統,要能與省市區教育網形成數據交換,共建共用基礎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們必須要進行數據標準的研究,廣泛收集目前在基礎教育學生數據的標準與規范,在兼容這些標準的基礎上進行數據交換和數據描述的規范與統一,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成長系統才能在更廣泛和更深入的層次上做到共建與共享。
2、數據結構
在我們設計的學生成長系統中,它的數據結構包括九大類:
。1)基礎信息: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國籍、身份證號等)、學生簡歷(學生主要的學習經歷與簡歷信息)、學生家庭信息(學生家庭基本信息、學生家庭成員信息、外地學生在本地聯系人信息等)、學籍信息(主要是省市學籍管理的必需數據,如學籍號、所在班級、身份證號、戶籍詳細地址、家庭詳細地址、監護人信息、是否報到、學籍狀態、學籍異動等)、入學信息(主要是學生參考中考所提供的入學信息,如準考證號、畢業中學、組織關系、是否應屆、操行等第、來源地區、聯系電話、考試證號、特長生、中考成績、第一志愿學校、錄取批次、錄取性質、錄取學校、錄取時間等)和畢業信息(主要是根據高考要求所提供的畢業信息,如畢業班級、考生號、考籍號、錄取學校、錄取批次、高考成績、省名次、選課、選修成績等)
。2)學業信息。主要是提供學生平時在校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學業信息,主要包括:網絡學習信息(為方便與各種學習管理系統和網絡課程系統所需要的學習者信息,如:個人信息、學業信息、管理信息、關系信息、安全信息、偏好信息、績效信息、作品集信息等八類)。選課信息(學生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開設過程中的選擇信息)、成績信息(從學生入學到高考期中參考歷次考試匯總數據)、學分信息(學生在學校開設的各課程和各學段的學分情況匯總數據)。
(3)綜合素質。(對學生進行的綜合素質評價數據,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也包括各學期的班主任評語和操行等第等情況)。
(4)體質健康。(包括學生在各學期體檢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如身高、體重、視力、疾病等信息和平時的身體健康狀況。此外,體育測試中所產生的如肺活量、耐力項目成績、柔韌力量類項目成績、速度靈巧類項目成績等成績也應該納入到該類中)。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8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1、指導思想:以中央、省兩個“一號文件”為指導,以提高小麥集中供種率和整體化生產水平為中心,以優質化、專用化、市場化為導向,以試驗、示范、推廣為手段,采取科技服務與政策扶持相結合,促進我縣優質專用小麥的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和高產優質相結合,不斷提高我縣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2、補貼面積金額:今年在全縣18個鄉鎮,按照區域化和標準化生產要求,實施3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每畝地國家補貼10元。
二、主要措施
1、實行區域化布局,提高規;a水平。針對我縣山區、丘陵、平原兼備的自然條件,在小麥生產布局上,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按照全縣的總體規劃和百畝點、千畝方、萬畝片的要求,合理制定區域化種植規劃,在區域片內嚴禁出現插花田,大力推廣優質專用小麥,帶動全縣小麥良種化水平的提高。
2、健全和完善小麥良種推廣繁育體系,保證良種供應。一是充分發揮銷售主渠道的作用,建立健全小麥良種繁育、銷售網絡,切實解決小麥集中供種難的問題。要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全縣上下一體的統一供種體系。二是加強政府引導和資金扶持,提高集中供種的組織化水平。各鄉鎮要根據不同的地理條件,通過測土配方,選擇適宜品種,建立集領導指揮田、良種繁育田和高產示范田“三田合一”的.小麥區域化示范工程。三是加強種子管理,提高服務水平。農業執法部門要依法加大對種子的監管力度,嚴格查處假冒偽劣種子和坑農害農現象的發生。同時要搞好技術服務和指導,讓廣大農民群眾購的明白,種的放心。
3、嚴格落實國家對良種的補貼政策,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按照國家補貼政策,全縣30萬畝補貼面積,分配到18個鄉鎮(見附表),按每畝地用種7.5公斤,每公斤2.8元計,除國家每畝補貼10元外,每公斤種子尚需籌集1.47元(每畝地11元),或采取以糧換種的形式。
4、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統供氛圍。各級各單位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召開現場會議、新聞宣傳、典型對比、信息引導等形式,讓廣大農民充分了解國家的激勵政策和實行小麥區域化種植、規;a、統一供種帶來的好處,切實轉變家家種田、戶戶留種的傳統習慣,讓廣大農民群眾從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接受統一供種,努力營造廣大農民群眾自覺自愿種植優良品種的氛圍。
三、加強組織領導
1、成立領導小組為了搞好全縣3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落實,經縣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領導小組名單如下**辦公室設在農業局,和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要根據縣里統一要求成立相應領導機構,確保該項目的順利完成。
2、制訂崗位責任,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把優質小麥良種補貼、區域化種植和統一供種工作,作為促進糧食安全生產的突破口來抓,切實抓緊抓好,實行領導責任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把具體任務目標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塊,并建檔立卡。鄉鎮政府要抓好示范點、示范方和示范片,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對良種繁育基地,試驗、示范點,要實行領導、技術、資金三到位,確保關鍵措施、重點配套技術落到實處。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監督檢查,特別對供種單位和區域化種植單位、小麥良種價格、實施面積等進行全程跟蹤檢查。同時要完善檢查評比制度。對小麥區域化水平高、種子純度好、良種繁育健全的單位給予獎勵;對工作不力、弄虛作假、完不成任務的鄉鎮進行處罰,并通報批評。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9
為進一步加大出生缺陷干預力度,降低神經管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根據《甘肅省優生促進工程實施方案》及《甘州區優生促進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對全鎮準備懷孕和懷孕十二周以內的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根據我鎮的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重大出生缺陷—神經管缺陷為干預目標,在孕前3個月—孕早期3個月內免費服用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的發生。到20xx年,以上目標人群增補葉酸知識的知曉率和葉酸服用率均達到90%。
二、項目范圍、對象和內容
。ㄒ唬╉椖糠秶罕据爡^內各行政村;
(二)項目對象:孕前3個月—孕早期3個月的育齡婦女(包括流動人口);
。ㄈ╉椖績热荩喉椖肯嚓P管理人員補服葉酸知識培訓、相關人員健康教育知識培訓、服用對象的健康宣教、葉酸登記、發放、服用、隨訪和信息上報。
三、組織實施
(一)組織機構和職責
成立了上秦鎮“育齡婦女增補服用葉酸項目”領導小組。
組 長 :王 麗 鎮政府副鎮長
副組長:曾學仁 鎮計生辦主任
成 員:王慶玲 鎮計生服務所所長
保麗霞 鎮計生服務所技術人員
趙麗娟 鎮計生服務所技術人員
鎮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組織、協調、管理和技術服務指導。
。ǘ┞氊煼止ぜ肮ぷ髁鞒
1、職責分工
。1)由鎮計劃生育服務所向上級主管業務部門領取發放藥品。
。2)由鎮計劃生育服務所負責項目的具體業務管理、技術指導和信息統計工作。負責待孕婦女葉酸的發放、登記;負責全鎮基礎數據收集、葉酸發放和服用信息的統計和高危待孕婦女葉酸服用情況進行隨訪、監督和登記,負責本轄區葉酸發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每季度定時上報給區計劃生育服務站。
。3)各村負責了解本轄區育齡婦女的孕育狀況,負責準備懷孕和懷孕3個月內育齡婦女(含轄區內流動人口)的摸底統計工作。負責及時向鎮計劃生育服務所上報本轄區高危待孕婦女信息。
2、工作流程
。1)準備懷孕和懷孕3個月內的農村婦女的葉酸發放、登記和隨訪流程
鎮計劃生育服務所收集轄區內準備懷孕和懷孕3個月內的.婦女信息,確定發放對象,通知其領取葉酸片,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并簽訂知情同意書,使服藥婦女正確了解相關知識,提高葉酸知曉率和服用率。
發放對象每次領取l個月的量,每天服用1片(0.4毫克),對領取葉酸的婦女進行隨訪,每月2次,督促婦女按時服用,并將婦女領取葉酸、服用、隨訪情況進行登記。
。2)高危待孕農村婦女葉酸的發放、登記和隨訪流程
高危待孕農村婦女是指準備懷孕的婦女中,既往生育過神經管缺陷胎兒或服用抗癲癇藥者。高危待孕婦女葉酸服用量按每人每天4毫克劑量發放。
鎮計劃生育服務所負責收集轄區內高危待孕婦女信息,并進行登記,通知其到鎮計劃生育服務所領取葉酸片。對高危待孕婦女進行健康教育,簽訂知情同意書,發放3個月的葉酸片,進行發放登記,并將高危待孕婦女葉酸片發放信息反饋給各村,各村管理員對高危待孕婦女葉酸服用情況進行隨訪、監督。
對每個服藥對象最多免費發放6個月的葉酸片,如果農村婦女服用6個月后,仍需繼續服用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自行購買服用。
四、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村要根據要求合理安排進度,主要領導要親自參與,指派專人負責,確保項目的落實。建立分工負責制,明確鎮計劃生育服務所人員職責,確保葉酸的規范發放。
(二)加強宣傳,廣泛參與。各村要利用多種途徑、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孕婦免費服用葉酸的科學知識和重要性,要充分協調村干部配合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三)加強監督,嚴格考評。要加強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落實項目的實施監管和評估。要按照《甘州區人口委關于葉酸發放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建立考評機制,把該項目列入年終考核。要嚴格落實信息報送制度,各村每月向鎮計劃生育服務所上報本月懷孕情況。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程序,同時要總結經驗,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附件:上秦鎮育齡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信息登記表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0
一、項目目標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監測報告與處理機制;衛生院必須建立疫情管理組織,指定專職疫情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或所轄區域內的疫情報告工作;衛生院配合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依法監管全鎮傳染病信息,分析、處置傳染病疫情并指導醫療機構做好疫情處理;保障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正常運行。
(二)重新登記核實我鎮承擔傳染病發現、報告、處置的醫療衛生單位及傳染病報告人員的基本信息及用于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硬件設備(網絡直報專用計算機、打印機上網設備及專用電話等),作為日常管理的基線數據,登記率100%。
。ㄈ⿲爡^符合傳染病網絡直報條件的醫療衛生單位,按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用戶與權限分配管理規程(試行)》,授予用戶權限,各類用戶進行檔案登記,管理率100%。
。ㄋ模﹤魅静蟾鏅C構建立健全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使用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傳染病登記本》、門診日志登記本、出入院登記本、實驗室檢驗記錄本等各種登記本的基本項目均達到衛生部、省衛生廳的相關要求。
二、項目實施范圍
在全鎮范圍內實施。
三、項目內容
。ㄒ唬└鱾魅静蟾鏅C構1.培訓。
定期對本單位醫護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每年對轄區鄉村醫生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傳染病信息報告規則和傳染病統計規則技能的培訓,每月例會時以會代訓包含傳染病防治工作內容。組織參加省、市、疾控機構組織的傳染病病例診斷標準培訓,收集培訓資料,包括時間、內容、主講人、參加人員簽到、課件、培訓效果考核、照片、小結等。
2.發現、登記。
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或發現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初次報告)并按規定時限和程序報告;診斷變更或因傳染病死亡時,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訂正報告),并嚴格按規定時限和程序報告。
3.報告。
。1)報告程序與方式。
網絡直報人員應及時收集、檢查報告卡,發現填寫不完整、不準確、或有錯項、漏項,應及時通知報告人核對報告卡內容;然后將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及時、準確、完整的錄入網絡直報系統。網絡直報單位應具備網絡直報專用設備及上網條件,有2人以上參加縣級網絡直報培訓,并培訓合格。(2)報告時限。
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應于2小時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電話、傳真)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并于2小時內寄送、傳真傳染病報告卡。
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寄送或傳真傳染病報告卡。
。3)做好傳染病報告的訂正和補報工作。 4.處理。(1)病例轉診。應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等資料復印件一并轉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
。2)消毒處理。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3)病例隨訪。衛生院要協助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做好重點管理傳染病居家病例的隨訪工作。
(4)密切接觸者管理。協助疾病控制機構查找密切接觸者,按照有關要求協助做好管理工作。
5.信息的分析與利用。
定時對轄區報告的傳染病疫情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信息進行分析與評估。
6.資料保存。
將傳染病信息資料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納入檔案管理。
。1)電子數據的保存:具有網絡直報條件的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應按月將報至《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的傳染病報告卡導出后,用光盤和其它儲存介質三備份,異地保存。(2)紙質資料的保存:具有網絡直報條件的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應按有關規定保存《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保存3年。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應對報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登記備案,登記備案記錄保存3年。
四、項目組織領導
在市人民政府和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下,衛生院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和日常管理、監督、監測和效果評價管理。衛生院配合市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的核付及監管工作。
五、項目實施時間
20__年5月1日至20__年12月31日。
六、項目考核與評估
。ㄒ唬┬l生院配合市衛生局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按照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規范、傳染病報告質量檢查方案對轄區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二)業務評估核心指標為:
1.傳染病疫情報告率=網絡直報系統中的報告卡片數/登記傳染病病例數×100%。 2.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報告及時的傳染病病人數/登記傳染病病人數×100%。 3.傳染病疫情報告準確率。 4.報告卡錄入一致率。 5.暴發疫情調查處理率。
6.轄區無傳染病零報告或缺報的醫療機構。 7.及時審核率。
8.質量綜合評價指數。
。ㄈ┵Y金使用管理評價:衛生院負責項目下拔經費的管理、要制定與完成工作量和工作質量掛鉤的經費分配方案,嚴格執行有關財務管理要求,確保?顚S,按類別要求合理開支。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1
老灌壩、老張壩引水增蓄工程實施方案
目 錄
1、 綜述
1.1 項目背景
1.2 項目概述
2、 基本情況
2.1 項目區自然情況
2.2 經濟社會及農業生產狀況
2.3 基礎設施狀況
2.4 項目區農田水利現狀
2.5 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5.1 項目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2.5.2 存在的主要問題
2.5.3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3、 項目建設任務及工程規劃預算
3.1 項目建設任務
3.2 項目規劃及預算
3.2.1 項目規劃
3.2.1.1 鹽井箐主箐攔砂壩取水點壩頂加高
3.2.1.2 鹽井箐引水溝渠
3.2.1.3 鹽井箐安裝倒虹吸管
3.2.2.4 新壩箐箐底取水點箐底攔砂壩
3.2.2.5 引水溝渠
3.2.2.6 青樹河取水點引水溝渠
3.2.2.7 老灌壩壩頂下放水溝渠
3.2.2 工程預算
3.2.2.1 鹽井箐主箐攔砂壩取水點壩頂加高
3.2.2.3 鹽井箐引水溝渠
3.2.2.3 鹽井箐安裝倒虹吸管
3.2.2.4 新壩箐底取水點引水溝渠
3.2.2.5 青樹河取水點引水溝渠
3.2.2.6 老灌壩壩頂下放水溝渠
3.2.2.7 稅金
3.2.2.8 管理費
4、 項目資金籌措方案
5、 項目實施保障措施
5.1 集資及施工
5.2 主體工程建設
5.3 成立項目監督管理小組
6、 項目實施后的效益分析
6.1 改善農業生產方面的效益
6.2 增加群眾收入方面的'效益
6.3 社會效益
1、綜述
1.1 項目背景
結合云南省20xx-20__年干旱少雨,群眾迫切需要抗旱增蓄的要求,對部分重點缺水區加大投入,將有限資金集中用于糧食生產直接相關的小型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充分體現短期內能完成見效和群眾基礎好的原則,將項目選擇在××鎮××村委會老灌壩、老張壩庫區,進一步完善配套農業灌溉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能。
1.2 項目概述
××村委會老灌壩、老張壩引水增蓄工程項目區位祿豐縣西南部,××縣××鎮北部,距××縣城57公里,距昆明109公里,距楚雄54公里,項目覆蓋××村委會老楊家莊、劉家壩、趙家村、團結村共4個村民小組193戶815人,耕地770.5畝,大牲畜435頭。
項目覆蓋區的楊家莊、劉家壩、趙家村、團結村4個村小組屬于半山區村小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養殖業。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57元。項目區內有老灌壩。ǘ┬退畮1 個,老張壩小壩塘1個。項目區農業用水主要來自于彩云鎮星宿江大溝、大慶水庫和老灌壩、老張壩,其中,有770.5畝耕地和425頭大牲畜常年飲水必須靠老灌壩、老張壩供應,老灌壩為。ǘ停┧畮欤値烊10萬立方米、老張壩是小壩塘,總庫容1萬立方米。老灌溉壩蓄水水源主要來自于新壩箐、青樹河,集雨面積約2平方公里,其中,青樹河發源于××村委會。ㄒ唬┬退畮齑蠛隗渌畮煜掠危
源頭短,水量小,水量季節影響大特點。老張壩蓄水水源主要來自于新壩箐,集雨面積約1.2平方公里。雨季短時有水,平時無水。
2、基本情況
老灌壩水庫位于朋溪村委會東北部,地處楊家莊村旁,彩云至干海資柏油公路從壩頂上通過,水庫距村委會約2.0km,距鎮政府約3.8km。老灌壩水庫修建于1954年,壩高12.0m,壩頂長170m,壩頂寬4.0m,總庫容10萬m3,屬均質土壩,壩規模為。ǘ┬退畮,設計灌溉面積200畝。目前該水庫屬朋溪村委會轄區內僅有的一件。ǘ┬退畮,由于受地理位臵的限制,水庫位于村子旁,上游無山箐,周圍多為農田,水庫蓄水主要靠雨季降水。
隨著近兩年來連續干旱,水庫蓄水嚴重不足,已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村民迫切要求修建引水溝渠來增加老灌壩水庫的蓄水。經實地規劃,分別從西北方向鹽井箐主箐攔砂壩、新壩箐底、東北方向青樹河3個取水點修建引水溝渠來增加水庫蓄水。
2.1 項目區自然情況
項目區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部,距彩云鎮政府所在地 3.8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東鄰松石、東營 ,南鄰羅川,西鄰廣通鎮錢家沖部隊油庫 ,北鄰廣通鎮清水村委會。海拔1480 米,年平均氣溫17.8℃,年降水量637.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10月,境內主要有青樹河、鹽井箐兩條小河。青樹河是老灌壩蓄水的主要水源,發源于松石村委會。ㄒ唬┬退畮齑蠛隗渌畮煜掠,源頭短,水量小,水量受降雨影響大。鹽井箐小河發源于××村委會鹽井箐,源頭短,水量小,水量受降雨影響大,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2
為貫徹落實《20xx—20xx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精神,農業局同財政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城鄉建設局決定共同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現按照《江西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必須體現“政府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督、農民受益”的原則,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受訓農民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為目標,開展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前的職業技能示范性培訓。
二、目標任務
20xx年全縣陽光工程培訓2500人,轉移20xx人,計劃開辦12個專業,即:
1、電動縫紉初級技工培訓300人;
2、電腦操作初級培訓800人;
3、電工培訓200人;
4、會計基礎知識培訓100人;
5、家政服務員培訓100人;
6、餐廳服務員培訓100人;
7、建筑工培訓200人;
8、汽車駕駛培訓200人;
9、保安培訓100人;
10、沼氣技工培訓200人;
11、農機駕駛培訓50人;
12、農產品初級加工及貯運培訓150人。
三、組織實施
1、加強領導。為加強陽光工程項目的組織領導,縣里成立以主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由縣農業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和城鄉建設局共同參與的“修水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協調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實施陽光工程的綜合協調和項目監管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辦公室,具體負責陽光工程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2、嚴格按照“管培”分離的原則。在縣政府的推動與監督下,農業局主要負責項目辦公室日常工作,牽頭搞好培訓單位的招投標,認定培訓基地,監督檢查培訓基地的培訓實施情況,開展學員就業情況抽查和培訓效果的評估驗收,建立項目檔案等。財政部門主要負責落實培訓補助資金和工作經費,監督檢查培訓補助資金的使用,制定資金管理辦法,參與對培訓工作的督促檢查等。其他相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為農民工培訓提供優質服務。培訓基地主要負責具體培訓任務、日常培訓工作、培訓后輸出就業工作。
3、認定培訓基地。充分發揮現有教育培訓資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條件的教育培訓機構,認定為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的培訓基地,確保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順利開展。我縣按照省陽光工程辦“實施方案”對招標基地的招標時間、條件、程序、材料的要求,擬定《修水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招標公告》,確定20xx年6月20—22日為培訓機構投標時間,6月23日為招標時間,6月24日為陽光工程項目認定培訓基地,向社會公布招標結果公示時間,取得培訓基地資格的培訓機構,必須與縣陽光工程辦簽訂承諾責任書。
4、財政資金補助農民。財政資金是用于對參加學習的農民給予補貼,降低農民參加學習的費用,讓農民直接受益。如學員以培訓券參培,培訓基地要照券降低收費標準,如直接撥至培訓基地,培訓補助資金不能用于培訓單位的基本建設、培訓條件建設和技能鑒定開支,一定要按縣陽光工程辦公室下達的標準如數補給參訓農民。
5、認真組織培訓。
⑴培訓時間:陽光工程培訓項目以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輔助開展引導性培訓,培訓時間一般為15—90天。也可按用工單位要求確定培訓時間。
、婆嘤枌ο螅号嘤枌ο笾饕俏铱h現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質高,有轉移愿望的農村中青年勞動力,年齡在16—45周歲之間。
⑶培訓內容:今年我縣農民工培訓的重點內容按照培訓的目標任務和要求,主要內容是縫紉、電腦、電子、會計、家政、餐飲、建筑、汽車(包括農機)駕駛、保安、沼氣技工及農產品加工和貯運等12個專業,承擔項目的培訓基地要緊緊圍繞有利農民就業,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扰嘤栃问剑阂远c、定向培訓為主,各培訓基地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轉移就業為前提,主要開展訂單培訓,保證受訓農民轉移就業。轉移后才能得到國家補助資金。
、膳嘤柦滩模嚎蛇x用全國統編教材或自行開發適合農民短期技能培訓和就業特點的教材。
⑹頒發證書:陽光工程培訓的學員考試考核合格者,由培訓單位發培訓結業證書。
四、監督管理
為保證培訓質量和轉移就業效果,兌現與省陽光工程辦簽訂的任務合同,縣陽光工程辦公室必須做好以下幾項相關的項目監督管理工作:
1、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度:培訓單位的負責人為陽光工程項目法定代表人,一定要兌現與縣陽光工程辦簽訂的“項目承諾責任書”,對本單位的培訓項目的申報、實施和資金使用負責。
2、建立培訓就業臺帳制度。培訓基地必須建立培訓臺帳和轉移就業臺帳,培訓臺帳內容包括受訓農民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文化程度、培訓專業、培訓時間和家庭住址,轉移就業臺帳說明就業單位和聯系方式,并按縣陽光工程辦的要求匯總,培訓臺帳、就業臺帳一式兩份,自留一份,交一份到至縣陽光工程辦。
3、建立項目公示制度?h陽光工程辦公室將定期向社會公布承擔項目的培訓基地的單位名稱、培訓專業、收費標準、資金補助等情況,并公布舉報電話(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4、建立培訓工作月報告制度?h陽光工程辦將不定期檢查培訓工作進展情況,對確實難以完成培訓任務的,將及時進行調整,以確保整個培訓任務落實。同時,縣陽光工程辦要求培訓基地指定專人作為信息員,每月至少報告一次培訓工作的進展情況和培訓的工作經驗及典型事跡等信息情況,以便縣陽光工程辦向省陽光工程辦匯總匯報。
五、開展檢查驗收
為確保完成陽光工程的目標任務,不斷提高陽光工程項目的質量和水平,縣陽光工程辦將定期組織成員單位對培訓基地的培訓轉移就業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對不按要求完成培訓任務,或受訓農民轉移就業率低于85,或違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有關政策、規定和政府扶持資金使用原則的培訓基地,將取消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培訓基地資格;對項目實施存在嚴重問題、弄虛作假、擅自改變資金用途、擠占挪用或造成資金損失的,將追究項目法人的責任。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3
為認真貫徹縣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抓好全鎮農業生產工作,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突出鞏固糧食生產的`精神,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指導,抓好農業科技推廣和普及,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新突破,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二、工作任務
1、科學規劃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宜糧則糧,宜棉則棉的原則,調優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糧食生產擴種雙季稻,攻單產增總產,控制直播消減一季,提升糧食生產水平。棉花生產穩面積攻單產,推廣棉田套種。蔬菜生產推廣大棚時令蔬菜,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
2、突出糧食生產。以紅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塊以及華錢路沿線為重點,實行集中育秧,嚴格壓單擴雙控直播,不能出現一丘一季,一塊直播,一處拋荒。其余區域鼓勵實行集中育秧、壓單擴雙控直播,提高種糧效益。
3、穩定棉花生產。推廣棉田套種技術,努力提高棉花單產,增加種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連片成塊區域化種棉,杜絕旱水田雜花種植。二是大力推廣棉田套種技術,提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種提高效益。三是推廣棉田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四是開展綜合防治病蟲,逐步推廣統防統治。
4、鞏固蔬菜產業。發揮城郊優勢,擴種蔬菜,大力發展大棚時令蔬菜,確保無公害蔬菜生產。重點提升治河居委會、紅光居委會500畝大棚反季節時令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農業科技培訓。堅持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印發科技資料和病蟲情報到村、組、農戶。
2、搞好廣播技術指導。根據農事季節堅持每周三開好農業生產廣播會,抓住各個生產環節及時指導全鎮農業生產。
3、搞好作物病蟲測報。在全鎮范圍建好6個固定觀察點,搞好病蟲測報,并及時發布病蟲情報指導全鎮搞好病蟲防治,把病蟲危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在全鎮范圍推廣十項農業新技術:
、贉y土配方施肥技術;
②棉田套種豆角、辣椒、西、甜瓜高產栽培技術;
③菜藕配晚稻高產栽培技術;
、芗杏砀弋a配套栽培技術;
⑤棉花稀植矮化栽培技術;
⑥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⑦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
、嗝尢餃p災防災技術;
、嵊筒烁弋a栽培新技術;
、廪r作物專業化防治技術。通過推廣一系列新技術,力爭使全鎮農業生產實現全面增產增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鎮成立農業生產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農業副鎮長任副組長,農技推廣中心人員、各村村主任為成員。由農技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全鎮農業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工作。
2、加強服務。農技人員、各村主任要經常深入田間地頭,搞好技術指導服務。要主動服務、耐心細致,針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對癥下藥,為群眾排憂解難。
3、加強考核。鎮農業生產服務領導小組按照工作職責要求,根據各村場農技服務指導情況進行工作考核,對工作成績出色、群眾滿意度高的人員,納入年度表彰。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4
我鎮已連續三年實施了中央財政安排的公共衛生專項資金“降低孕產婦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20xx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項目資金,補助我鎮實施“降消”項目。為落實《20xx的中央補助太湖縣公共衛生專項資金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項目目標
(一)20xx年年度目標
1、全年孕產婦死亡數不超過1例,盡量避免孕產婦死亡率;
2、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控制在1‰以下;
3、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
(二)20xx年度支持性目標
1、消毒接生率>98%;
2、產前檢查履蓋率>90%;
3、衛生院產科“三基”考核合格率>85%。
二、項目內容及組織實施
。ㄒ唬┤藛T進修:選派產科技術人員到縣級以上醫院婦產科進修,進修內容以產科急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技術操作規范和新生兒窒息蘇技術為重點,以提高產科醫務人員的急救能力和技術水平。
(二)培訓鄉村醫生和婦幼保健人員。
。ㄈ┥鐣⻊訂T:廣泛宣傳,實施社會動員,通過各種形式,加大實施“降消”項目的宣傳力度,讓全鎮老百姓和社會知曉、關心、支持項目實施。
。ㄋ模┰挟a婦住院分娩貧困救助
1、范圍:屬本縣農村戶口以及部分城鎮戶口困難家庭的孕產婦20xx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之間在本縣各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的可享受住院分娩救助。
2、標準: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每例按150元標準補助,特困家庭孕產婦住院分娩每例按450元標準補助,我鎮孕產婦特困名額分配為農村40人,城鎮4人(分配表附后)。
3、住院分娩救助實行報帳制,鄉鎮衛生院應嚴格控制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費用,實行限價住院分娩,控制在600元以內,即實行免費住院分娩(項目補助450元,新農合補償150元),超過限價由衛生院承擔。
4、運轉程序:符合救助條件的孕婦或其家庭申請填寫《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資金申請表》、村民(居)委會根據本方案確定的救助范圍、對象以及補助標準進行審核,特困救助對象和城鎮戶口救助對象名單要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審核后加蓋公章報鎮衛生院,經復核后將特困救助名單和當地城鎮戶口的孕產婦貧困救助名單形成電子文檔連同救助資金申請表報至縣“降消”項目辦公室。經審批后的對象名單、救助卡發放至鎮衛生院和村(居)委會,并由其下發至孕產婦家庭,孕產婦持卡到本縣醫療保健機構享受住院分娩相應補助,醫療保健機構填寫救助經費三聯單連同救助卡、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情況登記表(電子報表和紙質報表)到縣降消項目辦報帳,項目辦審核后將經費匯拔至醫療機構。
三、項目執行時間
項目于20xx年1月啟動,12月31日完畢。
四、監督評估
縣“降消”項目辦將不定期抽查各醫療保健機構,了解減負是否符合要求和標準,并隨時抽取受救助的產婦進行入戶調查了解資金落實情況。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5
為鞏固上周期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以下簡稱“降消”項目)成果,努力實現20xx—20xx年婦女兒童《兩綱》健康目標,根據國務院、省、市有關部門的安排部署,根據《20xx年遵義市降消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項目目標
(一)長期目標(以縣為單位)
到20xx年,孕產婦死亡率在20xx年基礎上下降1/3,建立全縣婦幼衛生監測體系,完善產科建設,全縣24個鄉鎮衛生院均設置產科,有助產醫護人員。為實施評價“降消”項目提供可靠的基礎依據,為政府制定婦幼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年度目標(以縣為單位)
1、總目標
。1)孕產婦死亡率:在20xx年基礎上下降1/4(80/十萬以下)
(2)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控制在1‰以下
(3)孕產婦住院分娩率:50%以上
。4)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5%以上
。5)做好孕產婦死亡監測、5歲以下兒童監測和出生缺陷監測工作。
2、支持性目標
。1)孕產婦產前檢查覆蓋率:≥90%
。2)高危孕產婦篩查管理率:70%以上
(3)消毒接生率:≥98%
(4)縣級醫療保健機構,鄉鎮(區)衛生院產科“三基”考試合格率:≥98%
。5)育齡婦女健教知曉率:>85%
二、實施范圍和時間
。ㄒ唬╉椖抗ぷ鞲采w全縣所有鄉鎮(區)、村。
。ǘ┰挟a婦死亡在全縣范圍內監測,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點為:桑木鎮、溫水鎮、民化鄉。出生缺陷監測點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計生婦幼保健中心。
。ㄈ╉椖繉嵤⿻r間: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三、項目任務
項目總體任務為:人員培訓;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建立和完善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和“危急癥搶救中心”,開展健康教育,監督指導;鄉級衛生院產科基本設備配備,鞏固和創建愛嬰醫院成果,積極創建愛嬰縣。
四、項目措施
本階段項目工作在上周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項目管理
1、調整充實“降消”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充分發揮協調、組織和管理職能,負責項目實施全過程領導。
2、縣衛生局調整充實項目技術指導組和督導組,加強項目管理及業務指導。
3、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h人民政府與縣降消項目調協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鄉鎮(區)人民政府簽定目標責任書,各鄉鎮(區)根據縣“降消”項目實施方案,結合鄉鎮(區)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逐級簽定責任書,將項目工作任務切實落實到基層。
(二)人員培訓
1、管理培訓:(每次培訓要有通知、培訓記錄、簽到冊等資料)
。1)責任部門:縣衛生局為主,縣婦兒工委配合。
。2)培訓對象及內容
①行政人員培訓:培訓對象為縣、鄉鎮(區)行政領導干部,組織實施項目有關工作部門負責人。培訓內容為項目目的及意義、相關部門職責、項目實施及經費管理、項目監督及協調。
、卺t療保健機構培訓:培訓對象為縣醫療保健機構領導及工作人員。培訓內容為項目目的及意義、項目實施及執行單位職責與管理、孕產婦急救系統建立與運行。
、鄞甯刹颗嘤枺号嘤枌ο鬄榇逯、主任、婦女主任。培訓內容為項目目的及意義、村干部職責、健康教育方法、村孕產婦運轉急救“綠色生命通道”支持系統的建立與運行。
2、業務培訓:縣衛生局組織,每次培訓有培訓內容及課程安排,講稿和參加培訓人員花名冊及考試考核結果。
。1)縣級師資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項目培訓的目的要求、培訓方法、培訓計劃的制定;孕產婦保健、產科危重癥的處理及轉診;有關衛生技術服務規范、產科常用技術操作規程及急救設備操作規范、設備的管理和使用等。
(2)縣級醫療保健機構、鄉鎮(區)衛生院助產人員培訓:縣級醫療保健機構和中心鄉鎮(區)衛生院助產人員重點培訓產科急救基本知識、技能和技術規范,以提高產科急救能力;一般鄉鎮(區)衛生院助產人員重點培訓正常產處理、常見產科急救基本技能轉診過程中基本急救技能。培訓教材以“降消”項目縣、鄉、村級教材及題庫為主。
(3)村醫、村接生員、保健員培訓:重點培訓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孕產婦記危識別與管理、產后訪視、母乳喂養及嬰幼兒營養指導、健康教育方法等。轉變接生員職能,做好宣傳動員和護送孕產婦(尤其是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工作。
3、時間安排
縣、鄉兩級各類培訓分兩個階段完成,業務培訓在20xx年4月上旬完成,行政管理培訓在20xx年6月30前完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針對管理及產科臨床、婦幼保健服務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適時進行強化培訓。
(三)項目督導
1、特派專家蹲點督導
專家人選:由縣衛生局協調省、市衛生廳(局)選派具有中、高級職稱和一定臨床及管理經驗的婦幼保健、產科臨床業務骨干擔任特派駐縣專家。
2、分級督導
。1)縣降消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項目管理及業務督導,按分級督導原則,在項目執行期內,縣級督導不定期進行,縣婦幼保健站實行項目分片包干責任制,覆蓋所有鄉(鎮、區)和行政村;鄉鎮(區)衛生院也要劃片包干,下村指導工作,指導工作要覆蓋所有行政村。
。2)督導內容
、夙椖康慕M織管理。鄉鎮(區)政府(管委)及有關部門的組織領導、協調及項目計劃制定、配套資金落實情況、項目資料收集整理;
、谌藛T培訓,健康教育宣傳;
、劭h級孕產婦急救中心運行,鄉鎮衛生院助產技術服務及高危孕產婦轉診系統運行,各級醫療保健機構產科規范化管理;
、茉挟a婦住院分娩救助資金管理與使用,縣、鄉兩級平產住院分娩限價收費。
。3)督導要求
①對項目實施全程進行監督指導,掌握項目執行單位運行情況;
、趲椭鶎訂挝惶岣邎绦许椖康哪芰凸ぷ髻|量;
、蹘椭鶎咏鉀Q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④深入鄉村和農戶了解情況。
⑤督導記錄,每次督導填寫項目督導記錄,一式兩份,由被督導單位負責人簽章后,一份留被督導單位,一份報降消項目辦(衛生局)備查。
(四)愛嬰醫院(衛生院)
在“降消”項目(延續期)工作基礎上,繼續鞏固愛嬰醫院(衛生院)成果,開展創建“愛嬰縣”活動?h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要抓好地段圍產保健工作,土城、良村、溫水、桑木、二郎、馬臨、大坡、程寨、同民、永安衛生院要在強化產科建設和服務質量的同時,積極帶動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的開展,習酒、官店、寨壩三個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其他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積極創建愛嬰衛生院。
(五)孕產婦住院分娩
促進孕產婦住院分娩是本階段項目工作的重中之重。
1、實行住院分娩限價
為使農村孕產婦均能接受住院分娩,縣級醫療保健機構和鄉鎮(區)衛生院要實行住院分娩限價,平產費用包干。限價對象為:本縣農村戶口孕產婦(城鎮下崗職工、特困戶持相關部門頒發的`有關證明、證件可進入項目管理)。
。1)縣級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平產限價300元,鄉、鎮衛生院200元;
(2)縣級醫療機構剖宮產限價1500元,鄉鎮衛生院1000元;
。3)各項目實施單位要將限價情況張榜公布或通過媒體公示限價收費標準。
2、開展住院分娩救助
。1)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對象:凡在持有經市、縣衛生局頒發的“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及“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縣、鄉兩級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的持有計劃生育證件的本縣農村戶口孕產婦、城鎮特困戶、下崗職工孕產婦。對未持計劃生育證件到醫療服務機構分娩的,醫療服務機構必須及時與當地計劃生育部門反饋,依法作相應處理。
。2)救助標準:住院分娩救助經費按每個孕產婦平產救助150元,難產每例救助250元,剖宮產(有醫學指征需特殊搶救的)及產科嚴重并發癥每例救助500元(在此所謂難產為:①產鉗助產;②橫臀位分娩;③產程延長需處理;④產時大出血;⑤胎兒宮內窘迫;⑥產道損傷需處理;⑦胎盤粘連;⑧子宮收縮乏力等)。
。3)貧困救助減免程序按照《衛生部基婦司關于“降消”項目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資金運轉方案》要求,結合本縣實際制定的“習水縣降消項目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資金運轉方案”辦理。
。4)鄉鎮(區)應審定貧困孕產婦救助對象,并張榜公布7天無反應后,做好住院分娩宣傳動員工作,每季度向縣降消項目辦(衛生局)報送一次《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救助資金申請表》,經審定后落實孕產婦住院分娩貧困救助措施。
3、實施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轉送補助
村醫、衛生員、接生員護送一名高危孕產婦到衛生院和縣級醫療保健機構住院分娩給予誤工補貼,補助30元,由接產單位墊付,每季度向縣降消項目辦(衛生局)報帳。
4、縣級醫療保健機構、鄉鎮(區)衛生院要加強產科質量管理,合理用藥,避免濫用抗生素,千方百計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減輕孕產婦住院分娩的經濟負擔。
(六)生命綠色通道
1、加強縣級孕產婦急救中心建設。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急救設施,強化技能培訓,提高救治水平,認真做好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工作和孕產婦運送和救治工作。鄉鎮(區)衛生院也要加強產科建設,規范操作技能,嚴格執行高危孕產婦轉診指征。鄉村醫生和接生員要做好孕產期保健服務,提高高危孕產婦識別能力,及時轉運護送高危孕產婦,形成上下貫通的孕產婦急救“綠色生命通道”。
2、建立和完善孕產婦轉運支持系統。鄉鎮(區)政府(管委)和村委會要高度重視孕產婦轉運工作,充分發揮鄉鎮、村孕產婦轉運小組的技能作用,組織協調有關部門(人員),建立鄉、村兩級“孕產婦住院分娩轉運”組織,及時運送孕產婦到醫院或衛生院住院分娩和救治。
3、改善住院分娩條件,80%鄉鎮衛生院達到《貴州省鄉鎮衛生院產科評審標準》,醫療保健機構和衛生院要規范設置母嬰同室和分娩區域,并為孕產婦及家屬用餐提供方便,產房和母嬰室有。ū#┡O施,為孕產婦營造安全、衛生、溫馨、舒適的住院分娩環境。
(七)健康教育
縣婦兒工委和衛生部門密切配合,全面深入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大力營造“關愛母親兒童健康”的社會氛圍。
1、在縣有線電視臺、鄉鎮(區)接轉臺、廣播站免費播放婦幼衛生科普知識。
2、組織婦女干部和醫務人員進村入戶開展“以婦女為核心、家庭為最佳場所”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對孕產婦進行孕產期保健、安全分娩等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
3、縣醫療保健機構、鄉鎮(區)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要辦好健康教育衛生專欄,配合婦兒工委開展多種形式的婦幼保健宣傳咨詢活動。
4、及時發放和張貼省、市制發的“降消”項目和優生優育宣傳畫,折頁畫要發放到孕婦家中。各鄉鎮也要因地制宜制作宣傳單、宣傳標語,各醫療機構要發放給孕產婦公開信,使用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導表,大力宣傳“住院分娩、母嬰安全”婦幼衛生科普知識,宣傳本縣實施“降消”項目,實行住院分娩限價收費和醫療救助的有關政策。
(八)資料管理
縣降消項目辦(衛生局)、鄉鎮項目工作小組(衛生院)和縣級項目實施單位,要重視本轄區、本單位項目相關資料管理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對反映項目工作的信息,如項目責任書、實施計劃、會議(例會)記錄、督導表、培訓檔案及花名冊、健康教育、宣傳咨詢活動,典型事例,經費開支的憑證單據等原始材料要認真收集、整理、存檔管理和按規定上報。
五、項目資金使用及安排
(一)資金使用
1、中央資金
20xx年降消項目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共計100。685萬元,主要用于孕產婦住院救助、人員培訓、設備配備和健康教育、督導和婦幼衛生監測。
(1)健康教育:1萬元,由縣婦兒工委管理。
(2)人員培訓:1萬元,由降消項目辦管理?h級培訓:2928,鄉級培訓:按行政村數計每村補助鄉衛生院32元,24個鄉鎮共計7072元。
。3)設備配備:3萬元,由縣降消項目辦根據上級指定設備名目上報設備計劃,由省財政、省衛生廳統一招標采購。
(4)住院分娩救助:95。685萬元,由降消項目辦管理。按每例活產嬰兒數(XX年底數)×150元預算各鄉鎮救助經費。
2、項目配套資金
主要用于項目信息管理和項目督導工作。
(二)資金和設備管理
1、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衛生廳、財政廳有關專項資金管理的規定執行,加強項目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項目資金實行封閉式運行(帳上運行),貧困救助減免費用和誤工補貼費用由醫療保健機構匯集獲得貧困救助減免的住院分娩產婦或護送人員蓋手印并簽字的相關依據向項目辦公室報帳。
3、實行項目資金管理報帳制,每兩個月報一次財務報表,年終報財務年報表。具體按照《貴州省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資金財務管理辦法》執行。
4、各鄉鎮衛生院建立項目維護登記制度,項目經費必須?顚S,縣衛生局和財政局按有關規定對項目經費使用、設備維修使用情況進行核查,嚴肅挪作他用。
5、項目配備的設備由縣衛生局根據實際需求配發鄉鎮衛生院,衛生院有專人負責,并保持完好狀態。
六、項目監督與評估
(一)監督指導
1、接受上級監督指導每年2—3次。縣級開展日常工作督導,每年督導4次,覆蓋各鄉鎮(區)及縣級項目單位。
2、監督指導內容主要包括:項目計劃和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住院分娩救助情況,重點是群眾受益情況;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的效果;設備的購置和使用情況;項目指標的完成情況;現場指導和專題講座以及群眾對項目的評價。
(二)評估
項目期間,全縣共進行2次評估,分為半期和終期(7月和12月)評估,采取各鄉鎮及項目單位自查評估和衛生局組織評估組復評,評估覆蓋所有鄉鎮及縣級項目單位。
七、項目組織實施與部門職責
(一)縣級
1、縣“降消”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制定本縣項目實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將項目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議程,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
。2)對項目工作全程進行管理,組織督導、培訓,向縣政府報告項目進展情況;
。3)與項目執行單位簽訂責任書,落實項目工作任務;
(4)負責項目經費的安排使用。
縣婦兒工委辦負責協調項目相關部門,并組織開展健康教育宣傳以及動員,護送孕產婦住院分娩等工作,縣財政局負責資金的撥付,并在衛生局配合下加強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2、縣級醫療保健機構職責
。1)縣計生婦幼保健中心
①全面及時掌握各鄉鎮(區)項目活動進展情況,收集、統計、分析和上報項目工作數據;
、诮M織孕產婦死亡和新生兒破傷風病例個案調查和評審;
、圬撠熰l級人員培訓,協助指導鄉鎮(區)衛生院開展村級培訓;
、芊制韶撠熰l、村婦幼保健管理與服務技術指導,在降消項目辦(衛生局)的安排下,協助項目技術指導組開展基層項目督導工作;
每月書面向縣衛生局匯報項目工作進展情況。
。2)縣急救中心(縣人民醫院)
①根據衛生局的安排,健全孕產婦急救組織,做好孕產婦急救中心的工作;
、趨f助降消項目辦(衛生局)做好鄉級人員培訓工作;
、墼诮迪椖哭k(衛生局)的安排下,協助項目技術指導組開展基層項目督導工作;
④負責指導鄉鎮(區)衛生院產科建設和助產技術服務,指導全縣孕產婦和嬰兒死亡原因分析、評審,提高干預措施,協助計生婦幼保健中心指導基層婦幼保健技術服務。
(二)鄉級:鄉鎮(區)項目工作組(衛生院)職責
1、制訂項目工作計劃,納入政府工作日程,并組織實施;
2、負責村級衛生人員培訓;
3、健全例會工作制度,鄉級召開村醫會議每月一次,通過每月例會收集上月工作數據信息,布置工作,進行針對性的管理與技術培訓,作好例會記錄;
4、劃片包干,縣婦幼保健站和鄉鎮衛生院劃片包干,深入鄉、村指導工作;
5、加強本院產科建設與質量管理,提高助產技術服務能力,促進住院分娩,及時組織危重孕產婦的應急救治和轉運;
6、加強婦幼保健資料管理,掌握各村育齡婦女數、孕產婦數、高危孕產婦數、活產數、住院分娩及消毒接生數,孕產婦死亡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新生兒破傷風發病及孕產期保健服務基本數據,按時收集統計,上報縣計生婦幼保健中心。
(三)村級
1、“村級孕產婦住院分娩轉運小組”由村長、婦女主任、村醫、村長助理及村里有影響的人組成,負責動員本村孕產婦住院分娩和高危孕產婦的轉運;
2、村衛生室負責本村婦幼保健工作和相關數據的記錄、收集、統計、上報;
3、村醫應做好孕產婦建卡、產檢、產訪、高危識別篩查和健康教育及動員孕產婦住院分娩,發現高危孕產婦要及時向村委會報告并協助轉診;
4、對確需家庭接生的孕產婦,要嚴格按消毒接生操作規范進行;
5、及時掌握孕產婦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新生兒破傷風病例,做好登記,立即報告鄉鎮(區)衛生院防保組。
八、相關工作要求
。ㄒ唬┻M一步加強《出生醫學證明》管理工作,積極推動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在醫療保健機構外出生的嬰兒《出生醫學證明》的發放,必須有家庭接生員出具的接生情況證明,家庭接生員必須持有《助產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并且村委會必須出具證明?h衛生局、各鄉鎮(區)人民政府(管委)務必做好《出生醫學證明》的監督、管理工作?h公安局要進一步加強戶籍管理,新出生嬰兒必須出具《出生醫學證明》方可辦理戶籍上戶。
。ǘ┭永m期項目實施至本方案行文之日止。延續期各項目實施單位要認真做好項目實施工作小結,制定項目工作計劃和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項目工作正常運行。
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篇16
隨著就業越來越難,各個政府也出行很多方案來扶持就業,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不行,有工作經驗沒有學歷也不行,讓很多大學生、工人處于失業狀態,為了推進就業扶持,你有哪些方案?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郊區推進就業扶持民生工程實施方案。
郊區注重加大宣傳,強化政策支持,切實做到“政策惠民”。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宣傳標語、微信微博、電子顯示屏、簡報會議等載體,著重加強就業扶持工程崗位開發的原則方法、崗位類別、安置對象、安置程序以及待遇管理等政策措施的宣傳,做到“優惠政策、就業信息”全域覆蓋,調動用人單位崗位開發主動性。通過區、鄉鎮辦、村社區三級公共就業網絡,利用微信、QQ、微博等平臺,對用工信息進行實時發送,實現信息共享,為企業與勞動者搭建信息平臺,幫助企業和勞動者實現用工求職“無縫對接”。同時,不斷提高就業困難人員參與公益性開發的積極性,結合高校畢業生畢業季,發放民生政策宣傳資料,加強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對就業扶持民生工程政策的知曉度。還積極挖掘群眾身邊的創業成功案例,通過宣講、現身說教,增強創業的自信心。
該區通過搭建供需平臺,強化崗位對接,切實做到“活動惠民”。
扎實開展就業服務專項行動。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行動,為符合條件人員和轄區內用人單位搭建平臺,提高崗位的安置率,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已舉辦10多場招聘會。該區對就業見習崗位需求進行摸底,不斷延伸就業服務觸角,多方搜集用工崗位,暢通信息發布渠道,全面掌握轄區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情況,及時開展就業信息發布,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了10多個見習崗位吸納畢業生就業見習。同時,完善備案登記制度,做好日常服務。建立健全求職人員信息庫和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及時為企業推薦合適人員,適時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會。
與此同時,該區強化監督優化服務,助推就業良性發展,切實做到“服務惠民”。把握好崗位開發安置程序,規范職能設置、工作流程,使服務對象實現“進一扇門,辦百件事”,真正享受方便快捷的就業一站式服務。注重調查走訪靠前式服務。
人社部門通過實地走訪企業和群眾,嚴格按照安徽省人社廳規定的崗位開發方法、步驟、時間要求操作,分別建立企業用工需求臺賬和求職人員信息臺賬,了解掌握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意愿,有針對性地展開服務;注重量身定做,貼近式服務。通過實行電話回訪、上門走訪、專項檢查等方式進行督促檢查,確保人員穩定到崗。注重落實政策跟進式服務。
不斷規范專項資金申報、審核和撥付程序,積極為符合政策的企業落實補貼事項,對申報事項在網站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幫助企業降低用人成本,切實保障政策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