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模式如何上課專項培訓講稿
3、習題承載或者問題承載既是對傳統的教師單向傳授的沖擊,又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一個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以知識為主,弄清當節課所要傳授的知識的脈絡和體系,選擇好典型的題例,然后準確的、簡潔的、條理清晰的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記住、領會,這就是一節好課,這就是一個好老師。新的課堂教學反對的恰恰是這一點,因為傳統教學是一種單向的知識傳遞,它強調的是教師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它把學生當成了一個知識的容器,只有容納和接受的功能,沒有選擇和構建的余地。這樣的學生缺少的是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新課程改革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獲取的轉變。而習題承載或者問題承載,恰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動思維的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既掌握了知識,又體驗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掌握了方法。可以說是既得魚又得漁。對學生的終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用習題承載或者問題承載的形式代替原來的基本知識脈絡以及典型題例不僅能夠實現原來對知識的學習,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但是用習題承載或者問題承載這種辦法,對教師是一個挑戰。因為一是它要沖破傳統,要沖擊定勢,所以有些教師不能適應。二是它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隨時遇到一些教師所意想不到的新生成的問題。既是對教師知識積累的一個考量,也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一個考量。所以,實施它要有勇氣,更要有決心。
4、在習題設置和問題設置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面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選擇幾道習題或者提出幾個問題那是再也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是要選好習題或問題實在不容易。一是我們要對照課標,看它能不能完成課標任務。二是要看它是否精當,是否能夠以少少許贏得多多許,所以要看它具備不具備典型性、代表性,不能魚龍混雜,隨意選取。三是還要注意分層,注意照顧不同層面學生的發展,讓優秀者吃得飽,讓學困生受得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在各自的層面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講習稿課堂教學模式上課應該注意的事項
講習稿課堂教學模式上課的時候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知識回顧。古人云:溫故而知新。以前在我們的教學中第一個環節常常是導入新課。就是通過對上一節課的復習,自然而然的引出對新一節課的學習。這符合知識本身的連續性、嚴密性,也符合一般人的認知規律。新課堂教學同樣也需要遵循這個規律。
2、以習題或問題為主,通過對習題或問題的解答來實現對新知識的學習是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最主要的特點。但是僅僅做到了這一點還不能算作是新的課堂教學。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解決這些習題或問題這才是決定它是不是新課堂的關鍵。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或者小組的討論來解決問題,才算作新的課堂教學。也就是說只有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才能算作是新課堂。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學到了知識,開啟了思維,掌握了方法,體驗了過程,實現了我們的教學目標。當然我不反對教師的講,必要的講不僅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不要以為貼上了教師講解的標簽就不是新課堂了。
3、檢測與反饋。檢測與反饋是講習稿課堂教學模式的十分重要的環節。通過檢測和反饋我們才能夠明白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到底怎么樣?才知道我們教學的得與失在什么地方,需要做什么樣的補救和完善,只有補救和完善了,掌握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真正實現我們對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檢測和反饋中要注意什么?一是要對照課標出題檢測,注意深度廣度。二是要分層檢測,照顧不同層面學生的發展。三是要注意對問題的收集和整理,注意二次備課,注意矯正教學,完善教學。
4、小結與提示。以前我們也強調課堂小結,但是多半是教師的小結。這一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那些是重點,那些是難點,應該注意什么如是等等。這些當然是應該的,因為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形成比較明晰的知識脈絡,可以使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較好的把握這節課的學習內容。但是僅僅完成這些又是不夠的。我認為還應該發揮學生的作用。在學生的習題稿中增加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本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二是本節課你還有那些難點和困惑?把這些都放在習題稿中,或者作業本中,教師要閱讀這些內容。這才是真正的總結和反饋,才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完善。
5、布置作業。有些課改實施者認為有了導學稿或者習題稿之后就可以不要作業了。我認為這不行。固然學生通過導學稿或者叫做習題稿已經做了大量的練習,也從中能夠看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但是由于教師在課堂上時間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不能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很可能被一些優秀生的假象迷惑,很可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作出一個錯誤的判斷,很可能導致學生的兩極分化。只有作業才可能使教師從容的去了解每個學生的狀況,才可能對一節課的效果做出一個科學準確全面的判斷,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補救和完善。另外作業還可以進行變式的訓練,還可以拓展,這樣更能看出學生的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