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講話稿
其實,不論哪所學校在走出困境之前,都面對了夠多的客觀困難。我們仔細想一想,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等這些學校,他們有沒有生源的困難?有沒有師資的困難?有沒有辦學條件的困難?有沒有經費的困難? 假如要說客觀困難,他們有足夠的理由停滯不前,甚至沒有人忍心問責他們。盡管他們取得了驕人的教育教學成績,這些學校直到今天,上述困難也依然存在。
二是推諉情緒,把責任歸于他方。
我們平常和高中學校的校長、老師交談中,幾乎都要說到學生基礎差的問題,并提供一堆案例,和初中校長、老師在一起交談,要責怪小學基礎差,更為哭笑不得是有些小學也在埋怨學生基礎不好,好像我們本身從事是高等教育而不是基礎教育,假如按此類推,我們不僅要埋怨學生,還要埋怨學生家長的遺傳基因。
這種推諉情緒和埋怨情緒同樣是有害的,不利于學校從自身做起,不利于老師從自我做起。
4.我們面對生源的困境有效化解不夠
一是生源數量的萎縮,導致辦學信心的萎縮。
目前,不少學校規模正在縮小,班級數在減少,班額在減少,從前滿滿的教室變得有些空蕩蕩,于是,有些校長也好,老師也好,出現的是信心不足,心灰意冷,工作懶懶散散,隨便應付,導致了學校質量下滑加劇,生源萎縮加快。
其實,換一種思路的話,可以變劣勢為優勢:班級數的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減少,給教師騰出了時間,班額的減少,給教師騰出了精力,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精教精育,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完全可以精心設計教案,不讓一節課低效。這是一個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升學校質量的好機遇。
斷港頭中學就是在化解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校。五、六年前的斷港頭中學,破窗爛桌泥巴路,條件極差,學生人數萎縮,面臨撤并,這時校長教師意識到心灰意冷必定是死路一條,于是團結一心,臥薪嘗膽,通過幾年的努力,以過硬的教育教學質量作支撐,頑強地生存下來,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廣泛認可,得到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現在通過合格學校創建,學校不僅生存下來了,也開始發展了。
可是,我們就有學校主觀上努力不夠,沒有有效破解難題、走出困境。甚至有些生源較多的學校成績一直上不來,拖了后腿。
二是生源質量的下滑,導致教學情緒的低落。
目前,我們面臨學生的基礎差,不愛讀書的問題。毫無疑問,這是劣勢,可是當我們把轉化“基礎差”的學生當作課題研究來對待的話,就成了優勢。教好本來就優秀的學生不算本事,教好一個“差”生是要本事的,能教好“差”生,對教師的職業素養是一次大的考驗與提升,這也將為家庭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
現在的學生都不蠢,學生愛不愛老師所教的學科,與老師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相關性,或者說老師你教得好,學生自然就熱愛學習,教得不好,學生就厭倦學習。當老師埋怨學生“基礎差不愛學習”時,更多的是為自己沒有教好學生而推卸責任。真正的教育大家不只停留在把優秀學生教好。
面對學生數量的萎縮,我們的信心不能萎縮,只有當機遇、當優勢去抓住,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我們質量上升才有希望。面對學生質量的下滑,我們的意志不能衰退,需要積極向上的心態,需要勤勉務實的作風,這也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對的。
5.我們能不能抓住目前好的態勢?
教育雖然處于低谷,但我們要充分看到好的態勢:
一是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與關注。區級領導經常調研教育工作,解決教育的問題。投入最大、獎勵最高、教師待遇最好,大家有目共睹。
二是教育局提振教育的決心大、措施硬。
近年來,教育局工作重點突出;抓質量思路清晰;抓隊伍建設,抓考風、學風、教風措施過硬。下半年,教育局對高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調研廣度和深度是教育史上空前的,對初中小學的教研工作的督查也改變了側重點,重點不在查閱教研記錄本上,而是看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與行為發生的變化大不大,具有新理念的課堂多不多。制定的獎勵制度在不斷優化并加大力度。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學校抓好教育教學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制度上的激勵,業務上的支持,硬件上的跟進。誰能抓住目前好的態勢,誰的辦學水準就可能躍過一個臺階。
各位校長:面對教育,值得反思的比較多,以上四個“不夠”和一個“能不能”,旨在提醒大家一定要冷靜思考,在工作時,頭腦更清醒,重點更突出,方向更明確。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有一大部分初中校長在明比暗賽,鉚足勁抓質量。區九中、淮陽中學的高考也處于上升的勢頭。區一中在提高600分以上人數和培訓北大、清華的苗子上會有明顯成效。因此,我們對提升質量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