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長歷程感言3篇
二、從互動研究的嘗試中邁出科研成長之步。
課題研究,對于剛跨出校門的我來說,覺得那么新鮮而又那么高深莫測。該如何將課題的研究與課堂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呢?這讓我產生了眾多的迷惘與困惑。通過向同事的請教和平時網上的閱覽,我認識到,教學與研究探索掛鉤,要有創新精神,教學創新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密切相關。心中原有的苦悶、困惑逐漸得到了解脫,至此,我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同時,學校也給了我學習觀摩的一些機會,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雙重熏染,我對教育教學和改革創新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XX年,我加入了鎮青年教師成長計劃――教學互動研究組,這對于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新的挑戰。從那時起我也明白,在高效的師生互動關系中,教師不僅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生的高級伙伴。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學生,而是與學生一起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的伙伴,只不過是個“高級”的伙伴,這個“高級”主要體現在教師可以有意識、有目的而又非常自然地對課堂活動進行調控。所以,對于課堂上的問題,上位性的也好,下位性的也好,教師不可以直接說出答案,教師能且只能搭建“腳手架”,把學生導入“最鄰近發展區”,也就是說,老師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能起提示、啟發、點撥的作用,不可包辦一切,課堂上的問題要由學生自主達成共識,自主解決。
我認識到青年教師只有走專業化發展之路,才能始終站在時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斷走向成功。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教研和教學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期間,我自己探索的《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文的實踐與初探》在臨海市立項。
我初步嘗到了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甜頭,也促使我的觀念由教書匠向學習型、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方向邁進。
三、在精密靈活的管理中促使我們的科研成長。
XX年,我們互動研究組的成員在組長的精心安排下,組織了一次正規的教研活動,組里較有實力的兩位教師為我們范上了兩節別開生面的語文課。兩位教師一方面尊重孩子們的天性,最大程度的發展孩子們的個性,啟迪他們的靈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另一方面也無形培養了他們對人的理解、關心和信任。為此,我有充分的理由確信:課堂上有效的師生互動不是簡單地以活動的頻繁為標志,也不是簡單地以課堂氣氛活躍為尺度,而是將學生的主體性的充分發揮作為核心參數。師生雙方在互動中同等重要、互為主體;其二,構建課堂上的有效師生互動,關鍵在教師。具體地講,有效的師生互動,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指向性,突出重難點,又要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
如今,我不再因數學專業而教語文有懷才不遇之感覺,我的心情變得舒暢,精神開始感到自由,我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向老教師、領導請教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熱情地給予我很多的指導,使我獲益非淺。我堅信:只有研究才能賦予教育以生命,只有研究才能賦予教師以生命。
四、在躊躇滿志的探索實踐中展翅騰飛。
踏上教育科研這條專業成長道路,我愿意付出很多,但我相信我的收獲會更多;仡^細細掂量:從無序到有序,從茫然到投入,從困惑到領悟,從聆聽到操作,從學習到探索,每一步都是一次進步。對我而言,專業成長之路還很漫長,對教育研究還剛剛起步,借屈原的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