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jīng)驗交流發(fā)言稿
試想一下,豆丁那句“反正你不喜歡我”僅僅是和媽媽在說嗎?有沒有把這幾天壓抑的情感釋放出來呢?如果豆丁媽媽賭氣的說:“你走吧,走了就不要回來!”那情況又會怎么樣呢?
所以,當孩子做錯時,家長可以生氣,讓孩子知道為什么錯了,該怎樣改正,承當什么樣的責任;卻不應該和孩子賭氣。
2、家長可以成為孩子親密的戰(zhàn)友。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鼓勵與分析。做一個好的家長,還要成為孩子的一個很好的朋友。
為了獲得大王這個好朋友,豆丁選擇了妥協(xié)讓步。媽媽看出豆丁其實不想和大王換飛機。于是,她讓孩子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然后媽媽和豆丁在草坪上愉快地玩了一下午的飛機。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做了違心的選擇而悶悶不樂。
3、當知心的朋友。很好的傾聽者,不需要太多的指導與教育,家長安靜地聽孩子把他的心思講出來。
凱文本是豆丁的好朋友,因為在豆丁被大王欺負的時候沒有幫忙而后悔,雖事后多次向豆丁示好,可是豆丁一直拒絕。凱文媽媽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變化,和孩子朋友似的交談讓凱文如釋重負。
4、接受批評的受教育者。家長也是人,當教育方法不妥當?shù)臅r候,也需要聽取孩子的意見。
四、我的教育感悟
在宋家教書也有17年了。非常感謝宋家這遍土地以及我的學生和學生家長。讓我從初出學校的學生成長為一名骨干教師。在這些年的教育中,我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情況。從孩子品格方面有這樣幾種值得家長注意。
第一、孩子拿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在一、二年級經(jīng)常會發(fā)生誰的鉛筆、小刀、零花錢不見了的情況。
如果是你的孩子所為,你會怎么辦呢?(覺得太丟臉了,給孩子好一頓收拾;或是反正就一點小東西,裝著不知道;或是給孩子講解道理,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滿足孩子合理需要。)
有幾個孩子,我這么和家長共同教育,孩子改掉了這些錯誤。1、通過與孩子談話“街上賣的···很多,我們能不能去隨便拿?如果我們家里的谷子、雞鴨、衣服也被別人拿了怎么辦?所以,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能拿”。2、與家長聯(lián)系,說明孩子犯錯很正常,生氣解決不了問題,關(guān)鍵在于正確的引導,孩子錯了就要改,照價賠償給同學。如果賠償?shù)腻X能換來孩子的良好品質(zhì)那是千值萬值!3、在事后,多與孩子閑聊,讓孩子感受到,老師不會因為孩子的一次錯誤而不喜歡他,并在聊天中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第二、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兒園的孩子也有逆反的時候。前兩天為了鍛煉孩子手的小肌肉群,我讓孩子用剪刀學習剪直線。很多孩子都高興地剪,可是一個平時很聰明的孩子卻說“我不想剪。”我估計可能是因為剛才他和小朋友打鬧,我批評了他的緣故吧。所以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孩子說的“我不想剪”是真的不想剪還是表達我有情緒了?其實里面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引起老師的注意,我和別人不一樣了。
我是這么考慮的:首先,如果老師隨他,今天我不想剪,明天我不想畫···其實孩子感受到的是老師的不在乎他。孩子本來通過他的與眾不同想引起老師的關(guān)注或者不滿情緒,但是老師不在乎你學不學、畫不畫。那么孩子的被重視感沒有得到滿足,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正是我們正確教育引導的時機。
其次,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不可能我不想做就不做,什么都由著性子來。要得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理性的思考問題。
于是,我把孩子叫到身邊,輕輕地跟他說了為什么要練習用剪刀,而且激勵他,別人都能剪出直直的細細的紙條,老師相信他也能剪得出,而且可能會剪得更好!
孩子接受了我的說法,在過后的幾天我也隨時觀察孩子們的表現(xiàn),如實地評價和表揚了他幾次,后來他的上課注意力和自制力都進步不少。
就像影片《淺藍深藍》中豆丁媽媽一樣,讓孩子知道家長的原則,樹立孩子的規(guī)則意識;讓孩子感受到媽媽在為他著想;讓孩子明白他在家里很重要。
愿每個孩子都快樂、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