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講話稿
(三)要加強四項建設。一是抓好德育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開齊開足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等德育課程。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涵的教育資源,把各門課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之中,自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同時,各學校要積極開發體現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時代氣息、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課程,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二是抓好德育基地建設。要充分發掘利用素質拓展基地、社區、企業、科研院所、體育場館、公益服務場所等德育資源,開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素質拓展等教育活動,促進學生了解社會,培養動手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三是抓好校園環境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有著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各校要積極創設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關注每一個細節,利用好每一個角落、每一面墻壁、每一棵樹木。要吸引學生參與到環境建設中來,增強他們對學校環境的認同感,努力讓校園成為雅致校園、書香校園、快樂校園、創新校園。還要根據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動之中,積極開展有益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科技、文化和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辦好校報、墻報、廣播電視等宣傳媒體,引導學生自主建立社團組織,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園信息網,大力加強文明上網教育,積極探索網絡德育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四是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建設和培養一支強有力的德育工作隊伍是做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抓好德育干部隊伍,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德育管理干部的選拔、培養工作,充分發揮德育隊伍的主導作用,使德育干部隊伍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要抓好班主任隊伍,班主任是學校各項德育工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組織實施者,是學校德育制度規范執行的主力軍。各校要切實做好班主任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和優秀班主任的培養工作,采取激勵措施,選拔和培養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好、有奉獻精神、責任心強的骨干教師擔任班主任;充分發揮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為令人羨慕的崗位,鼓勵優秀教師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要引導班主任積極探索工作新模式,不斷改進育人方法,做到教書育人、科學育人、藝術育人;要建立健全優秀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評選表彰機制,每年評選一次區級“德育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努力形成麻章中小學班主任品牌。要開展全員德育工作技能培訓,落實學科教師的崗位德育責任,注重在學科教學和日常師生交往中做好德育,引導教師為學生樹好榜樣,做學生的人生導師。要充分發揮教育關工委組織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擴展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為主體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加強德育工作志愿者隊伍建設。
三、進一步完善做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科學性
各校務必要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手段,增強德育工作的感召力,提高科學育人水平。
(一)要降低重心,注重規范。要切實降低德育工作的重心,把德育工作從“高空作業”中降下來,回到“近小實”(貼近生活、小處著眼、講究實效)上去。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從基本的道德規范抓起,使德育教育更能讓學生接受。要研究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道德發展和心理特點、家庭和社會環境特點,要讓德育教育者真正掌握學生思想、情感、需求,成為學生朋友。要切實注重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開展好“文明禮儀示范崗”、“文明禮儀實踐周”等活動。哪怕讓學生一學期形成一二個好的行為習慣,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夠培養起學生良好的言行舉止,塑造起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要虛功實做,有機整合。如何讓德育工作虛功實做、與教學有機整合,助力教學質量的提升,真正發揮德育工作的實效,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要明晰德育與教學的關系,兩者應當并駕齊驅,步調一致,協調配合,共同提高。良好的學風來源于正確的、系統的德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教學工作意味著事半功倍。抓德育要深入班級,接觸學生,不能只停留在講臺上、廣播里,要放下架子,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心靈。
(三)要結合實際,分段施教。學校德育工作要依據不同學段學生不同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結構,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學主要抓習慣、重引導。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學生中推廣文明禮儀教育,引導小學生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初中要重體驗、重實踐。要求教師了解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生理變化較大的特點,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五愛”教育,加強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生活,培養學生明辨是非、揚善棄惡的能力,逐步完善人格。高中要求深化,重內涵。要充分利用“成人宣誓儀式”等活動,幫助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