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情況確實
。ㄈ┱J真核實材料
對于材料的核實工作,貫穿于材料準備過程中的占有、篩選、加工等各個環節。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虛構的、生編亂造的、未經核實的材料,包括情況、數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辦法》特別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數字、引文等一定要準確。一旦發現疑點就要更正或刪除,這是件嚴肅的工作。否則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設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證做到材料可靠,情況確實。
聯系近年來一些公文中出現的差錯,更會使我們認識到核實材料的重要意義,體會到核實工作要由始至終,要全方位,無論反復幾遍但都須態度認真,抱著強烈的責任心,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們還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發生,有其起因、背景、過程與影響,有多種因素與內在聯系,這都要核實;一件工作的動因、作法、進程與效果,有其主觀與客觀因素,有其遠因和近因,這在核實中也必須予以注意。再如,一個統計數字,不能僅僅停留在它的計算是否準確、精確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而且還要核實一下真假與誤差:它的統計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合乎中國的當代的現實,用在某一地區、某一專業或行業是否適合,等等;它的統計口徑是否恰當,是否能夠涵蓋該種類對象特征,是否與實際情況不符,是否有所遺漏或隱瞞,等等;它的計算方法,特別是經常采用的“算術平均加權系數”的界定,是否準確合理,在反映差別上是否科學恰當,是否符合實際,是否能夠反映現實中的差異和問題,等等。無差異即無信息,信息量當然與信息價值成正比。一個材料無信息、無價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數字的運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證明觀點的作用,則是比較復雜的核實工作了,那需要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