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人文讀本心得(精選6篇)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1
前一段時間讀了本《教師人文讀本》,很多的內容給了我很多的啟發與思考,其中,我最愛讀的就是《讀本》中——我為什么而活著這一章節。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困惑:"我為什么而活著!"而他們也大都會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求這樣的答案,因為他們不滿足于上帝創造了我們,讓我們擁有生命這樣一種單純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曾經問過大人,他們總是說:"活著呀,就是要快快樂樂的感受生命啊!"曾經品讀他人,我的腦海中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活著的意義與目的,可是,最終我也沒有弄明白"我為什么而活著!"
在《讀本》中,收錄了沈從文,史懷哲,羅素等一些詩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讀此章節的時候,我還不是很能理解,為什么他們的作品會收錄在"我為什么而活著"這個章節中,不過由于自己也曾經苦苦思索過,不免反復咀嚼,體味其中真味。從沈從文給時間"畫出的肖像"到史懷哲放棄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叢林當一名鄉村醫生,其中的種種讓我看到一個個在生命的長河中努力尋求生命真諦的身影。他們可以沖破種種既定的條款,做別人認為"特立獨行"的事,盡管在與其他人比較時,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可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執著,努力的去沖破著什么。他們可以改變上天賦予的種種不公,用頑強的意志把生命詮釋,盡管目不能視,但是卻并不能阻礙他們想象,當我們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體不允許我們跑,跳,走,越,但誰又能阻擋想飛的心呢他們可以鄙視已經唾手可得的成就,只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滾滾紅塵拋于腦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個人生將"生命的意義"詮釋得透徹。如果說,初讀他們的時候是感動,那么在沉下心來仔細品味后,則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可是對于每一個生命的個體來說,生命卻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從昆蟲界的短短幾分鐘的生命到其他幾百年的生命,時間雖各有不同,存在卻是相同的。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能夠更長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殺,奔跑;也許有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維系整個生命系統的正常循環……
讀史以勵其志,也許,在這短短的篇章中,在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是,我想盡量把事做得最好,盡量讓人生過得充實,也許當我白發髻首的時候,回憶自己走過的路,可以得到"我為什么而活著"的答案吧!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2
分數不是目的,道理很淺顯,但許多教育者都在追求,教育的現實,可能也是時代的悲哀,但同時也會成為促進改革的動力。教育改革,起點應該是由下而上,在于教師的意識。《教師人文讀本》,按說只能作為人文素養的快餐讀本,雖為快餐,“營養”依然豐富,感悟、思考,著在培養擬身體力行之教師——揣摩編者意圖,本意在于思考。
看此書,引發思考之處很多,現摘錄部分,以求加深理解及時時反思。
課堂教學對于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和自身發展的組成。
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步步逼近教學藝術的境界,看來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進行心理分析,在此基礎上確立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思維活動的主體。第二、通過觀察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創造的范例,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巧和機智,并運用這些技巧和機智駕馭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第三、展開教學分析活動,提高教學分析的理論水準。
教師與兒童看護者有時與牲口飼養員有著同樣的心態:飼養員首先是使他們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這些溫馴的畜生不要竟敢冒險從鎖著它們的搖車里邁出一步;然后就象他們提出他們企圖單獨行走時會威脅他們的那種危險。
人類的生存問題,答案只有兩個:一是通過倒退到人類以前的生存形式,取消人所固有的理性和愛情這些特性,來尋求人與自然的再次和諧;二是充分發揮人的力量,從而達到與自己的同類以及同自然界的最終的新的和諧。而這正是人的最終目標。
在戰國后期,當時走紅的知識精英是蘇秦、張儀之流。他們與同時代的策士們奔走于七國之間,憑三寸不爛之舌向在位者兜售他們的謀略。他們已經沒有理想的追求,不象孔子那樣只執著于自己的學說,準備吾道不行就“乘桴浮于海”,而是像兜售貨物那樣各有幾套方案,王道不售就來霸道,還總有“上、中、下”三策供選擇。
周國平: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么,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只會使他成為庸人。
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
對他人的侮辱是一種不可寬恕的野蠻行為。
逃避死亡并不難,要逃避墮落才是難的。因它比死亡跑的還要快。
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消遣上,而這些消遣與豬、鴿子甚或鯨魚所喜歡的消遣幾乎沒有什么兩樣,這是違背人性的。
人的最大娛樂莫過于有所發現,而發現與學到知識又是同義詞。
瀏覽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幫助你確定你最先要探索的可能存在的世界。
毫無用處的教育就是力圖傳播現時的信息和灌輸現時的做法的教育,而有用的教育則是增強理解力的教育。具有了理解力,當今的青年便能充滿信心地面對未知的明天,而不管明天是什么樣子。
教育的目的如果是想使學生能在某一地點以某種方式謀生,那這種教育純粹是在浪費時間。更糟的是,這種教育會使學生不適宜在那一行業謀生,因為到他們有機會運用所學的技術時,這種技術早已過時。
在新的世界上,制度化的正規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使人們為過有學問的生活作好準備。
真正的閱讀一定要有靈魂的參與,而有靈魂的參與的閱讀是要花費腦力和心血的,盡管伴隨這種閱讀的大多數時間仍然是歡娛和沉醉,但這與僅僅為了消遣的閱讀從出發點和結果上看都有本質的區別。
要在嚴峻的生活壓力下仍然堅持理想,是需要有相當的精神底蘊的。而要想獲得這樣的底蘊,是需要跨越巨大的障礙的。
教育的三種形式:經院式教育,這種教育僅僅限于“傳授”知識,教師只是造本宣科,而自己毫無創新精神;師徒式教育,這種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師為中心,具有個人色彩的傳統。學生對教師的尊敬與愛戴帶有絕對服從的特點;蘇格拉底式的教育,從教育的意義看,教師和學生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教學雙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沒有固定的教學方式,只有通過無止境的追問而感到自己對絕對真理竟異物所知。——雖然世上已無蘇格拉底,但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學做蘇格拉底。
知識必須自我認識,自我認識只能被喚醒,而不像轉讓貨物。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就會重新記憶起仿佛很久以前曾經知道的東西。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3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于如何定位。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自己該怎樣來完善自己的責任,因為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們,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不過想要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雖然從小到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后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孩子們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才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師人文讀本》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斗還是為理想奮斗,只要是正常的奮斗,正當的爭取。在奮斗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就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4
小時候,我對教師十分欽佩,他們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因此,憧憬著有朝一日也勝過教師。長大以后,我成為了一名普通教師,守著我的理想,奉獻著我的愛心,關愛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引導他們進入知識的海洋,教會他們學習、生活,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好教師。工作之余,看看教育著作,給自己補充。在翻閱《教師人文讀本》中的部分文章,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觸動。
在目前的許多小學,孩子每天晚上做作業要做很長時間的現象相當普遍。學生早晨7:00前后離家,晚上6:00左右到家,每天在學校和路上的時間長達十多小時,晚上還要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事實上,除了睡覺,學生的時間和空間基本上被老師控制了。
對此,家長褒貶不一,即使很有意見的家長也表示無可奈何。
針對這種教育現狀,友人認為,教育要深入學生的心靈,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是無限的。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存在的教師作用過大,侵占學生個人學習和發展時空的問題,是導致我國學生缺乏想像力、創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散漫、學生學習的知識不扎實,是幼兒園式的管理與教育,如果把中國的基礎教育與美國高等教育結合,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教育。我不贊同這種觀點,正是美國寓教于樂的基礎教育,才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自信心,為高等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用大量時間向學生灌輸基礎知識,機械重復和大量考試,使學生從小感到身心壓力較大。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成績差一點的學生,有的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發展為厭學。試想,一個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將來怎么持續發展?基礎教育把學校辦成學生的樂園,保留學生對知識、對未來世界的興趣和想像力,對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對比一些發達國家的中小學教育,我國學生自由和自主學習時間太少了。
為此,素質教育應該合理勘定教師作用的邊界:心理邊界和文化邊界。現在,教育行政部門三令五申要壓縮學生在校的時間,這很重要。如果一個人整天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俗話“經風雨見世面”,也說明一個人的活動空間與他的想像力、創造力有著內在聯系。
教學的時間空間固然重要,教育的心理時間和空間也同樣重要。不是教師不能給學生施加任何心理壓力,提出任何教育要求,關鍵是教師的要求及施加的心理壓力,必須是學生需要的、能夠理解的,能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的。教師作用的心理邊界應該劃定在學生自我教育與教師教育兩種力量的交匯處。只要教師的教育作用促進了學生的自覺、自動、自主、自由,也就是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老師的教育作用就恰到好處,否則就是不合理和不適宜的。
在應試教育中,對學生進行片面的強制性訓練和模塑,更是失去了教育應有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必須合理界定教師作用,使教師的影響,更富有人文精神和道德價值,讓學生獲得基礎的、內在的、全面的、個性的和可持續的發展。具備高素質和高品味的教師不是用知識育人,而是用思想育人,知識只是手段和工具,是育人的載體。教師應該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激發學生的思想、智慧、情感,使學生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并自主追求生活、文化、精神、價值、意義等,由此奠定他們終生學習、發展和生活的基礎。教師作用的文化意義,在于既教育學生有益于他人和社會,又能讓他們自由而幸福地生活。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5
當我靜下心來讀《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時,被里面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里面的文章短小精悍而又寓意深刻,如此多的佳作,真想一口氣讀完,讀過這本書,引發了我的許多感動和感觸。"一代良師"中的文章描繪的都是教師的典型,從他們身上,我們知道了良師的風范和教師的價值。"教師的任務"則讓我們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目的、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人文讀本》里面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如生活中的美、世界觀、人生的樂趣等等。
在讀到"教師的任務":"教師要嚴格但不苛刻、溫和而不隨便地去教學"時感受頗深。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我覺得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這些大師們的人格魅力使我產生了不盡的敬佩之情,雖然時代的浪潮淘汰了許多故事,但有些東西始終在那里熠熠生輝。我希望自己能向著這個方向而努力,在實際工作中,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其次,教師要熱愛學生。"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書中幾乎每位大師都談到了師愛,記得于漪老師也說過"師愛是最難得的感情,也是偉大的感情,因為它沒有血緣,但是老師們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付出。"作為教師,我們要關愛每個學生,所謂付出和得到是互相的,只有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愛,他才會喜歡這個老師,也會喜歡你的這門學科,課堂教學也會有效果。
再次,教師有崇高的奉獻精神。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于教師肩負著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抽象地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于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一般。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無私奉獻,否則,如果以待遇對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識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我們應該牢記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書中講的一句話:每個教師應當認識到他的職業尊嚴,他是社會的公仆。
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為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范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人文讀本心得 篇6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圣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于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范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后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