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發言稿:轉變教學行為 充分開放課堂
三、學生激活力
從開發潛能上激活力。從XX年開始,我們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充分這種模式的作用,做好年級內學生的培訓,以及制定可行的評價方案尤為重要。我們對各年級教學班都進行了科學分組,學生的座次以有利于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準,多次組織班、組長進行學習培訓,讓他們搞好帶頭、管理和組織。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讓小組之間進行競爭評比,這樣使得學生們產生了學習的壓力和動力,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任務中來,學習探究活動增多了,合作學習也就成為現實,小組內成員之間的互助,改變了原來有個別學生置身于學習活動之外的狀況,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上愉快,課下輕松,不會感覺到疲憊和乏味,班級內學生們的學習有了生機和活力。
從分層施教上激活力。這里重點是指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自學;對中等生和學困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習,以便使不同層次學生在各自基礎上都有所前進,讓優等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學困生基本達到大綱要求。如:在教學時,同一練習要分層要求。課本上的習題要求全班學生掌握,做這類題時中上生沒困難,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有難度,教師要對其進行個別輔導,讓他們通過努力完成。同一練習還可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如:要求優等生三道題都完成,要求中等生完成兩道題,要求后進生只完成一道題。這樣,在同一時間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老師下達的學習任務,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考核評價上激活力。評價是武器,評價激活力。我們對合作小組的評價把衛生、紀律、勞動等納入其中,成績算到小組而不是個人。每周評選優秀小組和課堂展示秀。采取發筆記本、獎勵小紅花等形式,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熱情。我們將師生精神面貌,學生求知欲,學習是否自主、有無互動,教學效率是否提高,知識容量大小,能力訓練如何,學生是否真正思起來、活起來等,作為一節課的評價標準。我們將學生聽講、發言、討論、合作、展示、作業完成情況、學習習慣、態度和方法等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占30%,考試成績占70%,對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評價采用百分制,其中考勤10分,工作量20分,課改30分,教學成績40分。
四、管理促規范
從健全機制上規范。好的品牌是管出來的。一所學校,如果不是主要領導親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廣新的教學理念,單靠教師的自覺和自發搞改革,其力度和進展程度都不會很理想。近年來,我們借鑒各方先進管理經驗,不斷創新完善了30多種100余項工作制度,尤其是結合寄宿制學校特點,制定的“一日24小時時段管理制度”,非常明確的細化了教師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什么時候干什么事,達到什么目標,都做了詳細規范,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依。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常規教學上規范。推行課改“六環節”。備課:堅持不備課不上課原則,課前必須備好導學案;上課:以學生為本,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作業布置:以拓展延伸導學案為主,類型靈活,注重個體差異;作業批改:注重過程評價、習慣養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真正促進知識落實;學習效果檢測:隨堂自學檢測和一月一次年級組檢測相結合,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教后反思:每課或每單元結束后寫出教后記,在年級組同學科交流。今年10月,全縣新課改工作推進現場會在我校召開,我們的數學教學模式:學習目標—課前準備—設問導學—鞏固練習—能力檢測—拓展延伸,語文教學模式:學習目標—基礎表達—設問導學—鞏固練習—拓展延伸—盤點收獲,在全縣推廣。
從率先垂范上規范。在我們學校,每天最早到校的是領導,最遲離校的還是領導。班子每個成員從教學“六環節”的組織實施,到學校環境整治、課間活動管理、餐廳宿舍學生生活服務,都全盤介入,努力做先進教學理念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做有效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做推進教師成長的支持者和引領者,做學校工作全面開展的服務者和保障者,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給師生以榜樣作用。同時,為使骨干教師成為排頭兵,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學校從各層面選樹先進典型,在全校大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辛勤的工作,創新的實踐,我們收獲了四點感受和啟示:
一是必須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學生人格得到尊重,就有了自信心,學習積極性就能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