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系部門工作計劃
七、縣域教育追求綜合統籌
縣域教育既要提高質量,又要調整結構;既要實現較快發展,又要轉變發展方式;既要重點發展,又要均衡發展。
職教中心擴大規模。一是制定積極政策。拓寬招生渠道,靈活招生模式。繼續初中 “2.5+0.5”分流,試行高二后分流,限制學生外流。實現當年招生1000人,學校規模2500人。二是辦好骨干專業。充分利用現有優勢,打造機制骨干專業,突出電子電工品牌專業。三是加大控編運行力度。增加專業教師數量,制定專業教師標準,提高專業教師待遇。暑假后,新增“控編運行”數量10名。四是落實免費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加大監管力度,加大扶持力度。
普通高中提高質量。嚴格生源質量,嚴控生源外流;從嚴學籍管理,從嚴教學管理;加大引進吸收力度,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提高獎勵標準,提高扶助力度。單設高中教學成果獎50萬元,直補教師。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一是師資均衡。嘗試城鎮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支教。縣城學校不再新進教師。二是生源均衡。重新制定招生規劃,嚴格執行劃片招生,嚴禁跨區域無序招生;著力學校實際,打造學校特色。三是裝備均衡。統一標準,統一購置,統一裝配。均衡發展不等于平均發展。打造安匠、下板城、上谷、三溝、頭溝5個優質學區,實施教育示范區和示范校工程。
學前教育穩步發展。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日托園設施建設,保證30%收入用于園內裝備。創造條件實現幼兒園延時服務。二是共同體建設。深化縣幼兒園與學區中心園、中心園與規范園支教結對。三是師資隊伍建設。補充專業教師,提高自聘教師待遇。四是規范民辦園。統一辦園資質,統一業務指導,統一督導檢查。
“六一”前后,舉辦青少年活動中心“青竹”管弦樂隊專場演出。年內,評選規范化日托園10所。
特殊教育特殊發展。弱勢群體需要強勢關愛。實行特教學生免費教育。把“絲帶繡”做成產業,做出品牌,做大影響。加強康復訓練,加強技能訓練,加強生活訓練。研究教法,分類要求,區別評價。
黨的建設。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同時考核、同步獎懲。開展“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競賽,在黨員教師中培樹質量典型、管理典型、師德典型。“七一”前在教師黨員中評選教研能手、師德標兵各15名。繼續舉辦慶“七一”文藝活動。
安全監管。吸取安匠初中“12·8”事件教訓。向管理要安全,向技防要安全,向問責要安全。落實更加嚴格的“一崗雙責”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實行安全工作每周通報制度。
家長學校。全面啟動家長學校,認真制定活動計劃,落實經費設備保障。組建縣級家教講師團。密切家校聯系,促進家校合作,實現家校共育。
財務管理。杜絕亂收費,控制招待費,不設賬外賬,禁設小金庫。專款專用,校財校用。提高學區公用經費標準。嚴格執行學校財務“三人共簽”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