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級導游詞(精選33篇)
4年級導游詞 篇1
尊敬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乘坐前往秦兵馬俑的專車。我是您的導游郭浩天,可以叫我郭導或小郭。下面我為您介紹一下秦兵馬俑:
兵馬俑是秦始皇命令工匠們制造、用來為他陪葬的,就埋在離秦始皇陵不遠處的地底下。1974年2月,當地農民楊志發(fā)等人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fā)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由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展出的陶質陪葬武士俑和兵馬俑共計8000個?磥砬厥蓟蔬想在陰間統一天下,所以用兵馬俑組成一支強大的軍隊呢。
秦兵馬俑博物館快到了,請您準備下車。好,貴重物品隨身帶,下車后大家隨我來。
看,我們來到了一號坑。一號坑是三個坑中最大的,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6000多個。接下來再看看這些將軍俑:一個個身材魁梧,頭戴鹖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一看就有濃濃的男子氣概,真酷!還有那些騎兵俑,那才叫威武呢,他們一個個龍騰虎躍的樣子,肯定一上戰(zhàn)場就會龍爭虎斗,全力以赴,為秦國耀武揚威的!
現在我們已來到二號坑,請大家看看那些陶馬。當年秦始皇讓工匠們制造四肢健壯的陶馬,說什么要展示秦國之威,所以現在大家能夠看到一匹匹高大的駿馬,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戰(zhàn)馬。如此強壯的馬,實在太棒了!
好,接下來給大家40分鐘時間自由觀賞三號坑。40分鐘后,我們再到一號坑集合。帶孩子的家長請帶好孩子,注意不要亂扔垃圾。解散!
這次秦兵馬俑觀光旅游到此結束,最后我送大家三個字:"源"、"原"、"緣"。第一個字,祝您財源滾滾;第二個字,如果我這次講得不好請原諒;第三個字,如果我們有緣,下次再見。很高興認識大家,謝謝!再見!
4年級導游詞 篇2
錦州北普陀山是一座群峰險壑逶迤伴繞、飛泉云岫橫生妙境的佛山勝地,山中名峰、古剎、摩崖移步即景,尤以“石堂松雪、烽臺夕照、紅石臥龍、泓池澄暉、滴水觀音、蒼山觀海、楓林旭日”等景觀而著稱于世。明清兩代,錦州北普陀山以遼西“第一洞天”馳名海內,現今仍為佛、道兩教高僧、宗師及信眾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錦州西北十余里,山中峰巒奇特壯觀,泉石千姿百態(tài),古樹山林郁郁蔥蔥,名勝古跡不計其數,其云、石、水、洞、林、花、鳥、渾然一體,集雄、險、奇、幽、動、靜、美、妙交相生輝,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是市民游客休閑旅游、戶外健身的首選之地。
錦州北普陀山風景區(qū)分為東西幡龍山、雞冠山、平頂山、紅石山、觀音洞山、二郎洞山等九大景區(qū),有滴水觀音、觀音圣境、佛祖堂等50多個景點。
4年級導游詞 篇3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著名古巷東關街,北對著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為揚州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199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南臨揚州著名古巷東關街,北對著揚州內河風光帶鹽阜東路,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
園主黃至筠為兩淮商總五十余年,家資累積巨萬。全園占地2.3公頃,整體布局采用古典園林前宅后園的傳統形式,在造園上以竹石為主。植竹以品種豐富為旨歸,萬竿千姿,蔚為大觀。疊石以分峰用石為特色,疊出獨一無二的四季山,南北稱奇,名聞遐邇。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達微著,余光遺響,彰顯盡一代鹽商家居生活的奢華氣象。由于置景獨特,構撰巧妙,于疏朗開闊之中,別有一種曲折幽深引人入勝的境界。
個園名稱中這個“個”字,最為耐人尋味,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字典里,還是語言習慣中,“個”都是用來作量詞的,如:一個人,一個蘋果。其實呢,“個”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書《史記正義》便有 “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這一點不奇怪,因為漢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個”看上去不正是竹葉的形狀嗎?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物象鮮明,意境空靈,可謂深得竹的神韻。另外黃至筠自己也以“個園”作為自己的別號,人與園合一,意味深長園中竹居三一,石居三一,人居三一。分而獨立成章,各奏華彩、合而大化天成,高潮迭起。人與竹與石渾然一體,賓主難分。是最具揚州地方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園林。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它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風情萬種生態(tài)竹
進入北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萬竿修竹,竹是個園的精魄,個園的靈魂,游個園,第一要觀竹。黃至筠愛竹,并在園內種竹萬竿,就連個園的名稱也是由竹而來。其實竹在揚州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姚合的《揚州春詞》里就寫到揚州人“有地唯載竹,無家不養(yǎng)鵝”。“竹”歷來也為中國文人所愛,不僅是因為竹子姿態(tài)清雅,色如碧玉,更主要的因為它“正直,虛心,有氣節(jié)”的品格。比如張九齡的“高節(jié)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1997年,個園在四季假山北建“品種竹觀賞區(qū)”,逐漸恢復當初有竹“百種萬竿”的歷史原貌。目前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總占地面積120xx平方米,現有竹60余種,近20xx0竿。設土山竹林,品種觀賞,映碧水榭,竹西佳處等區(qū)域。
在個園觀竹,既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也是一門深奧有趣的學問。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分類學上,竹子是屬于禾本科竹亞科,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余屬,1300余種。我國自然分布的竹種就約有30余屬,500余種。分叢生和散生兩大類,揚州地處江淮,適宜散生竹種和少數比較耐寒的叢生品種。園內現有60余種,從觀賞角度可分為觀稈和觀葉兩大類型。觀稈類中,又有形與色的分別。像龜甲竹、方竹、螺節(jié)竹;佛肚竹、羅漢竹、辣韭矢竹、高節(jié)竹等是欣賞其稈形的不同尋常;而紫竹、黃皮剛竹、黃槽剛竹、小琴絲竹、黃金間碧玉竹、金鑲玉竹、花毛竹、金明竹、黃皮烏哺雞竹、花稈哺雞竹、斑竹、茶稈竹、紫蒲頭石竹等則是欣賞稈色。觀葉類中,有寬葉形的箬竹、狹長葉形的大明竹、和葉面有各種色彩條紋的菲白竹、鋪地竹、黃條金剛竹等。此外,晏竹、芽竹、苦竹、紅竹、唐竹、鵝毛竹、平竹、斑苦竹等等散生品種,也可在園內找到身影。
龜甲竹
龜甲竹是園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變異品種,屬自然生長的變異竹子,因此極為稀少,上千畝竹林中也難見其蹤。是珍稀觀賞竹種。龜甲竹的節(jié)片像龜甲又似龍鱗,凹凸,有致,堅硬粗糙,與其他靈秀、俊逸的竹相比,少了份柔弱飄逸,多了些剛強與堅毅。稈基部節(jié)間連續(xù)呈不規(guī)則的短縮腫脹,并交斜連續(xù)如龜甲狀。象征著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慈孝竹
這一品種稱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緊靠老竹,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游”。而老竹,則殷殷呵護、扶持著新竹免遭風雨侵襲,平安成長。正如板橋所言“新竹高于舊竹枝,全靠老桿來扶持。”因為氣候的關系,個園內叢生竹較少,只有孝順竹、鳳尾竹和小琴絲竹幾種。
斑竹
在所有的竹子里,最具傳奇色彩、也最令人傷感的就是斑竹了。因為它和我們民族傳說中一個優(yōu)美動人的悲劇故事緊密聯系在一起。綠色的竹稈上呈現著紫色的斑點,宛如淚痕。根據晉代博物學家張華《博物志》記載: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堯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姐妹倆同時嫁給繼承皇位的舜帝為妃。舜帝駕崩后,失去了丈夫的姐妹倆晝夜啼哭,泣淚成血,灑到竹子上,長出來的竹子從此部滿了斑點。人們把它叫做斑竹。后來,娥皇、女英的淚哭干了,就投入湘江自盡了,傳說做了湘水女神,所以斑竹又叫湘妃竹。斑竹是著名觀賞竹。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斑竹的花紋應該是真菌腐蝕幼竹而成的。不過人們還是更愿意相信它是淚珠染成的,“斑竹一枝千滴淚”所代表的忠貞的愛情,總是令人無限向往的。
碧玉間黃金
黃金間碧玉:是園內最多的竹子。此竹色彩美麗, 葉片披針形,為優(yōu)良的觀賞竹種。竹稈金黃色,節(jié)間帶有綠色條紋是黃金間碧玉;竹稈碧綠色,節(jié)間是黃色條紋者即碧玉間黃金。具有極高的觀賞性。
竹西佳處(竹徑)
曲徑通幽,是江南園林的審美要素之一。而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在體現園林意境美方面更勝一籌。進入竹生態(tài)區(qū),即有一條數十米長的小路穿越其間,竹影橫斜,竹香清幽,篩光漏月。行至竹徑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著“竹西佳處”。竹西”的來歷,出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后來人們便用“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竹西佳處”在這里回歸了字面的本來意義,顯然是在提示人們:此處竹景最佳。仔細琢磨回味,你會恍然大悟,其實,真正的竹西佳處,都在這條竹林小徑上呢。走過竹徑是一條由桂花樹枝葉交錯形成的林蔭小徑。桂花的花期大多在中秋前后,前后可持續(xù)20天左右,不過盛花期也就一個星期的樣子,此時天清露冷,所以亦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說法。每到花開的時候,滿園都浮動著清清悠悠的芬芳,令人沉醉。這時,你若是來游園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這甜蜜的幽香。微風拂過的時候,細碎的桂花便如雨一般紛紛揚揚,落滿你的發(fā)稍和衣襟。你現在看到的小樓是“叢書樓”。從名字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桂花向來和舊時人們仕途得意、飛黃騰達密切相連。黃至筠在園中植桂花、置書樓當然是希望子孫后輩才華出眾,仕途通達。樓下有楹聯:清氣若蘭,虛懷當竹:樂情在水,靜趣同山。
冠蓋豪門鹽商第
過叢書樓向南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園主黃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后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qū),正門開在東關街上。大門對面是座豪華大八字磨磚磚雕照壁。陳從周先生在《園林叢話》中說;“華麗的照壁,貼水磨面磚,雕刻花紋,正中嵌‘福’字,像個園大門上的,制作精美。”清人金雪舫曾說個園是:“門庭旋馬集名流”。傳說個園鼎盛時期的住宅分別以“福、祿、壽、財、喜” 為主題,縱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開,原有房屋二百多間。雖然目前保存下來的只有東、中、西三路,但一廳一堂,一梁一柱無不顯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與奢華,印證著揚州鹽商財力的雄富。
東路建筑:(祿)
現在隨我進入東路建筑,東路住宅前后三進,檐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以鹿喻祿。廚房
“民以食為天”,所以我們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這是東路建筑的最后一進房屋,格局為三間兩相,從屋脊到檐口有梁七架,排山有中柱(立帖式),是非常典型的揚州民居單元形式之一。由于原廚房早已廢棄,為了讓人能更直觀的了解歷史狀況,在此屋按傳統廚房布局作恢復性陳設布置。內設大鍋灶,置食盒、酒壇、條凳等廚房用具,立于其中可去細細揣摩當初廚子、仆從來往穿梭,細作羹湯,精制佳肴的場景。清代鹽商對美味的追逐達到極至。民間傳說黃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窩,參湯,外加雞蛋兩只。而其子黃小園則常備十幾種點心和十幾種粥在早晨待客。由此也可略見黃家財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關于黃至筠飲食的精制講究,至今還有兩則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的逸事.
一兩紋銀一只蛋
有一天,黃至筠空閑無事,隨手翻看記事薄,看到“卵二枚”下面注著“每枚紋銀一兩”,非常詫異說:“就算現在雞蛋價格昂貴,可也不至于到這種程度阿”。立刻叫人把廚子喊來,斥責他弄虛作假。誰知那廚子說:“我每天送來的雞蛋,不是市面上的雞蛋能比的,每個一兩銀子的價錢是很便宜的了,主人要是不相信,就重新找一個人來吧,請你好好品嘗分辨一下”。說完就請辭走了。黃至筠重選了一個人來代替他,雞蛋的價格是下來了,可是味道卻大不如從前。一連換了好幾個廚子,都是這樣。最后只好又要原來的廚子來做,結果第二天雞蛋的味道又和從前一樣了。黃至筠大惑不解,就問那廚子:“你到底用了什么辦法讓雞蛋的味道如此鮮美呢?”廚子說:“我的家里養(yǎng)了上百只母雞,每天都用人參、白術、紅棗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飼料中的,所以才有這樣的美味的,你差個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黃至筠派人去看,果然如他所說,自此再不提換廚子的事了。
擔挑肉燉黃山筍
黃至筠愛竹成性,他不僅自己的名字里有竹,在家園里植竹,以竹意題園名,而且還有一個與竹有關的奢好:喜歡吃竹筍。當然,個園里的竹皆為觀賞竹,筍子是不宜吃的,即便吃,也有限。所以黃至筠最愛吃黃山筍,還要趁著剛挖出土的新鮮勁兒吃。但黃山離揚州路途遙遠,如何能夠吃到新鮮出土的鮮筍子呢?這在尋常人家看來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嘛,可對富甲一方的大鹽商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完全不必作蘇東坡等窮文人的痛苦選擇。這不,早有人專門為他設計了一種可以移動的火爐,在黃山采到竹筍后立刻洗凈切好,和肉一起放到鍋里燜上。然后讓腳夫挑著火爐向揚州趕,等人到了揚州,竹筍和肉也煨好了。一盤竹筍肉竟然如此費周折,期間花費的銀兩就不用說了。
楠木廳:
剛才你看到的主人的廚房,那么這里自然就餐廳了。這是三間兩披廊的格局,構造堪為考究。此廳梁柱取材為楠木,稱楠木廳。構架圓作、抬梁式,用料肥碩。梁兩端略作“卷殺”刻弧線,前后施軒,廳堂裝修前置木雕閣扇,后置屏門。兩次間是木雕落地罩,周圍墻壁置合墻板,廳內直柱粗挺,柱下白礬石柱磉“天圓地方”,線腳簡潔,造型洗練。廳內中間是三個大理石鑲面的圓形大桌和圓形矮凳?v觀此廳堂,規(guī)整寬敞,庸容大度。 屏門懸宋人山水及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所撰楹聯,“飲量豈止于醉;雅懷乃游乎仙”。立柱楹聯是:“家余風月四時樂:大羹有味是讀書”。此廳架構圓柱、圓梁、圓椽,廳內設圓桌、圓凳,楹聯抱柱又借論酒談羹發(fā)人生感悟,很顯然這里是個宴請聚會的場所,“圓”是取團圓、團聚之意。
清美堂: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為美,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廳前三面置廊拱衛(wèi),廳堂構架造型特征為抬梁式,形制雖簡樸,但做工較考究。加之廳堂低于南首門外地坪60公分,更見歷史久遠,可推為明代遺構。,梁兩端下口帶園勢曲線,匠人稱之“剝思”亦稱“拔亥”。條端處墊木木雕如意云式,此墊木稱之“水浪機”。前后施軒,因狀如船蓬,南方一般稱之為船蓬軒,北方則稱為卷蓬。廳堂明間后步架置屏門,兩次間置木雕落地罩。此廳有楹聯兩副,一副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后有良圖惟勤與儉”。耕讀傳家,勤儉持家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態(tài)度,不過現在已經受到現代西方文化的沖擊。還有一副懸于屏門之上,上聯是:“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如果說雨雪增添了竹的韻致和松的姿態(tài),那么花和酒則可以讓人獲得遠離紅塵的淡然心境。耕讀傳家表達了主人對傳統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傳遞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懷,脫俗境界。也最好的詮釋了黃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雙重身份。
東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們先駐足來看看揚州的火巷。火巷是封建社會大富人家大宅門內聚族生活所需而置的狹長通道。是使住宅與住宅之間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盜之用。也是封建禮儀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例如仆人雜務、女眷進出,賓客要至后花園也只能從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園。黃氏火巷比尋常人家寬敞許多,兩側高墻大屋,高低錯落。青磚青灰絲縫砌筑,墻體厚實,不加粉飾、清水本色、質樸古拙。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有別于江南墻體單薄、白灰粉刷,黑煙刷色。揚州人所說的火巷,江南蘇州地區(qū)稱之備(避)弄。但揚州火巷比江南蘇州地區(qū)民居備弄開朗。上見天、見陽、透光、透氣。通常在巷內兩對門之間加蓋敞開披屋蓋。稱之瓦。而江南備弄相對狹小,上蓋幾乎全封閉,采光較暗。
鴛鴦墻
從黃氏火巷兩側墻面看有兩個特點:一是墻下半段是青磚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磚空斗豎砌。稱之鴛鴦墻。還有一特點,墻面上釘有鐵巴鋦間隔有序,排列整齊。這是從前有錢的大戶人家砌墻講究的一種作法。在砌墻時,墻內放順墻木(橫木),同時,墻內壁置木排山。順墻木連著木排山。此鐵巴鋦在墻面看是堅著一字形,實際是丁字形,另一端釘在順墻木與排山上,起拉結作用,使墻與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簡單地說,相當于現在建筑混凝土圈梁加固作用。
中路建筑(福)
中路前進為正廳,中進和后進為住宅,稱之為前廳后寢。此住宅格局是三間兩廂,體量較大,是大七架梁構架,旁設四間廂房。這是揚州從前大戶人家傳統格局形式之一。格扇、短窗、欞條木雕“龜背錦”。檻墻、天井青石板,堂屋方磚地,臥室木地板,墻壁置合墻板。裝修很規(guī)整。檐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為倒掛蝙蝠寓意“福到”
漢學堂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此廳面闊三間,抬梁式,柏木架構、柏木軒梁,亦稱之為柏木廳。其大陀梁寬60公分,厚40公分,扁作,古樸雄渾.地面的柱礎(石磉)上圓下方,屋頂的矮腦(童柱)古樸簡單,整個構架造型簡練,全無清代的繁復多變,當為明代遺構。廳內家具陳設為揚州傳統布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飾均為竹葉形狀。迎面掛著對聯和中堂畫軸的叫“太師壁”,條案上擺著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諧音“平平安安”。中堂盈聯;“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養(yǎng)成數桿新生竹直似兒孫。”此聯為板橋所撰。楹聯中間所懸竹石圖也是后人仿板橋作品。從這里我們不僅感受到主人對竹的崇尚和摯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他對子女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們向竹一樣正直、虛心、有節(jié)。再看兩邊抱柱為:“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字奇。”太師壁兩邊是木刻落地罩閣,走進罩閣可見兩個扇面拓片,一是工筆花鳥,一是仿宋人小品有人物山水,作者均為黃至筠。過屏門(太師壁)可見磨磚罩面腰門連著朝北的“到座”三間,到座通常是為接待禮儀服務備事之用。
中路中進
出到座就可看到一個三間兩相的院落,是為中路中進。這里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黃奭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輯佚”,和同時代另外一位學問家馬國翰齊名,被稱為“輯佚兩大家”。主要著作有《近思錄集說》、《臚云集》、《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漢學堂知足齋叢書》等等。共計數百卷。黃奭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奮博學留名,當屬不易。有子如此當然自豪。至此我們也就清楚了黃家主廳,漢學堂的陳設布置為什么盡顯儒雅之風了?磥睃S家不僅是富商大賈也還有書香滿屋的。中進室內太師壁掛“四時讀書歌”一幅,楹聯一副,楹聯字體為大篆,上聯是:漫研竹露裁唐句;細嚼梅花讀晉書。東邊臥房和西邊書房的家具陳設都為典型的清代風格,精巧奢華。書房懸有條屏一幅內容是:“揚子江頭吹白萍,年年愁殺雨淋淋,春風不識離亭苦,先遣長條向客清。”此詩作者劉琴宰是黃奭的夫人,她是當時兩淮鹽運史的女兒。也是揚州有名的才女,黃奭夫婦二人可謂夫唱婦隨。從室內懸掛的書畫內容和陳設的家具,我們可以大略知道黃奭在此靜心做學問的生活場景。黃奭在學術上的造詣讓他得以青史留名,他學術上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他聰明,更重要是得宜于他的“勤博”!肚迨妨袀鳌氛f他:小時候很聰明,雖然出身在商人家庭,但喜愛讀書學習幾乎到了癡迷的狀態(tài),完全不同于其他鹽商子弟的崇尚奢華,不學無術。他曾以重禮請“揚州學派”的著名學者江潘,“館其家四年”。也就是說江潘做了黃奭四年的家庭教師。江潘死后,黃奭十余年足不出戶,潛心鉆研,治學態(tài)度十分嚴謹,重實證而輕議論。他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輯佚”,和同時代另外一位學問家馬國翰齊名,被稱為“輯佚兩大家”。主要著作有《近思錄集說》、《臚云集》、《清頌堂叢書》、《漢學堂叢書》、《漢學堂知足齋叢書》等等
中路后進
穿堂而過可至中路后進,同樣是三間兩相的格局,但陳設卻大為不同,非常簡樸,毫無富商大賈的豪華氣派。這是黃至筠四子黃錫禧的居住場所。黃錫禧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黃家最后一個離開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觀園里的寶玉一樣,歷經的家業(yè)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從少時的錦衣玉食到晚年的寄居他鄉(xiāng),其心路歷程怕是旁人難以想像的。錫禧和他的三個哥哥一樣都能詩善畫。《蕪城懷舊錄》中寫到;“錫喜尚風雅,長于詩詞文字。”他有《棲云山館詞抄》存留于世。正室內迎面懸山水中堂,楹聯為“云中辨江樹;花里聽鳴禽。”就是集黃錫禧的詩句而成,云中江樹、花里鳴禽都很難細辯,極具朦朧美,一靜一動也更見意境悠遠。黃錫喜其文清麗婉約,淡然天成。究其成因也是境遇所至吧。左右兩間和中進一樣仍為書房臥室。中路三進打開門可前后貫穿,關上門又自成一體,由廂房前的耳門即可出入。黃錫喜離開個園后,寓居泰州,他的兒子自幼習醫(yī),醫(yī)術高明,在上海懸壺,有“一指神針”之稱。
西路建筑(壽)
西路住宅遺存主房前后三進,是黃家內眷集中生活、活動的場所。前進為廳堂,稱之花要。中進與后進為二層樓宅。稱之繡樓,檐口瓦頭滴水是壽桃圖案,門窗閣扇,采用的是仙鶴圖案。三面置回廊兩側設耳門,皆明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間,實為五間橫排,將稍間作套房。在封建社會受“禮”制等級制度的規(guī)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間,民間為避之規(guī)矩就巧妙地采取“明三暗五”的組合。其實這也是使用功能上的需要。稍間前前置小天井,筑花壇。非常雅靜,具有極強的私密性。通常作為閨房、書齋、密室之用。
清頌堂
此廳堂為杉木構架,但極為考究。正廳三楹,旁設套房,套房前置小天井。廳前置三面回廊,廊寬達2米。天井白礬石(漢白玉)鋪地,四面見方。與高峻方柱、古拙方石磉對應。階沿石,取材一整塊花崗石,長度達4.8米,寬度有0。6米,厚度為0。2米,檐桁不但粗實,而且是一根整木橫陳三間,長度達12.3米。廳檐、廊檐凈高度達5.2米,此廳堂不但是黃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遺存最高的廳堂。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廳內家俱八仙文飾古樸精致,抱柱上的楹聯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此廳是黃氏家族聚會祭祀場所,廳后步架上有閣,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也是時而排戲唱“堂會”的地方。黃至筠曾畜養(yǎng)二、三百人的家庭戲班子。廊墻上有兩對1.52.5米磨磚大花窗,是典型的揚州風格。透過海棠錦、龜背錦文飾,東邊可見小天井的幾竿疏竹,西邊可見一株臘梅,清雅之極。
黃氏有佳兒
從清頌堂抱柱的楹聯上,我們可以知道黃至筠深受儒家影響,認為讀書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師教子,每天還親自督查。關于黃至筠教子成才的事,時人有著這樣的描述,就算現在感覺很值得借鑒。黃至筠初到揚州時,揚州的文人、名流因為他是個商人,大多不屑與他為伍。黃至筠亦不與他們往來。但他每年都要花重金聘請安徽的名宿來家教子,并且天天晚上親自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發(fā)現還有不精之處,就會立刻派仆人陪著到書房,重新請老師講解,必須完全領悟才可以去睡覺。二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有一天,揚州的一位名士在黃家與錫慶(長子)的老師談話,偶然涉及到《漢書》,這位名士有些不解的地方。老師指著錫慶對他說:“伊尚熟悉”。要錫慶回答,錫慶起立,背誦如流,解釋詳盡。這位名士出來后對人說:“黃氏有佳兒,勿輕之也!”嚴格的要求,優(yōu)秀的老師,加上自身的努力,黃至筠的四個兒子:黃錫慶、黃奭、黃錫麒、黃錫禧都工詩詞,善書畫,有深厚的文學造詣,而且都有著作留傳于世。。尤為突出的是次子黃奭,在古書輯佚方面頗有建樹,著有《漢學堂叢書》等十余部學術著作,名字也被載入史冊。
西路中進
此為三面明三暗五樓宅 樓上下共10間。樓下西邊最后一間是主人黃至筠的臥室,室內有藏寶洞;另一間是書房;樓下最東邊房間有樓梯可直達二樓。樓上是內眷活動的場所,有繡房、兒童室等。廊墻不設花窗,套間與小天井自成格局,夏日可避暑氣,冬日可拒寒風,居之適,讀書雅。
西路后進
仍然為三面置廊,明三暗五樓宅,樓上下共10間。樓下是正房臥室;從屏門后樓梯可上樓,樓上是閨房繡樓,有女兒家的臥房、書房、娛樂室、沐浴房等。高墻深院,與世隔絕,難怪從前有大戶人家的女兒“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之說。現在每到煙花三月,個園都會和揚州工藝廠聯辦辦“揚州剪紙藝術節(jié)”,是目前唯一集中展示揚州剪紙藝術的地方。揚州剪紙以宣紙為原料,以黑色硬紙作村,畫面黑白分明。題材豐富,有人物,風景,花鳥魚蟲等,尤以四時花卉、百蝶為長。極具地方特色,也是中國剪紙出類拔萃者之一。過去揚州人民間剪紙主要用作鞋花,枕花,臺布花和床單花等刺繡底樣。現在,由于社會習俗改變,創(chuàng)作題材擴大,揚州剪紙從實用性逐漸轉向欣賞性為主。堂屋屏門后原有腰門直抵后花園。是太太小姐們進入后花園賞景之門。
西火巷
此巷南寬北窄,揚州人俗稱“棺材巷”。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墻下端發(fā)磚拱著一道,水井置巷南端,緊鄰兩側住房及前面門樓排房,便于前面住宅平時用方便。若發(fā)生火災取水滅火及時。旁邊墻上砌成拱形,防止長期取水導致墻體下沉。井旁歷史上原有百年以上老紫藤樹一株。今濃蔭不存。舊日外客來訪,皆由此巷入園,由南至北漸行漸窄,強化了透視感,延伸了空間。更覺庭院深深深幾許。
孤品疊石四季山
出西火巷向左數步可見一段有花窗的粉墻,正中開一月洞門,門上白額,陰刻“個園”。竹青填色。門外兩側各有一個方形花壇,花壇內修竹勁挺,高出墻垣,作沖霄凌云之姿,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tài),狀出“雨后春筍”之意。竹是新成石舊栽,寥寥數筆,點出了春日雨后山林的盎然生意,微風中,陽光下,修篁弄影,疏葉生姿盡現于粉墻之上令人遐想,頗有板橋遺韻。這幅別開生面的竹石圖,點破“春山”主題,告訴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帶雨竹”。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春 山
春景由筍石(白果峰石、烏峰石)、太湖石和修竹、桂花共同組成,布局處理精巧獨特,門外的竹石圖“惜墨如金”以及其洗練的手法表現了人們對春的向往和珍惜,點破“竹石”主題。墻內的“鬧春圖”不僅婉轉的傳達了人們在春日的喜悅心情,含蓄地道出中國園林發(fā)展的開端。春山宜游,不在游程長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樂。立于此地,向西看,可見一段曲廊連兩間層樓,樓下懸一匾“覓句廊”。園中舊有復道樓廊繞園一周,可以“晴則徑。雨則廊”。陳含光也在《個園行》中說:“高樓四合干星辰”,F只余此殘樓。樓下廊柱楹聯書袁枚句:“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再看看園門橫額上的“個園”和粉墻上搖動的竹影真令人叫絕,此語為“個”做了最精彩的注釋
十二生肖鬧春圖;過月洞門,卵石灣道兩側有百年桂花樹十余株,植于湖石圍點的花壇內。東南有以“透風漏月”廳西墻為依托用湖石貼成龍形小山,余勢與花壇綿延相連,花壇內亦有數米高的湖石聳立。造園者為了進一步渲染春的氣息,這里所用的太湖石形態(tài)別致,酷似各種姿態(tài)的動物,以貼山,圍山,點石等手法構成了一幅“百獸鬧春圖”,亦稱為“十二生肖鬧春圖”。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負重向前的春耕牛,還有那氣定神閑的駿馬和活潑可愛的小狗無不惟妙惟肖,就連長嘯山林的猛虎,見首不見尾的神龍,聰明調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當當,當然離人最近的還是溫順的玉兔了,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的熱鬧在這里被表現的淋漓盡致。不過在此我們可不能只看“熱鬧”哦,此景在熱鬧之余,還另有一番深意的。翻開中國園林發(fā)展史就可以知道了,園林最早雛形為園囿,《詩經》毛享傳曰:“囿,所以域養(yǎng)禽獸也”。也就是說,最早的園林是以散養(yǎng)各種動物為主的。原來這些神態(tài)各異的動物不僅為我們傳達了春的信息,還悄悄地提醒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不要忘了中國園林的淵源。
園門內外,同是春景,意境卻全然不同了。剛才在門外還是早春光景,到了門內,已經是漸深漸濃的大好春光了。令人驚奇的是,這種變幻,是在你不知不覺間自然而然完成的。
夏 山
宜雨軒的西北,修竹依依,綠樹成蔭,數株高大的廣玉蘭和楓楊掩映著一座蒼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澤青灰,飄逸俊秀,形姿多變,狀若天上帶雨的云朵。這就是夏山。中國畫里有“夏云多奇峰”的意境,因為夏日天空中變幻萬千的巧云多像奇異的山峰,個園夏山便是利用太湖石柔美曲線以掇山手法,壘石為停云之勢,來模擬夏日天空中的云朵。山前有一池碧水,綠樹的濃蔭在水面上、山石上渲染著水墨的意蘊。池水的波光中又變幻著山石樹木迷離的倒影,如云一般在水底的天空聚散流動著。
湖石山景
為了更好的體現云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選擇備具瘦、透、漏、皺之形的上品太湖石來掇疊。瘦、透、漏、皺是我國傳統的賞石標準,瘦,是指其線條的嫵媚多姿;透和漏是指石的多孔和玲瓏,皺則是形容其滄桑的紋理。夏山不僅用石講究,在掇疊時又充分運用了“壘石為山,一石有一石的脈絡,雖千萬石而亦合成一脈絡”的山水畫理。所以夏山雖然變化萬端,卻氣韻流暢。整個山勢平緩柔和,分東西兩峰,山頂有古柏如蓋,有小亭翼然,山下臨水建有石屋,隔水而望,幽深無比。夏山主要采用掇山為主的疊石技藝,以湖石的玲瓏剔透和高超的疊石技藝表達了江南山水的婉約柔美。也是疊石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
荷塘蛙鳴
江南的夏日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所以此處池西岸臨水處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圍點,曲折凸凹。池中睡蓮點點,無論是淡淡的紅、還是淡淡的紫都在以最輕盈的身姿點綴著夏日的蒼翠。俗稱“荷塘蛙鳴”。水上架曲橋一道,青石板的橋面,三折后直達洞口又延伸隱沒于山腹,使水尾藏起。給人有無限幽深的感覺。
魚骨石
曲橋側立一湖石,此石修長飄逸,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如剔凈的魚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極似漢字中的“丑”字。宋代的蘇東坡雖然做過揚州的太守,還一上任就廢了擾民的“萬花會”,可是他肯定沒有見過幾百年后才現身揚州的這塊“丑石”。不過他:“石文而丑,一丑字而石之千態(tài)萬狀備也”卻好像是轉為此石而說。石不能言最可人,亦或是此石感遇知音,轉為印證此語才靜默的佇立在這城市山林。賈平凹也曾就石之“丑”而說:“石以丑為美,丑到極處也就美到了極處。”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稱它為“鎮(zhèn)園之寶”當為不過。丑石之后有一石魚,張嘴擺尾,神態(tài)生動,和池中金魚相映成趣。石魚右上方,湖石山上有云南黃馨一株,倒垂枝條已近水面,微風過處搖曳生姿,仿佛綠色飛瀑掛于山前,平增了許多生意。
夏山石屋
渡曲橋,入夏山石屋,起初會感到黯淡不適,片刻后,就會發(fā)現有絲絲光亮從石隙中透入,假山內部的立面也就在眼前逐漸的清晰起來了,洞壁變化多端,層次分明,沿山臨水處多孔洞,從里向外看,每個洞孔都似畫框一般為我們取舍著洞外的景色。夏景的池水、山石、花木就以另一種姿態(tài)重新出現了,隨著腳步的移動景物也變換著,這就是造園上的“框景”和“移步換景”的手法,江南私家園林因為空間有限,這種手法采用較多。是利用美學上分割的原理把空間延伸擴大了,所以園林上有“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說法。每當夏日,古木生風,拂水而來,令人神清氣爽。
鶴亭
夏山頂有一四角小亭,名為“鶴亭”。相傳這里是主人養(yǎng)鶴的地方,夏山如云,若有鶴舞其間,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鶴亭東南角處是夏山石室透入光亮的石隙,亭角恰好為石室庇護了風雨,細節(jié)的處理也如此周到。亭前有一古柏,枝條虬曲, 伸出涯際,增添了夏山的蔥郁氣氛。立于山顛,環(huán)顧四周可見湖石圍點成的“欄桿”,不僅確保了游人的安全 ,還增加了山體的高度,可謂匠心獨運。
紫藤
鶴亭東有一紫藤,立于夏山山道的出口處的山石邊,枝葉交錯如蓋,藤條相互纏繞,根徑已經融為一體,仿佛歷經了滄桑。是原產于我國的一種綠陰藤本植物,每到暮春時節(jié),就會開出一串串淡紫色的蝶形花穗,長約盈尺,輕輕低垂,散發(fā)出陣陣芳香,在初夏的陽光下,隨風飄動,格外媚人。
時空隧道
夏山柔美秀麗,綠樹青波,一派江南風情。由夏山向東,可轉至一氣勢不凡的長樓之上,這是園中最大體量的建筑抱山樓,,樓上樓下各7間,沿樓廊東行,越過架空的復道廊,可直達于個園假山的精華黃石假山-秋山。黃石蒼勁有力,刀辟斧砍一般,盡顯北方的雄渾氣概,如何銜接過渡這兩座風格迥異的假山,到是要頗費一番心思的,夏秋兩山在銜接處理上手法極為高妙。首先兩山都是依樓而掇,有多條山徑直通樓上,抱山樓在空間連接兩山,長廊亦如手臂抱兩山于胸前,這也是抱山樓得名的由來。其次秋山和夏山的兩山腳在銜接處是以壓縮體量的圍點做法來協調過渡,夏山湖石延伸為花臺駁岸,如云之彌散,秋山黃石則盡量選用圓厚縱紋者來圍點花壇,盡量縮小差異。抱山樓廊為復道廊,游人無論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渾然不覺中從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戲稱為“時空隧道”呢。
立于樓上長廊,可見樓前水池東邊,有一六角小亭,飛檐翹角,清麗挺拔。和抱山樓的壯觀,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夺屆分袑νさ慕忉屖“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所以道邊多設亭。亭在空間上獨立自在,布局上靈活多變。在建筑藝術上,亭集中了中國古代建筑最富民族形式的精華。園林中的亭可以供人們遮陽避雨、休息觀景,也使園中的風景更加美麗。此亭的周圍似乎是隨意點置了一些湖石,但是因為池水的環(huán)繞使這些湖石便成了破浪前行的船頭。亭面西懸一匾“清漪”,有楹聯:“何處簫聲,醉倚春風弄明月;幾痕淡影斜撐老樹護幽亭。” 月明之夜,立于亭中,微風徐來,碧水蕩漾,在隱約的簫聲中沉淀自己的心情,到也算不辜負了這明月春風、老樹幽亭.
秋 山
如果說春山是開篇,夏山是鋪展,那么我們眼前的秋山則是高潮。沿樓廊東行,越過架空的復道廊,可直達于黃石假山――秋山。
秋山用黃石疊成,用石潑辣,氣勢磅礴,植物配置以楓樹為主,間雜松柏,秋山的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松之蒼綠,楓之火紅與山石的褐黃在暮色中明凈如妝,極具畫意。但最為精妙的還是其內部山道設計,上下盤旋,縱橫交錯.石屋、石橋、石梁、石洞、和山中小筑融在一起,時澗時谷,時壁時涯,變化莫測。不過 游秋山前你若能事先知道:“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訣,定會平添許多樂趣。關于黃石假山揚州民間一直流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石濤所疊。我國著名古建史專家在他的《園林叢談》中也說:“壽芝園原來疊石,相傳為石濤所疊,但沒有可靠的根據,或許因園中的假山,氣勢有似安徽的黃山,石濤喜畫黃山景,就附會是他的作品了”。不過清人汪全泰寫給園主次子黃奭的詩詞中有“若年少,懷故里,甚牢騷。自言家居,大滌石屋洞天高。”之語(大滌子為石濤別號),自家人言自家事,這算不算“可靠的證據”呢?
黃石山景
秋山外形峻峭依云,綿延不絕,分西,中,南三峰,中為主峰,西、南兩峰為輔。三者之間賓主照應,參差掩映,形成起伏綿延的山勢。中鋒最為險峻,突兀驚人,峰頂疊石仿佛 余工未了,更是耐人尋味。這是疊石者大量使用“挑飄”技法形成的效果。“挑”是塊石從山體中橫向當空伸出,“飄” 是在伸出的塊石頂端豎石的手法。秋山的每塊石頭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頗有黃山意蘊,若從山頂尋道下來,你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整個山體內部都是“空”的,這就是假山的虛實手法了,相對來說,湖石假山要比黃石假山容易堆疊的,因為湖石本身多孔,具有一定的空靈感;但是黃石質地厚重,形態(tài)單一,很難做“空”。不過若有高手妙成,則更能顯示出山的嵯峨氣勢。個園的秋山,實而不悶,高峻而又奇險。而且十分注意山形之凹凸變化及洞壑之大小搭配,在黃石假山中是巔峰之作。
拂云亭
從抱山樓廊東行可直至秋山中峰山顛的拂云亭,亭名“拂云”取高可拂云之意,這里是園內最高的建筑,人立其中俯瞰全園,古木、假山、池水、建筑都盡在腳下,此時此境園西的夏山真仿佛一片舉步可至的云海,這就是夏山另外一個名字“秋云” 的由來了。早些時候從這里向北遠 眺,瘦西湖、平山堂、觀音山諸景都一一可見,可惜現在由于城市的“長高”,此亭已經無 法“借”來那些美景了。我國古代有秋日重陽登高望遠的習俗,在這里造園者巧妙的以“高可拂云”的小亭渲染了秋的主題。拂云亭是位于中峰山顛的,但是亭南黃石山峰還是依亭而上,高出亭檐,峰頂平臺小到只能一人立足,不過若是沿石階蹬上此處,那種居高臨下,紅塵已遠的舒暢,會讓你難以忘懷的。盡管此處及其險峻,人在其上也絕不會有絲毫的恐懼,因為有亭在人身后,給人以心理的依托,悄悄的平息了你的恐慌,這就是拂云亭設計的又一妙處了。
秋山石屋
按著“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 的口訣,沿山道行至底層,向東、向光線明亮處去,就可看到一個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線即是由此灑落,此桌四人圍做,兩人對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東是一石床,床頭燈臺、床邊踏腳一應俱全。石床對面為石窗,窗下置石幾,兩側設石凳。你看此處,有桌、有床、有窗、有幾還有凳,分明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石屋。而窗外是一個小小的庭院,四壁皆山,中央設一極小花臺 ,有羅漢松一株。不過可不要小瞧這個僅能植樹一株的小花壇哦,它雖小在這里卻打破了兩個僵局呢,第一,如果沒有這個花壇,從石屋出來時,豈不是出門就碰壁嗎?有了它,我們不僅不會碰壁,還有了兩條大路可走;第二,如果沒有它,人在院中,四面皆壁,豈不成了 “囚”。中國古人造屋非常講究風水,就算是建石屋也不能不有所避諱。園主次子黃奭“自言家居,大滌石屋洞天高”,果然在此!有如此妙景,揚州人“八月秋聲,不看廣 陵潮”也就不奇怪了。
旱山水意
在石屋外可見兩座漢白玉欄桿的小橋,高出我們的頭頂,前后呈“之”字排列,如果我們剛才下山時,到中途平折西出,過一線天,就可立于此橋之上了。橋面是一塊條形黃石,不過此石全無同類的蒼勁有力,到仿佛在流水中浸潤了千百萬年似的,波紋剝蝕,石苔點點。人若立橋上,則上對絕壁,下臨深潭,而我們此時人在橋下,又大有人立舟上,舟行水面的感覺。這里雖然沒有一勺真水,但 又無處不具水的意境。這種造景手法,園林上稱“旱山水意”,亦稱“枯水”。
黃石丹楓
秋山的植物以楓為最多。江南凡樹葉有叉岐者,多呼為楓。一經秋霜,葉盡深紅。不過也不是所有的楓葉都要經秋才紅的,住秋閣前的這株紅楓就是四季長紅的。所以無論你那個季節(jié)來看秋山都會有“楓葉荻花秋瑟瑟”的感覺。秋山位于園東,每當夕陽西下,黃石丹楓,倍增秋色。人行其間也真的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
住秋閣
石屋窗下,庭院最東有石階可上秋山南峰,或向西出庭院右折也可盤旋而上,南峰有一山間小筑,面西而建,上懸一匾曰“住秋閣”。人都是怕秋日蕭瑟,要設計留春的,個園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來黃至筠少時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業(yè)成功,人生得意的階段,人生的秋天在他來講真是一個金色的季節(jié)。春華不如秋實,春日雖有繁花似錦。只有秋日的累累碩果,才會讓人深切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住秋”在這里不僅再度點出了秋的魅力,也一語道破了園主為什么要不惜“筆墨”從不同角度,來極力渲染秋的主題。更是秋山最精彩的總結。然而最美的時光的也總是走的最急,無論他對秋有著怎樣的不舍,怎樣的想留住這金色的季節(jié),時間也不會作片刻的停留。再看門前板橋所撰的 楹聯:“秋從夏雨聲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尋”。巧妙的道出了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變幻和 時光的流轉。
冬 山
從住秋閣下山,南行數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貼山、圍山三種手法壘疊而成的冬山,是園中占地面積最小的一組假山,但是卻是構思最為精巧、獨特,最富創(chuàng)意的一景。它分別從色、形、聲三個角度來勾畫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筑、來烘托冬的氣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連其間,也覺得寒氣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稱雪石來自安徽的宣城,體態(tài)圓渾,《園冶》中說它“逾舊逾白,儼如雪山也”。其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陽光的直射下熠熠閃光,但在背光之下卻是皚皚露白,仿佛冬日殘雪未消的樣子,這里將宣石置于透風漏月廳北的南墻之下,三面有粉墻花窗,一面有廳堂,取背光之下,積雪未消的意境,其高出墻頭的山頂雖因陽光的照射閃閃發(fā)光,卻并未違背此處賞雪的主題,反而突出了冬山的山峰,增加了假山積雪的質感,疊石者在這里對色彩的觀察運用可謂細 致入薇。山腳又以白礬石鋪成冰裂紋的形狀來加深寒冬氣象。 冬日是蕭條而寂寥的,所以畫理有“冬山慘淡而如睡”之說,可是誰又希望自己的庭院是這樣的景象呢?為了打破冬日的蕭條,這里采用了一塊塊形似小獅子的象形宣石,在掇疊時又非常注意因勢制宜,使整個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應,遠遠望去,好像有無數的小獅子在雪中嬉戲,一只只顧盼生情,憨態(tài)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所以冬山被人成為“群獅戲雪圖”或“雪壓百獅圖”。
冬樹
冬山掇疊以貼壁為主,山脈余勢延伸為花臺,分植三株臘梅,幾叢天竺和一棵老榆樹,三株臘梅都是揚州名品,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就開花了,另一株為“揚州黃”,花瓣短圓,色澤也比一般臘梅更深 ,花期較冬前素稍晚,還有一株是素心臘梅,立春前后才開花的,所以從冬至到立春,整整一個冬季都是暗香浮動,梅雪相映;而天竺在入冬后,葉與果實都轉為紅色,和山的雪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冬山唯一的喬木就是那株老榆樹了,一般來說,榆樹是很少入園造景的,此樹既無花的芬芳,也無葉的婆娑、干的俊美。但植于此地,卻是神來之筆,因為殘雪冬景要的就是這種老樹昏鴉的蕭條。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取“年年有余(榆)”的意思了。
風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園者慣用的表現手法。但怎么才能把轉瞬即逝的聲音運用到造園之中的呢?看到了嗎?這南墻之上的圓形孔洞,共分為四排,每排六個,總計二十四個,每個孔洞直徑約一尺,分布均勻,排列整齊。冬為歲尾,你會很自然的聯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個節(jié)氣 ,不過在這里它可不僅僅傳達了歲月的變遷,而是設計者最為獨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這些孔洞被人稱為“風音洞”。冬山處于花園的最南邊,風音洞所在的高墻和個園三路住宅的后墻形成了一條狹長的通道,風從高墻窄巷之間擦墻而過時,會形成負壓,加快流速。這時墻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橫笛,呼呼作響,發(fā)出北風呼嘯的聲音,奏響了冬的樂章,給人以寒風料峭的感覺。
風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規(guī)做法應該設置花窗,但宣石體態(tài)渾圓,形似雪堆,又間以雜色,如果用傳統的磨磚花窗作為背景,會消弱宣石的質感,淡化雪意,如果只用一段粉墻又未免顯的過于單調,在這里造園者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用最簡單的幾何圖形“圓”造成孔洞,即代替了花窗,又借來了“寒”風,真可謂匠心獨運。
漏窗望春
冬,是四季的終篇,但它并不意味著結束。冬山的西墻之上兩個圓形的漏窗,延伸了我們的視線,透過這圓形的漏窗,春山的修篁石筍重又映入了眼簾。讓人立刻產生“大地回春,周而復止”的聯想。令人感嘆設計者的奇思妙想,讓你忍不住為它喝彩!至此,你是否也會在心里輕輕的嘆一 聲:“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此窗設置堪稱點睛之筆。
抱山宜雨好摟臺
個園的園林建筑景觀頗有《園冶》中“奇亭巧榭,構分紅紫之從;層閣重樓,迥出云宵之上”的意味.
叢書樓
叢書樓在冬山的東面,秋山的最南,山與樓結合巧妙,樓也成了秋山最優(yōu)雅的收尾。從山間石階可直至樓上,此樓背依秋山,面南而立,三開間,樓上下共六間。從名字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它避開園林中主要游覽路線,建筑式樣也較簡樸。樓前有一小小院落,植梧桐一株,主干已斜出屋檐。頗有些“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味。東邊粉墻設海棠花形大漏窗,隔窗是幾枝縱不雨也簌簌的芭蕉,西邊的水磨磚花窗是園中最大的一個漏窗,透過它,整個冬山的宣石、臘梅都盡收眼底,更為絕妙的是,它和冬景西墻的圓形漏窗處于一條水平線上,所以我們的視線竟可以穿越冬景看到春景的修竹。計成《園冶》中說:“取景在借”。在這里院落雖小,僅有梧桐一株。但通過花窗巧妙的“借”來隔墻的芭蕉、臘梅和院中的梧桐一起營造了一種清靜、淡泊的情趣。
透風漏月
“透風漏月”位于冬山之北,南北兩邊通透,單檐硬山頂,闊11.6 米,深7.15米。此廳從其構架形式上來說是方廳,抬梁式的構架是方的、椽子是方的、柱子是方的、石鼓是方的、石磉是方的、地面是方磚鋪的、連木雕窗子也是方的。從“透風漏月”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里曾經的風雅。廳內的家具紋飾為竹葉形,陳設的花卉是蘭花,東西的墻壁上懸掛著昆曲知識介紹的資料以及經典昆曲演出的劇照。據說黃至筠最喜在此廳圍爐賞雪,雖然我們無法揣摩他當初在風清月明之夜的心境了,但可以想像的是這里一定蕩漾著絲竹悠揚的曲調。因為園主黃至筠當年蓄養(yǎng)的家庭戲班,規(guī)模大、設施精,在清代曾名聞遐邇。他家蓄養(yǎng)的私人戲班多達二三百人,服裝行頭價值白銀二三十萬,個園作為揚州園林的經典佳構,和昆曲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也是昆曲的知音了。
壺天自春、抱山樓
出透風漏月,園中的亭臺、樓閣、假山、花木重重迭迭,幽深無比。北邊的抱山樓因著樹木山石的掩映竟讓人感覺有些縹緲,不過樓前的匾額上“壺天自春”四個大字還是清晰可見的。“壺天自春”是取《個園記》中“以其目營心構之所得,不出戶而壺天自春,塵馬皆息。”其意是個園空間雖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之意。“壺天”最早是道教用語,出自《后漢書》:“費長房者,汲南人也,這市椽。有老翁賣藥懸壺于肆頭,及市罷,常跳入壺中,市人莫視。唯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華,旨酒甘肴,盈衍具中。共飲畢乃出。乃就樓上候長房日: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事畢當去。”不過私家園林多為壺狀結構,有狹長的通道進入,里面豁然開闊,美不勝收,也算是人間仙境了。漫步在抱山樓上憑欄賞景,可見宜雨軒的屋面坡度平緩,但出檐深遠,翼角柔順,比北方舒展,較南方低平,這就是揚州本地建筑風格形式之一。全國著名古建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特別欣賞揚州個園住宅與園林。他評價“揚州的住宅園林綜合了南北的特色,自成一格,雄偉中寓明秀,得雅健之致,借用文學上的一句話來說,真所謂“健筆寫柔情”了。而堂廡廊亭的高敞挺拔,假山的沉厚蒼古,花墻的透漏,更是別處所不及。而個園是揚州遺存住宅園林之最,也是此語最好注腳。
宜雨軒
透風漏月向西數步即可見四面空靈的“宜雨軒”,面南而筑。單檐歇山式,東西三楹,歇山有磨磚深浮雕,嵌如意卷草,線條舒卷自然流暢。是全園謀篇構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致的安排全是圍繞宜雨軒次第展開的。宜雨軒門前有一楹聯:“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今雨初來”。舊雨、今雨源出杜甫《秋述》一文:“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人情冷暖令詩人感慨萬分。后人由此便用“今雨”“舊雨”借指新朋老友。此聯可謂“宜雨軒”的破題導讀,顯然,這里曾是主人接待賓客,與新朋老友歡聚的場所,不過現在也許只有這軒中的梁柱還記得當初的琴聲悠悠了。門前是春景的十余株桂花,也因著這個緣故,揚州人又把宜雨軒稱為“桂花廳”了。進入軒中,可見一堂橄欖文飾的老家具,暗紅的色澤還傳遞著舊時的典雅,精制的雕工也在訴說曾經的奢華;◣字系年愒O和透風漏月的一樣,也是“不因無人而不芳”的幽蘭。宜雨軒是四面廳,南面設落地長窗,其他三面半窗,四面有環(huán)廊,廊前雕欄,東西兩邊設美人靠坐凳。四季景物都繞廳而置,此時此地“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春、夏、秋、冬竟一起隔著窗兒到了眼前。時光象是停留了腳步,四季也沒有了更迭。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感慨,在這里是再也說不出了。走在軒外的環(huán)廊上,腳步也就有了任意穿越時空的輕靈。仿佛那靜默的四季山真的替我們留住了似水的年華。
出身于仕宦家庭的黃至筠,不僅是一個精通鹽業(yè)生財之道的大商人,還是一個富有才情,擅長丹青的風雅名士,抱山樓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掛在漢學堂內的花鳥題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筆。不過,黃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傳世之作,還是他的個園。如果說蘇州園林精美如詩中的絕句,詞里的小令,揚州個園就是一篇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尾相銜的精妙散文,讓人細讀慢品回味無窮。個園的假山、疊石、建筑、花木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充滿了詩情畫意的時空,任人留連沉迷。同時也在解譯著主人傳遞給我們的某種信息密碼,在這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凝聚在民族文化深處的那樣一種審美情結和人生理想。真正是“鹽商豪府第 竹石雅乾坤”。我的講解就到這里了。
好書不厭百回讀,個園妙處須細品!
4年級導游詞 篇4
五花海位于我國九寨溝國家公園,它位于海拔2472米處,珍珠灘瀑布之上,熊貓湖的下部。清澈多彩的湖面下顯現出一段段的樹木軀干。五花海是九寨溝的驕傲,被譽為“九寨溝一絕”。同一水域,卻呈現出淺紅、鵝黃、墨綠、深藍、寶藍等色,斑駁迷離,色彩繽紛。
五花海美景是由于海底的鈣華沉積、艷麗藻類,以及沉水植物的分布差異而形成的,海中斑斕的色塊似無數塊寶石鑲嵌成的巨形佩飾,珠光寶氣,雍容華貴。五花海的彩葉大半集中在出水口附近的湖畔,金秋時節(jié),湖畔彩林倒映在湖面,與湖底的色彩混合成一個異彩紛呈的彩色世界,其色彩之豐富,甚至超出了畫家的想象力。九寨人說:五花海是神池,它的水灑向哪兒,哪兒就花繁林茂,美麗富饒。
藏羌人民熱情豪放,這種性格也濃郁地體現在他們的飲食文化中。 當地特色餐飲主要為牛羊肉,但藏族和羌族的做法稍有不同:藏族以熏烤肉為主,輔之以青稞酒,酥油茶,酸奶等飲品;羌族喜食酸辣口味的肉菜和動物內臟。另外當地漢族人以川菜為主。
4年級導游詞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級4A級景區(qū)“梯云村落·曬秋人家”的篁嶺景區(qū),我是你們的講解員小X,今天很榮幸由我給大家擔任向導,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的篁嶺之行帶來快樂。
我們剛剛乘坐的是升級改造后的脫掛式觀光索道,全長1228米,高差196米,空中運行時間為5分鐘。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海拔500米的篁嶺嶺頭,因“修篁遍嶺”才有了篁嶺的雅名。(“篁”其實是一種竹子,篁嶺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觀音竹等,我們景區(qū)沿途也隨處可見這些竹子。篁嶺是婺源古村落的經典代表,保存了大量的農耕文明時代特征。整個篁嶺景區(qū),分為三大主題板塊:一是“大地飛歌”,體驗多色塊梯田組成的大地藝術對視覺的沖擊;二是“云中漫步”,體現大跨度索橋、溜索對膽量的歷練;三是“天上人間”,展現篁嶺古村的村落構造,古民居上的曬秋傳統,還有古老天街的商賈、美食、民居、民俗的無窮魅力。讓每一位游客真正體驗到“民俗風、山水畫、田園詩、文化歌、生活曲、夢幻情”。
在景區(qū)開發(fā)之前,這個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徽州村落,也曾一度瀕臨衰落和消亡。由于受地形限制,篁嶺交通不便且嚴重缺水,絕大部份農田、土地等生產資料都在山下,使村莊逐步半空心化。這樣一來,村里大部分閑置房屋都因年久失修而腐爛倒塌;獨特的“曬秋”景觀也逐年消失。那么,篁嶺村開發(fā)的第一戰(zhàn)是怎么打的呢?咱們剛剛在纜車內看到山腳下的公路旁有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那兒叫篁嶺新村,是20xx年由婺源縣鄉(xiāng)村文化公司出資新建的,村里有68套新徽派風格安置房,24套老年公寓和單身公寓,住在村里的320人全部是從原篁嶺古村遷出的。篁嶺通過這樣一種古村落旅游產權收購以及搬遷安置的方式。保持了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并對古村落建筑及風貌體系進行規(guī)劃、保護,為景區(qū)發(fā)展找到了一條新出路。
篁嶺古村依山就勢而建,四周古木環(huán)抱,后龍山以青松為主,村腳水口林以紅豆杉群為主,我們現在正走在村西進村的水口林中,以香楓和古樟居多,樹齡大多在幾百年,最長達到了千年以上。篁嶺古村由曹文侃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間,至今已有580余年。所以篁嶺也是曹氏聚族而居的這么一個典型的徽州古村落。
民俗展覽館(祠堂)
我們現在來到村口,此處地勢較為開闊,篁嶺先人在這里建了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現祠是在原祠基礎上重建的(占地約360平方米),為中軸歇山式建筑,三進五開間。第一進叫儀門,第二進叫亨堂,第三進叫寢室。篁嶺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間從鄰近的上曉鳙遷居而來的。(在宗祠內祭祀先賢上蔡侯曹恤、唐節(jié)度使忠烈公曹全晸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額,是太史汪思題寫的“上蔡世家”。)
婺源縣目前正在努力構建以觀光接待型為基礎,以休閑度假康健型為重點,以文化體驗型為特色的鄉(xiāng)村旅游產品體系。有一系列特色活動和特色產品,像“民間燈彩巡演”“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婺源鄉(xiāng)村過大年”等等,還通過“婺源鄉(xiāng)村文化旅游節(jié)”“婺源茶文化節(jié)”等節(jié)事,來展現婺源民俗、民間文化特色。
篁嶺也不例外,現在將篁嶺宗祠打造成為了一個民俗展覽館,對婺源特有民俗、古徽文化通過實物進行展示,打造婺源文化藝術民俗村落。大家可以細細參觀,看完后,我們從側門出,到竹山書院。
竹山書院
雖然在傳統的婺源縣志里沒有篁嶺竹山書院的記載,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歙縣雄村,就有同名的竹山書院。
這座竹山書院,位于曹氏宗祠側邊,原書院由曹文埴的兒子曹振鏞捐貲創(chuàng)建。曹振鏞,歙縣籍篁嶺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官至大學士。把竹山書院建于曹氏宗祠側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綿世澤”的意思。
書院門前有焚紙塔,也叫字紙爐,古代人“敬惜字紙”, 對有文字的紙張不能隨意丟棄,否則有辱斯文,焚紙塔就是供書院師生焚燒廢棄字紙的。
古代教育特別強調“敬慎”。所以,整個書院的建筑風格體現簡潔樸素,突出教育功能與氛圍。書院分前堂和后堂兩大部分,是主要教學區(qū),樓上是藏書閣。
前堂部分有風雨廊,側邊墻壁上的“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是朱熹為岳麓書院題寫的碑刻,它不僅是岳麓書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傳播朱子理學為主的書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節(jié)自重、廉潔自律、濟世救民”的思想,作為書院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被世代繼承和發(fā)揚著。婺源是朱子故里,他的學說和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現在書院里正在進行的是全國名家美術作品邀請展,主題是“寫生篁嶺”。
(備詢:大門門樓上的磚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鳳樓格式,整體上是一卷打開的書卷或畫軸。“竹山書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龍”,左為“兄弟登科”,右為“孟母教子”等磚雕。都與讀書有關,寄托了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殷切期望。
書院邊門上方的磚雕圖案,場面宏大,人物生動傳神,是徽州磚雕的經典代表作。兩塊磚雕上圖是“校場賽藝”,下圖是“暢游瓊林”。兩塊合在一起,就隱含著文武雙全的意思,當然也是篁嶺人對后代兒孫的期望。)
天街
徽州古村很重視村莊布局,講究風水。篁嶺古村依照“天街九巷,三橋六井”布局建設。篁嶺天街長388米,橫貫東西,九條巷道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莊的各個角落。天街是篁嶺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也是篁嶺的“商業(yè)一條街”,兩邊商鋪林立,各種當地特色的業(yè)態(tài)在此匯聚,這里有婺源三雕之一的木雕,在現場雕刻、修復;有民間藝人制作竹編用品等。
酒店接待中心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篁嶺景區(qū)即將啟用的酒店接待中心。
篁嶺景區(qū)引入安曼國際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對原有的古宅行外立面改造與修繕,內部裝修成精品度假酒店,游客可以來此休閑度假,使景區(qū)的旅游產品從單一觀光型向休閑度假轉變,
這種老宅保護與商業(yè)開發(fā)結合的新模式,把閑置的老宅從充分利用起來變?yōu)樨敻,不只是簡單地把老宅作為參觀景點,而是通過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度假活動,將其建設成為了深度體驗婺源本土生活文化的基地。
我們現在右手邊這些民居的二樓就是景區(qū)已經建設好的精品酒店客房。
竹虛廳
剛才步入天街時,我們有欣賞到婺源木雕技藝的展示,現在我們看到的竹虛廳,最顯著的特色,就是臨街一面全部為木雕,圖案精美繁復,極盡奢華,是一座木雕藝術的寶庫。門面上的6方木雕圖案,左上是“趙子龍救阿斗”,左下是“關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武百官圖”,右上是“周文王打獵”,右下是“狀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撐的木雕主題,從右到左,依次是福、祿、禧、壽。門罩上裂紋還有梅花和竹子的雕刻,意為“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竹子又代表竹報平安、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之意。
竹虛廳的最初的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禎八年(1635年)拔貢,授職湖廣興山縣知縣。
眾屋
這幢建筑就是篁嶺的眾屋,當地也叫廳屋,是曹氏家族聚會、議事的地方。這座眾屋居于篁嶺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場地開闊,是篁嶺的“中心廣場”,自然也是最熱鬧的地方。門額上“圣旨”兩字體現了曹氏在朝為官的地位,F在眾屋改造成了一個酒吧,是西式酒吧進駐中式廳堂的典型代表。
繡樓
關于繡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那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拋繡球選夫君的地方。但婺源沒有這樣的風俗,婺源過去特別重視禮法,兒女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等級森嚴”,不會拋繡球選夫君。
第二種說法是,富家小姐繡花綴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們閑來無事,就在高樓上繡著花,順便看看樓下走過的人,還有樓外的風景,以此來排解心中的寂寞,打發(fā)無聊的時光。
作為了解(當前婺源的主要休閑娛樂場所40余家,主要旅游購物場所400余家。賓館200余家。其中四星5家,三星7家,國際大酒店、婺源賓館正在創(chuàng)評五星級賓館,總床位1.7萬張;全縣共有農家樂3300余戶,床位1.6萬張,餐位11萬個,解決了1.8萬名農民就業(yè),平均戶經營凈收入達到6萬多元。)
各位領導,現在我走在的是天街商鋪最為集中的一段,兩旁商鋪林立,商鋪里商品琳瑯滿目,展示了婺源豐富的物產,說到物產就要說說我們婺源的“四色”特產了,“四色”指的就是“綠、黑、紅、白”。綠就是婺源綠茶,婺源綠茶唐載茶經,宋稱絕品,明清入貢,以“口味香而濃郁。水葉清而潤厚”的特點被譽為中國綠茶品質最優(yōu)者,黑則說的是中國四大名硯中的歙硯,因婺源唐代隸屬于歙州管轄,物以州名而得名歙硯。紅就是大家現在看見的池塘中的中華荷包紅魚了,它是我們婺源獨有的一種優(yōu)良食用魚,明萬歷年間由沱川人余懋學從宮廷傳入婺源民間。因頭小尾短,背高腹園而得名荷包紅魚,荷包紅魚肉質鮮美,營養(yǎng)價值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請各位領導上臺階,繼續(xù)參觀,我們再來說說最后的一樣特產“白”,“白”說的就是我們婺源的江灣雪梨,江灣雪梨體大肉厚,皮白核小,汁多味美,它之所以能成為婺源的四大特產之一,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美味更因為它對于婺源人有著特殊的含義,在古徽州,有這么一句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那么徽州的男子在十三四歲就要出外去學做生意了,在他們離家的時候,就會在自家房前種上一棵梨樹,也帶走一掊(pou)土,寓意著離鄉(xiāng)不離土,另一方面,商人做生意最重要的當然是要有利可圖了,種梨也寓意著“得利”,也是一種吉祥的寓意。
曬工坊
大家對“篁嶺曬秋”都耳熟能詳,那么,那些曬的南瓜、辣椒、蘿卜、米脆是怎么切的,怎么曬的?我們到曬工坊里去探個究竟。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親自參與體驗。
曬工坊的樓臺頂上也是篁嶺很好的攝影點。站在這里,篁嶺村的村貌,還有遠山的景致,都盡收眼底。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嶺人的祖宅,原主人是明代萬歷至崇禎年間的篁嶺人曹永護與曹希例父子。到曹永護四代都是單傳,但由于他們樂善好施、見義勇為,美德美名聞名鄉(xiāng)里。積善人家,必有余慶,由于行善積德,后來,曹希例育有了五個兒子,二十七個孫子,曾孫、玄孫有二百多人。篁嶺曹氏在發(fā)展演變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為代表的五大房。這五大房均統稱五桂堂,一直延續(xù)至今,凡是結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紅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鄭重地寫上“篁里五桂堂”這五個大字,家家如此。
院里種植了香柿、紅梅等,一個半月池蘊含了祖先對篁嶺人信守“中庸、適度”的辨證觀教育。(“人生憂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財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
整個五桂堂正屋分為前堂和后堂兩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對朝堂結構。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題特別能反映主人對后代的期許。靠堂前一方是“麒麟送子”,靠大門一方是“福祿雙壽”,兩邊為“六郎出山”和“一馬當先”。
天井下兩邊的隔廂上,是《朱子家訓》,與《朱子家訓》匹配一起的一個個小型木雕圖案,它們的主題都是圍繞著琴棋書畫、梅蘭竹菊、八仙器物等來表現古人的一些文化活動的場景,大家不妨細細欣賞。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廳堂擺設格局:上門頭,在堂匾下是中堂畫和對聯;再下則是廂椅桌,中間擺放著自鳴鐘,兩邊擺放花瓶、方鏡,一鐘、一瓶、一鏡寓意“終生平靜”。八仙桌擺在堂前正中央,宴請、會客、議事等正式活動,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體現莊重和威嚴。
(今天,篁嶺來了這么多貴賓,又恰逢春節(jié)臨近,篁嶺人準備了過年的待客果籽,請大家品嘗。)
后堂與廚房往往連在一起。在這里可以看到篁嶺人家廚房里一般的陳設:鍋灶、水缸、水桶、飯甑、菜櫥、菜籃、飯籮、笊籬,還有臘肉、干魚等等,篁嶺種田種地所需的農具,在這后堂也有擺布。
怪屋
怪屋的二樓就叫“倒屋”。什么東西都倒過來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什么東西都顛倒著。
倒屋、隱身斗篷,體驗不一樣的拍攝效果。
怪屋的一樓是“斜屋”,地面是斜的,木柱和板壁是斜的,門和窗戶是斜的,什么都是斜的。大家有什么感覺?頭暈站不住了吧?(原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習慣了正常房子的空間位置,在大腦中已存在著某種意志,突然遇到斜屋就會感覺空間錯亂,)告訴大家一個避免頭暈的訣竅吧:不能直著站,要斜著站。
怡心堂
婺源在古徽州“一府六縣”中,徽派民居保留相對完整。但是,古民居類似采光、排污、修繕、產權分散等“先天不足”始終困擾居住者,大部分古民居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狀態(tài)。加之利益驅動,屋內能拆的門片、花窗、花坊等木雕構件也被古董販子“外賣”至全國各地,房屋也變成了空宅,婺源徽派古建資源流失非常嚴重。
我們篁嶺景區(qū)針對這種情況開創(chuàng)了“徽派古建異地搬遷保護模式”,把散落在婺源鄉(xiāng)間的,面臨腐爛倒塌的,但百姓無力維修的有價值的古建,搬遷在篁嶺集中保護,讓這些古建在篁嶺獲得第二次生命。對于這種異地搬遷保護模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央電視臺也進行了報道。
現在我們看到的怡心堂,就是從許村搬遷到篁嶺來的,其前身是婺源許村鎮(zhèn)建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老屋,是當時聞名江南的茶商許暢芝的客館。
整棟房屋飛金彩繪、金碧輝煌,這種彩繪古建,在婺源僅此一棟。怡心堂大門的木雕精美,中國承續(xù)了千百年傳統木雕“教訓子孫、禮義廉恥”的題材,都在這座怡心堂門面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其木雕主題:上排從左至右分別是劉備赴江東、夜訪寇準、楊業(yè)戰(zhàn)韓昌、文王訪賢、棄官尋母;下排從左至右:子孫滿堂、戰(zhàn)長沙、八仙祝壽、討荊州、連中三元。朩雕畫面還有丹鳳朝陽、金玉滿堂、梅蘭竹菊、荷葉、圓月、寶瓶……)
怡心堂分前堂后與后堂,前堂頭頂有藻井,藻井本來專用于祠堂、亭閣的天花板裝飾,很少用于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館里構建了藻井,可見他的別出心裁、財大氣粗。后堂陳設了一些婺源鄉(xiāng)村特色的家用器具,如小孩的火桶等。
樹和堂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一幢官廳,叫“樹和堂”。村莊有人在外為官,回故里修建官廳,既顯身份又備祭拜之用。這座官廳的主人是曹鳴遠,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進士,官至江西才子之鄉(xiāng)撫州府臨川知縣。
磚雕門樓被稱為“文化門”,這官廳雖屬常見的字匾門,但整體月眉形窗罩搭配八字形窗,門罩飛桅戧角,瓦當勾連,彰顯氣勢。水磨青磚精雕細刻,花邊人物應有盡有,“杰應歧靈”的門額則顯示了主人“英雄不問出處”的境界。徽式民居兩邊院墻要略高一些,因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又稱封火墻。
官廳內飾較為簡單,一般都會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風,天井下擺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稱無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鴻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銅鎖狀,寓意鎖住水源,鎖住財源,四水歸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有幅對聯“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意思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讓仁愛和正義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為準則成為自己的老師和做人的標準。
曬秋觀景臺
篁嶺村莊依山而建,可謂“地無三尺平”,村民曬晾農作物只能使用竹簟曬在自家屋頂木架上。祖輩起,他們就用竹篩匾晾曬農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收獲季節(jié),房前屋后成了曬簟的世界。長長木竿托起圓圓的竹簟,竹簟里曬滿火紅的辣椒、金黃的稻谷,形成婺源特有的篁嶺“曬秋”農俗特色景觀,篁嶺因“曬秋”而聞名遐邇,并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樂園。有關篁嶺“曬秋”的攝影作品,曾在全國獲得十多次大獎,還榮獲了“最美中國符號”。
如今,“篁嶺曬秋”已成為固定民俗展示,春曬茶葉蕨菜,夏曬茄子豆角,秋曬辣椒黃菊。時令變化,竹曬匾里所曬之物也在不斷換新,你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角度都可以拍到滿意的曬秋作品。這里也是曬秋觀景臺,拍曬秋的好地方。
婺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縣來命名的3A級的旅游區(qū)。目前,婺源全縣共有景區(qū)景點20多個,其中國家5A級景區(qū)1個(江灣),國家4A級景區(qū)10個(臥龍谷、靈巖洞、李坑、思溪延村、文公山、鴛鴦湖、汪口,五龍源、源頭、篁嶺)。在整體上已經形成東西北三條旅游精品線路:東線“夢里老家古村游”,西線“山水奇觀生態(tài)游”,北線“古洞古建古風游”。
現在,我們右手邊的這棟建筑,是篁嶺的一個餐廳“天街食府”,可同時容納500人用餐,F在所行路段,是天街的延伸段,目前景區(qū)正在進行二期建設,建成之后,這里將開發(fā)成為美食一條街。將婺源的傳統美食集中在此,一方面展示了婺源的傳統飲食文化,另一方面豐富了篁嶺的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加快了篁嶺從單一的觀光型向休閑度假,業(yè)態(tài)經營品質型的轉變。
除篁嶺景區(qū)外,近兩年,婺源縣還成功打造了五龍源漂流、源頭生態(tài)度假村、叢溪莊園、九思堂度假宅院等特色旅游產品。婺源縣委縣政府緊隨江西打造旅游強省的目標,制定了“一個最美,兩個第一”的發(fā)展策略,也就是建設中國最美鄉(xiāng)村,打造中國旅游第一縣,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
婺源自古就有書鄉(xiāng),茶鄉(xiāng)的美譽。自宋到清,全縣中進士550多人,仕宦2665人,歷代的文人學士留下了3100多部著作,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7位名人入選《辭!。篁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文埴曹振鏞父子宰相。曹氏父子宰相,協助主持朝政75年,影響了清朝大半個歷史,成為中國歷史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尤其是曹振鏞,在嘉慶皇帝出巡期間,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處理政務,代君三月,民間就有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無”傳唱。前方的牌坊上刻有圣旨二字,便體現了皇帝對他們的寵愛有加。
(下一步,將突出抓好總投資5億元的大型山水文化演藝、總投資8億元的沱川旅游綜合開發(fā)、總投資4億元的國際會議中心、總投資15億元的水墨上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等重大旅游項目,努力使婺源成為一個四季皆旺、老少皆宜的著名旅游目的地。(力爭在20xx年,全縣接待游客達到3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00億元。)
三號觀景臺 遠眺梯田
各位領導,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篁嶺景區(qū)的三號觀景臺,
篁嶺是個典型的農業(yè)村落,除了少數士子習儒讀書之外,大多數村民都是終生從事繁重的農業(yè)勞動。篁嶺幾乎沒有平畈的段田,都是山上開辟出來的山田,從而形成了我們往對面所看見的規(guī)模較大的梯田。
公司把這些梯田流轉過來,打造農業(yè)觀光園,種植梯田花!,F在田里都種上油菜,今年的3、4月份,千畝梯田油菜花盛開,眼前將是一片燦爛的花海。
為延展婺源油菜花的主題,公司結合旅游高峰周期輪換花卉種植主題,營造梯田花海景觀、大地藝術。油菜花謝后,公司將種植柳葉馬鞭草、孔雀草、一串經、醉蝶等各種花卉,形成又一季花海。
此外,在觀光園還種有紫薇、三角梅、櫻花、牡丹、玫瑰等各種主題花園,錯開花期,使游客每次造訪都有不同的景觀與感受,從而發(fā)展成為婺源四季旅游產品新亮點。
除了觀賞效益,篁嶺也在不斷提升梯田的經濟效益,在土地上,“篁嶺模式”采用公司+農戶形式,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有效整合旅游資源,將農民土地進行流轉,利用梯田打造四季花谷、奇異瓜果園,與農戶共同開發(fā)觀光農業(yè)。同時通過訂單農業(yè),形成經營產業(yè)鏈條,將農戶真正融入產業(yè)項目中,達到零距離就業(yè),足不出村掙錢效果。
從觀景臺下行
婺源也在繼續(xù)打造四季旅游精品路線,F在,我們可以春探人間花海,去江嶺梯田看油菜花美景;夏享冰涼世界,去五龍源漂流、去靈巖洞內一邊避暑一邊看溶洞;秋天,可尋夢里老家,不但有篁嶺曬秋、還有石城、長溪的楓樹林景觀;冬天更是可以去鴛鴦湖游甜蜜樂園。
作為婺源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篁嶺堪稱是婺源文化的縮影了,婺源歷史悠久,唐開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建縣,當時的縣城設在了清華鎮(zhèn)。清華,因“清溪縈繞,華照增輝”而得名。后公元920xx年遷至古鎮(zhèn)蚺城,因城內有座蚺城山,形狀起伏如蚺蛇而得名。唐咸通年間后歙州刺史盧肇命兵駐守于此,因其三面環(huán)水,一面依山,形似待發(fā)之弓箭,而得名弦高鎮(zhèn),1946年改稱紫陽鎮(zhèn)。說到紫陽,就要說到我們婺源的一位大名人,他就是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朱熹的家族是婺源的著姓,以儒傳家,現在我們南門的老街上還有朱家的老宅。里面有一口井。據《婺源縣志》記載,朱熹的父親朱松出生的時候,井內氣吐如虹,因此也稱作“虹井”。到朱熹出生的時候,一道紫氣貫井而出,人們把紫氣東來看成是吉祥的預兆。因此,朱熹把紫陽當作自己的別號。到朱熹死后第九年,皇帝賜他謚號為“文公”,之后把朱熹的“四書集注”列為國學。后來宋度宗賜朱熹的故里婺源為“文公闕里”。不錯,朱熹雖然出生在福建,但是朱熹一直將婺源做為自己的祖籍地,他一生中兩次專程回婺源祭掃祖墓,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和傳說。
婺源因“地當婺州水之源”而得名,隸屬于歙州管轄,公元1120xx年,歙州改稱徽州,又屬徽州府,與休寧,黟縣,歙縣,績溪,祁門合稱一府六縣。民國元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管轄。34年為了在江西進行“剿共”的需要,把婺源劃歸江西管轄,但由于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不同的原因,當時在京、州、府的徽州人,聯系了一些仕宦商賈,不斷上書,請求回皖。這就是婺源歷史上有名的“回皖運動”蔣介石迫于無奈,在47年又把婺源劃回了安徽,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才正式劃給了江西管轄。
所以婺源1200多年的歷史都浸透了徽州文化,和江西的贛文化是很不相同的,我們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包括我們的方言、飲食、民俗等都是濃郁的徽派風格和特色。
現在前方就是篁嶺的水口林了。水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婺源的水口被后人稱之為“中國鄉(xiāng)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園“。這是徽州人對人居環(huán)境整合保護最原始的范例。在徽州,一個完整的水口,包括有水口建筑和水林。在婺源,人們相信:“樹養(yǎng)人丁、水養(yǎng)財”,早在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前,婺源人的祖先就按照古老的規(guī)劃理論,也就是風水學把村莊健在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把入水口成為“天門”。出水口成為“地戶”, “天門”要打得開,意表” 廣納財源”,地戶要閉得緊,這樣才能鎖住才氣。在婺源自古以來還流傳這一句話,那就是“赤膊龍脈水光口,子孫代代往外走”。“龍脈”指的是村莊所依靠的這座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山上和水口的地方都沒有植被,就不能留住人才,村莊的人丁就不會興旺。所以,婺源人不光在水口林植樹,而且決不允許砍伐,為此還制定了“殺豬封山”的村規(guī)民約,對偷伐、濫伐林木者,全村人聲討,除處罰金并通告外,并要從當事人家中拖出生豬當眾宰殺,全村按人頭送肉。在物資匱乏的那是,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
嶺水口林以南方紅豆杉為主,共78株。紅豆杉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我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篁嶺有如此規(guī)模的紅豆杉群,實屬珍貴少見。紅豆杉渾身都是寶,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更是具有抗癌的功效。它們與牌坊、拱橋、五顯廟等一起彰顯徽州古村落水口文化。
在婺源的其他水口種的最多的就是樟樹,樟樹一年四季常青,而且枝繁葉茂。一是樹木越茂盛就代表村莊的人丁就越興旺;二是樹木可以起到涵養(yǎng)水源的作用,誰代表財,這樣一來,村莊的財氣就不會流失太多,還有一方面,在村莊的去水口建水口林,也是為他人著想,就是為下游的村莊涵養(yǎng)水土,充分的體現了徽州人”儒雅“的思想品德。
婺源森林覆蓋率高達82.6%,古樹名木很多,江西掛牌保護的名貴古樹游11000余棵,我們婺源就有5500余棵,占整個江西的一半多。在以紅色文化,綠色山水為旅游主打的江西,我們這方的綠色山水,更顯得璀璨奪目,進入21世紀以來,即使旅游快速發(fā)展,縣委縣政府在開發(fā)過程中,依然堅持保護優(yōu)先,以文化與生態(tài)的珠聯璧合作為我縣鄉(xiāng)村旅游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根本,在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對生態(tài)與文化資源的保護建設,增強了婺源鄉(xiāng)村旅游資源的內在優(yōu)勢。對此,縣委縣政府重點實施了五大工程:一是綠化美化工程。通過造林綠化、封山育林、“十年禁伐闊葉林”等綠化工程,優(yōu)化全縣生態(tài)大環(huán)境;把油菜從傳統的農作物種植上升到新的產業(yè)來培植,在三條精品旅游線路沿線茶園套種開花果木,每年套種梨樹、桃樹等帶花苗木15萬余株,打造“花海婺源”。二是文化保護工程。建立健全了縣、鄉(xiāng)、村“三級”文物保護管理體制,規(guī)劃了古村落村民建房新區(qū),緩解村民建房與古村落保護的矛盾,推進了“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建設。三是水體保護工程。嚴厲打擊炸魚、毒魚、電魚的行為,嚴禁化肥、漁藥養(yǎng)魚,切實保護水體生態(tài);依法規(guī)范河道采砂,做到限地段、限季節(jié)、限量開采。四是環(huán)境保護工程。關閉“五小企業(yè)”近200家,尤其是20xx年不惜年減少稅收近千萬元,關閉了年消耗闊葉木材近10萬立方米的木材加工企業(yè)和高耗能有污染的電石企業(yè);對主要公路沿線、景區(qū)景點墳墓4000多座進行了搬遷并綠化。五是城鄉(xiāng)清潔工程。已建成全省首家縣城垃圾處理場,縣城污水處理廠也已建成投入使用;縣財政平均每年安排每個行政村10000元衛(wèi)生費,用于處理鄉(xiāng)村垃圾,以此帶動了群眾自覺維護村容清潔。通過一系列舉措,使全縣的山更青,水更綠,環(huán)境更優(yōu)美。
結束語
各位領導,本次篁嶺之旅就告一段落。請記住導游小,更記住篁嶺!篁嶺時刻都期盼著各位再次光臨。
4年級導游詞 篇6
Xiangcheng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suzhou city. Rich products, it is worthy of the name "China crab yangcheng lake water of the township", "jiangnan land of fish and rice".
City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Chinese flowers botanical garden was founded in 20xx, has been appraised as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site and the national 3 a level scenic spots. The entire scenic area with flowers as the theme, planning area of 5000 mu, construction area of 4000 acres, planting all kinds of flowers plant more than 20xx, more than 100 plants, is in east China area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lete varieties of flower gardens. Lotus pond moonlight wetland park is located in suzhou city Huang Qiao regional road, south of the sun by more than 300 sedimentation pond and more than 200 mu of wasteland converted from, abandoned channel and collec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and ecological tourism, leisure, sightseeing as one of the modern leisure tourist area. Look, one thousand mu of lotus pond under the ornament of countless lights stretches thousands of miles, spectacular. Built on the wooden trestle in water, place oneself in the lotus leaf "tiantian", close observ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lotus, tut. In addition to daily common lotus, lian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South America.
This kind "the world's largest lotus" circular blade two meters in diameter, the biggest is four meters. One huge disc are closely linked, be full of vast water. Triangle tip wetland park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ity of large urban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about 10 minutes' drive from suzhou's ancient city. "Triangle tip" urban ecological wetland park to the grange impression, of memory, mountain spring, breath "as the design theme, through ecological island, lake ecological zone,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sightseeing,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functional areas," Lin, lake and field, garden "perfect combination to form 24 scenic area, corresponding to each scenic spot, leisure, sightseeing, shopping, entertainment, science and special activities such as camping, moon, dragon boat RACES, with great appreciation field pond river, flowers and plants trees and lush ecological wetland landscape dotted with swing. ChengZeHu in the northeastern city, is a suburban wetland ecological gree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vers an area of 800 mu ChengZeHu Chinese rose garden planted more than 200 varieties of 1 million strains of Chinese rose, with elegant tree rose, have a colourful feng rose flowers, there are large flowers, cut flowers, Chinese rose, Chinese rose, miniature, vines, Chinese rose, etc. A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valuable Chinese rose with native tree species of shrubs, there are more than 110000 more than 200 varieties. And barbecue in the park, outdoor fishing, tennis, badminton, wild waterfowl ornamental, fruit picking. It is understood that due to the henan nanyang Chinese rose base in the "camping", citizens can buy in the garden from a variety of Chinese rose "township of the Chinese rose" potted plant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yangcheng lake yangcheng lake lotus island is an island of nearly 3000 mu of land.
Green trees on the island, "the red tile blue bricks" hidden in green bosk, very beautiful. Like a blooming lotus flower, lotus island in the lake, hence the name. Honest people on the island, the air is fresh and pleasant, is pure natural pollution-free waters aquaculture authentic yangcheng lake hairy crabs. Here, the lake is open, clear water, spread, is ideal place for the growth of crabs. "Water canoe native village home, village in the city. Wash the lead China river flows through one thousand, this ancient trees on both sides of the flower." At the edge of the yangcheng lake walk or stand on the lake, and the breeze stroke, comfortable. Let a person feel as if away from modern life, no longer think of troubles in the heart, precipitate out of the town quiet gentle mood. In the far away from the artificial stone scenic spot, the lotus island presented the yangcheng lake is the most true, the most beautiful verve.
4年級導游詞 篇7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大家可以叫我小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以前皇帝拜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的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座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在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壇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聲音非常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可以體驗一下這神奇的效果,也像當年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的美好的愿望。我們繼續(xù)往里走,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像北京的一個天然氧吧。而在這許多的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外的這棵九龍柏,樹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他九龍柏一點也不過分。
中國古代有正式的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20__年,尚處于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歷史上的每一個皇帝都把祭祀天地當成一項重要的政治活動。而祭祀天地建筑在帝王都城建造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最高的技術水平,最完美的藝術去建造,在封建社會后期營建的天壇,是中國眾多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天壇建于1420年,朱棣用工十四年與紫禁城同時建成,名天地壇。嘉靖九年,因立四郊分祀制度,與嘉靖十三年,改成天壇。清乾隆,光緒帝重建改建后,才形成現在天壇公園的格局。
朋友們,我就講到這了,下面的兩個小時由大家自己游玩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刻亂畫等現象,再見!
4年級導游詞 篇8
廬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廬山因瀑布而有名,瀑布因長而有名。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用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贊美它的悠長和壯觀。
邁入廬山風景區(qū),你便會覺得空氣是“潔白無瑕”的。猛吸兩口,令人心曠神怡。走著走著,感覺樹木愈來愈密,色彩愈來愈綠,而瀑布聲也是越來越近。先是一陣“嘩嘩”聲,接著便像狂風巨浪向我們襲來,響徹天空,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剩下瀑布在吟唱。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瀑布的腳下。涼絲絲的水花像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落到水面時還在蹦跳著,好像在歡呼自己的愉快。抬頭望去,一匹長長的綢帶正從懸壁上源源不斷的撲了下來,像一頭頭小獅子,令人又驚又喜。
在“銀河”中失散的水花,好像還不愿過早的溜走,他們像長了一雙翅膀的小精靈,隨風飄飛,漫天浮游,好一派壯麗的景象啊!水花兒玩累了,便主動打著降落傘飄下來了,落在“琴弦”上,奏出了悅耳動聽的樂曲。我像漂浮在聲浪中,每個細胞都充滿了活力。游人被那樂聲陶醉了,我的心也醉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一陣銀珠似的急雨,瀑布更加壯觀了。雨水夾著瀑布的水花像賽車從軌道上疾馳而下。
雨過天晴,太陽光折射出一道道彩虹。彩虹仙子大概正坐在彩橋上凝神欣賞廬山美景呢。彩虹給廬山瀑布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彩虹中的廬山瀑布更美,更動人。
廬山瀑布的魅力是永恒的,它的美麗永遠令人心醉。
4年級導游詞 篇9
Hello, everyone. I'm _ _ and welcome to Jingdezhen, the Millenniumporcelain capital.
Jingdezhe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Jiangxi Province, bordering Anhuiin the north and Shangrao in the southeast and West. The terrain is high, mediumand low, and it looks like a basin. There are Changjiang River and Le'an River.It has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52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a total populationof about 1.56 million. When you first listen to "Jingdezhen city", you may feelvery strange. On the one hand, it is "cit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wn"Why? Because Jingdezhen was just a small town at first, named Changnan. In theSong Dynasty, it was famous for porcelain firing. In the first year of ZhaoHeng's reign, Jingdezhen was renamed "Jingdezhen" by the emperor's name. After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Jingdezhen was upgraded to a provincial city with theapproval of the State Council. Considering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famousporcelain city, the word "Zhen" was not removed.
Jingdezhen is called the capital of porcelain. Of course, the porcelainhere is the most famous. Numerous fine ceramics have been created here,especially the four famous porcelains of blue and white, famille rose, exquisiteand colored glaze, which enjoy the reputation of "white as jade, thin as paper,bright as mirror, and sound as abundant".
It turns out that Jingdezhen still has such a true story. There is a kilnman named Tong Bin who sacrificed himself to porcelain in order to save the kilnworkers. He jumped into the red burning kiln. A few days later, when the kilnwas opened, all the porcelains were fired. They were as white as jade, and allof them were upright. In memory of this dedicated kiln master, the pottersburied his ashes on Fenghuang Mountain in the town, built a temple for him,molded a statue, and honored him as the "master of wind and fire". There aremany scenic spots in Jingdezhen, including ceramic history exhibition area,Gaoling Yaoli scenic area, Fuliang ancient county yamen, Hongyan fairylandscenic area, etc.
Now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ancient county yamen in Fuliang. The countyyamen was first built in the 11th year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has a history ofmore than 1000 years. What is preserved now is rebuilt in the reign of Daoguang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is a middle gate in front of the county government. Aroad made of feldspar leads directly to the gate. The stone slab in thecourtyard is paved and several ancient cypresses are planted next to it. Thereare five rooms in the lobby, and each garden gate is set behind the lobby. Thedesign of the whole yamen gives people the feeling that solemnity and easecoexist, that massiness and elegance mingle, and that it is very artistic.
Of course, you can also taste fried wonton, dumpling rake, cold powder,soda rake and other famous snacks here. I'm _ _ and wish you a pleasantjourney.
4年級導游詞 篇10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于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huán)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qū)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xx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占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xx多年。人們漫游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筑,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筑。像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yè)中心區(qū),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wèi)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yè)的專業(yè)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4年級導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魏詩琪,你們可以叫我魏導,這次我將帶領大家向萬里長城出發(fā)。
大家看,這就是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看,長城像不像一條彎彎曲曲的龍?長城是用石磚砌成的,一塊石磚就有一兩千斤重,城墻非常堅固,就算用鐵錘錘也很難錘開一條痕跡,城墻外沿有一排排排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擊口,瞭望口是古代戰(zhàn)爭時期用來偵察敵人的,射擊口在瞭望口的下面,是用來射擊敵人的。長城有一萬三千多里長,比火車長一千倍,一萬倍呢!
4年級導游詞 篇12
各位來賓,你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美麗的城市--泉州,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開車的師傅姓陳,我是廈門的導游,叫野人茂仔!很高興能成為你們的導游,為你們服務,希望在我們相處的時間能夠讓你們感到一份快樂!預祝大家能夠玩得開心、吃得稱心、住得舒心、走得順心,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得到各位的支持!
青山如畫水如油,綠滿春江憶此游。 我愛閩南風景好,泉州必遜游杭州。
清源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三大片區(qū)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原山景區(qū)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 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游客。
清源山歷史上因泉眼諸多亦名“泉山”,城因山得名“泉州”;山高人云又名“齊云山”;位于市區(qū)北郊又稱“北山”;因山峰鼎峙,故又稱“三臺山”。
走進清源山,你會和歷史文化撞個滿懷。如果說泉州城“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那么清源山便“滿山都是文化,遍地都是歷史”。清源山最早開發(fā)于秦代,唐代“儒、道、釋”三家競相占地經營,兼有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動蹤跡,逐步發(fā)展為多種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清源山現有保存完好的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喇嘛教的大型石雕七處九尊,元、明、清三代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三處,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在“無石不字”的九日山74方摩崖石刻中,還有13方是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見證,F在就讓我們走進清源山。大家要小心,說不定您不小心踢到了哪塊石頭,沒準就會發(fā)現上面赫然刻著唐元明清某個朝代的年號呢。
山門 首先向大家介紹清源山的景區(qū)山門。它位于泉山路末端,跟城區(qū)只有2公里 。1993年5月動工,歷時一年,1994平均年齡 6月竣工。山門為牌坊形式,高12.6米,寬21米。面闊三間,人車分流。主立面似畫卷橫展,寓意山川美景盡在畫卷之中。山門正面匾“清源山”,背面匾寫著“閩海毓秀”。山門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分別飾以輝綠巖、花崗巖板材。山門頂端有4個云紋望柱頭、正中頂部嵌有菱形“藍寶石”燈飾。象征清源山為古城明珠、中國名山。
老君巖山門 大家現在站的地方就是老君巖的山門。清大家注意,眼前這曲尺型的上下兩級平臺,是陰陽太極八卦的變形圖案,正前聳立的這方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年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書,還有這幢盤根錯節(jié)作為窗飾掛落的石構山門,充滿了山野氣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盡致,使人有進入物外仙境的感覺。
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往前,植物界巨人一榕樹分立兩側,氣派非凡。那一叢叢既密又長的樹根,有如老子的長髯,昭示出老子的思想“天長地久”,“無限生機”。
各位朋友,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尊石雕,就是有真正“老子天下第一“美譽的老君造像。者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它刻于宋代,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說明它是一塊形狀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巖,是巧奪天工的民間工匠略施技藝,把它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道教開山鼻祖老子的坐像。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述“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謚日聃。”故籍為楚地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人”。
老子的不朽之作《道德經》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象我們常說的“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告誡人們禍福旦夕,都是相對的,不必為此患得患失,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時候,都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觀圍護,規(guī)模宏偉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頗為壯觀,后來道觀被焚毀,老君巖便露天屹立,與大自然渾為一體,它的健在,足以證實譽稱“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發(fā)達興盛的。李老君騎著青牛出函谷關,悠悠然“由楚入閩”,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國”這一風水寶地吧?!
現在讓我們來認真觀賞老君石雕坐像。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席地面積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國現存最大,雕技最絕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戲稱之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實。生動逼真的造型,精美傳神的韻味,夸張寫意的線條,質樸淳厚的內涵,天人合一的意境,使這尊老君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令人心馳神往、百看不厭的魅力。你看它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憑幾,雙眼含笑,須眉皓然,真可謂“風過髯動,指能彈物”。
嚴格他說,老君的耳朵和雙膝似乎不合比例,雙耳垂肩、膝大無比,但這夸張和變位卻恰到好處地讓人感到大丈夫的伸屈自如。而最令人喜愛和贊嘆的是,石刻老君雖堪稱“老子天下第一”,卻絲毫沒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他是那樣的超凡脫俗,那樣的和藹可親,那樣地淡泊寧靜,那樣的飄然不俗。他甚至沒有眼珠,卻能讓人看到他那深邃的目光。這位偉大的智者為什么竟然“有眼無珠”呢?也許是因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言不辯,大智若愚”,因此“大視”即是“無視”吧。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還是健康長壽的象征。泉州有句方言:“摸到鼻,吃百二;摸到目,吃百六。”意思是說,誰能摸到老君的鼻子,可以活上一百二,摸到眼睛呢,可以活上一百六。當然,只有小娃娃才會信以為真。其實清源山空氣清新,又有山野之趣,常到此地,身心得益,不必摸到什么鼻子眼睛,便可延年益壽了。
朋友們,我們的游程即將結束。大家知道清源山佳景遍布,我們今天所見僅僅是鳳毛麟角,但我希望通過我的介紹,各位能對清源這座國家級名山留下美好的印象,能引發(fā)您寄意山水,重游故地之情!最后,謝謝大家的配合,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兩山不能相遇,兩人總能相逢’,我期盼著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在泉州,也可能在別的地方相會,我期盼著,再見,各位!
4年級導游詞 篇13
一、歡迎詞
親愛的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
有一句廣告詞說:心隨我動,溝通無限,那我與在座各位朋友的溝通就從我的自我介紹開始,我是來自春天旅行社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習慣的叫我王導或者是小王,小王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具有東北人的主要性格就是熱情、豪爽,所以說在這三天的行程中如果您有什么問題和要求的話就盡管的提出來不要客氣,只要你的要求是在合理而可能的情況下,我一定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你解決。那同我一起為大家服務的還有司機張司付,那我與張司付可以說是旅游界中的最佳組合,也可以說是黃金榙檔,不客氣的說我們是強強聯手,所以說在座的各位你這次旅行交給我們,不僅可以放心,還有舒心、開心。
那么現在大家選擇出游,不單單是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多的是尋找一份快樂,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在這次旅行中你不僅僅是微微一笑,更希望您是開懷大笑,更希望你不再只有一份開心,而是能夠找到一百個開心的理由,讓我們采拾一路的精彩,留下難忘的美好回憶。所以說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處漂亮的風景,都要有好的心情去體會,有一句廣告詞說的非常好: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如果你經常看廣告的話,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則香煙的廣告,雖然說旅游與香煙扯不上任何關系,但是最后一句話說的非常好:讓心靈去旅行!
二、沿途導游詞
沿途導游詞可以介紹九寨溝所在的九寨溝縣進行介紹,為避免詞教條、一致,我們在這里把九寨溝縣的概況素材提供給大家,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編寫。
九寨溝縣隸屬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有9個藏族村寨(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縣內河谷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以高山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壩,地形呈階次變化,海拔落差達20__米。九寨溝主溝呈“Y”字形,總長50余公里。溝中分布有多處湖泊、瀑布群和鈣化灘流等。原始森林覆蓋了九寨溝一半以上的面積。九寨溝以高原鈣化湖群、鈣華瀑群和鈣化灘流等水景為主體的奇特風貌。九寨溝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質背景復雜,碳酸鹽分布廣泛,褶皺斷裂發(fā)育,新構造運動強烈,地殼抬升幅度大,多種營力交錯復合,造就了多種多樣的地貌,發(fā)育了大規(guī)模喀斯特作用的鈣化沉積,以植物喀斯特鈣化沉積為主導。九寨溝有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懸谷、槽谷。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鈣質,湖底、湖堤、湖畔水邊均可見乳白色碳酸鈣形成的結晶體,屬高山深谷碳酸鹽堰塞地貌。九寨柿餅、蕎面餅、九寨酸菜、烤全羊、手扒牛排、雜面、青稞酒、素燒如意、雅茶、蕎麥面食、蕨菜、奶制品、酥油茶、九寨溝糌粑、奶渣包子、九寨溝素燒、如意、牦牛肉、洋芋糍粑、貝母雞、蟲草鴨。九寨與黃龍當地少數居民以藏族、羌族為主,因此當地的大部分特色節(jié)慶為藏羌的傳統節(jié)日。有藏歷年、麻孜會、黃龍寺廟會、燃燈節(jié)、祭山會(又稱轉山會)、羌歷年等。九寨溝藏族信奉苯教,藏語稱“苯波”,原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種原始宗教,俗稱黑(苯)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澤等自然的神鬼精靈,后因受藏傳佛教影響,新創(chuàng)了教理教義,演變出類似藏傳佛教的一個教派,俗稱白(苯)教,以示和藏傳佛教的主流教派——黃教(格魯派)、紅教(寧瑪派)等相區(qū)別。苯教在四川藏區(qū)影響較大。
景點導游詞九寨溝主景長10余公里,面積有6萬多公頃,主要由岷山山脈中呈“Y”字形分布的日則溝、則查洼溝、樹正溝三條溝谷構成;其九寨溝主要景點分布在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溝內。溝內可分為五大景區(qū):樹正景區(qū)、日則景區(qū)、長海景區(qū)、寶鏡崖景區(qū)和原始森林生態(tài)景區(qū)。大家猜一猜:哪個景區(qū)最好玩呢?……嗯嗯,大家說的都有可能,等會兒自由活動結束以后,我們再一一去瀏覽吧!接下來我們繼續(xù)介紹:九寨溝所有景點之間都可以通過觀光車穿梭,也可以通過貫穿的栽道步行游賞。大家再猜一猜,我們用的是哪一種瀏覽方式呢?……對了,我們現在用的是第二種方式————步行欣賞。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發(fā)現九寨溝不同的迷人的魅力,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神奇“夢幻世界”。
好!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請大家注意安全,小心腳下的臺階!半小時后我們再在這里集合,如果有想上廁所的,請跟我來……
好!時間到了,集合了!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景點:首先,我們要參觀的景點有這四個:樹正群海景區(qū)、日則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因為臨時通知說把長海景區(qū)、寶鏡崖景區(qū)和原始森林生態(tài)景區(qū)換成了犀牛海和諾日郎瀑布,在此,我誠懇地向大家道個歉,希望大家能夠原諒!雖然景點換了,但是優(yōu)美的景色還是無處不在哦!
首先,我們來到樹正群海景區(qū)參觀。樹正群海景區(qū)是九寨溝秀麗風景的大門。樹正群海溝全長18。3公里,共有各種各樣的湖泊40余個,40多個湖泊猶如40多面晶瑩剔透的寶鏡,順溝疊延五、六公里。樹正群海由大小不一的19塊海子所組成,大家看!19塊海子就如19塊碧綠的翡翠鑲嵌在這深山幽谷之中,中間由綠樹、銀色的小瀑布相連,就如給樹正帶上了一條翡翠項鏈。海子、淺灘、棱橋、瀑布、磨坊以及轉經房,正合“小橋、流水、人家”中的意境,構成了一幅恬靜、純樸的田野畫面,F在,大家可以開始拍照留念,給大家20分鐘時間,20分鐘以后我們再在這里集合。
好,時間到!接下來我們到日則溝參觀。日則溝景區(qū)里有一個珍珠灘瀑布,這瀑布猶如一面巨大晶瑩的珠簾,從陡峭的斷層垂掛而下,置身于這流球飛玉的灘中,真有“滾滾銀花足下踩,萬頃珍珠涌入懷”的感受。大家在之后的旅途中可以盡情拍照,小銘就不提醒大家了!
接下來,我們要參觀的是美麗的犀牛海。它是樹正溝內最大的海子,也是九寨溝內景色變化最多的海子,其倒影似幻似真,與天地、樹木連成一體。
最后,我們要參觀諾日郎瀑布。諾日郎瀑布的特點在于雄偉。寬達300米,落差20米的瀑布呈多級下跌趨勢,是游客們最鐘愛的取景點之一。
三、結束語
各位旅客朋友們:
雖然舍不得,但還是不得不說再見了,感謝大家?guī)滋靵韺ξ夜ぷ鞯呐浜虾徒o予我的支持和幫助。
在這次旅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謝謝大家不但理解我而且還十分支持我的工作,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情使我很感動。也許我不是最好的導游,但是大家卻是我遇見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過這難忘的幾天這也是我導游生涯中最大的收獲。作為一個導游,雖然走的都是一些自己已經熟的不能再熟的景點,不過每次帶不同的客人卻能讓我有不同的感受,在和大家初次見面的時候我曾說,相識即是緣,我們能同車而行即是修來的緣份;而現在我覺得不僅僅是所謂的緣了,而是一種幸運,能為最好的游客做導游是我的幸運。
我由衷地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配合。其實能和大家達成這種默契真的是很不容易,大家出來旅游,收獲的是開心和快樂;而我作導游帶團,收獲的則是友情和經歷。我想這次我們都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吧。也許大家登上飛機后,我們以后很難會有再見面的機會,不過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在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回憶自己的愉快旅行時,除了描述我們這里如詩如畫的景色外,不要忘了加上一句,在我們這里有一個導游小X,那是我的朋友!
最后,預祝大家旅途愉快,以后若有機會,再來這里會會您的朋友!
4年級導游詞 篇14
尊敬的游客們,歡迎來到京東大溶洞游覽。請先讓我介紹一下自己,我姓王,大家就叫我王導吧!
京東大溶洞距離京城有90多公里,因為它是京東地區(qū)首次發(fā)現的,所以叫京東大溶洞。大溶洞距今已經有十五億年了,所以號稱“天下第一古洞。
這個大溶洞大約有2500多米長。游客走進大溶洞,盛夏時洞里如秋天一樣涼爽,到了寒冬,這里又很溫暖,真可謂冬暖夏涼了,F在大家是不是感覺很舒服?
大家請看,這里有無數的石柱、石筍、鐘乳石,層層林立。組成千姿百態(tài)的景觀,如蓬萊仙境、江南春雨、水簾洞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幅“龍繪天書”了。一群天龍正在奮爪疾書,朋友們可以看一看到底寫的是什么。反正我是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懂。天書嘛,凡人就是懂不了。”
走過‘龍繪天書’,咱們就來到‘神指擎天’。我們可以看見那巍然聳立、沖天而起的條條玉柱沖上洞頂,很像如來佛的五根手指頂著天,所以這里又叫‘五指擎天’了。大家好好體味吧!
這大溶洞里的溶巖晶瑩剔透,絢麗多姿,暢游其間,身臨其境。‘神獸迎賓’、‘西天取經’、‘群龍蛋’等等。多么奇妙的景象啊!
請大家細細體味欣賞,一飽眼福吧!
4年級導游詞 篇15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到翡翠島參觀游覽。
(沿沙山往前走)
可能大家一來到翡翠島直觀的感覺就是浩瀚的大海和高大的沙山。的確,翡翠島的海洋大漠風光是國內獨有、世界罕見的,它的東、北、西三面由渤海和七里海環(huán)繞,島上沙山連綿起伏,方圓七平方公里,最高處可達44米,很是壯觀,素有“京東大沙漠”之稱。因為它距離首都北京只有270公里,而且其高度和規(guī)模足以同西北的騰格里沙漠相媲美。我們在這么近的地方,能看到只有在黃河故道和戈壁灘才能看到的景觀是非常幸運的。除此之外,這里還是鳥類的王國,幾乎全國1/3以上的鳥類在這里可以找到蹤跡,其中就有世界珍禽黑嘴鷗。被動物學界稱為“活化石”的文昌魚,也在淺海中生息繁衍。在沙山的西側是六萬多畝蒼翠的林帶。一會兒,我們站在沙山頂部,舉目四望,您肯定會覺得這里風光獨好。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自然資源,1990年這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國家級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翡翠島很荒涼、很原始。的確,在我們的視野里沒有現代化的建設和設施,一切都是很自然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美,為了保持這種美,我們不能把石頭、磚頭、鋼筋、水泥搬進來。說句玩笑話,我們就是向生活在鋼筋水泥夾縫的人們出賣荒涼。自然的魅力是無窮的,生態(tài)旅游是高雅的。
有的朋友已經在互相詢問,這些高大的沙山是怎樣形成的呢?是人堆的嗎?不是。這些高大的沙山是由于漫長的海洋動力作用而形成的,其沙主要來自于灤河攜帶的泥沙,據昌黎縣志記載,灤河入海口幾經改道,12-13世紀從這里入海有200多年的時間,這些細紗在灤河口附近在良沉淀淤積,14世紀灤河口改道,移動到樂亭縣內,這一代岸邊開始平靜,在經歷幾百年來風力和潮汐的作用,逐步堆積,才變成了今日的沙山。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對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倍加愛護。今天,翡翠島雖然對游人開放,但卻是保護性開發(fā),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走進自然,認識自然,喚起人們對自然的保護意識,寓教與樂。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十幾萬人次來這里參觀游覽。
(滑沙場)
大家看,您可以從滑沙入海沖浪,就是乘滑板從沙山頂部呼嘯而下,一直沖向大海,既可以享受滑沙的刺激,又可以感受滑水的新奇,這項運動在國內尚屬首創(chuàng),如果您有興趣,有膽量,趕快去換泳裝!不滑沙的朋友也不要錯過到沙山上觀光的機會,請大家隨我一起順軟梯往上爬,體驗您意志和體力的機會到啦。我們設置軟梯,是為了防止沙流失量太多,超過風的自然搬運能力,沙山的高度和坡度將難以恢復。第 一范文§網整理該文章……
(沙山頂)
我們先坐在這里休息一會兒,您可以盡情地呼吸一下翡翠島的新鮮空氣,據科學測試,翡翠島每立方厘米中,負氧離子多達20000多個,所以很多人都把翡翠島稱為“天然氧吧”,這主要是得益于我們眼前這片六萬多畝的蒼翠林帶,它對于調節(jié)氣候和凈化空氣是功不可沒的。這些樹主要以刺槐為主,是五、六十年代沿海居民為了防風固沙而栽種的,現在也形成了一道風景。八十年代初,,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的專家們來這里考察,他們從飛機上俯瞰的時候,覺得這里綠樹蔥茂,濃蔭覆蓋,恰似塊翡翠鑲嵌在金沙灘上,“翡翠島”就由此得名。大家往西看,那片海就是我們提到的七里海,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瀉湖,相傳七里海在很久以前是一個封閉的湖泊,并未與渤海相連,湖里長滿了菱角和蘆葦,周圍有很多居民繁衍生息,渤海灣里有一條惡龍,對這塊風水寶地垂涎很久,總想占為己有。有一天晚上,它突然興風作浪,七里海的水順時猛漲,把附近的民房很快就沖塌了,百姓四處逃難。就在這時候,有一位叫杜小龍的小伙子勇敢的站了起來,他憑借著自己高強的武藝打敗了惡龍,最后自己又變了一條獨角龍,用自己的奮力挖開了一條渤海和七里海的通道。大水退下去了,百姓得救了,而這位勇敢的小伙子確累死在沙灘上了。當地居民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小伙子,就把它挖開的海口命為“新開口”。這就是“獨角龍一夜開海口”的故事。大家來翡翠島的路上也一定看到了,就在七里海的東側,那里停泊著很多漁船。目前,它已發(fā)展成為國家二級漁港。現在,我們站在沙灘上,黃沙、綠林、碧海、藍天盡收眼底,其實,翡翠島的獨特之處,可用兩句話概括,那就是“借得江南綠葉裝點半島翡翠;移來塞北黃沙成就大漠風光”。
(海邊)
翡翠島的海浴場遠離城市和鄉(xiāng)村,沒有任何污染,為國家一類海水,它的特點可概括為“細紗、水清、灘緩、潮平”,很適合游泳和沙浴,而且我們還為大家開辟了沙灘排球和沙灘足球場。想去滑沙的朋友也盡管放心,我們沒有重復收費,買一張票可以玩?zhèn)痛快。好,翡翠島生態(tài)游覽島這里就告一段落了,下面是自由活動時間,希望您玩得開心。
4年級導游詞 篇16
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黨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于1220xx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余里”,最鼎盛 時期面積約83萬平方公里,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陜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及蒙古共和國南部的廣大地區(qū)。前期與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后期與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據西北兩百年”。西夏國的建立對中世紀我國西北地區(qū)的局部統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及多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做出了積極貢獻。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園,位于寧夏銀川市西郊約35公里的賀蘭山東麓中段。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qū)內,九座帝陵布列有序, 253 座陪葬墓星羅棋布,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被世人譽為“神秘的奇跡”、“東方金字塔”。為了讓海內外人士了解西夏歷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奧秘,在不斷加強陵區(qū)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著力開發(fā)了以三號陵為中心的游覽區(qū),相繼建設了西夏博物館、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能夠展現西夏深厚歷史文化的景點 神秘的西夏陵是銀川西部賀蘭山下的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是人們領略西夏文化、尋古探幽的旅游勝地,它以誘人的魅力和與中原地區(qū)迥然不同的西夏文物古跡而具有無限的吸引力。
裕陵 <1號陵>考古調查稱1號陵。位于西夏陵區(qū)最南端,俗稱“雙陵”之東側。陵主李繼遷,廟號太祖,墓號裕陵,系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祖父。生于宋乾德元年(963年),卒于宋景德元年(1020xx年)。黨項族平夏部落首領,西夏王朝奠基者。自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起,抗宋自立,逐漸強大。宋雍熙二年(985年),誘殺宋將曹光實,襲據銀州(今陜西榆林南),自稱定難軍留后。宋至道二年(996年),邀擊宋軍于浦洛河,進圍靈州(今寧夏靈武市西南)。宋師以五路出擊,無功而返。次年,遣使求和,授定難軍節(jié)度夏州、銀州、綏州、宥州、靜州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宋咸平五年(1020xx年),攻陷靈州,改稱西平府,定為都。次年,攻西涼府(今甘肅武威),早吐蕃大首領潘羅支襲擊,中流矢,次年死。子德明繼位,尊為光孝皇帝。孫元昊建國后追謚神威,廟號太祖,墓號裕陵。
嘉陵 <2號陵>考古調查稱2號陵。位于裕陵之西北部約30米處。陵主李德明,李繼遷之長子,系西夏皇帝李元昊之父。宋景德元年(1020xx年)嗣位。宋大中祥符三年(1020xx年),遼封為夏國王,遂建宮闕于鏊子山(今陜西省延川縣西)。宋天禧四年(1020xx年),遷都懷遠鎮(zhèn)(今寧夏銀川),改稱興州。次年,遼封為大夏國王。宋明道元年(1032年)宋封為夏王,同年卒。李德明與宋、遼和好,集中力量開拓河西,戰(zhàn)勝回鶻,取得甘州、瓜州、涼州,奠定了西夏版圖。子元昊追謚光圣皇帝,廟號太宗,墓號嘉陵。
泰陵<3號陵>考古調查稱3號陵。位于西夏博物館西南,俗稱“昊王墳”,是旅游者經常參觀的一座王陵。塋域面積約15萬平方米,雖遭破壞,但仍是整個陵區(qū)中規(guī)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陵主李元昊,小字嵬理,后改姓嵬名氏,更名曩霄,自稱“兀卒”(意天子)。性雄毅,多大略,曉“浮圖佛學,通蕃漢文”。宋天圣六年(1020xx年),率兵襲破回鶻夜洛隔可汗,奪取甘州(今甘肅張掖 ——)。24歲被立為太子。宋明道元年(1032年),父死襲位,去唐、宋朝廷所賜“李”、“趙”姓,號“嵬名氏”。稱帝,立年號,更衣冠,立官制,制禮儀,建蕃學,置十二監(jiān)軍司,又命大臣野利任榮創(chuàng)制文字(西夏文)。宋寶元元年(1038年),筑壇受冊,即皇帝位,國號大夏,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年號天授禮法延祚。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慶利元年(1041年)及二年,大舉攻宋,與宋軍分別戰(zhàn)于三川口(今陜西延安西)、好水川(今寧夏隆德縣西)和定川寨(今寧夏固原中和鄉(xiāng)),皆獲勝。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1044年),與宋議和,并稱臣于宋。宋冊封其為夏國王。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 年),因奪子寧令哥妻,在沒藏訛龐唆使下,被寧令哥刺死。在位20xx年。謚武烈皇帝,廟號景宗,墓號泰陵。
4年級導游詞 篇17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要去游覽的是沙坡頭風景區(qū)。沙坡頭景區(qū)位于寧夏中衛(wèi)縣,建于1984年,面積1.3萬余公頃(19.5萬畝),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草原與荒漠、亞洲中部與華北黃土高原植物區(qū)系交會地帶,主要保護對象為騰格里沙漠景觀、自然沙塵植被及其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內植物有422種,野生動物有150余種,充分展示出一個以亞洲中部北溫帶向荒漠過渡的生物世界。它是中國第一個具有沙漠生態(tài)特點并取得良好治沙效果的自然保護區(qū),是干旱沙漠生物資源“儲存庫”,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過去,沙坡頭以治沙成果而聞名。包蘭鐵路在中衛(wèi)境內六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風沙最猛。為了保證鐵路暢通,避免路軌被沙埋住,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治沙專家采用一種叫“麥草方格”的方法,就是一種用麥草、稻草、蘆華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狀來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分的治沙方法,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固沙衛(wèi)程,取得巨大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的波浪,包蘭鐵路沙漠段幾十年來安然無恙。這一治沙成果引起了全世界治沙界的普遍關注,不少外國治沙專家慕名前來考察。
各位游客朋友,20世紀80年代初,旅游部門發(fā)現沙坡頭有著獨特的景觀,便將它建成一個頗具特色的游覽區(qū),并顯示出以下三大特色:一是滑沙勝地,游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坡頂往下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fā)出一種奇特的響聲,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二是沙漠綠洲,沙山北面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沙漠,而沙山南面則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沙漠綠洲,游人既可以在這里觀賞大沙漠的景色,眺望包蘭鐵路如一條綠龍伸向遠方;又可以騎胳駝在沙漠上走走,照張相片,領略一下沙漠旅行的味道;三是乘羊皮筏渡過滔滔的黃河。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后將囫圇脫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脫”制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游人坐在“排子”上,筏工用槳劃后前進,非常有趣。
各位游客朋友,沙坡頭有中國最大的天然滑沙場,有總長800米、橫跨黃河的“天下黃河第一索”——沙坡頭黃河滑索,有黃河文化的代表——古老水車,有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有黃河上最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可以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可以乘坐越野車沙海沖浪,咫尺之間可以領略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的奇觀。黃河南岸是一塊三面環(huán)沙,一面靠山的“U”形半島,這里地形優(yōu)越,景觀奇特,民風淳樸,資源豐富,可以在演藝中心觀看具有異域風情和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可以住宿黃河塞上人家,干農家活、吃農家飯、睡農家坑、享農家樂;濱河浴場可以體驗母親河的沐浴,秦代長城和陶窯在這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遺址等。20xx年,中衛(wèi)市沙坡頭旅游景區(qū)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中國四大鳴沙之一的金沙鳴鐘。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距離黃河水面垂直距離有百米高,沙山懸若飛瀑,游人滑沙,如從天而降;袝r,人推沙走,沙載人流,可快可慢,時行時住。晴空麗日,天氣炎熱,滑沙時會發(fā)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嗡嗡有聲,沉悶渾厚,大家待會兒滑沙時可一定要注意聽哦!金沙鳴鐘的形成,是由于沙坡頭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地質結構造成的。沙丘高大、坡陡,沙子以細為主,礦物質成分大都是石英,表面干燥,被太陽曬后,經風的吹拂或人馬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fā)出響聲。所以,鳴沙的特點是熱沙才響,陰天雨天不響,滾燙的沙子可以治療腳氣、皮膚病、風濕病等,因而,這里又是極好的“沙浴療場”。
各位游客朋友,請大家再向南看,園林以南,黃河滾滾東流,楊柳垂岸,綠茵如氈。滔滔黃河之中,羊皮筏子輕舟飛蕩,浪花四滅,河心筑一高壩,將黃河中分,北高南低,北緩南急。引水壩蜿蜒東西,如長蛇游水,馬韁拖地。這就是有名的“白馬拉韁”。大家看,“白馬拉韁”的東頭尚有美麗的渠首,將壩內河水引人美麗渠澆灌農田。美麗渠首建于漢永元二年(公元90年),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筑壩引水的偉大壯舉。近年,國家總投資12.8億元,在沙坡頭建設了沙坡水利樞紐工程,此項偉大工程的建設,必將造福子孫后代!
各位朋友,請大家向南看,黃河南岸,山上有長城蜿蜒。香山在沙坡頭地區(qū)也叫夜明山,自古產煤,日久自燃,傍晚遠眺,只見山嵐盈盈,青煙裊裊,煤火點點,明燈盞蓋,非常好看。“碳山夜照”自古就是中衛(wèi)名勝之一。
4年級導游詞 篇18
紅葉谷位于歷城區(qū)錦繡川鄉(xiāng),北臨錦繡川水庫,規(guī)劃占地面積4000畝,是濟南市南部山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紅葉谷自20xx年9月開始建設,至20xx年9月19日正式開園。
紅葉谷的主要旅游景點包括:唐式大門建筑群、薔薇園、絢秋湖、天趣苑、朱老庵古址、蔓園、神秘香巴拉等。在原有黃櫨、火炬等主要樹種的基礎上,谷內補植長綠樹種、大小喬木和花灌木,建設百畝薔薇園、杜鵑園、梅園等10大專類園,整個園區(qū)成為以紅葉為主的自然植物園并馴養(yǎng)了孔雀、火烈鳥、天鵝等鳥禽40余個品種共上萬只。紅葉谷內還建設了三處水壩,總庫容45萬立方米位于歷城區(qū)錦繡川鄉(xiāng),北臨錦繡川水庫,規(guī)劃占地面積4000畝,是濟南市南部山區(qū)重要的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
紅葉谷自20xx年9月開始建設,至20xx年9月19日正式開園。
紅葉谷的主要旅游景點包括:唐式大門建筑群、薔薇園、絢秋湖、天趣苑、朱老庵古址、蔓園、神秘香巴拉等。在原有黃櫨、火炬等主要樹種的基礎上,谷內補植長綠樹種、大小喬木和花灌木,建設百畝薔薇園、杜鵑園、梅園等10大專類園,整個園區(qū)成為以紅葉為主的自然植物園并馴養(yǎng)了孔雀、火烈鳥、天鵝等鳥禽40余個品種共上萬只。紅葉谷內還建設了三處水壩,總庫容45萬立方米。
4年級導游詞 篇19
石雞、白喉鶯……經過半個小時的乘風破浪,我們在烏梁素海長島登陸,先讓我們環(huán)顧一下長島四周。這里是可以容納上百人就餐的餐廳,在這里可以品嘗到獨具特色的全魚席;這邊是茶館……這是10米高的瞭望臺,登此臺居高臨下,全湖景色盡收眼底,可見藍天白云、碧波蕩漾,水葦連天,百鳥飛翔,令人心曠神怡。好了,大家現在可以自由安排時間,或者上瞭望臺看看,或者四處走走,十一點半在餐廳集合。
上午我們?yōu)g覽了烏梁素海一點,下面我們將乘坐摩托飛艇前往二點游覽。二點主要景觀和游樂項目有:湖面蕩舟、天門觀鳥、葦蕩探幽、漁舟唱晚、柳蔭獨釣、水榭小酌、高塔覽勝、草原騎射、柳堤信步、牧野流星、篝火晚會等。這里建有不同風格的夜宿設施如迎賓館、蒙古包、小木屋、普通客房、客服大廳等等。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二點的海內觀賞區(qū)。海內觀賞區(qū)有很多小島,每個小島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海內區(qū)域有碰碰船、游泳池等,大家到此可以放松心情,自由玩耍。海內基本上都是淺水域,不會給大家?guī)砦kU。 現在大家上岸,這里是堤岸活動區(qū)。那個是水上餐廳,那邊是濱水木臺,這些是我們效仿蘇州金雞湖旅游區(qū)種植的矮灌木和喬木。 大家看到的這些小屋都是木制的,屋里設備齊全,可以給大家提供輕松浪漫的住宿環(huán)境。木屋前邊這個大廣場是歌舞活動廣場,可以舉辦盛大的篝火晚會,F在進入生態(tài)餐飲暨觀光農業(yè)區(qū),這里的蔬菜有大棚種植和庭院種植的,餐廳里所供游客的食品均為地產無公害綠色食品。餐廳后邊看到的多處院落,是我們的“河套人家”生產、生活體驗小區(qū),庭院內種植許多蔬菜,大家不妨去體驗一下河套農家種植與收獲的樂趣。這邊是烏拉特風情區(qū),這些建筑物分別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舉辦 敖包和蒙古包。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住下來慢慢體驗一下蒙古族的民俗風情。大家往前走,就到了娛樂活動中心。這里有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戲水池、卡丁車、碰碰車、旋轉木馬、翻越障礙、八仙過海等游樂設施,有專門為釣魚愛好者提供的垂釣佳境等,F在我們來到了景區(qū)的出口(入口)處,這里有為游客提供休息和消費的場所。經過一天愉快的游覽、吃、玩,我們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游,能給大家?guī)硪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美麗的烏梁素海。謝謝大家!
4年級導游詞 篇20
大家好!我叫張健聰,你們可以叫我張導。今天我向大家介紹濟南的冬天。濟南自古有“泉城”之美稱,具有20__多年的歷史,是世界聞名的史前文化尤山的發(fā)祥地,山靈水秀,人才輩出,歷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山靈水秀——濟南的山可多了,比較著名的有:千佛山、無影山、英雄山、五峰山……不過,我更喜歡那里的泉水。
說起泉水那就更有名了,不然怎么叫“泉城”呢?全市共遍布著大大小小700多處天然涌泉,僅在濟南老城區(qū)西起西門、東至青龍橋方圓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分布著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龍?zhí)端拇笕骸?33處泉水,眾泉匯流到風景秀麗的大明湖,構成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景觀。
人才輩出——這塊富饒的土地哺育了很多名人:李清照、辛棄疾、扁鵲、墨翟、魯班、弈秋、孟子、……真要說起來,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呀!
濟南的冬景可美了!濟南的山很是可愛。它就如一個小搖籃一樣,把濟南包圍起來,讓它更有“安全感”。那里的氣候非常照顧濟南,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因為它害怕濟南感冒。因此濟南的冬天是一個響晴的地方。但更美的是冬天的水色,這里的水不但不結冰,反而能映襯出水里的水藻,水邊還有許多柳樹,柳枝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綠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藍了,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白了。一眼望去,一片藍綠相接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濟南可是一個寶地呀!希望這次的旅途能給旅客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希望在濟南你們可以玩的開心、愉悅!也祝愿你們一路平安,身體健康!
4年級導游詞 篇21
大家好!我是各位本次黃山游的向導――,很高興此番有機會帶大家領略黃山的壯觀景色。黃山素有“震旦國中第一山”的美名,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下面我給各位講解一下何為“四絕”?
奇松
“四絕”之首是奇松。黃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它是在堅硬花崗巖中生長,有的長在深壑幽谷里,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其次,它們還奇在它們的天然造型中,如迎客松、送客松、蒲團松、探海松、接引松、連理松、團結松等等。
怪石
怪石,黃山又一“絕”。黃山巖石奇形怪狀,模樣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最著名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猴子觀海”、“仙人曬靴”、“金雞叫天門”等等。這些怪石中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是小巧玲瓏,有的'是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成一處美景。
云海
雖然在別的名山上也能看見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化無窮!包S山自古云成!边@是已故元帥劉伯、承1957年游黃山時留下的碑刻。
溫泉
黃山溫泉又稱靈泉,傳說我們的祖先軒轅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還童,羽化成仙。溫泉每天的出水量約400噸左右,常年不息。水溫常年在42攝氏度左右,屬于高山溫泉。
4年級導游詞 篇22
古鎮(zhèn)楓涇,地處上海西南。歷史上,她因地處吳越交匯之處,素有吳越名鎮(zhèn)之稱;如今,她與滬浙五區(qū)縣(市) (金山、松江、青浦、嘉善、平湖)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門戶”。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中心鎮(zhèn)地位及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要求,按照楓涇鎮(zhèn)“十五”規(guī)劃綱要,充分利用楓涇鎮(zhèn)所具有的區(qū)位優(yōu)勢、環(huán)境容量優(yōu)勢、潛在的經濟發(fā)展能力,至規(guī)劃期末,逐步將楓涇鎮(zhèn)建設成為以商貿、交通、休閑、居住、文化旅游等為城鎮(zhèn)主導功能,規(guī)模合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齊全,經濟發(fā)達、交通便捷、環(huán)境優(yōu)美、具有鮮明特色風貌的與上海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化宜居城鎮(zhèn)。因此,楓涇城鎮(zhèn)性質確定為:經濟強鎮(zhèn)、商貿重鎮(zhèn)、文化名鎮(zhèn)、生態(tài)新鎮(zhèn)。
楓涇鎮(zhèn)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鎮(zhèn),是一個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zhèn),地跨吳越兩界。楓涇鎮(zhèn)為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集鎮(zhèn),周圍水網遍布,區(qū)內河道縱橫,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鎮(zhèn)區(qū)多小圩,形似荷葉;境內林木蔭翳,廬舍鱗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稱“清風涇”,“楓溪”,別號“芙蓉鎮(zhèn)”,20xx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單。
元末明初時與浙江的南潯、王江涇、江蘇的盛澤合稱為江南四大名鎮(zhèn)。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楓涇鎮(zhèn)就南北分治,以鎮(zhèn)中界河為界,南屬浙江嘉興,北屬江蘇松江。
1951年3月,全鎮(zhèn)才統屬松江縣管轄。
1966年10月起,劃歸上海金山縣(現金山區(qū))管轄。
楓涇古鎮(zhèn)區(qū)建筑多為明、清風格, 均具傳統江南粉墻黛瓦的特色,房屋以兩層磚木結構為主,前后進房之間有廂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儀門及廳堂等,前后樓之間有走道相連,稱走馬堂樓。屋面多為觀音兜和五山屏風墻。廟宇建筑多為宮殿式。古民居建筑群總面積達48750平方米,其中9處已列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
古鎮(zhèn)水網遍布,鎮(zhèn)區(qū)內河道縱橫,橋梁眾多,素有“三步兩座橋,一望十條港”之稱。沿河古街綠樹成蔭,古鎮(zhèn)水巷幽靜;39座古石橋橫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橋,坐落于虹橋河口,清康熙初在此發(fā)生過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工人罷工運動”的“虹橋血案”,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有該事跡的記載及陳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內為此立了案碑。
楓涇是蜚聲中外的金山農民畫的發(fā)源地。楓涇人民熱愛生活,藍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畫、花燈、剪紙、繡花、編織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濃郁的民間文化藝術,孕育了金山農民畫。以楓涇農民畫家為主的金山農民創(chuàng)作出了鄉(xiāng)土氣息濃郁、藝術風格獨特的金山農民畫,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鎮(zhèn)內的畫館名畫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發(fā)祖居已經修復開放。北大街的丁聰漫畫陳列館設在二層中西式建筑內,樓前一棵古銀杏,一叢大芭。館內陳列了丁聰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畫,幽默地畫畫常讓人駐足流連。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農民畫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狀元蔡以臺的讀書樓內,盡得清雅,一副副畫面卻透露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農民畫與丁聰的漫畫、程十發(fā)的國畫和顧水如的圍棋,這些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地影響的“三畫一棋”,集中于楓涇一鎮(zhèn),是國內罕見的一種地域文化現象。
4年級導游詞 篇23
各位朋友,歡迎大家來到風光如畫的阿里山,假如你乘著古色的小火車,穿過莽莽林海,就會看到云霧彌漫、幽深恬靜的景象,進入阿里山站,穿過迂回曲折的林區(qū),呈現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鏡的姊妹潭,你還可以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置身于寧靜的原始林區(qū),讓你擁有原生態(tài)的古典美感,踏上山間的青苔路,仿佛是踩著軟綿綿的地毯,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讓你精神振奮的是那參天聳立、八面威風的神木,它是阿里山的標志,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怎么樣?如何你有機會,你一定要去阿里山飽餐那里的秀色啊!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雋永的詩,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如一首動聽的歌.什么時候我們也能去看看拔地參天、威風八面的神木?讓我們共同期盼祖國早日統一,中國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4年級導游詞 篇24
大家好,我很榮幸為大家介紹我的學校;大家叫我:“小陳就行啦。”在游覽過程中請大家不要喧嘩,保持安靜,不要掉隊。請跟我來。
這里就是高新區(qū)實驗一小的大門,神圣莊嚴,是用大理石筑成的,站在這里,迎面而來的是整潔美麗的大操場,周圍有紅色的跑道,中間是綠色的運動場,這是同學們快樂運動的地方,在它的西北角有一棟樓叫“致遠樓!蹦鞘菍<摇F隊,做學術交流的地方,里面有教學設備。
順著左邊潔凈的小道往上走,右邊面對操場中間的升旗臺對面是“暢和樓,”對面也是一幢教學樓,中間是寬闊的活動場地,低年級在暢和樓學習,順著右階進去,每面墻上都貼上了同學們的作品,有手抄報,有構思奇特色彩鮮艷的畫,有同學們精彩的作文不時吸引著家長的目光,待會你們可以隨意去看看。
從這里往里面走過一個開闊地,看到了又一幢樓房叫“成美樓”這里四面都是教室,有五層,中間是一個長方形大壩,高年級的學生在這安靜的學習。大壩旁邊有一個小舞臺叫“我行我秀”,這里是同學們樂器表演、時裝秀、歌舞表演的舞臺。
這所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崇和尚美,一生相隨,把同學們教育成美麗的花朵,這里的老師勤勞耐心個個出色,這里的學生能說會道個個精彩。
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喧嘩,保持安靜,隨意參觀,30分鐘后在校門口集合。
4年級導游詞 篇25
這天要帶大家去看的卻是烏鎮(zhèn)的江南百床館,顧名思義就是從江浙一帶收集過來的各式各樣的古床。這個老宅子是當地姓趙的一個大戶人家,七進深的一個老宅子。為什么要帶大家去看這個呢?因為床最能反映當地生活中一些最真實最細膩的想法。古人認為人的生命有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所以中國人對床的要求一向是十分考究的。但據說中國人最初的是時候是沒有床的概念的,他們白天工作,晚上在地上鋪上一張草席就能夠了。這叫席地而坐。在往后就有床了,從戰(zhàn)國出土的木漆床能夠看出那時候的比較矮,20公分左右,而且很寬,這時床的功能其實不僅僅僅是睡覺,它還能夠供人娛樂,以及談論國家大事。有個成語叫促膝長談指的就是符堅和王猛坐站床上膝蓋碰著膝蓋談論國家大事。首先我們看到的第一張床是我們這個展覽館當中年代最久的一張床:明,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歷史了,明式家具簡潔大方,用料講究,整張床都是用黃櫸木所做的。之后我們住里進,里面有一張是百床館中的鎮(zhèn)館之寶,拔步千工床。
在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為什么說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個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時光了。雕刻之精致也謂之巧奪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時以108為吉祥數字,而且此床為新婚床,加上一對新婚夫妻剛巧湊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積達六個多平方,共有四進深,第一進是換鞋處,第二進是更衣室,第三進是放馬桶箱的,在古代稱它為子孫桶,就是此刻家里的衛(wèi)生間了。最后一進是主人睡覺休息時所用的,設備這齊全相當于此刻的套房。在這床上最有特點的地方就是懸掛在空中的那塊木牌了,我們能夠猜一下這牌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說是閑人請勿打擾是意思,您還別說到之后還真有那么點意思。但最主要的作用不是這個,據說最早的時候木匠是不做床的,做床要折壽行話叫:“寧上一根梁,不做一張床”那么怎樣才能不折壽呢?有一個變通的方法,就是在做完床以后我不賣個你,當禮物送給你,刻上一塊牌子,上方寫一些吉祥如意的話:如百年好合之類,主人也不給工錢,包個紅包,據說這樣就不會折壽了。床四周的木板能夠抽掉,冬暖夏涼,設計十分精巧。
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這一進能夠看到的是三張風格一樣的床,是屬于中西合璧的,在床兩邊還有兩個羅馬柱是西式的,在床掛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國的古代是國花代表富貴,還有葡萄和雙喜,葡萄是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雙喜是中國人結婚時用的代表喜慶。也就是說這床也是當是時結婚時所用的喜床,而這床是民國初留下來的,材料是紅木做成的。
那剛才我們看的大部分都是雙人床,接下來往里走能夠看一下兩張小姐床。首先我們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所睡的,雖然是小姐床,但是這張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將的圖案,能夠說這位小姑娘她是不愛紅妝愛武妝,是屬于花木蘭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十分高,抬頭能夠看到有兩行字,“雙手要撈天邊月,一石擊破心底天”。在這張床上還雕刻了蝙蝠的圖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獅子還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邊是清代的小姐床,這張小姐床的顏色比較亮麗是紅顏色,這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銀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鍍金的。
此刻我們看到的是藤榻,也能夠稱之為“羅漢床”,它就像此刻人們家里的沙發(fā),能夠在上方喝茶,下棋,聊天,抽煙等等,你看它還配有床幾,根據需要可拿下來也能夠放上去的。在“羅漢床”的對面我們還能夠看到這兩張姐妹床,它們之所以被稱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這兩張床是我們當地同一個木匠師傅制作的,風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們放在一齊展出所以命名為“姐妹”床。你看中間“鸞鳳和鳴”四個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愛嗎?
4年級導游詞 篇26
襄樊市位于鄂西北,踞漢水中游。全市轄襄陽、棗陽、宜城、南漳、谷城、?6個縣和代管老河口縣級市。地理位置東經110°45'-113°43',北緯31°14'-32°37',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中游。東鄰隨州市,南界鐘祥市、荊門市、遠安縣、宜昌縣、興山縣,西連神龍架林區(qū)、房縣、丹江口市,北接河南省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桐柏縣,邊境界線長1332.8公里。
襄樊市轄襄陽、南漳、谷城、?4縣,棗陽、宜城2市,襄城、樊城兩區(qū)及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汽 車產業(yè)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和魚梁洲旅游開發(fā)區(qū),代管老河口市。轄106個鎮(zhèn)、29個鄉(xiāng)、24個街道辦事處,鄉(xiāng) (鎮(zhèn))級農(林)場5個?偯娣e19724.41平方公里,占湖北省版圖面積的10.6%;襄樊市城區(qū)336平方公 里。20xx年末,全市總人口572.57萬人。
襄樊市為中國歷來最悠久的地區(qū)之一,據考古發(fā)現,遠在60萬年前,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襄樊系襄 陽、樊城兩城合稱,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陽以地處襄水(今南渠)之陽而得 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陽筑城于漢初。自東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荊州牧劉表徙治襄陽始,襄陽歷 來為府、道、州、路、縣治所。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為省轄市,1983年9月與襄陽地區(qū) 合并,實行市帶縣體制。1982年8月被評為全國“明星”城市,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為甲類對外開放城市,1986年12月8日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7月經國家建設部公布為全國大型城市。
襄樊市旅游產品日趨豐富多樣,經過不斷的開發(fā)和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康療 保健、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產品結構體系以及"一市二點三縣四區(qū)五線"的旅游發(fā)展格局。 其中"一市"即以襄樊市區(qū)隆中為龍頭,包括襄陽古城池、仿古一條街、夫人城、米公祠在內的市內旅游線 路;"二點"即以襄陽鹿門寺、棗陽白水寺為景點的觀光旅游線路;"三線"即以南(漳)、保(康)、谷 (城)三個山區(qū)作為旅游開發(fā)的重點縣;"四區(qū)"即逐步建立了棗陽熊河水庫度假區(qū)、南漳水鏡湖度假區(qū)、 谷城薤山度假區(qū)和?禍厝燃賲^(qū)四個旅游區(qū);"五線"即市區(qū)--隆中旅游線、市區(qū)--鹿門寺--白水寺旅游 線、市區(qū)--承恩寺--薤山--南河旅游線、市區(qū)--鹿門寺--水鏡莊--七彩瀑布旅游線、市區(qū)--?--溫泉--五道峽旅游線。這些線路已通過旅行社向襄樊市內外廣大游客推出,并逐步向互相結合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4年級導游詞 篇27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三峽。
在三峽的七百里地界中,兩岸都是相連的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住了升起的太陽或月亮。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還真作文看不見月亮和太陽呢。
在春季和冬季時,那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很高的山峰上也會生長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不僅如此,還有懸泉瀑布從高崖上垂掛下來,飛速的沖蕩在巖崖之間。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兒不少。
每到了雨后,天剛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就會顯出一片凄寒的景象。有時還有猿猴爬上高崖,放聲長叫。
這就是三峽,屬于三峽的獨特風景。
4年級導游詞 篇28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后,何日君再來?鄧麗君小姐這首《何日君再來》是我們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但我相信,我們之間友情的花朵會常開,xx地區(qū)的美景永遠常在,今日離別后,什么時候你會再來?也許從此之后我們不會再相見。在大家這次華東黃金之旅的最后時刻,我想說:這一趟旅行大家都非常辛苦,但最辛苦的人卻是我們的領隊小姐。她一路照顧大家的飲食起居,心系大家安全,力求大家快樂,同時給我的工作以極大的支持。有位偉人這樣說到:服務人類是最崇高的職業(yè)。我和領隊小姐同做導游工作的不同層面,更能體會這種工作的艱辛,因此,在這里,我要表達一個導游,對領隊真誠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請大家給我們領隊小姐一點掌聲。謝謝!我還不得不謝謝一個人,就是我們的x師傅,x師傅用他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車技,給了我們一個安全的旅行,也請大家給我們親愛的師傅一點掌聲。謝謝!一會兒下車之后各位小姐不要忘了給我們x師傅一個good-byekiss。
在這幾天,我們一同走過了……(回顧行程)
幾天前我們在這里開始起程,今天大家終于回到了起點,我們x天的行程馬上就要結束了。有一首詩大家不會陌生,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天下之大,沒有不散的宴席。
各位到了機場后,即將乘坐飛機,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再這里小x祝大家一路平安、旅途愉快。
最后,祝大家在以后日子里,生活好工作好樣樣都好,親戚好朋友好人人都好。歡迎你再來!謝謝大家!再見!
4年級導游詞 篇29
Of all the distinguished visitors:
How do you do! Welcom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xi 'an, I am your tour guide in xian this time. My name is xu, everyone call me xu guide. Today visited the first scenic spot is one of the world heritage, the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Scenic spot is located in xi 'an lintong, we take car is lintong county, about 40 minutes. I'd like to mention of xi 'an, you will certainly think of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is unparalleled.
Ok, we have come to qin shihuang mausoleum, in order to get off, please.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he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Originally previous dynasty, the emperor's death is looking for some buried alive, then in the qin dynasty, a minister of emperor qin shi huang said: "previous dynasties but with buried the living. I think it is not very appropriate to you, let craftsmen create a made of dirt that you have conquered, invincible army How" Qin shi huang think this idea is very good, agreed. In fact, if it weren't for the time of qin shi huang, a nod today just see this vision spectacular terracotta army. Large scale of 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Has discovered three pit, with a total area of nearly 20xx0 square meters, nearly 50 of the basketball court at ordinary times, about 8000 pit with the warriors.
Now we came to the place is, the no. 1 pit is the largest of three pits, a pit is 230 meters long, north and south 62 meters wide, with a total area of 14260 square meters, you see all ordered three pits with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half! Since area is so big, so the number is also very much, more than 6000. Above the no. 1 pit has built up a huge vaulted hall, came into the hall we can admire the touring, when visiting, also want to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You see, the burly, wearing a part, wearing armor, sword in hand, self-respect is the general figures. Some poses, eyes, a look at will know that is a battle-hardened, accountable; Some is a moment low eyebrow, thoughtful, as if considering if combat, defeat the enemy. Is full of commander manner.
To see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each, they are wearing a shirt, wear armor, foot board on the front end of cock combat boots, and seemed to be at, on standby.
Then continue to see cavalry figurines, observe carefully, them short armour, wearing tight pants, under foot, boots, right hand holding the REINS, left hand with bows and arrows, as if ready to mount a horse to kill.
War period, involving a group of horses. Look ahead, that TaoMa with true size as a horse, a horse horse robust form. The itch to try, if commanded, casting its hooves, taking off, hop on a journey.
Both general figurines, warrior figurines and cavalry, all seem to be determined, deadly struggle for qin unified the world, even TaoMa tohave, seems to be going to have to loyalty, went into it, seems to feel love to the breathing of mild...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is unique in DiaoSuShi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Arrange it perfectly simulate the ranks, vividly the qin soldier millions, thousand chariots magnificent momentum, vividly demonstrates the pow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heroic mettle.
Dear visitors, time flies, today's trip to qin Terra Cotta Warriors can also came to an end, now we are heading back to the hotel, then after a few days of content...
4年級導游詞 篇30
尊敬的各位來賓:
你們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門的委托,對光臨名城曲阜參觀游覽的各位佳賓表示熱烈地歡迎。我有幸為大家導游陪同參觀,非常高興,這是咱們共同頎賞學習的好機會。看后請留下寶貴意見。
首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曲阜的歷史、文物概況。
歷史文化名城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獻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鄉(xiāng),亞圣孟子的故里,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國,魯國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這里生息勞作,有5000多年的歷史。地下有豐富的寶藏,地上有眾多的文物,F有文物112處,其中有聯合國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3處,全國保護的4處,省級12處,其他為地市級保護的。
重中之重有“三孔兩廟一陵”、“三山二林一寺”?讖R、孔府、孔林,俗稱“三孔”,有祭祀中國元圣周公的廟宇,有祭祀孔子第一大弟子復圣顏回的廟,俗稱“兩廟”;“一陵”是黃帝誕生地--壽丘少昊陵;“三山”;孔子出生地尼山、漢墓群九龍山、小泰山--九仙山(又稱九山)。二林是:世界教育孩子最好的母親孟母林,孔子父母埋葬地梁公林;“一寺”是李白、杜甫作詩、答對、分手處,著名文人孔尚任隱居處國家園林“石門寺”。
我們現在看孔廟。
孔廟,又稱至圣廟,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賢人的地方?讖R同北京的故宮、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并稱中國的三大古建筑群。專家對孔廟講了四名話:建筑時間最久遠、最宏大、保存最完整、東方建筑特色最突出。從孔廟可看出兩個問題:一是孔子對中國乃至東方文化的巨大貢獻;二是中國在歷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廟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建廟。在孔子故居建廟堂三間,陳列孔子的衣、車、書等,“歲時奉祀”。歷代皇帝對孔廟都有擴建,計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達到現在的規(guī)模?讖R仿皇宮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過院落,共有房屋466間,門亭54座,東西相對貫穿在一條中軸線上,有碑碣近千塊,占地327.5畝,長達兩華里又150公尺。現在看到的孔廟是明弘治年間的規(guī)模。解放后國家多次撥款維修保護。我國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聯合國保護的文物單位,孔廟建筑時間之久遠,規(guī)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實屬世之罕見。
神道!叭f仞宮墻”前古柏蒼勁的這段路為“神道”。重要的廟宇前都有專開的尊敬靈通之道,稱“神道”。
萬仞宮墻。這道門是曲阜明城正南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上懸“萬仞宮墻”四個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筆。它來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貢。魯國大會諸侯時,有人提出子貢的學問博大精深,可與孔子相提并論,子貢在場,馬上站起來說,我可不敢與俺老師孔子比,人的學問好比一堵墻,我這道墻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師的墻有數仞之多。就是說,我的學問等于一肩膀頭子高,一目了然沒什么深奧的;孔子的學問有我數倍之多,經過詳細的研究,全面的探討,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入了門以后,才能看到宗廟之美,在門外頭你是看不到的。后人為了形容孔子的學問高深,從夫子之墻數仞,到“百仞”、“千仞”到明代皇帝封孔子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封孔子學問有“萬仞”,贊頌孔子學問有一萬個八尺,往上看,看不到頂,亦說此墻深壁高壘非常堅固。這四個字原為明欽差所寫,乾隆為表示他對孔子的重視,親書“萬仞宮墻”換上了他的御筆。
金聲玉振坊。此坊建于明代,為表達孔子學問精湛而完美,如同奏樂的全過程,自始至終完整無缺。古樂是以敲鐘開始,鐘起“始條理也”,是擊磬告終,“玉振”為磬落的聲音,稱“終條理也”,贊揚孔子的學問是集先賢先圣之大成,所以稱“金聲而玉振也”,“金聲”鐘的聲音,始,“玉振”磬的聲音,終。這也是辦事要“有始有終”成語的來源!敖鹇曈裾瘛笔敲鞔髸液y宗題定的。
“二柏擔一孔”。過玉振坊這個單孔的石拱橋,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所以人稱“二柏擔一孔”。這橋名曰:“泮水橋”與行宮旁泮水池的水相通,因之演義為“盼水”。過去讀孔孟之書,考上高等學府叫“入盼”,做官的盼高升,做買賣盼發(fā)財,過日子盼興旺。
下馬碑。廟墻外東西各立一塊石碑,公元1191年專立的下馬碑,下轎碑。西邊的碑早毀壞,東邊這塊碑上寫“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去文武官員、庶民百姓從此路過下轎下馬徒步而行,以示對孔子、孔廟的尊敬。
欞星門。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鐵石的!皺粜情T”系乾隆御筆。相傳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個掌管文化的星叫“欞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與天上管文化的星聯系起來,說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過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說法。
太和元氣坊。這坊是明代公元1544年所建,極贊孔子的思想,主張如同“太空宇宙能哺育萬物。天地之合,四方之合,陰陽之合”,稱“太和”之氣是最基本的東西,宇宙之太和,人間之元氣。“太和元氣”系山東巡撫曾銑手書。
至圣廟坊。明代所建“至圣廟坊”,是漢白玉的,上飾火焰寶珠。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這道院的東西對襯各建一處很奇特的牌坊,木制角棱環(huán)繞,千頭萬續(xù),下有八個怪獸,叫“天龍神獅”,相傳它威嚴靈感,可驅除邪惡,匡扶正義。東邊牌坊上書:“德侔天地”,說孔子的思想主張給人類的好處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邊的牌坊上書“道冠古今”,贊孔子思想、辦法古今都是蓋世之冠。
圣時門。三門并列,四道臺皆同上,中央盤龍。此門命名來源于孟子,對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跡歸納為四句話: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笆r”極贊孔子思想主張經久不衰,是適合時代的圣人;实蹃砬烦滓小叭蚓胚荡蠖Y”,走圣時門;歷代“衍圣公”出生時打開“圣時門”,除這兩種情況外,此門不輕易開啟。都走快覩門、仰高門。
快覩門,取先睹為快之意。就是說孔子的學問“五經四書”,誰先學誰先有文化,誰先學誰先有知識,爭相學習,以先見到先讀為快樂。
仰高門。根據顏回贊揚孔子的一段話命名的。顏回說,夫子之道,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贊孔子學問向上看不到頂,叫“彌高”,學起來文言文很難懂,叫“彌堅”,高不是高不可攀,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學到的。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說我以禮。”俺老師循循善誘,教我以文化,施我以禮節(jié)。
漢石人。仰高門里亭子里有兩位歷史價值很高的漢石人,一位是“亭長”,(漢代地方小官),一位府門之卒,都是魯王墓前守衛(wèi)的。石人被歷代金石學家所重視,對研究漢代服裝和文字有重要價值。
金水橋,這道橋,同故宮前的橋同名,稱金水橋,又叫碧水橋,三孔排列,綠水蕩漾。
弘道門。過金水橋是明代皇帝欽定的“弘道門”,取“論語”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鬃邮莻普通文人,為什么成為圣人?贊孔子總結了先賢先圣的經驗,尤其弘揚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叭四芎氲,說人能指揮創(chuàng)造一切,非道弘人,并不是一切指揮人,這是贊揚人的主觀能動性。”弘道門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四棱碑是“曲阜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沿革變遷的歷史,元代所立,史料價值很高,西邊的是“處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書法價值。
4年級導游詞 篇31
在廣州,沙面是一個歷史蘊涵豐富、積淀深厚、富于異國情調、風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因其特殊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19世紀中葉以后為英法殖民主義者所看中,辟為租界,后大興土木,且成為駐穗外國人的樂園。近百年后,沙面才被重新置于人民政府的管轄之下。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沙面租界內的公共設施已基本完備,建筑主要有領事館、教堂、銀行、郵局、電報局、商行、醫(yī)院、酒店和主宅,另外還有俱樂部、酒吧、網球場和游泳場等,其住戶多是各國領事館、銀行、洋行的人員以及外籍的稅務官和傳教士。
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筑,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號-6號的樓房,俗稱紅樓,原是海關洋員華員俱樂部,高三層,紅磚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頂閣樓,仿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筑風格;沙面大街54號的建筑,原是匯豐銀行,仿西方古典復興建筑風格,高四層,二層的外墻砌有通柱到三層頂,在西南面樓頂建有穹窿頂的亭子;沙面大街48號的樓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四周的走廊均為券拱形,外墻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號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規(guī)模雖小,結構簡單,但在其入口處仍然為仿哥特式。該建筑群于1990年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建筑學會核定公布為全國近代優(yōu)秀建筑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面有著與廣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圍和生活節(jié)奏,由于島上實行交通管制,因此沒有那種交通擁阻、廢氣污染的問題。像某些歐州的小城一樣,這里的路邊有許多家咖啡館、餐店以及酒吧,人行道上放滿了優(yōu)雅的小桌椅。
沙面適宜漫步,東西長只900米,南北寬只300米,來回走上兩圈也不會累。今天,沙面處處樹木蔥蘢,路燈、雕像、涼亭、花圃、木椅和噴水池都是西式的。
最佳旅游時間:如果是欣賞沙面的歐式建筑的話,就要選擇白天,因為這樣才能看得清楚。如果只是想去感受一下歐洲風情的話,就要選擇晚上,因為這樣才能深深地體會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泡吧。
4年級導游詞 篇3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沙家浜風景區(qū)參觀游覽。我們景區(qū)現在是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我姓X,是沙家浜風景區(qū)的講解員,今天由我來給大家做就講解。
[邊走邊講]
現代京劇《沙家浜》的公演,使沙家浜名揚天下,各位慕名而來一定都想知道當年新四軍在這江南水鄉(xiāng)展開抗日游擊戰(zhàn)的戰(zhàn)斗歷程。郭建光、阿慶嫂、胡司令、刁德一等這些劇中人物有生活原型嗎?現在還在嗎?蘆葦蕩是什么樣子,有多神秘呀?今天我們的沙家浜之旅,您就會獲得答案。
[照壁]
大家迎面看到這塊對著大門的墻叫照壁。上面的題詞告訴我們:“沙家浜的意義在于,在滬寧鐵路武進以東直到上海地區(qū)(即江南東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發(fā)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軍六團以江抗名義東進,建立了以陽澄湖為中心的蘇常太根據地,以及澄錫虞、嘉定、青浦根據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葉飛,1990年5月”
葉飛當年是“新四軍”六團的團長,陳毅手下的一員虎將。他是沙家浜抗日游擊根據地創(chuàng)建人。題詞是1990年5月已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葉飛故地重游,在沙家浜蘆葦蕩邊回憶當年的戰(zhàn)斗情景,無限感慨,揮筆寫下的。題詞中的“蘇常太”指蘇州、常熟東部、太倉,“澄錫虞”是江陰、無錫、常熟西部。
從題詞也可看出,廣意的“沙家浜”是陽澄湖為中心的,幅員遼闊的蘇南水鄉(xiāng)地區(qū)。那為什么我們這兒能獲得“沙家浜”的地名稱號呢?1、這兒是當年“江抗”部隊重要的活動區(qū)域,當時部隊的領導機構常駐在這一帶,“江抗”的流動“后方醫(yī)院”、“印報所”、“修槍所”就在此地。2、京劇《沙家浜》是由滬劇《蘆蕩火種》改變更名而成,當年滬劇《蘆蕩火種》的主創(chuàng)人員體驗生活、采訪素材就在我們這里。
[景區(qū)導游圖]
沙家浜風景區(qū)目前占地面積為6000多畝,有革命傳統教育區(qū)、紅石民俗文化村、國防教育園、蘆葦迷宮、水上休閑活動區(qū)、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濕地公園,美食購物區(qū)等,每個區(qū)域里都有“春來茶館”,各位可按自己的需要和喜愛挑選,品茶休息。
[東進橋]
現在我們走上的這座橋叫東進橋,全長39米,就是為紀念1939年新四軍六團東進抗日。橋寬7.7米,意在不忘“七七蘆溝橋事變”,橋兩側有橋欄石36塊,這個數字的含意是當年36位傷病員。(在蘆葦蕩養(yǎng)傷的先后有百多人,保留下來的一份名單是36位新四軍傷病員,京劇中用18位傷病員,18棵青松代表。)
站在橋上,我們可以看到寬闊的水面和青青的蘆葦蕩。這里是陽澄湖水系,地勢低洼,蘆葦叢生,成了當年掩護新四軍的天然屏障和抗日殺敵的好戰(zhàn)場。目前,這里的蘆葦蕩有4000畝。沙家浜也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生態(tài)濕地之一,現已成為紅色旅游勝地。這一塊蘆葦蕩里還保持著原生態(tài)的神秘和迷人,所以說:“到沙家浜不游蘆葦迷宮乃憾事也!”(陽澄湖面積18萬畝,是這里的45倍。即使整個陽澄湖都長滿蘆葦蕩也難保長期呆在里面而不被敵人消滅。廣意的沙家浜是以陽澄湖為中心的幅員遼闊的江南水鄉(xiāng);地方黨組織和當地人民群眾是永遠常青,永遠茂盛的蘆葦蕩。)
[邊走邊講]
在我們的左前方是常熟市法制教育中心、廉正教育中心和禁毒教育館。現在我們先去參觀這兩個館【講解詞使用《法制教育館》、《禁毒教育館》已有的】
[瞻仰廣場]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瞻仰廣場,廣場占地1萬3千3百平方米,由碑亭、柱雕、主體雕塑、鍛銅浮雕等部分組成。
紀念亭的碑上是葉飛上將書寫“沙家浜”三個大字。碑的另一面記述了常熟黨組織領導常熟人民進行抗日斗爭的歷史功績。各位可以在此留影,是很有沙家浜特色的。(轉身講解)
“蘆蕩火種、魚水情深”八個大字體現了沙家浜精神的主題。(這8個字不是名人的題詞,字是集古人〈米芾〉的字體)過道兩邊有18根以簡潔的塊面造型和強烈的石紋肌理效果對比,造型各異的抽象柱雕。象征了京劇《沙家浜》中18位新四軍傷病員,雖然身負重傷仍然頑強不屈,體現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革命精神。
我們正前方是瞻仰廣場的主體雕塑,花崗巖質地,高6.5米、重60多噸。雕塑共刻有5個人物,正前面就是郭建光和阿慶嫂,西側新四軍戰(zhàn)士,東側常熟人民抗日自衛(wèi)隊隊員,背面正在撐船的沙四龍,體現了軍民魚水情深。主體雕塑的四周留有大片的水區(qū),是加強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主體雕塑后面兩側的鍛銅浮雕細膩、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沙家浜軍民的.生活和戰(zhàn)斗情景。
瞻仰廣場的雕塑是由被譽為當代革命題材的著名雕塑家葉毓山設計創(chuàng)作的,葉毓山曾為“m主席紀念堂”雕塑偉大的人民領袖m主席像。
N4A這是一塊放大的新四軍臂章,它是英文the New Fouth Army的縮寫,新四軍的全稱是: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這“忠魂”下面埋葬著36位傷病員中名叫錢卓云的骨灰。20__年他臨終時向家人表達遺愿將骨灰葬在沙家浜的意愿,我們景區(qū)接受了。有關錢卓云的故事在展覽館內還要介紹。
4年級導游詞 篇33
蘭州夾在南北兩山之間,南面的這座叫做皋蘭山,五泉山就是皋蘭山的北麓,是皋蘭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蘭,面對市區(qū),海拔1600多米,現在占地面積是27.6萬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梵蒂岡的一半還大。山上現在保存有明清以來的古建筑十多處,1000多間,規(guī)模宏大。廟宇樓臺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長廊閣道上下連通,蜿蜒曲折。山間丘壑起伏,林木蒼翠,環(huán)境清幽,空氣宜人,五眼長流不息的清泉,匯成潺潺的流水,曲回而下。五泉山,1955年被國家正式開辟為公園,是蘭州人節(jié)假日休閑旅游的場所,每年還在這里舉辦各種燈會、花卉展覽活動。公園里有動物園,豢養(yǎng)各類動物上百種;還有各種成人和兒童的游樂設施。
說到五泉山,不能不給大家講一段傳說:西漢年間,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騎兵萬人,奉武帝之命征討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他的部隊途經蘭州,扎營在皋蘭山腳下。經過了長途跋涉,全軍已是人困馬乏,附近一帶卻怎么也找不到水源,不能做飯。副將急忙請示,要驃騎將軍拿主意。霍去病鎮(zhèn)定自若,拿起馬鞭在山坡上戳了五下,霎時有五股清泉順著鞭痕從山坡汨汨流出,水味甘甜,不光供足了三軍將士的用水,而且一直流到了今天,成為歷代飲用的重要水源。據說,這就是五泉山名的來歷。其實,公元前120xx年年僅20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遠征匈奴時,從今天的甘肅臨洮出發(fā),過焉支山,與匈奴軍隊鏖戰(zhàn)于皋蘭山下,這個皋蘭山是今天張掖地區(qū)高臺縣北的合黎山,蘭州的南山大約在北朝的時候才稱作皋蘭山,與霍去病毫無關系。但是后來的人們,一直把蘭州的皋蘭山當作霍去病遠征的皋蘭山,明朝以后就有了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
在霍去病的傳說之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經有了一個關于五泉來歷的傳說:東漢中期,漢桓帝聯合宦官逮捕了把持朝政、貪贓枉法的大將軍梁冀,論罪滅族。梁冀子孫中有一個名叫梁暉的,僥幸躲過了被殺的劫難,從都城洛陽逃出,一直躲到羌人占據的金城縣一帶。長期居住之后,他受到羌人的信任,被推舉為大頭領。當時天災人禍,社會混亂,在金城呆不下去,梁暉準備率領部下遷徙他鄉(xiāng)。當他的部眾出發(fā)來到金城南山,就是現在的皋蘭山暫且駐扎時,卻被敵對的其他羌人包圍。山上沒有水,大家饑渴難耐,眼看就無法堅持。情急之下,梁暉把自己用榆樹枝做成的馬鞭插到地上,同時宰殺了一只青羊作為祭品,祈禱南山之神保佑他的部眾。這一下果然靈驗,山坡上頓時有神泉涌出,他的馬鞭也剎那間變成無數棵榆樹,化作大片的樹林。泉水越涌越多,匯成小溪,自南向北,一直流入黃河。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梁暉,就把這個神泉稱為梁泉。
霍去病鞭戳五泉的傳說,可能是從《水經注》中的故事演變來的。人們把蘭州的皋蘭山誤認作霍去病作戰(zhàn)的皋蘭山,于是也就把梁暉的故事安到了霍去病身上。
故事雖然帶有傳奇色彩,但五泉山有五眼清泉卻毫不含糊。現在,這五眼清泉已是公園的重要景點,它們從東向西呈弧線形分布。五眼清泉,各具特色,人們分別給它們取名為: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和蒙泉。除了五泉之外,公園的東西兩側還有兩股流水,出自東龍口和西龍口。五眼清泉各有什么特色呢?等到了實地之后,我會給大家一一講解的。
百姓中有一句俗話說得非常有意思,叫作“好山多讓僧人占了,好衣服盡讓女人穿了。”五泉山也是一個佛教名山,里面的建筑絕大多數是佛教殿堂。現存最古老的寺院是建于明朝的崇慶寺,俗稱浚源寺,它建于明朝洪武五年,也就是公元1372年。除此之外,還有千佛閣、地藏寺、臥佛殿、嘛呢寺等等,使五泉山成為蘭州佛教活動的中心蘭州五泉山導游詞蘭州五泉山導游詞。每逢佛教的重要節(jié)日,這里都要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比如水陸大法會等等,每當此時,整個五泉山上是人山人海。
五泉山上還保存有自金代以來的數百件歷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鑄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鐵鐘,距今已有820xx年歷史了。還有一尊銅接引佛,鑄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剛當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清朝字畫和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