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代替“農歷”名稱不可取理直氣壯地恢復夏歷名稱!
干支代替“農歷”名稱不可取理直氣壯地恢復夏歷名稱!
□□歷法為國家的重要法律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臨時大總統頒令次年采用格里歷為法定歷,同時以夏歷為輔歷。直到1967年底,各地報紙報頭的日歷內容豐富而統一:有公歷、夏歷年月日、星期及二十四節氣日期預告,方便大家對照使用,為我國報紙的一大特色和驕傲。“文革”時期極左思潮泛濫,紅衛兵“橫掃四舊”,認為夏歷是封建帝制的歷法,1968年元旦,全國報紙報頭一夜間將“夏歷”名稱改成了“農歷”。
□□《辭海》中冊2370頁載:“夏歷:辛亥革命后,一般將中國歷代頒訂的陰陽歷稱為‘夏歷’,也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故名。建國后采用‘公歷’紀元,同時使用‘夏歷’,這種歷法現今也有人稱之為‘農歷’,但不盡確當。”
□□兩千多年來,除王莽、唐肅宗、武則天和太平天國等少數年份外,都沿用夏朝歷法的月序,海內外華夏同胞在生日、結婚、喬遷、開業等以它為主,不少周邊國家和民族都用其為格里歷的參照系,共慶系列傳統節日,并不限農民、農村、農業才使用。“文革”已結束整整30年了,“文革”運動中的許多錯誤作法早都得到了撥亂反正,惟獨“夏歷名稱”成了被忘卻的角落。
□□堂堂文明古國的報刊、傳媒、請貼等久用那名不副實的“農歷”名稱,“名不正則言不順”,真是貽笑大方。幾年來,歷改委西電的章潛五教授向各報刊指出農歷名稱不科學,但卻猶豫于“中歷、華歷、夏歷”等,未明確主張改成何種歷名,致使不少報頭先后去掉了“農歷”二字,但卻羞于冠名,僅留干支紀年和月、日,不倫不類,有的干脆完全砍掉傳統歷,五花八門,遺憾的成為“半拉子工程”。
□□望政府和報刊傳媒不再猶豫,理直氣壯地恢復夏歷名稱,重現昔日報頭的靚麗景象!并建議“中國農歷網”改稱“中國夏歷網”。
四川省仁壽縣科協華夏歷法研究會周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