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領導講話稿
結構就是言之有序,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即構思、謀篇。安排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四個字:不板不亂。也就是不死板,不雜亂。具體要求有四:一是綱目清楚,思路貫通;二是層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銜接緊密,符合邏輯;四是開頭明快,結尾有力。
安排結構要考慮到以下四點:第一,全面考慮闡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需要。第二,層次段落要圍繞主旨,按照表現(xiàn)事物本質和特征的需要來安排。第三,條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便于領會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層次之間有正確、嚴密的邏輯和照應關系,通篇渾然一體。
布局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列書面提綱。提綱是詳是略,應根據文稿內容需要和作者的行文習慣而定。一般搞文字工作的人都有體會,重要講話,諸如大型會議上的領導同志講話,提綱應盡可能列得細一些,甚至可以細到每段幾個層次,每個層次闡明什么問題以及精彩的闡述語言等。這樣,再稍加擴充、潤色、歸整,就可以成為一篇象樣的文稿。二是打腹稿。雖沒布局成文,但中心有個輪廓勾畫,短一些、急一些的文稿多采取這種辦法。
⒉深化講話主題。講話的主題,是通過載體內容所表達出來的明確意圖、基本意見,是行政目的的具體體現(xiàn)。所謂講話主題的深化,就是主題向縱深層次性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由粗到精,由殘缺到完整的態(tài)勢。主題不存,公文無魂;主題突出,文稿有神。《出師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它深蘊了“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傳,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叫危”、“戒奢以儉”、“載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澤東同志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寫的《關于情況的通報》之所以載入史冊,關鍵在于通過闡述各個戰(zhàn)場的情況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這一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芒的真理。黨的xx大報告,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這個主題,鮮明地回答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實現(xiàn)什么目標,以最簡練的語言,體現(xiàn)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的偉大實踐和認識的歷史經驗,界定了我們黨在新世紀的歷史定位,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世紀的根本走向。可見,主題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強;思想性越強,文稿的生命力就越強。
深化講話主題要把握以下重點:
一是細化領導要求。領導意圖與要求最初表現(xiàn)的形式的比較復雜的。有的十分明確,有的僅是個傾向,有的比較零碎,個別情況下還有意見分歧的態(tài)勢。因此,要對其進行提煉、深化處理,形成一個正確的領導集團(班子)的旨意。這個深化過程,首先是補充完善。領導人的新思想剛剛產生時,由于認識和實踐的局限,很難完全正確,這就要調動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從實際出發(fā),把它系統(tǒng)起來,成為完整、嚴謹、系統(tǒng)的領導思想。第二是凝煉提高。要經過智囊組織的熔爐加工、優(yōu)化、磨礪,再送入領導思想體系。第三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領導思想的發(fā)展趨勢,按著這個趨勢拓展思路,延伸思維。這種伸延不是隨意的而是從工作需要出發(fā),從客觀事物的展變化的實際出發(fā),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使新的思想始終保持一種對工作的最佳導向力。(這是一項富于開拓性的工作,要善于學習,培養(yǎng)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和綜合能力