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局工作計劃
4.扎實有效開展教研工作。教研工作要突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狠抓聽、評、說課活動,包括校內、校際之間的聯合教研,真正做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二是以優質課競賽活動為平臺,為教師脫穎而出,展示才華提供機會;三是扎實開展校本培訓活動,通過有的放矢的專業引領和交流互動的自我感悟,為教師成長搭建好平臺。四是認真做好課題申報與研究,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帶動學校教研教改工作的深入開展。2011年度要結合以實施有效教學為主題的“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和師生讀書活動進行課題申報立項與研究,使課題研究緊密聯系實際,有效促進重點工作。
區教研室要在積極組織好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好中小學各學科的教學競賽、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要堅決杜絕各種活動中的弄虛作假和任人唯親的現象,確保活動公平公正,達到讓大家服氣和促進工作的目的。
5.大力提高教學設備使用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要堅持“以應用促建設”的指導方針,積極倡導“物盡其用”思想,針對過去相當程度上存在的在教學設備尤其是電教設備方面重配置輕使用、重投入輕效益的問題,局電教館、鄉鎮教育管理中心、學校三級都要高度警醒,深刻反思,制定措施,狠抓整改。要深入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將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與教育觀念的更新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在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重大作用。要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各類教育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水平。特別要重視對已建成的數字校園網平臺的管理和使用,使其為教育系統無紙化辦公和為學校提供各種信息資料發揮好作用。
6.改進對學校(學生)的評價方法,促進學校(學生)健康發展。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等級+特長+激勵式評語”的評價模式,建立學生學籍檔案和“成長記錄袋”,收集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真誠地為學生的發展,學業成績的提高提供指導意見。同時要建立“學困生”轉化檔案,對“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要進行跟蹤管理。區督導室、教研室要注重研究制定現代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學校端正辦學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檢測、診斷、評價、激勵和選拔功能。加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實行學生學籍管理電子化,嚴格控制生源的無序流動,嚴肅處理學籍管理中的弄虛作假行為,促進教育的合理、公平競爭。
7.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要嚴格執行《平川區教育局關于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緊急通知》精神,切實把教師的思想統一到認真研究教材上來,統一到業務素質上來,統一到學習運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來,統一到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優效、高效上來。堅決糾正以大量的、重復性的、機械照抄式的作業來提高學生成績的錯誤做法,堅決糾正向學生推薦不太適用的教輔資料,以此對學生作業的布置不進行思考、凝練、設計的錯誤傾向。各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安排布置家庭作業,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8.學習領會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各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基本道德規范教育為基礎,進一步強化教書育人,堅持管理育人,推動服務育人,突出實踐育人,重視環境育人,探索網絡育人,指導家庭育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三貼近”原則,宏觀著眼,微觀著手,放低重心,針對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和青少年成長的規律以及農村小學小班化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強化文明習慣養成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深入開展民族精神教育。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加強誠信教育、法制教育、遠離毒品教育、告別網吧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原則,加強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隊伍建設,辦好家長學校,做好家訪工作,鼓勵推行教師進村、入戶、到人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育人”原則,把德育工作貫徹到學校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學科、每一項活動之中。
(二)以人為本,加強教育隊伍建設
9.進一步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按照“校長負責、支部保證監督、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要求,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長負責制。加強校長隊伍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培訓,轉變教育觀念,改革創新學校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新形勢下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水平,努力鍛造一支高素質的“專家型”校長隊伍。
10.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強發展活力,著力創造“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機制。鼓勵教師以“在職研修”、“自主學習”為基本方式,以校本培訓為主渠道,通過多種途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師德修養、理論和業務水平。要求每位教師每年至少讀一本教學理論專著,寫一篇有價值的心得體會或論文,使其由“教學型”向“研究型”轉變。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技能競賽活動,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觀摩、研修、競賽等活動,努力造就一批“名教師”、“特長教師”和“專家教師”。在近幾年組織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完善管理,繼續推行城區教師到農村支教服務制度。著力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引導教師把愛與責任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尊重的師生關系。廣大教師要認真學習和踐行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敬業愛崗,扎實工作,勤奮探索,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做到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用涓涓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