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高考總結會上的發言
劉洪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光陰荏苒,又一個三年在我們的早來晚走中悄然逝去,對學生來說,這三年是他們人生成長歷程的關鍵三年,他們收獲的,將不僅是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還有他們人生的重要底色。而對于我們老師來說,這是我們教育生涯的又一個重要單元,也是我們實踐教育理想,不斷提升自我重要機會。XX年高考的成功,有學校校級領導的殷切期望和正確指導,有教導處政教處等各部門的有效引導和配合,有我們全體任課老師的辛勤耕耘,也有我們十二位班主任的孜孜以求和鍥而不舍。十二位班主任中,才華橫溢舉重若輕者有之,年輕有為勢如破竹者有之,繼往開來中流砥柱者有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者有之,無論大家呈現出的是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和教育風格,大家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想學生之所想、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今天,我榮幸地作為班主任的代表,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情況和體會向大家做個匯報,和其他班主任相比,我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所講的也只是自己一點淺見和不成熟的體會,誠摯地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1屆學生的學苗情況有目共睹,而XX年初這個文科班剛成立時,年級前二十名的學生選擇文科的只有兩名,劉子正第15名,趙陽第18名。面對這樣慘淡的生員情況,又身披著上屆狀元榜眼班主任的光環,學校領導和學生及家長的期望值并沒有隨著學苗水平有所降低,一向要強的我也曾憂心忡忡甚至灰心失望過。但靜下心來,我就想,既然客觀形勢不能改變,那么我只有面對現實,把它當成對自己的一個挑戰,行動研究理論不是說了嗎?有問題,就意味著有方法去解決,而解決的過程就意味著自己的提高。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使他們在各個方面上一個臺階,進而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因而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強化學生的精神引導,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貫徹得更徹底更堅決;第二,將管理工作做得更到位;第三,讓教育藝術開花結果。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班主任來說,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遠比管理更重要,或者說這種教育工作就是更高層次的管理方式。如果說高考是一棵大樹的話,那么它的根就是學生的思想境界和奮斗意識,根深才能葉茂,而這個根扎下去了,學生將不僅收獲高考的成功,更會獲得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收獲人生的成功。因而,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奮斗觀是我的最重要的任務,我所理解的正確的奮斗觀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奮斗與吃苦相伴。
第二,奮斗需要持之以恒,堅持是最可貴的品質。
第三,奮斗的過程比奮斗的結果更可貴。
第四,與他人和諧相處、共同進步是奮斗的催化劑。
第五,奮斗離不開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
這些觀點不難理解,難的是我們怎樣把它們成功植入學生心靈。我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契機,喚起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奮斗的含義。比如XX年的奧運圣火點燃了全中國人的激情,金牌總數第一的榮光振奮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媒體對奧運冠軍連篇累牘的報導和學生們對奧運冠軍們的津津樂道使我認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教育契機。于是在剛剛組建的高一新班里,我安排了“走近奧運冠軍”的活動,把喜歡同一位世界冠軍的學生編為一組,共分為十幾個組,然后讓他們合作收集整理這位冠軍的資料,并寫出自己的感悟,最后每組選舉一位代表來給全班同學介紹這位冠軍,并談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每位冠軍從事的專業可能不同,成長經歷也有很大區別,但他們的成功一定顯示他們所共同具備的一些精神特征:勇于拚搏,肯于吃苦,屢敗屢戰……學生們整理的過程,就是一個接受精神洗禮的過程。每天10分鐘,經過近二十天的演講,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達成共識:只有付出巨大辛苦,才能取得超人的成績。這樣,奮斗與吃苦相伴的理念悄悄植入學生心中,而用功刻苦、積極向上的學風也在班級里初步形成。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寬松的成長環境,豐富的外界信息,使如今的孩子們少了些內斂,多了些表現欲,往往個性十足,這就使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有“60后遭遇90后”的尷尬,也使我們的教育工作遇到我們意料不到的阻力。比如我班學生就對我說:“老師,我們也認為你說的是對的,但我們就是做不到。”對此,我的回答就是:“做不到也要做,做到多少就代表著你與別人的差距有多少。”記得高二時有一次和同學談起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談到劇中的高中生活時,我說了一句“十六歲的花季是扯淡”,結果引起軒然大波,周記里,空間里,充斥著對我的說法的不認同。于是這年的寒假我讓每個同學寫圍繞“青春的真諦”寫一篇文章,發表在班級博客里,互相交流,開學后又召開主題班會對此進行討論,最后出了一期主題班刊,在這期班刊的序言里,我寫到:“懷著珍惜的心情保持著自己良好的心態,帶著祝福的心情引導孩子們度過一個無悔的青春,這就是我對花季的孩子們的全部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