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第33個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講話稿
三要優質均衡發展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培養鏈”的主體部分,是時間跨度最大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標準化率還只有62.86%,離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區提出的95%的標準化率還有很大差距。下半年,還要完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評估驗收,接下來的2—3年內,還要完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區評估驗收,任務十分艱巨。下階段,我們要以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設施。要注重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強“陽光招生”工作,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工作機制,探索“一校多區”等辦學模式,完善中心校戰略和初中學校發展聯盟,積極推進“一校名師、全區共享”工程,逐步縮小區域內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當然,我們建設“標準化學校”不能“千校一面”,要在普惠、均衡發展的基礎上,突出優質教學,凸顯學校特色,促進學校間公平、良性競爭。要在各個學段打造1-2所窗口學校,特別是優質的民辦學校,增強教育的活力。
四要優化做強普通高中教育。高中是我區教育的“出口”,高考情況是社會評價教育質量的主要依據,關注度非常高。9月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今年上海和浙江都是試點,希望各高中校長、老師們認真研究、積極思考,爭取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要扎實推進高中學校發展共同體建設,開展特色示范高中創建活動,促進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共同進步。各普通高中學校要確立正確的辦學定位,處理好學生眼前升學和長遠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學生學業成績和身心全面發展的關系,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走內涵發展之路。要配合做好市區高中學校一體化管理體制的改革,推動高中學校特色錯位發展。如xx中學作為高中學校的窗口,這兩年發展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要進一步在提高優質度上下功夫,努力再創新輝煌。其他學校也要結合自身優勢、定位和特色,走個性化發展的道路。
五要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身懷絕技而走天下”,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既有基礎理論知識,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人才,必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擁有更為廣闊的前景。在今年6月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幫助職業教育發展。目前,教育部已啟動高校轉型改革,浙江省正在研究高校發展方向,到2020年,將有70%的高校實施實用技能教育,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因此,我們要搶抓機遇,積極謀劃,合理調整職業教育資源布局,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要突出正面宣傳,引導社會和家長正確認識職業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要突出學校建設,擴大辦學空間容量,科學調整專業結構,加強校企合作和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提高職業教育學校的競爭力和服務發展的能力。要突出專業優勢,進一步做強做大建筑、機械、電子商務等優勢項目和特色專業,積極開展聯合辦學,研究設立電子商務學院,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要突出成人教育,以新一輪掃盲工作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為抓手,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為廣大群眾創造終身學習的機會和條件。
(二)始終堅持教育改革主旋律,辦充滿活力的教育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調整教育結構、提高教育質量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堅持向改革要出路,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質量,重點推進“三項改革”,促進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但教育改革不能陷入“為了創新而創新”的誤區,要回歸到教書育人的本源,以“活力教育,成就人生”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要向課堂要效益,向課堂要質量。要把改變教師的教學狀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要關注常態課的質量,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于創新,實施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的教學,摒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思維活力。要挖掘整合既有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逐步打造出區域教改品牌。要注重學前教育保教質量的提升,深入研究幼兒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堅決整治“小學化”傾向。要深化課程改革。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開發校本課程,提高課程開發質量,向課程要特色,向課程要效益。嚴格課程設置,確保開足開齊課程,特別是音體美等課程開設必須要規范。強化社會實踐課程的開設,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加強教科研工作。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多下學校,多進課堂,推動教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鼓勵教師多開展“精小實”的課題和論文研究,支持“區陶行知研究會”開展工作,引導全區教師積極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要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機制建設。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打破用“一把尺子”量學生的觀念,克服單純“以分數論英雄”,鼓勵學校設立單項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特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