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精選7篇)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1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隨想。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我懷想,滔滔汨羅水,悠悠數千年,拳拳赤子心,感天動地情。我仿佛看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于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悲憤之下,他抱著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湖面上大小船只往來穿梭,百舸爭游,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后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喂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尸體不被吞噬。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想起2019年曾經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民俗學教授烏丙安給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發送一份急件,說據可靠消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很快將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同學們,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后中國人想要劃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的國家提出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么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 “文化遺產”,這還了得?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鐘,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別扭。”還有人說:“我們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陽等傳統節日本來就在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的大舉進攻下漸顯頹勢,如果連端午節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對祖宗啊。”后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韓國保護端午祭的經過至少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么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經納入我國法定假日的議案。我認為,以立法手段保護傳統節日是積極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舉措。但同時我也覺得,申報和立法只是一種外在的行動模式。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一種從內心生發出來的力量和自信。有了這種內驅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能得到延伸與豐富,民眾的心態也會變得健康、美好和開放。
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內在的驅動力從哪里來?提高國民教育,加強個人的修行。整體的國民教育得到提升,國民就會對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有一種廣泛的認同。個人的修身齊家到一定層次,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心靈生根發芽。能在個人的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就會鮮活而永恒。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因為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由端午節想到屈原,想到了端午之爭,想到保護民族文化關鍵在于教化。這些就是我今天站在國旗下的感悟。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2
老師、同學們:
本周六是我們流行了幾千年的端午節了,說起端午它的歷史可悠久流長了,它是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現在成為我們國家法定的節假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放假,劃龍舟,吃粽子,共同緬懷這位為國獻軀的偉大愛國詩人、政治家。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后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采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里,他對當前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于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毀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么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于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于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掃凈了自鴉片戰爭之后彌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拼搏來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于炎黃子孫的人。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3
(主持人:軒軒)大家好!今天是有中四班小朋友進行升旗儀式。
一、出旗手準備、奏音樂。
二、升國旗、奏國歌、全體行注目禮。
三、禮畢。
四、國旗下講話:
(宇涵)首先,請大家猜個謎語:"小樹干,五個杈,不長葉,不開花;會洗臉,會刷牙;會穿衣,會吃飯;要問誰的本領大,世界第一就屬它!"小朋友們,你猜對了嗎?謎底就是我們人人都有的一雙手。
(可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就是《我有一雙勤勞的手》。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別看它又細又小,它會做的事可多了!不信,那就趕快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韻、詡童)在家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每天我回到家,就把鞋柜上的鞋擺得整整齊齊。吃飯前,我又幫全家放好了筷子和湯勺。媽媽收衣服了,我趕緊當起了小助手:取夾子、疊衣服、放襪子,忙得不亦樂乎!周末時,我又和爸爸一起大掃除;爸爸媽媽夸我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子鵬、淏冉)在幼兒園里,我也有一雙勤勞的手--幫小朋友們分牛奶、分碗筷、收本子。不亂扔果皮和紙屑,看到垃圾撿起來立刻投進了垃圾桶;老師說我是個得力的小助手。
(邦涵、韋昊)我用這雙勤勞的手,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了他人的事情幫著做。小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人人練就一雙勤勞的雙手,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充實,越來越快樂吧!
(主持人:軒軒)最后,再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中唱的多好呀! (全體小朋友一起唱)
五、升國旗儀式到此結束,請各班帶回。謝謝。
明天早上,實驗幼兒園要我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作一個國旗下講話。我的師范同學的愛人,也是我兒子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講話時間是兩三分鐘。我給小學生作過好多次國旗下講話,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講話這可是頭一回,想了好多天,也查閱了好多資料,終于寫成了一個稿子,時間可能稍長了一些,不知道是否會受到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歡迎。期待!呵呵!
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孩子
小朋友們:大家早上好!
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喜歡聽故事嗎?故事的名字叫《臟嘴巴的小白兔》。
小白兔學了一句罵人的話,它覺得很好玩,就老說這句話。小白兔跟小黑熊踢皮球,小黑熊不當心,把球踢在它臉上。小白兔不高興了,就拿這句話罵小黑熊。小黑熊說:“哦!你嘴巴不干凈,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趕緊回家刷牙,心想:“這下子,我的嘴巴干凈了!”
小白兔跟小猴子玩跳繩。小猴子不當心,絆了它一跤。小白兔就拿這句話罵小猴子。小猴子不理小白兔了,它說:“你嘴巴臟,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趕緊回家漱口,心想:“這下子,我的嘴巴不臟了!”
小白兔跟小鴨子一起劃船。小鴨子不當心,把水花濺到它身上。小白兔就拿這句話罵小鴨子,小鴨子說:“你嘴巴臭,我不跟你玩!”
小白兔趕緊跑回家,戴上口罩,心想:“這下子,人家聞不到我嘴巴臭了!”
可是,大家還是說小白兔的嘴巴臟,嘴巴臭,不愿意跟它玩。
小白兔哭了,它對大家說:“我刷了牙,漱了口,還戴上口罩,怎么還說我嘴巴臟,嘴巴臭啊!”
朋友們說:“我們不是說你不衛生,是說你愛罵人,說臟話,不講文明禮貌!”
小白兔低下了頭,說:“哦,我明白了!”
以后,小白兔不說臟話了,大家又和它一起玩了。
有一次,小黑熊跑著跑著,不當心把小白兔撞倒了。小黑熊趕緊把小白兔攙起來,問它:“你跌疼了嗎?”
小白兔笑著說:“哦,沒關系,沒關系!”
小白兔不當心,把小花貓的衣服弄臟,它趕緊用自己的手帕幫小花貓擦干凈,還說:“對不起,對不起!”
大家都高興地說:“小白兔懂禮貌了,嘴巴變香了!”
小朋友們,故事好聽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有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才會成為我們大家的好朋友。
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很容易,就讓我們先從說好下面的文明禮貌用語開始吧,請小朋友們跟我一起說,我說一遍,你們說一遍,好嗎?
您好、歡迎、請、對不起、不客氣、沒關系、謝謝、再見
小朋友們說得真好!文明禮貌用語就像一朵花,她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美麗。希望小朋友們都能講好文明禮貌用語,做一個美麗的好孩子!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二年級的,我今天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的故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剛剛過去。說到端午節,大家可別光顧著吃粽子。我聽外婆說端午節還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呢!我來跟你們簡單地講一下吧!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泊羅江中。當地百姓聽到消息后去劃船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也沒有撈到。百姓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尸體,就往泊羅江里投粽子,引開魚蝦。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了今天。每逢端午,各地都會用不同的方式來祭拜屈原和弘揚屈原精神。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5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緬懷屈原》。
暮色蒼遠,心緒蜿蜒,有誰在演講時刻注視著你?
麥子金黃,演講艾草幽香,有誰在時刻聆聽演講著你的呼吸?
冷艷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時光,在炙烤演講著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漁火,重演講新點燃你對未來的期盼。
端午是竹葉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澀,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們永遠的牽掛!
端午,白日,枕著艾草做夢
我的胃里,一個蜜棗的棕子,正試圖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羅江的水來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遠,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個聲音告訴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筆應該和屈原的血脈相連
但是我怎么也寫不出
一只棕子如何香飄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飄浮。
笛聲悠遠,麥子飽滿,汩羅江邊,先生那愁苦悲憤的面容,記憶猶新。
興楚無望,為保高潔,你憤然跳入汩羅江。
你那悲壯的一躍
讓淚流滿面的詩句,飄散成綿延千年的梅雨, 淋濕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筆一揮,《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
而你獨自踏浪而去,讓好多記憶日漸冷卻,只留下一圈圈漣漪,蕩漾成五月的一個風俗
至今還依然震撼著世人的心靈。
端午節,傳承了一種情懷,悲壯而凄美,氣吞山河。它向世人所傳達的,是一個詩人憂國憂民、熱愛故土的高尚風格。端午節,沉淀了一種精神,厚重而堅固,歷久彌新。它向世人所闡述的,是一個勇士不畏暴虐、堅持斗爭的偉大壯舉。兩千多年以來,端午節所特有的這種情懷和精神,從來未曾改變……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6
宣誓:(請舉起右拳)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要使我的祖國更美麗、更富強!(宣誓完畢)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是6月8日,再過四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我們的端午節。
端午節快到了,讓我想起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悲憤之下,他投汩mi米米羅江而去。這一天正是農歷五月初五。后來,每年到這一天,人們就吃粽子,在江河上賽龍舟來懷念屈原。
記得有一篇報道讓中國人震驚了!據說是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申報成為“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同學們也許你會問,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你們不覺得這是天大的笑話嗎?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年后中國人想要劃龍舟、吃粽子、過端午節,需要向別國申請,你一定會說:“開什么國際玩笑!”中國人過了幾千年的端午節成了人家的“文化遺產”,這還了liao得?于是,一場“保衛端午節”的論戰在民間悄悄發起。有人說:“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堅決捍衛這一直屬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有人說:“我對端午節一直情有獨鐘,每年這天都要吃棕子、看賽龍舟。如果端午節真被別國搶去了,我會覺得特別可惜。”后來經過查證,韓國申報的是他們本國的傳統節日“端
午祭”,并不是想搶我們的傳統節日。不過,韓國的申報,可以說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一個國家對本土文化態度的轉變有多么可貴。因此,這也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去保衛祖宗的“遺產”,去體悟它們的彌足珍貴。
同學們,端午之爭讓我們對傳統歷史文化資源有了一種憂患意識,并且引發了一些相應的行動。怎樣才能讓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我們的生活,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呢?那就要有文化內在的驅動力。就是提高國民教育,這樣,民族文化的種子就會在我們的心靈生根發芽。就會鮮活而永恒。
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傳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就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請不要冷落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簡單 篇7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魚龍蝦蟹吃
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232019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后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里,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