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怎么寫
當然,論文的“主題”也可以不直接顯示“命題”,等到撰寫論文的前言和正文時,再提出并解釋自己的“命題”。比如:《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研究》、《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江村經濟》,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研究者在自己的主題(論文“標題”)中沒有直接亮出自己的命題,那么,研究者就應該在開題報告的前言中以及和論文的正文中明確地提出自己的“命題”并為自己的“命題”提供辯護和論證。
一般而言,只有陳述句才表達命題,它表明事物與事物之間的關系。比如,在下面這些句子中,有的句子是命題,有的句子不是命題:
(1)人是教育的起點。
(2)人是教育的起點嗎?
(3)要關注每一個孩子!
其中,語句(2)是疑問句,它僅僅提出問題。語句(3)是祈使句,它表達一種要求、愿望。這幾類語句都沒有直接描述事件,也這就無所謂真假,因此它們不表達命題。語句(l)則不同,它作為陳述句,描述了人與教育的關系。這個描述也許是符合事實的,也許是不符合事實的,但研究者可以解釋和論證它是符合事實的。
嚴格來說,命題不能用祈使句的表述。但是,所謂“不能采用祈使句”這個說法也只有相對的意義。很多教育研究者還是愿意把“應該”、“必須”、“要”等表達“贊成”或“反對”的祈使句也視為命題,比如《讓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反對黨八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改造我們的學習》、《不能教教材,應該用教材教》,等等。原因在于,這些祈使句本身已經隱含了“如果……那么……”或者“……是……”、“……不是……”的語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