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讀書筆記4篇
細細閱讀了《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我感覺收獲很多,感悟很多!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最需要什么?我需要一名在我遇到困惑時幫助的導師,需要一個在我無法做出答案時的朋友,我想書是我最好的朋友,里邊記載的是多位老師一起探究總結出來教育的方式方法,還有面面俱到的設想。在我讀完這本書后,我在以后的班級管理、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等等方面一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從教兩年來,我深刻體會到一名老師的辛苦,也知道我現在的能力很薄弱,還需要不斷的進修鍛煉本領,才能在教學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我也總結了自己在這兩年中有哪些方面的困惑需要解決:
一、新教師的心態要調整好
在剛開始,知道自己還是這個崗位的新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敢勇于表現自己,有時也可能怕自己丟臉。還有的時候,當家長與我聊天時,我顯得有些不夠自信,總是怕自己回答的方面是否不符合家長想要的答案,或者是我是不是在說的過程中表露了一些家長不愿意聽到的話,這些原因常常會使我煩惱。
但是事以至此,不能坐以待斃,我在閱讀《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后,里邊有很多方面講述了與家長如何溝通的技巧,這讓我很受用。里邊教會了我應該把自己擺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法與家長交流,在說話時要注意什么方面或者避諱什么話題。好多小點子給我了很大的啟發,自己常常感嘆怎么自己以前沒想到呢,其實辦法就是那么簡單,經過書中的一提示,我豁然開朗,在今后的教學、溝通過程中我會更好的表現。
二、新教師要學會“多留個心眼”
自己在剛開始的教學時,每天除了給孩子們上課,就是和孩子們游戲,我發現自己都沒怎么去留意孩子有些什么習慣或者是什么奇怪的行為,總是一副天真爛漫的態度過著日子。但是時間長了,我發現自己不應該做這樣的一名老師,我要為孩子們負責,于是我就開始留心起孩子們的行為與反應,通過幾周的觀察,我的收獲也是很多。這個時候的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的心理都是各式各樣的,他們的反應也很不同,甚至很多孩子都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如果不了解孩子的行為習慣,那么在發生事情時你就很難去判斷、去處理,有時可能你會做出錯誤的絕定,所以我覺得想做一個愛孩子的合格教師,就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中寫到了很多關于處理孩子行為問題的案例分析以及老師如何處理的方式方法,有些案例呈現似乎很貼合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發生的事情,就是那么真實的呈現了出來,而我覺得“妙”的是,在案例后已經幫我總結整理歸納好了處理方法的要點,還很貼心的歸納了一塊寫給家長的小便條,幫助我們與家長如何溝通共同處理孩子的這一行為。我覺得這對自己在這方面的成長很有幫助。
三、新教師要“多留一手”
自己畢竟還是一名新將,很多方面都很不成熟,在班級中還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學習,很多時候只有等到有了壓力,我才明白不能做一只永遠在原地踏步的候鳥,我一定要有所準備,迎接每一個挑戰與考驗!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這本書中寫到關于班級管理的方面有很多,如常規、環境創設、溝通技巧等等,這些是我必須學會掌握的東西,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把書中很好的點子用筆記形式記錄在我的本子中,一些好詞好句我也一并抄寫在我的語錄中,這些東西的積累就是一大筆財富,是任何都不能代替的。我常會在一段時間后去翻閱一下我收集的寶貝,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句子正是平時教學生活中我需要的金玉良言,我少了它們不行!
唐僧師徒歷經十幾年去西方取得真經普度眾生,我只是一名幼兒教師,雖然我不曾背負要救世的使命,但是我面對的是一群幼苗,一群可能將來成為國家棟梁的人才,我的責任很重。俗話說“要給孩子半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必須要不斷的更新知識,提升能力,豐富經驗,我相信:書是我最好的選擇!
學習幼兒班級管理方法,這本書是唐淑、虞永平主編的《幼兒園班級管理》,它里面主要分為三大塊:幼兒園小班管理、幼兒園中班管理和幼兒園大班管理,我主要簡單談談大班的管理方法,從理論出發,結合我對于大班的管理,理論上講肯定有其自己獨特的風格,例如大班幼兒的身體發展特點與心理發展特點,都決定著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老師要通過平時與幼兒的交流以及觀察,做好對每一位幼兒的不同階段的不同發展變化情況記錄,給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例如對于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我們就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競爭性活動、建立班級集體規則等。他們有了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他們會用禮貌的語言向人請教、見面招呼、告別,他們學著耐心的聽完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學會說服別人,他們慢慢學會了與人商量,會在同伴之間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共同決定大家要做的事情,他們也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等。
這本書對于大班階段培養,規定了明確的目標。對社會、數學、科學、音樂、滅鼠、健康、語言這幾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我們在制定教育計劃的時候,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1)計劃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2)計劃的制定必須基于對幼兒的了解,要求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3)計劃要層層落實。4)計劃不僅面向全體幼兒,又要針對個體差異。5)重視游戲、體育等薄弱環節的計劃制定。
我覺的這本書中談到的理論知識,對我幫助很大,具體操作中碰到問題,首先反映這是幼兒的正常心理行為發展,不會因為他的攻擊行為而懲罰他,應進行正確的語言行為指導,多和幼兒交流,行為的形成轉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為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幼兒,書中介紹了幾點,比較籠統的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3、教給必要的社會行為技能
希望我們的老師和我一起多讀書,多體會,美好的東西就在我們身邊。
作者:彼得.德魯克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并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循環。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并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并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于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4)精力集中于少數主要領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干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后;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后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里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通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復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英國哲學家站莫斯。埃倫有一本著作《原因和結果的法則》,如此述說心靈管理:
人的心靈像庭園。這庭園,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以放任它荒蕪,無論耕耘還是荒蕪,庭園院不會空白。如果自己的庭園里沒有播種美麗的花草,那么無數雜草的種子必將飛落,茂盛的雜草將占滿你的庭園。出色的園藝師會翻耕庭園,除去雜草,播種美麗的草花,不斷培育。如果我們想要一個美好的人生,我們就要翻耕自己心靈的庭園,將不純的思想一掃而光,然后栽上清純的,正確的思想,并將它培育下去。我們選擇正確的思想,并讓它在頭腦里扎根,我們就能升華為高尚的人。我們選擇錯誤的思想,并讓它在頭腦里扎根,我們就會墜落為禽獸。播種在心靈中的一切思想的種子,只會生長出同類的東西,或遲或早,它們必將開出行為之花,結出環境之果。好思想結善果,壞思想結惡果。
每次讀完這段話我都會陷入深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如何度過這段有限的人生才是正確的?看著周邊的同事和朋友,熱心關注于養生節目,養生書籍,或者因為單位的某一次體檢項目不合格,眉頭緊鎖,憂心忡忡,我就在想,難道健康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嗎?有時候和朋友小聚,談論最多的就是誰誰又有什么項目,又考了什么證書,又賺了多少錢,瞧人家多聰明,多能干,多有出息,那一刻我又會不經意的問自己,難道才智管理最重要嗎?其實細細想想,我們哭著降臨這個世界,來的目的就是忍受人間的凄苦,品嘗人生五味。我們笑著離開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我們經歷過這段旅程,然后釋然、頓悟后離開。來時分文沒有,走時無牽無掛。
來到這個世上走了一趟,能留下的也許就剩下靈魂了。而所謂的靈魂其實不就是心靈管理嗎?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兒時的我們單純的像一張白紙,那時的行為就是“人何為正確”,世界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對于人的區分只有好人與壞人。漸漸地我們踏入這個社會,看見的,聽到的,內心想到的逐漸成為“自我”。一切出發點都以“自我”為中心,能否升官發財,能否名利雙收,能否對自己有利。眼中只有“自我”時,我們心靈的那張白紙也逐漸由白色變成五顏六色直到最終的黑色。
當自我無限膨脹時,個人的占有欲望會變得貪得無厭。不信你看多少位青年才俊鋃鐺入獄,只因錢不夠花,權不夠用;不信你瞧,多少人忙忙碌碌只為金銀滿山,哪怕喪盡天良,禍害子孫;不信你瞅,山不再綠水不再清,天不再藍,城市霧霾聚攏不散,只因企業要生產,政府要稅收,環境要污染。無限的欲望,讓企業變得不擇手段,毫無誠信。地溝油,毒饅頭,瘦肉精,紅心鴨蛋……無限的欲望讓政府官員淪為“碩鼠”,住豪宅,開好車,喝好酒,吃盛宴,出入有司機接送,公文有秘書代勞,生活有保姆伺候,花銷有手下孝敬。見了上司搖尾乞憐,阿諛奉承,見了百姓橫眉冷對,呲牙咧嘴。最終豪宅變成四面墻,美酒變成白開水,公文變成悔罪書,秘書變成獄中友,保姆變身教導員,盛宴變成窩窩頭。
人的一生究竟應該如何度過?每次讀稻盛和夫的著作,我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其實稻盛和夫的著作我已經讀過很多本,有《活法》《干法》《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人為什么活著》《敬天愛人》《創造收益1.2.3》《阿米巴經營》《經營為什么需要哲學》《堅守底線》《提高心性,拓展經營》《稻盛和夫》,算上這本《心靈管理》總共有13本了。最初的讀書動機僅僅是因為想要了解經營的實質,特別是稻盛和夫創辦了京瓷和kddi兩個集團企業位居世界500強之內;65歲時,他依然投入佛門,并對佛教的精髓“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做出了深入的解釋,進一步完善了經營哲學內涵。XX年2月,已經78歲高齡的稻盛和夫出任瀕臨破產的日航董事,并讓日航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扭虧為盈。可以說他同時掌管了3家世界500強企業,并且全部盈利。與其說是一個神話,不如說商場上不敗的傳奇。如今他開始在全球各地建立盛和塾,推廣自己的經營哲學。
由最初的經營哲學到如今的心靈管理,究其原因其實是對自我靈魂的救贖。“人,何為正確。”“自我”與“真我”,“利己”與“利他”包含的真理并非莫測高深。做人與處事,沒有私欲出于公心,就會得到身邊人的贊賞和信任。由此聚集強大的磁場,也可以理解為人脈圈子。由于你出于公心,出發點是利他的,而不是利己的,朋友就愿意與你相處,由此實現共贏。同樣由于你的出于公心,公司員工就會信服你,愿意與你一起實現企業的共同愿景,甘心情愿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勇于付出。此刻員工就是自燃型的員工,他會比老板更用心自己的企業,更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阿米巴經營理念就是在經營哲學基礎上,推出的一套管理會計理念。阿米巴就像是孫悟空身上的毫毛,變身為無數個向你一樣熱心企業發展的管理者。每一個部門,每一個班組,化身為獨立核算的經營實體,班組或領班就是這個經營實體的管理者,他們會主動關注生產的每一個細節,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會影響他們部門的成本核算。但前提是管理者首先是“利他”信念的堅定支持者,因為 “利他”不“利己”才能出于公心核算本部門運營成本,并將公司整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由于調動公司各個部門的每一個環節,就像激發了身體里的激情細胞,管理者的理念和愿景被同時調動起來,統一起來,怎能戰無不勝呢?
心靈管理將經營哲學推廣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內心深處。如果說我們的心靈是一座花園的話。那么我們自己就是這個花園里辛勤勞作的園丁,如果我們忽視了對心靈花園的管理,我們的內心就會荒蕪,長滿雜草。眼中就只有“自我”,并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計較,精于算計,最終像紅樓夢中的二奶奶,反倒算計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如果我們內心時刻反省自己的內心,不讓雜草在心靈花園扎根,我們內心就會多一些“真我”,想問題,辦事情就會從“人,何為正確?”為出發點,讓自己的心靈磁場匯聚更多正能量,由此得到心靈的凈化,靈魂的救贖,最終磨礪心智,實現道德高尚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